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99 Views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审美意识形成的根源. 审美意识形成的根源在于劳动。这是因为,在劳动中形成了两种关键性要素: 其一,“人化的自然”,凝聚了美的因素; 其二,“人化的人”,产生了各种感受美的感觉器官。. 在审美意识诞生之初,无论是工具的制造、陶器的发明,还是断发纹身、图腾崇拜,总是功利先于审美,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二、审美意识发生的特点. 1879 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德塔米拉史前洞穴壁画. 器身为赭红陶衣,器内壁和外壁均绘有 鱼纹。
E N D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审美意识形成的根源 • 审美意识形成的根源在于劳动。这是因为,在劳动中形成了两种关键性要素: • 其一,“人化的自然”,凝聚了美的因素; • 其二,“人化的人”,产生了各种感受美的感觉器官。
在审美意识诞生之初,无论是工具的制造、陶器的发明,还是断发纹身、图腾崇拜,总是功利先于审美,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在审美意识诞生之初,无论是工具的制造、陶器的发明,还是断发纹身、图腾崇拜,总是功利先于审美,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二、审美意识发生的特点 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德塔米拉史前洞穴壁画
器身为赭红陶衣,器内壁和外壁均绘有鱼纹。 但此处的鱼纹,并不单纯是为了装饰为了审美,而是体现了半坡人对鱼的崇拜之情,祈望能像鱼一样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力图达到一种巫术的目的。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三、美学学科的形成过程 •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认为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来的。时间为1750年,其美学著作为《美学》。 • 在鲍姆嘉登之后,康德把美学学科的建设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康德是德国18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他沿着鲍姆嘉登的思路,对应于人类的三种心理功能分别写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其中,前两本分别研究人的认知与伦理,第三本则致力于探讨审美问题,区分了“趣味判断”与“目的判断”的不同,进一步加强了美学对象的独立性,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建设。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美学学科的贡献 • 首先,奠定了美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 其次,提供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实践观点,为我们认识美的本质和根源提供了科学的钥匙。 •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 对美、美感、悲剧、喜剧、 典型等问题也提出了独到的 看法,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四、美学研究的对象 • 美学史上关于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有许多种主张,归纳起来,大约有这样几种: • 其一,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认为美学应该研究体现于艺术活动中的美的现象,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 其二,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这种观点认为,在众多的美的事物下面,肯定有一个“美本质”存在,正是它使得各种事物美起来。
其三,主张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个主张强调美既不在客观事物,也不在人的主体方面,而在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上。其三,主张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个主张强调美既不在客观事物,也不在人的主体方面,而在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上。 • 其四,主张美学是研究表现活动的科学。这一主张的代表人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他认为,美就是直觉,就是表现。因此,美学就是对表现(表象、幻想、直觉)的研究。
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五、美学研究的方法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方法,这主要适用于19世纪中叶以前,另一类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多见于19世纪中叶以后。
“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 • 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
“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 • 又称经验描述,是19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把美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事实,或者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者侧重于主体内在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的外在和表面,强调吸收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
现象学方法。是现代西方现象学哲学提出来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主张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着“事象本身”逼近。这一方方法被认为是解决“自上而下”的方法与“自下而上”的方法的有效途径。对于这一方法,代表人法国的胡塞尔提出过“三步还原法”,即所谓的现象还原、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现象学方法在后来的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等人那里得到了发扬。现象学方法。是现代西方现象学哲学提出来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主张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着“事象本身”逼近。这一方方法被认为是解决“自上而下”的方法与“自下而上”的方法的有效途径。对于这一方法,代表人法国的胡塞尔提出过“三步还原法”,即所谓的现象还原、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现象学方法在后来的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等人那里得到了发扬。
七、复习思考题: • 1、审美意识是怎样萌生发展的? • 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美学发展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 3、历史上对美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不同的认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分歧? • 4、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 5、简述美学研究中的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的大致内容。
八、下一章预习要点: • 1、西方现代主要的美学流派。 • 2、新时期美学转型的原因、取向和意义。 • 3、中国近现代美学史上发生过哪几次大的美学讨论? • 4、中国当代美学转型的背景、取向和意义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