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961 Views
第四章 水准测量. 本章主要内容: 一、高程测量的概念 * 二、水准测量原理 三、水准仪和水准尺 四、数字水准仪简介 * 五、水准测量的实施及成果整理 六、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七、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本章重点及目的要求. 本章重点: 1、了解水准测量原理; 2、掌握水准测量方法; 3、掌握成果整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准仪的结构及使用; 2、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 3、掌握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工作。. 一. 高程测量概述. §4-1 高程测量概述. 1.高程测量
E N D
第四章 水准测量 • 本章主要内容: • 一、高程测量的概念 • * 二、水准测量原理 • 三、水准仪和水准尺 • 四、数字水准仪简介 • * 五、水准测量的实施及成果整理 • 六、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 七、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本章重点及目的要求 本章重点: 1、了解水准测量原理; 2、掌握水准测量方法; 3、掌握成果整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准仪的结构及使用; 2、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 3、掌握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工作。
一.高程测量概述 §4-1 高程测量概述 1.高程测量 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测高差定高程) 2.高程测量的方法 水准测量——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工作。 是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 使用仪器:水准仪 水准仪的主要功能是能指出一条水平视线。 其它高程测量方法:三角高程测量、 GPS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通过气压变化)等。
3.高程系统 我国国家高程系统: 1956年黄海高程系 水准原点 H=72.289米 我国国家高程基准: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水准原点 H=72.260米 4. 水准测量的等级 (1)国家分一、二、三、四等、图根(按精度要求、控制范围) (2)城市分二、三、四等、图根
前进方向 §4-2 水准测量原理 1.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尺 b a 水准尺 ▲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水平视线 hAB B A HB=HA+hAB HA 大地水准面 hAB >0,高差为正,前视点高; hAB <0,高差为负,前视点低。 高差必须带“+、-”号; hAB的下标 次序必须与测量的前进方向一致。 例: 已知 hAB=+1.436 m 则 hBA=-1.436 m
hAB hAB=h1+ h2++ hn =(a1-b1)+(a2-b2)++(an-bn) =a-b 2.连续安置水准仪的测量方法 2. 连续高程测量 两点间距离较长或高差较大时,在两点间设若 干转点,分段测量高差,取各分段高差的总和。
§4-3 水准测量仪器、工具及使用 水准测量仪器叫水准仪,工具有水准尺、尺垫 一.水准仪构造 1、水准仪简介 ⑴ 水准仪的作用:为两点间高差测定提供一条水平视线。 ⑵仪器的类型:按精度分:DS05 ; DS1 ;DS3 ;DS10; DS20 D表示大地测量仪器,汉语拼音开头的第一个字母。 S表示水准仪,汉语拼音开头的第一个字母。 ⑶仪器的精度:以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表示。 如DS3每公里测高差其中误差可达到±3mm的精度。
1-准星 2-水准管 3-照门 4-目镜 5-圆水准器 6-圆水准器校正螺丝 7-脚螺旋 8-三角底板 9-水平制动螺旋 10-调焦螺旋11-物镜 12-水平微动螺旋 13-微倾螺旋 水准仪构造: 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2、水准器 • 观察气泡方式有: 3、基座 基座支撑仪器,有三个脚螺旋起到整平仪器用。 放大 符合水准器
水准尺及尺垫 1、水准尺 1)简介 2)水准尺类型 ⑴单面尺 ⑵双面尺 3)水准尺读数方法 2、尺垫 尺 桩 尺 垫
水准尺读数方法 • 以尺子的零端开始,在望远镜里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从小到大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记录分别记为: • 米,分米,厘米,毫米。如1235、 0842、0096、1530等 。
水准仪的使用 • 操作步骤: • 1.水准仪粗平 • 2.瞄准水准尺 • 3.水准仪精平(如右图所示) • 4.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 • 注意:读数前一定精平(即气泡居中)读数后检查气泡居中情况。
DiNi 12 图示 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简介 提 把 条码尺图例 对焦目镜 水平微动螺旋 水平气泡 电池锁扣 PCMCIA 卡插槽 键盘和显示面板
电子水准仪工作原理 • 利用仪器里的十字丝瞄准的电子图象感应器(CCD) 。当您按下了Measure 测量键时,仪器就会把您瞄准并调焦好的尺子上的条码图片来一个快照,然后把她和仪器内存中的同样的尺子条码图片进行比较和计算。这样,一个尺子的读数就可以计算出来并且保存在内存中了。
§4-4水准测量方法及成果整理 • 几个概念: • 1)水准点 • 用国家等级水准测量的方法在全国各地埋设,并测定起一定控制作用的高程点,这些高程点称为水准点(Bench Mark),记为BM, 水准点是作为引测其它高程点的起始点。 • 我国1985国家高程基准:72.260米 • 2)水准点类型:永久性水准点、 • 临时性水准点。
3)水准路线布设形式 • ⑴闭合水准路线(见图a); • ⑵附合水准路线(见图b); • ⑶支水准路线 (见图c); • ⑷水准网(见图d)
一、水准路线的测量方法(外业) • 1)测量水准路线中各测段之间每测站的高差hi; • 2)计算各测段高差h=∑hi • 3)测段高差检: • (1)计算检核 hAB=h1+h2+··· =(a1-b1)+(a2-b2)+··· =∑a-∑b (2)测站检核 • ①变动仪器方法(双仪高法) • ②双面尺法 (双面尺法 )
