1 / 29

9. 马歇尔经济学

9. 马歇尔经济学. 马歇尔 ------ 剑桥学派创始人提出 “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 19 世纪 70 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学说,故又被称为 “新古典学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 —— 新古典经济学. (19 世纪 70 年代至 20 世纪 30 年代 ) 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叫做新古典经济学。 1 、 发端:边际革命。

ci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9. 马歇尔经济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 马歇尔经济学 马歇尔------剑桥学派创始人提出 “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19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2. 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新古典经济学 •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叫做新古典经济学。 1、发端:边际革命。 • 它以1871-1874年经济学界所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为起点。这个重要事件就是后来经济学界所说的“边际革命”。这是指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 •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 •门格尔同时各自独立地分别出版了他们启动“边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 • 而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也独立出版了从不同角度论述相同理论体系和观点的重要著作。 • 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

  3. 2、成熟:马歇尔大综合 •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引进了数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这种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马歇尔和皮古。 •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J.S.穆勒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4. 3、进一步发展 • 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也更为精致的理论体系。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当中,却显得一筹莫展、无能为力。 • 在新古典经济学最终完成的同一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与之不同的经济理论。那些理论后来被看作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理论前驱,为后来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问世奠定了某种基础。

  5. 一、剑桥学派 Cambridge school

  6. 1、简述。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创建的一个学派。由于马歇尔和他的忠实门生A.C.庇古、D.H.罗伯逊(1890~1963)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所以被称为剑桥学派。 • 剑桥学派的理论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正是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英国在世界市场上日益受到新兴的美国和德国工业的剧烈竞争,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日益广泛传播。 • 资产阶级需要新的辩护理论以对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7. 2、剑桥学派经济理论的兴衰 • 剑桥学派集19世纪经济学之大成,以新的融合折衷的理论,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和矛盾,这是它在西方经济学界得以广泛流行的背景。 • 但自一战后,英国日趋衰落,20年代英国经济长期萧条,失业问题空前严重。特别是1929年爆发空前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机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于严重困境,这使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濒于破产。 • 面临这一形势,原属剑桥学派的凯恩斯于1936年以叛离传统理论的姿态,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抨击他称之为“古典学派”的马歇尔、庇古的观点,建立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求新的出路和理论根据。 • 然而,剑桥学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经过修修补补,迄今仍是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8. 3、著名的剑桥货币理论。 • 在货币理论方面,剑桥学派以提出货币数量说的剑桥方程式著称。 • 1917年庇古首先把马歇尔在这方面的论点公式化。 • 以后罗伯逊在1922年出版的《货币》一书中,J.M.凯恩斯(在30年代以前也是剑桥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一书中,对剑桥方程式和马歇尔的货币理论又有进一步的阐发。

  9. 二、马歇尔,A.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英国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

  10. 1、生平和著作。 • 出生于一个英格兰银行职员的家庭。1861年入剑桥学数学。1865年毕业后被选为特别研究生,攻读物理,兼教数学。 • 1867年开始研究经济学,翌年起任剑桥圣约翰学院道德科学讲师,讲授当时作为道德科学一个分支的政治经济学。1877年去布里斯托尔大学学院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883年任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研究员和政治经济学讲师。1885年回到剑桥大学接任政治经济学教授,直到1908年退休。退休后,仍继续从事研究和著述。 • 马歇尔最重要的著作是《经济学原理》。 • 1879年他和夫人共同署名,出版《工业经济学》。 • 1919年《工业和贸易》。 • 1923年《货币、信用与商业》。 • 此外,他常应政府咨询,提出论文。他死后,由其门徒凯恩斯汇编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官方文献集》(1926)。

  11. 2、《经济学原理》 • 该书继承19世纪初以来的英国庸俗经济学传统,兼收并蓄,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 • 该书一出版,就被吹捧为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与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相提并论。 • 马歇尔的学说,通过其忠实门生,特别是庇古(他于1908年接替马歇尔为剑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直至1944年退休),在教学和著作中加以阐发和传播,形成学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有支配地位。

  12. 3、突出特点。 • 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 一方面,用供求均衡原理把前辈以至同辈的各种理论,兼收并蓄,尽量加以折衷调和;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个流派奠定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都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从马歇尔经济学说中找到思想渊源。效用与效用递减规律、 需求与需求规律、消费者剩余、供给理论、均衡价格论、规模报酬。

  13. 4、马歇尔的方法论。 • ①用“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所谓连续原理分析经济现象,认为在经济现象、经济概念之间都存在连续关系,没有严格区分; • ②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增量”概念来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同时,在分析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使用所谓局部均衡法; • ③在静态均衡分析的框框内引进时间因素,以区别在长短不同的时期内供求状况的不同变化所达成的不同均衡状态;

  14. 5、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 • 建立在局部均衡论基础上的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庸俗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局部均衡:即采用孤立市场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在考察一个商品的价格时,假定其他事项不变,把范围局限在这个商品的局部市场领域以内。 • 一种商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由该商品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决定的,用商品的均衡价格去衡量商品的价值。 • 所谓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需求价格是消费者(买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这是由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供给价格是由生产者(卖者)为提供一定数量商品所愿接受的价格,这是由边际真实生产费用所决定的。

  15. 6、均衡决定的时间分析。 • 时间分析:在价值论的供求均衡体系中,引进时间因素,分成极短时间、短期和长期。只有把时间分析方法用到供求均衡价格理论体系中去,确定在各种时间需求与供给两种因素对价格所起作用的不同,才能调和生产费用说和边际效用说。 • 按时间长短分成三种均衡价格: • ①极短时的市场价格,时间短暂到无法改变供给量,价格主要取决于需求状况,即市场现存商品量的边际效用。 • ②短时期的均衡价格,即在现存的技术设备和工业组织的基础上伸缩产量,而没有足够时间去增加设备、改进技术和组织以适应需求的变动。这时,均衡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费用。 • ③长时期的均衡价格,即技术、设备和组织均有足够时间加以改变以适应需求的变化。这时,均衡价格虽仍取决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费用,但是,生产费用对商品的价值起着主导作用。

