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319 Views
火星. 50706 謝孟軒. 火星英文名 Mars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 : 火卫一和火卫二,重力值是地球的 2/5 、直径相当于地球的半径,表面面积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体积只有地球的 15% ,质量只有地球的 11% 。 1958 年 7 月 14 日,美国水手 4 号空间探测器飞越火星,首次向地球传回近距离拍摄的火星图片。 1955 年 9 月 18 日,美国全国地理学会和洛厄尔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报告说,在火星上有一块相当于得克萨斯州大小的区域变成草绿色,进一步使人相信地球外存在生命形式的理论。.
E N D
火星 50706謝孟軒
火星不像水星,陨石坑遍布,火星多了更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峡谷,但由于重力较小等因素,火星亦有很不同的地方。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强烈的对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则是充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而两者之间以明显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流水侵蚀而成的众多峡谷亦分布各地,南北极则有以干冰和水冰组成的极冠,风成沙丘亦广布整个星球。而除此之外,火星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形景观。火星不像水星,陨石坑遍布,火星多了更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峡谷,但由于重力较小等因素,火星亦有很不同的地方。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强烈的对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则是充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而两者之间以明显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流水侵蚀而成的众多峡谷亦分布各地,南北极则有以干冰和水冰组成的极冠,风成沙丘亦广布整个星球。而除此之外,火星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形景观。 奥林帕斯山为火星表面最巨大的火山 ,高达27公里,足足比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上三倍。山脉绵延600公里,约为台湾的1.5倍长。而大型峡谷水手峡谷长超过4000公里,占火星周长的五分之一。是非常显著的大型地形。
火星軌道和地球的一樣,受太陽系其他天體影響而不斷變動。軌道離心率有兩個變化週期,分別是9萬6千年和2.1百萬年,於0.002至0.12間變化[13];而地球的是十萬年和41.3萬年等,於0.005至0.058間變化(見米蘭科維奇循環)。目前火星與地球最短距離正慢慢減小。至於自轉軸傾角,火星目前是25.19度,但可由13度至40度間變化,週期一千多萬年,不像地球的穩定處於22.1和24.5度間,是因為火星沒有如月球般的巨大衛星來維持自轉軸。[14]也因沒有大衛星的潮汐作用,火星自轉週期變化小,不像地球的會被慢慢拉長,因此現今兩行星的自轉週期相近只是暫時現象。火星軌道和地球的一樣,受太陽系其他天體影響而不斷變動。軌道離心率有兩個變化週期,分別是9萬6千年和2.1百萬年,於0.002至0.12間變化[13];而地球的是十萬年和41.3萬年等,於0.005至0.058間變化(見米蘭科維奇循環)。目前火星與地球最短距離正慢慢減小。至於自轉軸傾角,火星目前是25.19度,但可由13度至40度間變化,週期一千多萬年,不像地球的穩定處於22.1和24.5度間,是因為火星沒有如月球般的巨大衛星來維持自轉軸。[14]也因沒有大衛星的潮汐作用,火星自轉週期變化小,不像地球的會被慢慢拉長,因此現今兩行星的自轉週期相近只是暫時現象。
火星的火山和地球的不太一样,除了重力较小使山能长的很高之外,缺乏明显的板块运动,使火山分布是以热点为主,不像地球有火环的构造。火星的火山主要分布于塔尔西斯高原(Tharsis Bulge)、埃律西姆地区和零星分布于南方高原上,例如希腊平原东北的泰瑞纳山(Tyrrhena Platera)。 在火星的另一端还有一个较小的火山群,以14.127公里高的埃律西姆山(Elysium Mons)为主体,北南各有较矮的赫克提斯山(Hecates Tholus)和欧伯山(Albor Tholus)。
