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701 Views
白血病. Q1 :什么是白血病?. 是一类起源于 造血(或淋巴)干细胞 的恶性疾病。 特点: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广泛 而 无控制地增生 ,并且 浸润破坏 全身组织器 官,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而 正常的造血系统 受到抑制 ,外周血中出现 幼稚细胞 。 临床表现:贫血、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不 同程度肿大等. Q1 :什么是白血病?. 是一类起源于 造血(或淋巴)干细胞 的恶性克 隆性疾病。 明确: 1 、病变细胞:造血干细胞 2 、性质:恶性肿瘤 3 、白血病恶性细胞有三个特点: ( 1 )分化障碍:不分化
E N D
Q1:什么是白血病? • 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疾病。 • 特点: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广泛 而无控制地增生,并且浸润破坏全身组织器 官,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而正常的造血系统 受到抑制,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 • 临床表现:贫血、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不 同程度肿大等
Q1:什么是白血病? • 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克 隆性疾病。 明确:1、病变细胞:造血干细胞 2、性质:恶性肿瘤 3、白血病恶性细胞有三个特点: (1)分化障碍:不分化 (2)增殖失控:无节制增殖 (3)刁亡受阻:存活能力很强,死不了,原始 阶段
Q2:白血病如何进行分类?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质量、自然病程划分: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急性白血病(A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慢性白血病(C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其他少见类型(毛细胞白血病 HC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
Q2:白血病如何进行分类? 急性白血病(AL) 慢性白血病(CL)
Q3:白血病发病率有多高? • 我国总发病率:2.76/10万人,在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中白血病的死亡率居第6位,在我国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 女性是第8位, • 儿童及35岁以下成年人中,白血病死亡率占第一位。 • 各年龄均可发生, 男性多于女性。
Q3:白血病发病率有多高? • 以急性白血病多见(70%) > 慢性白血病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成人以急粒多见, 儿童以急淋最多见 • 慢粒多见于成人, 慢淋多见于老年。
Q4:为什么“我”会得白血病? • (一)病因: 1、病毒:主要因素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日本1980年成功提取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动物实验业已证实白血病病毒可引起动物发生白血病并代代相传。) 2、放射:有密切关系, γ射线、CO60
Q4:为什么“我”会得白血病? • (一)病因: 3、化学因素:苯及其衍生物、氯霉素、保泰 松、烷化剂、细胞毒药物(苯诱发白血病约 50%为急性,35%为慢性,15%为慢淋,潜伏期 分别约5年,10年,几十年。) 4、遗传因素: 5、免疫缺陷:高危因素
Q4:为什么“我”会得白血病? • (二)发病机制 正常造血干细胞分化 造血祖细胞 各类原始细胞 最后分化为更重要的成熟细胞(RBC、WBC、PLt、淋巴细胞、巨嗜细胞、单 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基因发生突变 白血病细胞有三大特点 白血病细胞迅速大量增殖 正常造血受到抑制(RBC 、WBC 、PLt ) 髓外浸润表现 病毒、电离辐射、化学、遗传
Q4:为什么“我”会得白血病? • (二)发病机制 正常造血干细胞分化 造血祖细胞 各类原始细胞 最后分化为更重要的成熟细胞(RBC、WBC、PLt、淋巴细胞、巨嗜细胞、单 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基因发生突变 白血病细胞有三大特点 白血病细胞迅速大量增殖 正常造血受到抑制(RBC 、WBC 、PLt ) 髓外浸润表现 病毒、电离辐射、化学、遗传
Q4:为什么“我”会得白血病? • (二)发病机制: 多种因素结合作用使遗传基因发生改 变,以及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异 常,幼稚细胞克隆性无限繁殖,而导致 白血病发生。
Q5:到底是哪一类型白血病? • 一、急性白血病定义: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性疾 病。发病时异常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大量的增殖,并且广泛浸润到肝脾淋巴结和各种脏器,最主要是有异常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
二、分型: 根据病程、临床表现分为两大类: 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分为:(FAB分型)法美英白血病合作组 1、A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型、B细胞型 2、AN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分型: 1、A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又分为 L1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 多见儿童,预后较好 L2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成人多见,预后较差 L3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细胞 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性 少见,预后很差
二、分型: 2、ANL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又分为 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型:红白血病 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Q6: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 • (一)贫血:首发症状、呈进行性进展 • (二)发热:常见症状 • (三)出血:早期表现 • (四)器官和组织浸润表现 • (五)其他部位表现