  16. 7、心理色彩 • 如在价格决定上,不仅需求方面对效用的主观评价是一种十足的心理活动;而且在供给方面,也尽量用心理活动去解释,如把劳动说成是“负效用”,把资本说成是“等待”的结果。 • 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都是由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这两类动机支配的,这两种动机决定着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17. 8、马歇尔的分配理论。 • 在分配理论方面,马歇尔把均衡价格理论应用到每一个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上,并接受了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 不过在说法上把“生产三要素”改为“生产四要素”,把“三位一体公式”改换成“四位一体公式”,除“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外,增添了“组织-利润”。

  18. 思考题 • 1、边际革命、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三者之间有何联系?马歇尔在期间充当了什么角色? • 2、马歇尔经济学的特点如何?他的核心理论什么?简述其基本思路。

  19. 三、福利经济学和庇古,A.C. Arthur Cecil Pigou (1877~1959) Bigu

  20. 1、简介。 • 一译皮古。英国现代经济学家。 • 毕业于剑桥大学,1908年继A.马歇尔担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至 1943年。1918年曾任英国通货与外汇管理委员会委员。1919年任皇家所得税委员会委员。1927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著作有: • 《财富与福利》(1912)、 • 《福利经济学》(1920)、 • 《工业波动》(1927)、《财政研究》(1928)、 • 《失业论》(1933)、《静态经济学》(1935)、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1937)、 • 《就业与均衡:理论探讨》(1941)等。

  21. 2、福利经济学之父 • 作为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庇古,除了以精确、明晰的表述,忠实地传播马歇尔的学说外,还在其基础上提出一整套福利经济学,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 他从边际效用基数论出发,提出国民收入量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的命题。他还区别“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两个概念,来说明怎样使生产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适度的一点,从而使国民收入总量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这使剑桥学派带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

  22. 3、庇古福利经济学两基本命题。 • (1)国民收入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 他用边际效用理论来论证这两个命题。他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的,可以用1、2、3、4……等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多少。 • 福利表现为人们对商品边际效用的心理满足。这种满足可用消费者对于最后所增加的单位商品所愿付的价格来计量。这样,个人满足量总和可以计算出来,同时,人们之间的满足总和也就可以比较,社会各个人的经济福利总和也可以计算出来。 • 个人经济福利总和决定于各个人的收入水平,如果各个人收入增加了,他的经济福利也必然增加。如果国民收入总量增加,社会经济福利也会增加。

  23. (2)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2)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 收入的边际效用随着各人收入多少而有所不同。 • 富人收入的边际效用较小,穷人收入的边际效用较大。 • 如果转移富人的收入给穷人,满足总量就会加大。

  24. 4、庇古的社会资源配制理论。 • 庇古认为要增大国民收入量,就要使生产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适度的一点。他用“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的概念来说明“最适度”生产的问题。 • 前者是指个别企业在生产中追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产值,后者是指从全社会来看,在生产中追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值。 • 他认为:如果每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它在各生产用途的边际社会纯产值都相等,而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就意味着资源的利用达到了最适宜的程度。 • 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国家可采取征税或补贴措施调节生产。例如土地或公用事业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不是同一人,使用者不及时改良土壤或维修机器,就会使“社会产值”受到损失。

  25. 5、外部性。 • 企业生产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也会引起社会和私人产值的差别。所谓“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使附近的第三者──不是该商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从它得到免费的利益或受到无补偿的损失。 • 例如,冒黑烟的工厂虽能获利,但却污染环境,其社会产值小于私人产值。对于这些生产,应通过征税政策加以限制。又例如,海上的灯塔,虽成本不多,却使过往船只安全航行,其社会产值大于私人产值,因此,应通过补助政策,鼓励这类企业的生产。

  26. 6、税收理论。 • 制造业中,厂商往往由于扩大经营,充分利用设备,使平均成本递减,收益递增。同时,这种经营也使企业中购买这种产品的其他厂商的成本随之递减,国家对于这种企业应给以奖励。而对成本递增,收益递减的企业,如废旧的煤矿,则实行征税,使其缩减生产。 • 关于从收入分配上使社会经济福利极大化的问题,庇古认为,任何能增加穷人的实际收入而不减少国民收入的措施,就会增加社会经济福利。因此他主张采取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和举办失业补助与社会福利事业等办法,把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

  27. 四、总结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命题 • 按照凯恩斯的概括,以马歇尔、皮古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主要包含以下一些要点: 1、“萨伊定律”这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 凯恩斯把它概括为“供给总是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原理和教条。 • 该原理和教条是说,在经济活动中,市场的需求总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能够提供多少产品和服务。

  28. 2、市场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 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和功能。 • 这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中的充分就业应该是一种常态,即便偶尔出现失业或失衡,也会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自动地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 这也就是充分竞争可以自动达到“普遍均衡”(“一般均衡”)的信条。 • 它可以引导人们自动地调节储蓄和投资,使二者达到相等的状态。由此决定了货币市场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 3、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

  29. 4、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 • 它可以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自动达到相等。由此也决定了劳动市场也是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 5、货币对于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 • 货币只是会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而不会影响社会的实际就业量和产量。这也就是说,货币是中性的。这种观点就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两分法”观点。 • 6、政府应该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货币的供给例外)采取自由放任态度,而不要加以干预。 • 只要市场机制可以在充分竞争下发挥作用,经济就会维持在理想的均衡水平上。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中的任何波动和失衡都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