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likes | 1.38k Views
第八章 人体胚胎学. 学习目标. 掌握:受精、卵裂和胚泡形成、 植入,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胎盘、先天性畸形 熟悉:胎膜、双胎、多胎和联胎. 概述. 1. 胚胎学概念 2. 胚胎龄 ( 1 )月经龄 ( 2 )受精龄 3. 胚胎学的研究范畴. 一、人胚胎早期发生. 人体发生三个阶段. 精子 卵子 受精 受精至 胚卵期 卵裂、分化 第 1 周末 早期胚胎发育 第 2 周至 胚胎期 器官原基形成
E N D
学习目标 掌握:受精、卵裂和胚泡形成、 植入,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胎盘、先天性畸形 熟悉:胎膜、双胎、多胎和联胎
概述 1.胚胎学概念 2.胚胎龄 (1)月经龄 (2)受精龄 3.胚胎学的研究范畴
人体发生三个阶段 精子 卵子 受精 受精至 胚卵期 卵裂、分化 第1周末 早期胚胎发育 第2周至胚胎期 器官原基形成 第8周末 初具人形 第9周至胎儿期 器官发育完善 第38周末 分娩 胎儿生长 新个体 266天
精原细胞 46, XY 卵原细胞 46, XX 初级精母细胞 46, XY 初级卵母细胞 46, XX 第一次减数分裂 次级精母细胞 23, X 23, Y 极体 23, X 第二次减数分裂 精子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23, X 23, X 23, X 23, Y 23, Y 精子 极体 23, X 卵子 23, X 减数分裂与配子发生过程
(一)受精 1.定义 精子和卵子自发融合成为受精卵(合子)的过程 2.地点 输卵管壶腹部 3.时间 排卵后24小时内 4.准备 (条件) (1)成熟的精子和卵子 (2)精子获能及顶体反应
精子发生(睾丸生精小管) 精子成熟 (附睾) 精子获能 (女性生殖道) 卵子发育成熟 精子活化(输卵管) 受精
5.过程 精子与卵子识别和接触 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 透明带反应 卵膜阻断现象 次级卵母细胞完成 第二次成熟分裂(卵原核) 两性原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3)获能精子与透明带结合并发生顶体反应,释放水解酶溶解透明带。(3)获能精子与透明带结合并发生顶体反应,释放水解酶溶解透明带。 卵丘细胞 透明带 (2)获能精子在接触放射冠后发生顶体反应,释放水解酶溶解放射冠细胞间质。 (4)精子进入卵周腔与卵母细胞融合,精子细胞核和部分细胞器进入卵母细胞。 卵母细胞 放射冠 皮质颗粒 极体 (5)卵母细胞发生皮质反应。皮质颗粒胞吐,颗粒内容物扩散至细胞表面和透明带,阻止多精受精。 (1)获能精子接近卵冠丘复合体 受精过程模式图
6.意义 物种延续 合子更富有活力 决定胎儿性别
(二)卵裂和胚泡形成 受精卵 卵裂 卵裂球 2 细胞期 16细胞期(桑椹胚) 30小时,输卵管 72小时,近子宫腔 内细胞群 胚泡 滋养层 第5天,子宫腔 胚泡腔
极体 极体 卵周腔 原核 受精卵 透明带 卵裂球 3. 卵裂开始 4. 2细胞期 1. 雌原核与雄原核形成 2. 雌原核与雄原核融合 内细胞群 胚泡腔 滋养层 5. 4细胞期 7. 桑椹胚 6. 8细胞期 8. 胚泡 卵裂与胚泡形成(第1周)
(三)植入 1.定义 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2.时间 受精后6-7天开始,11-12天完成 3.部位 子宫体、子宫底
输卵管 子宫 ③桑椹胚进入子宫 ④胚泡开始脱离透明带 ② 受精卵进行卵裂并逐渐向子宫运行 输卵管壶腹部 ①受精 阔韧带 ⑤胚泡与子宫内膜接触准备植入 卵巢 卵泡破裂排卵 子宫外膜 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 发育中的卵泡 排卵、早期胚发生及其与女性生殖道关系模式图
4.过程 极端滋养层 分泌蛋白水解酶 细胞滋养层(内层) 滋养层分化 合体滋养层(外层) 子宫内膜 滋养层细胞形成突起 上皮修复 (绒毛) 滋养层 绒毛膜
子宫蜕膜 羊膜腔 子宫腺 上胚层 毛细血管 合体滋养层 下胚层 内细胞群 胚泡腔 细胞滋养层 内膜上皮 A B 羊膜囊 二胚层胚盘 胚外体腔 胚外中胚层 初级绒毛干 卵黄囊 C D 人胚植入过程
5. 蜕膜形成 包蜕膜 植入 子宫内膜 蜕膜 基蜕膜 壁蜕膜
壁蜕膜 包蜕膜 基蜕膜 胚胎 子宫腔 子宫颈 阴道 胚胎与子宫蜕膜的关系
6.植入的条件 雌激素、孕激素 正常运行 透明带准时消失 正常蜕膜反应 宫内环境
7.植入部位异常 异位妊娠 输卵管 宫外(宫外孕) 卵巢 腹腔 宫内 前置胎盘