Q6: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 (一)贫血:首发症状、呈进行性进展 1、原因:正常RBC生成减少、 无效RBC生成,溶血、出血 2、表现:面色苍白、心慌、乏力、
Q6: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 (二)发热:常见症状 1、原因:癌性发热<38℃、成熟粒细胞缺 乏而感染(疾病后期可有真菌感染) 2、表现:呼吸道、泌尿道、口腔感染、牙 龈炎、肛周感染,严重者菌血症、败血 症
Q6: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 (三)出血:半数病人出血为早期表现 1、原因:PLt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胞浆颗粒里面能释放一些凝血物质,易并发DIC,而出现全身广泛出血 2、表现:全身各处,以皮肤黏膜出血最常见, 以颅内出血最严重(头痛、恶心、呕吐、两侧 瞳孔不等大等圆、昏迷) 鼻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视力障碍)
Q6: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 (四)器官和组织浸润表现 1、肝脾、淋巴结肿大: (1)以急淋多见 (2)表现:一般肝脾轻、中度肿大,表面光滑,淋巴结中度肿大,无压痛,多位于颈、腋下或腹股沟等处。
Q6: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 (四)器官和组织浸润表现 2、骨骼和关节疼痛: (1)原因:髓腔内的白血病细胞的过度增 生 (2)表现:常有胸骨下端局部压痛,成人 以胸骨肋骨多见,儿童以四肢骨多 见。
Q6: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 (四)器官和组织浸润表现 3、皮肤和黏膜的浸润: 急单、急粒单皮肤受损多见:弥漫性斑丘疹、结节性红斑;牙龈增生肿胀等。 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缓解期,以急淋多见。 (1)原因: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里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的杀伤,与化疗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2)表现: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和昏迷。
Q6: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 (四)器官和组织浸润表现 5、其他部位: (1)急性淋巴白血病可以表现为睾丸的浸润, 无痛性肿大,多为一侧性 (2)粒细胞白血病表现:浸润眼眶鼓膜,引起 眼球突出、复视和失明
Q6: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 总结: 容易侵犯淋巴结的:急淋 容易侵犯眼部的:急非淋(尤以急粒) 容易导致牙龈增生的:M5 、 M4 容易导致中枢神经白血病的:急淋
Q7: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多数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增多,部分病人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分类中可以发现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 WBC>100×109/L,高白细胞白血病 WBC<1.0×109/L,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Q7:实验室检查 (二)骨髓象:非常重要 1、是诊断白血病主要依据和必备检查 2、骨髓一般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主要细胞为白血病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原始细胞要占全部骨髓细胞的30%以上,就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3、正常粒、红、和巨核细胞都减少。 4、Auer小体:胞质中出现红色杆状小体,仅见于急非淋。 (三)细胞化学染色:诊断类型 (四)其他:尿酸浓度增高
Q8:诊断 临床表现:出血、发热、贫血、骨痛、肝脾淋巴结肿大-----提示 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确诊) 免疫学分型、遗传性分型
Q9:如何治疗? (一)支持疗法: 1、防治感染: 血培养和药敏试验 输入浓缩的粒细胞 广谱抗生素:头孢类+氨基糖甙类 2、控制出血:PLt<20×109/L时,血小板悬液或 新鲜血液。 3、纠正贫血:浓缩的红细胞或全血 4、预防尿酸性肾病:多饮水,别嘌啉醇 100mg po Tid
Q9:如何治疗? (二)化学疗法:诱导缓解+缓解后治疗 1、诱导缓解 原则:联合早期足量间歇。 目的:尽快杀灭白血病细胞,使机体恢复造血功能,达 到完全缓解。 完全缓解的指标是: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血象和 骨髓象基本正常,血片中找不到白血病细胞,骨 髓中的原始细胞小于5%。 方案:儿童急淋:首选VP方案(长春新碱+泼尼松) 成人急淋:选用VAD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酶素+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
Q9:如何治疗? (二)化学疗法:诱导缓解+缓解后治疗 2、缓解后治疗:治疗目的在于继续消灭体内残余的白血病细胞,防止复发,以延长缓解期和无病存活期,争取治愈。 如急淋:早期用诱导缓解方案2-4个疗程,也可用强力化疗方案,以后每月强化治疗一次,维持治疗3-4年,除巩固强化外,间歇期应维持治疗,常用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
Q9:如何治疗? (三)中枢神经白血病的防治: 原因:难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是复发的根源。关键,尤其是急淋。 方法:常在缓解后鞘内注射甲氨蝶呤,为减轻药物引起的蛛网膜炎(可以有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可以同时加用地塞米松。 注意:鞘内注射的时候药物要慢推,注射完毕后要去枕平卧位4-6h,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
Q9:如何治疗? (四)骨髓移植: 先用全身放疗或免疫抑制剂尽量杀死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同时充分抑制病人的免疫功能,然后移植正常人的骨髓。 现主张除儿童急淋外,所有年龄在50岁以下的急性白血病应在第一次完全缓解时进行。