在塔尔西斯高地东部有太阳系内最大的峡谷地貌:水手谷(Valles Marineris)是一个4000公里长7公里深、复杂的大峡谷,是塔尔西斯高原形成时地壳张裂而形成。西起诺克提斯迷宫(Noctis Labyrinthus)、东经大片混沌地形(Choas)再转北入克里斯平原(Chryse Planitia)。而克里斯低原更有数条峡谷(或河谷)“流入”,如卡塞峡谷(Kasei Valles),而各峡谷末端常有泪珠状“岛屿”——也就是水流侵蚀的地形。
大氣成分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氣,1.6%氬氣,很少的氧氣、水氣等,亦充滿著很多懸浮塵埃,吸收藍光使天空成黃褐色。[21]2003年火星大衝時地面望遠鏡在大氣中發現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奧德賽號確認了這一發現。由於甲烷易被紫外線分解,存在甲烷表示現在或者最近幾百年內在火星上存在製造甲烷的來源,火山作用、地質作用、彗星或小行星撞擊甚至生物來源如甲烷古菌等都有可能。[22][23大氣成分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氣,1.6%氬氣,很少的氧氣、水氣等,亦充滿著很多懸浮塵埃,吸收藍光使天空成黃褐色。[21]2003年火星大衝時地面望遠鏡在大氣中發現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奧德賽號確認了這一發現。由於甲烷易被紫外線分解,存在甲烷表示現在或者最近幾百年內在火星上存在製造甲烷的來源,火山作用、地質作用、彗星或小行星撞擊甚至生物來源如甲烷古菌等都有可能。[22][23
火星自轉軸有明顯傾斜,日照的年變化形成明顯的四季變化,而一季約為地球的兩倍長。雖然火星沒有地球般受海洋影響的複雜氣候,但仍有以下特殊之處:火星軌道離心率比地球大,造成日射量在一年當中變化更大,位於近日點時,南半球處夏季,比北半球遠日點夏季所造成的升溫更強;隨季節交替,二氧化碳和水氣會昇華和凝結而在兩極冠間遷移,驅動大氣環流;地表反照率特徵,因顏色深淺和沙、岩性質差異而造成的熱慣量(thermal inertia)不同,可影響大氣環流;易發生的塵暴會將沙塵粒子捲入高空,沙塵粒子吸收日光與再輻射會使高層大氣增溫,但遮蔽天空的沙塵會使地表降溫;自轉軸傾角和軌道離心率的長期變化則造成了氣候的長期變遷。
對於於火星上有冰存在的直接證據在2008年6月20日被鳳凰號發現,鳳凰號在火星上挖掘發現了八粒白色的物體,當時研究人員揣測這些物體不是鹽(在火星有發現鹽礦)就是冰,而四天後這些白粒就憑空消失,因此這些白粒一定昇華了,鹽不會有這種現象。2008年7月31日,美國航空太空局科學家宣布,鳳凰號在火星上加熱土壤樣本時鑒別出有水蒸氣產生,從而最終確認火星上有水存在。對於於火星上有冰存在的直接證據在2008年6月20日被鳳凰號發現,鳳凰號在火星上挖掘發現了八粒白色的物體,當時研究人員揣測這些物體不是鹽(在火星有發現鹽礦)就是冰,而四天後這些白粒就憑空消失,因此這些白粒一定昇華了,鹽不會有這種現象。2008年7月31日,美國航空太空局科學家宣布,鳳凰號在火星上加熱土壤樣本時鑒別出有水蒸氣產生,從而最終確認火星上有水存在。
兩顆衛星是在1877年被阿薩夫·霍爾發現的,以希臘神話中的福波斯和得摩斯命名,兩者皆為戰神阿瑞斯的兒子。兩顆衛星是在1877年被阿薩夫·霍爾發現的,以希臘神話中的福波斯和得摩斯命名,兩者皆為戰神阿瑞斯的兒子。
最近的任務則是NASA於2007年8月發射的鳳凰號,於2008年5月登陸在火星北緯68度的極區。鳳凰號登陸器有一支可伸及2.5公尺的機械手臂,且可挖掘土壤1公尺深。有搭載一座顯微鏡,解析度達人類頭髮寬度的千分之一。2008年6月20日確認2008年6月15日發現的地表白色物質為水冰。2008年11月10日進入冬季而無法繼續聯繫鳳凰號,任務結束。最近的任務則是NASA於2007年8月發射的鳳凰號,於2008年5月登陸在火星北緯68度的極區。鳳凰號登陸器有一支可伸及2.5公尺的機械手臂,且可挖掘土壤1公尺深。有搭載一座顯微鏡,解析度達人類頭髮寬度的千分之一。2008年6月20日確認2008年6月15日發現的地表白色物質為水冰。2008年11月10日進入冬季而無法繼續聯繫鳳凰號,任務結束。
2007 WD5:2007年11月20日NASA JPL近地天體觀測計畫發現,一顆直徑約50公尺的小行星2007 WD5可能會在2008年1月30日撞擊火星,但隨著觀測資料越多,終把撞擊機率降至0.01%,小行星則於1月30日掠過火星。
火星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