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71 Views
環境教育之永續. 環境教育法. 鯉魚國小 曾夜勤 100.03.16. 起. 環境教育法之. 個人. 立法的必要性 歷程 81 年推動 99 年 6 月 5 日公布. 社會. 環境. 倫理 責任. 第一條為推動 環境教育 ,促進國民瞭解 個人 及社會與環境的 相互依存 關係,增進 全民 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 生態平衡 、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 環境公民 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 永續發展 ,特 制定本法。. 承. 環境教育法之. 回到最初的原點 環境教育是什麼? 為什麼需要環境教育?. 承. 環境教育法之.
E N D
環境教育之永續 環境教育法 鯉魚國小 曾夜勤 100.03.16
起 環境教育法之 個人 立法的必要性 歷程 81年推動 99年6月5日公布 社會 環境 倫理 責任 第一條為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特制定本法。
承 環境教育法之 回到最初的原點 環境教育是什麼? 為什麼需要環境教育?
承 環境教育法之 環境教育是概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瞭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須的技能和態度(ICUU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1970) 環境教育是一種教育過程,在這過程中,個人和社會認識他們的環境,以及組成環境的生物、物理和社會文化成分間的交互作用,得到知識、技能和價值觀,並能個別地或集體地解決現在和將來的環境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1978) 資料來源:永續發展教育網 在這二個主要定義中,我們均發現了環境教育的基本精神在於「教育過程」、「價值澄清」、「知識、態度與技能」、「解決問題」等幾項特質。也就是說,環境教育本身是個教育過程,其目的在於價值澄清,教育的內涵包括了價值觀、知識、態度、技能等,而具有解決問題的積極目的。 具有環境素養的公民
承 環境教育法之 為什麼需要環境教育 環境出了什麼問題 基隆河百年變貌 洪天宇 重要的課題,包括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臭氧層破壞與近地面紫外射線增加,異常氣候出現頻率增加,土地旱化和淡水資源缺乏、森林砍伐、生態保育、生物多樣性等等。
轉 環境教育法之 立法目的 第一章 總則 (第1條~第4條) 主管機關權責 用詞定義 環境教育的對象 第二章 環境教育 政策 (第5條~第7條) 擬訂環境教育綱領 訂定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訂定地方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基金來源 第三章 環境教育 辦理機關 權責 (第8條~第17條) 基金用途 環境教育機構、人員、施設、場所認證 各級教育主管機關權責 環境教育法 設置環境教育審議會 應指定人員推廣環境教育 第四章 推動及獎勵 (第18條~第22條) 全體員工每年參加四小時以上環境教育 鼓勵民間運用閒置空間設置環境教育設施 從事環境教育成效優良者,予以獎勵 訂定環境講習的條件及時數 第五章 罰則 (第23條~第24條) 無法參加者得展延1次,無正當理由,按次處罰 第六章附則 (第25條~第26條) 施行細則 公布後一年實施
環境教育法 建立環境教育專業制度 擴大全民參與環境教育 穩定充實環境教育基金 健全環境教育執行體系 違法須接受環境講習 每年成果報告置於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國家環境教育綱領 國家 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地方 環境教育行動方案 及執行 中央主管機關 縣府主管機關
EE法中與學校教育相關的條文 • 第16條:教育部、教育局督導學校教學、空間、教材,多元教學活動,教職員工及學生之環境教育。 • 第18條:學校指定人員推廣,五年內此人員取得認證,否則不得補助。 ‧ 第19條:訂定環境教育計畫(1/31前),所有職員工、教師、學生均參加4hrs環境教育(12/31前),網路申報(1/31前) 。 環境教育以課程、演講、討論、網路學習、體驗、實驗、戶外學習( 應選擇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參訪、影片觀賞、實作及其他活動為之。
第18條:學校指定人員推廣,五年內此人員取得認證,否則不得補助。第18條:學校指定人員推廣,五年內此人員取得認證,否則不得補助。 環境教育人員
第十九條 四小時學習課程該怎麼做? ‧老師、行政四小時的環境教育可以是? 規劃及帶領技巧、專業主題、生活主題、社會時事主題、 環境保護相關之課程、演講、討論、網路學習、體驗、實驗(習)、戶外學習、參訪、影片觀賞、實作及其他活動為之。 ‧學生環境教育可能是: 學校本位課程、戶外教學、主題式、融入式教學等。
也可以是… 有意義的環境教育4小時 ◎ 時事的教學 引言提問、講述、反思回應、評量、實例與實作。 ◎ 解決問題教學 提出問題、界定釐清、替代方案、執行評估、 調整與改善。 ◎ 服務學習 瞭解所在地點、場所、機構的特性,及服務的 主旨,親身體驗工作及勞動。
更可以是… 更豐富的環境教育4小時 ◎ 體驗式農園教學 從生命、自然週期、生產及消費環節, 體會人與環境的倫理關係。 ◎ 自然中心戶外教學 連結學科、重要議題的重要概念、教學目標,運用豐富、活潑、體驗的環境學習方式。 ◎ 綠色生活地圖教學 透過地圖繪製前的實察、資料蒐集、分類與傳達方法,具體表現綠色生活的主題
合 環境教育法之 • 教育的本質 • 由內而外,發自內心去行或去決定,而非被要求 • 才做。 • 環境教育的目標 • 保護環境、提升生活品質朝向永續社會 • 環境素養公民=了解環境價值+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 生活、文化與環境的學習 行動綠生活 深度體驗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