二、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一)计算高差闭合差 1.闭合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终点、起点是同一点,则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理论值 ∑h理=0, 则高差闭合差: fh=∑h测- ∑h理= ∑h测 2.附和水准路线 符合水准路线起始点A与路线终点B的高程是已知的,所以这两点之间理论高差值为 ∑h理=H终-H起=HB-HA 则高差闭合差: fh= HA +∑h测- HB = ∑h测-∑h理 3.支水准路线 ∑h往、∑h返应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反。∑h理=∑h往+∑h返=0 则高差闭合差: fh=∑h往+∑h返
二、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二)高差闭合差限差(即允许范围) 普通水准测量的容许高差闭合差规定: fh容=±40 (mm) 适用于平原地区 fh容=±12 (mm) 适用于高山地区 式中:fh—表示容许的高差闭合差(mm); L —水准路线总长(km) N —整条水准路线测站总数 (三)高差闭合差分配 1.计算每公里(每测站)高差改正数 2.各段高差改正数 利用用两点间距离或测站数计算各段高差改正数 3.计算改正后各测段高差 (四)高程计算 根据已知高程和改正后的高差计算待测点的高程。
例题: • 一附合水准路线从已知点BMA施测至已知点BMB,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如下图所示,求待测点1、2、3的高程。
一. 计算高差闭合差 fh=∑h测-∑h理=+4.330-4.293=+37(mm) fh容=±40 =±40 =±109(mm) fh<fh容,,成果合格,可以分配计算 例题 二.闭合差分配 1.每公里高差改正数 Vh公里=-fh/∑L=-37/7.4=-5mm/km 2.各段高差改正数=每公里高差改正数×Li 见下页表所示 总改正数大小等于闭合差总和,但符号相反。
3.改正后高差 hBMA-1=2.331-0.008=+2.323 h1-3=2.813-0.011=+2.802 h2-3=-2.244-0.008=-2.252 h3-BM.B= 1.430-0.010=+1.420 ∑h=4.293 改正后高差应等于理论值 二.高程计算 HA= 45.286;H1= 47.609;H2= 50.411 H3= 48.159;HB= 49.579 已知A点高程利用高差推算B点高程等于理论高程.说明计算无误 例题
§4-5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 一、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条件 • (一)水准仪主要轴线 • 1、望远镜的视准轴 C C; • 2、水准管的水准轴 L L; • 3、仪器旋转轴(竖轴)V V; • 4、圆水准器的水准轴 L′L′。 (二)各轴线应满足的条件 1、 C C ⊥ V V; C C // L L; V V // L′L′。 2、十字丝分划板横丝必须水平。
§4-5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 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 (一)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 目的:使 L′L′// V V • 检验: 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将仪器绕竖轴旋转 • 180°,若气泡仍居中,说明此条件满足,否则需校正。 • 校正:用改锥拧松圆水准器底部中央的固定螺丝,再用校正 • 针拨动圆水准器的校正螺丝, • 使气泡返回一半,然后转动 • 角螺旋使气泡居中,复重检 • 验校正,直至圆水准器的气 • 泡在任何位置都在核划圈内 • 为止,最后拧紧固定螺丝。
§4-5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 (二)十字丝横丝的检验与校正 • 目的:使十字丝分划板横丝保持水平。 • 检验: • 校正:
§4-5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 (三)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i角检验) • 目的: 使L L// C C • 检验:在地面上选A、B两点,相距约80 ~100m,各点钉木桩(或放置尺垫)立水准尺。安置水准仪于距A、B两点等距离处,用变动仪器高(或双面尺)法正确测出A、B两点高差,两次高差之差不大于3mm时,取其平均值,用hAB表示。再在B点附近2~3m处安置水准仪,分别读取A、B两点的水准尺读数a2、b2,应用公式a2′= b2+hAB 求得B尺上的水平视线读数。若a2= a2′,则说明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若a2≠ a2′应计算i角,当i角>20″时需要校正。计算i角的公式为: • 式中:DAB—A、B两点间距离;ρ″=206265。 • 校正:转动微倾螺旋,使横丝对准正确读数a2′,这时水准管气泡偏离中央,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一端的上、下两个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再重复检验校正,直到i<20″为止。 见下页图
§4-6 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注意事项 • 一. 水准测量误差来源 • 1、仪器误差(i角、尺子分划等) • 2、观测误差 (瞄准、读数等) • 3、外界条件影响(温度、风力、大气折光等) 二.注意事项 1、每次读数前都应使气泡居中(精平)。 2、读数时应注意尺子结构和分划特点,看准尺底注记,不要误读。 3、只有当该测站观测合格后,才能移动仪器到 下一站,后视尺子才能移动到下一测站的前视。 4、使用塔尺时应防止尺子下滑。 5、读数时不要看错十字丝。
本章小结 • 基本内容: • 1.利用水准仪进行两点间高差的测定。 • 2.水准路线各点高程的计算。 • 重点掌握: • 1、水准测量的原理。 • 2、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与内业成果整理。 • 3、水准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 作业:P95 • 14、15、25* 、26*
实验二:DS3水准仪认识及普通水准测量 • 一、实验时间、地点 • 时间:第6周星期一,5、6节;全体同学提前10 分种到指定地点,各组安排2~3名同学到实验室( 实验楼室)借领仪器、工具 • 实验地点:实验楼附近。 • 二、各组借领的仪器、工具 • 每组借S3水准仪一套;水准尺一副;尺垫2个; • 自备记录纸(打好格)、记录笔(铅笔)等。 • 三、任务及要求 • 1、任务:熟悉仪器和利用仪器正确读数; • 2、要求:每个同学掌握仪器的结构、操作;掌握仪器的安置方法;每个同学至少观测一个测站、记录一个测站及立尺的工作,每组形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在提交实验报告时将成果整理在报告上。 • 四、注意事项 • 同实验一; • 注意实验前的预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