Q9:护理诊断有哪些? 1、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的持续化疗有关和贫血有关。 2、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的粒细胞减少有关 4、体温过高:与白血病引起的感染有关。 5、疼痛:全身骨骼痛 :与白血病导致的骨骼浸润有关 6、预感性悲哀:与患急性白血病有关 7、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Q9:如何对病人进行护理? (一)病情的观察: 有无心悸、头痛、恶心等不适 进食情况和活动量的改变 观察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 观察肺部有无罗音,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脾 脏有无肿大、注意血象和骨髓象的变化。记录 24小时出入量。
Q9:如何对病人进行护理? (二)休息与活动:保证休息和睡眠,根据病人的体力,适当限制运动量和减少体力的消耗。 (三)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和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保证每日充足的饮水量。 (四)化疗护理: 静脉注射药物速度要慢,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 护士要熟悉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操作中要带上橡皮手套,避免化疗药物对本身的损害
Q9:如何对病人进行护理? (四)化疗护理: 1、局部反应:多次注射或药物渗漏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炎症或坏死,注意: (1)保护血管:依次序选择注射部位,若刺激性强,药物剂量过大时首先选用大血管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避免穿透血管,注毕轻压血管数分钟止血,以防药液外渗或发生血肿。 (2)静脉注射前要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确定在血管内方可以注射药物。
Q9:如何对病人进行护理? (四)化疗护理: (3)如果输液的时候发生了外渗,要立即停止输入,不要拔针,由原部位抽取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局部滴入5%NaHCO3,拔掉注射针,局部冷敷后再用25%MgSO4湿敷 (4)尽量不要选择下肢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易引起栓塞。
Q9:如何对病人进行护理? (四)化疗护理: 2、骨髓抑制;抑制骨髓至最低点的时间为7-14天,恢复时间为5-10天,从化疗开始到化疗结束2周内要预防感染和出血 预防感染:当成熟粒细胞小于0.5时,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更大,要进行保护性隔离,定时空气消毒,加强口腔、皮肤和肛周的护理。 出现感染,要应用强有力 的抗生素。 定期查血象,每次疗程结束必要时做骨髓穿刺 (2)预防出血:
Q9:如何对病人进行护理? (四)化疗护理: 3、消化道的反应: 三尖杉脂:恶心呕吐,饮食清淡,少食物多餐。 病人呕吐时:不要进食,及时清除呕吐物,严重呕吐的时候给止吐药物。 4、肝肾功能的损害: 甲氨蝶呤等药物:可以引起肝功能的损害,定期监测肝功能,观察有无黄疸的出现。 环磷酰胺:脱发、血尿,多饮水>2000ml/天 观察小便量色,一旦发生血尿应停止使用
Q9:如何对病人进行护理? (四)化疗护理: 5、柔红霉素、三减杉脂:心肌损害,出现胸闷心悸时要做心电图。 6、化疗期间要注意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鼓励病人要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注射药液后,最好每半小时排尿一次,持续5h,就寝时排尿一次。 (五)输血和浓缩红细胞
Q1:慢性白血病分类? 分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我国最多见,多见于 成人) 慢性淋巴白血病(多见于老年人)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其临床特点是粒细胞显著增加,脾明显肿大,病程较缓慢。大多数因为急性变而死亡。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中年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Q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现? 1、慢性期:起病缓慢, (1)早期症状为乏力、消瘦、低热、多汗或盗 汗等代谢率增高的表现。 (2)脾大为最主要的体征,浅表淋巴结无肿 大。 (3)大多数病人有胸骨后压痛,为重要的体 征。 (4)当白细胞极度升高的时候,可以发生“白 细胞淤滞症”,表现为呼吸窘迫、头晕和 言语不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
Q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现? 2、加速期: 主要表现:原因不明的高热、虚弱和体重下降,脾脏迅速肿大,骨骼,关节的疼痛,以及逐渐出现的贫血和出血。白血病细胞对原来有效的药物发生耐药。 3、急变期:加速期从几个月到1-2你那即进入急变期
Q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检查? 1、血象:早期WBC增高,常>20×109/L,晚期>100×109/L。可见各阶段的粒细胞,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细胞 2、骨髓象: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红系相对减少。 3、染色体检查:90%慢粒病人血中出现Ph染色体
Q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 (一)化学治疗 1、白消胺(马利兰);以前为最常用药,缓解率达到95%,开始剂量为每日4-8mg,po,当WBC降至20×109/L时,应暂停用药,待稳定后改用每1-3天2mg维持治疗 2、羟基尿:作用迅速,但持续时间短,用药后2-3天WBC下降,停药后又很快回升。 1.5g po Bid,当WBC降至20×109/L时,剂量减半,降至10×109/L,改为每日0.5-1g维持治疗,现为首选药。
Q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 (二)干扰素:缓解率70%,每次300-500万U/M2.d 每周2-3次,持续12个月至数年,可使病人血细胞Ph染色体减少或消失 (三)骨髓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在慢粒缓解后尽早进行,根治性治疗 (四)其他治疗:白细胞分离:高白细胞综合征 别嘌呤醇:尿酸性肾病 脾大:脾放射
Q5:慢性粒细胞病人护理诊断有哪些? 疼痛:与脾大脾梗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