(四)胚层形成和分化 1.二胚层胚盘的形成 (第2周) (羊膜腔) 外胚层 内细胞群 胚盘 (胚体发生原基) 内胚层 (卵黄囊) 细胞滋养层增生,充满胚泡腔 胚外中胚层 体蒂:连接羊膜腔与绒毛膜的细胞
绒毛 体蒂 羊膜囊 上胚层 下胚层 卵黄囊 胚外中胚层 胚外体腔 绒毛膜 第2周末胚的剖面 体蒂 羊膜囊 原沟 外胚层 原条 中胚层 内胚层 卵黄囊 胚外中胚层 胚外体腔 第3周初胚的剖面
二胚层 卵黄囊 羊膜腔 内胚层 外胚层 胚盘 胚外中胚层(脏层、壁层) 胚外体腔 体蒂 绒毛膜
2.三胚层胚盘的形成(第3周) (羊膜腔) 外胚层 原条 胚盘 中胚层 脊索(脊柱原基) 内胚层 (卵黄囊)
上胚层 下胚层 原结 原结 原条 (内卷中的上胚层) 原凹 原结 原沟 原结 原沟 原结 上胚层 原条 原结 胚盘背侧面观 下胚层 形成中的内胚层 形成中的中胚层 三胚层发生模式图
3.胚体形成和三胚层分化(第4-8周) (1) 胚体形成 中轴 > 边缘 腹、尾生长速度不均衡 外胚层 > 内胚层 背 > 腹 头尾 > 左右 头 > 尾 羊膜腔 > 卵黄囊
头褶 口咽膜、生心区移至腹侧 尾褶 体蒂、泄殖腔移至腹侧 侧褶 扁平的胚盘 圆柱状胚体
(2) 三胚层分化 外胚层 表皮、附属器官、牙釉质 胚体外表 角膜、内耳迷路 腺垂体、口鼻、肛门上皮
口咽膜 羊膜切缘 内胚层 脊索 外胚层切缘 中胚层 原条 (1)中胚层形成及其细胞的迁移方向 (2)第18天胚盘的背侧观 泄殖腔膜 羊膜腔 外胚层 中胚层 脊索 三胚层胚盘模式图 内胚层 (3)胚盘头端横切
原条 外胚层尾端中轴 意义 胚内中胚层 头、尾 中轴 脊索 口咽膜 泄殖腔膜
神经板 外胚层 神经褶 神经沟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垂体 视网膜 松果体 周围神经 肾上腺髓质 神经嵴 神经管
神经板 外胚层 神经嵴 神经褶 神经褶 神经管 神经沟 外胚层 神经管 神经沟 神经管 神经管和神经嵴形成模式图
轴旁中胚层(内) 体节 (42-44对) ——真皮、中轴骨骼、骨骼肌 间介中胚层 ( 中 ) ——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中胚层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側中胚层
側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背侧) 骨骼肌肉、结缔组织 原始体腔(头 尾) 心包腔、胸膜腔、腹膜腔 脏壁中胚层(腹侧) 消化、呼吸道肌肉、结缔组织 间充质: 骨骼、肌肉、结缔组织、血管
原条 羊膜 神经沟 羊膜腔 神经褶 神经板 间介中胚层 胚外中胚层 生心区 脊索 卵黄囊 尿囊 体蒂 a. 第19天 脊索 侧板中胚层 前神经孔 后神经孔 轴旁中胚层(体节) 神经管 口咽膜 心管 前肠 间介中胚层 后肠 头折 心包腔 泄殖腔膜 b. 第22天 神经管 侧板中胚层 背主动脉 外胚层 后神经孔 中肠 前神经孔 心包腔 心脏 体腔 泄殖腔膜 脊索 c. 第25天 脏壁中胚层 体腔 体壁中胚层 神经管 背主动脉 侧折 脑 原始消化管 卵黄囊 羊膜 口咽膜 泄殖腔膜 d. 第28天 卵黄蒂 脏壁中胚层 体蒂 B. 胚正中矢状切面 A. 胚横切面 胚层分化与胚体形成过程模式图
内胚层 前肠 原始消化管 中肠 : 与卵黄囊相通 后肠 消化管 消化腺 上皮、中耳、甲状腺、甲状 下呼吸道 旁腺、胸腺、膀胱、阴道 肺
受 分裂 胎 儿 卵黄囊 精 尿囊 卵 分化 胎膜 羊膜 脐带 绒毛膜
A 第7周 B 第4月 C 第4月 胎儿、胎膜、胎盘及其与子宫的关系
体蒂 羊膜 羊膜 体蒂 胚盘 尿囊 胚体 卵黄囊 绒毛膜 卵黄囊 羊膜 绒毛膜 胚体 尿囊 卵黄囊 丛密绒毛膜 脐带 平滑绒毛膜 胎膜
(一)胎 膜 卵黄囊 • 内胚层 + 胚外中胚层 • 卵黄囊顶的内胚层 原始消化管 (Meckel憩室) • 内胚层 原始生殖细胞 • 脏壁中胚层 血岛(造血干细胞)
尿囊 • 内胚层 + 胚外中胚层 • 卵黄囊顶部尾端向体蒂长出的一条盲管 • 尿囊血管 脐血管
羊膜 • 单立上皮 + 胚外中胚层壁层 • 羊膜腔内充满羊水(1000——1500ml) • 羊水: 羊膜上皮细胞分泌(早期) 胎儿尿液(晚期) • 羊水过多:>2000 ml 羊水过少:<500 ml • 保护,缓冲,防肢体粘连;扩展宫颈 • 羊膜穿刺 诊断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疾病
脐带 • 胎儿脐部与胎盘间的索条状结构 (55cm) • 羊膜包绕体蒂、尿囊、卵黄管而成 • 2根脐动脉 + 1根脐静脉 • 脐带过短:<20cm 脐带过长: >120cm • 生理性脐疝; 先天性脐疝
绒毛膜 • 滋养层 + 胚外中胚层 • 丛密绒毛膜 ( + 子宫底蜕膜 胎盘) • 平滑绒毛膜 ( 与子宫包蜕膜相邻) • 初级绒毛干 次级绒毛干 三级绒毛干 • 绒毛膜上绒毛变性 水泡状胎块 (葡萄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