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likes | 590 Views
糖尿病及其实验室检查. 放免实验室:余忠新. 一、糖尿病的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伴随人类历史进展的全过程。早在 7000 年前古埃及莎草纸文献已有记载,在古中国 《 黄帝内经 》 有 “ 消渴症” 描述。.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近年来直线上升,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成为非传染性疾病中的 “ 第三号杀手 ” !. 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发病率高 致死致残率高 医疗费用高 发病隐袭. 发病率高. 3.00. 患者人数(亿). 3.
E N D
糖尿病及其实验室检查 放免实验室:余忠新
一、糖尿病的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伴随人类历史进展的全过程。早在7000年前古埃及莎草纸文献已有记载,在古中国《 黄帝内经 》 有 “ 消渴症” 描述。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近年来直线上升,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成为非传染性疾病中的“第三号杀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近年来直线上升,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成为非传染性疾病中的“第三号杀手”!
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发病率高 致死致残率高 医疗费用高 发病隐袭
发病率高 3.00 患者人数(亿) 3 2009年10月21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全球2.85亿。 2.39 2.5 1.75 2 1.35 1.5 1.20 1 0.5 0 1997年 1994年 2000年 2009年 2025年 糖尿病患病率呈全球性增加 WHO 2001
中国糖尿病流行情况 患病率(%) 3.21% 3.50% 3.00% 2.50% 2.50% 2.00% 1.50% 1.0% 1.00% 0.50% 0.00% 1980年 1994年 1996年 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320万,居世界第2位,平均发病率约5-6%,城市人口的发病率已达9.7%,这其中,超过95%以上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群各类严重疾病的患病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群各类严重疾病的患病率比较 25倍 17倍 5-7倍 3倍 心脑血管疾病失明 尿毒症 截肢 在美国,糖尿病肾病占尿毒症病人的25%,占西方国家终末期肾病的首位。
糖尿病的定义 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 高血糖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而引起。
二、糖尿病的分型 1999年WHO糖尿病分型标准(病因分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
1型糖尿病(T1DM) (一)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 特点:有自身免疫参与 证据:①HLA基因-DQA,DQB,DR位点的某 些等位基因频率增高或减少 ②针对胰岛B细胞的抗体:GAD,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IA,ICA,IAA ③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病,如Graves
(二)特发性1型糖尿病 家族史(美国黑人和南亚印度人) 起病早,初发时可有酮症,需胰岛素治疗 没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
2型糖尿病(T2DM) ①占糖尿病的95%以上 ②病理生理改变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异质性明显。 ③多见于肥胖的成年人,起病缓慢,大多40岁以后起病 ④症状较轻,病程长的患者,易患血管并发症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
三、1,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自然史 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 糖尿病 遗传因素 免疫因素
T1DM的自然史 (一)遗传学易感性 HAL DQ易感基因 (二)启动自身免疫反应 病毒感染 (三)免疫学异常 自身抗体出现 (四)进行性胰岛B细胞功能丧失 (五)临床糖尿病 高血糖,典型临床症状 (六)发病数年后
T2DM的自然史 (一)遗传易感性 有较强的遗传倾向 环境 (二)胰岛素抵抗(IR)和B细胞功能缺陷 (三)IGT和IFG 稳态和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表明其调节(或)稳态受损 (四)临床糖尿病
四、临床表谢及并发症 (一)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症状群:“三多一少”,视力模糊。 2、并发症和(或伴发症): 无明显糖尿病症状,因并发症就诊发现高血糖。 3、反应性低血糖 : T2DM,胰岛素高峰延迟,3-5h胰岛素不适当地升高。 4、其他: 无明显症状,围手术期或健康体检发现高血糖。
(二)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1、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2、感染 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 T2DM 动脉粥样动脉硬化 2、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神经病变及眼的其他病变 4、糖尿病足 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 葡萄糖利用降低 、 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旺盛 血糖升高 消瘦、乏力、生长迟缓大量葡萄糖尿中排出 渗透性利尿 多食、易饥 多尿 渗透压升高口渴、多饮返回
五、糖尿病的诊断 诊断分三个步骤: 一、判断有无糖尿病 二、对糖尿病进行分型 三、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并发症
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2.FPG≥7.0mmol/L; 3.OGTT中,2hPG≥11.1mmol/L; 具备上述三项中任何一项,即怀疑糖尿病,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
(一)血糖 1、定义:血糖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有全血、血清、血浆GLU。血糖按测定时间不同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2、检测方法: 1.氧化法 2.缩合法 3.酶法——最常用方法 A GOD-POD法 葡萄糖+O2 +H2O 葡萄糖醛酸+H2O2 H2O2+4-AA+酚 醌亚胺+4H2O B HK法(参考方法) 葡萄糖+ATP G-6-P+ADP G-6-P+NADP+ 6-GP+NADPH+H+ GOD POD HK G6PD
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IGTT) 适应症:对于空腹或餐后血糖高于正常但又未达到诊断标准,怀疑糖尿病者可做可做此实验进行确诊或排除。 方法:非妊娠成人,75g葡萄糖口服或100g食用馒头;小孩,按1.75g/Kg体重计算,总量小于75g。300ml水溶解,5min内口服。2h后测血浆葡萄糖。
WHO血糖指标图示 糖尿病 空腹血糖 (mmol/L) 7.0 IFG 6.1 IGT 正常糖耐量 7.8 11.1 FPG修订为:5.6-6.9 75g OGTT2小时 血糖值(mmol/L)
(二)糖化蛋白 1、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1a,1b,1c)和HbA0。 测定方法:①将HbA1从HbA中分离并定量。 ②分离和定量分析HbA1c亚组分。 结果表示:以糖化血红蛋白占总的Hb的百分比。
2、果糖胺 蛋白酮胺 糖化清蛋白 检测方法: ①、化学法(NBT) ②、层析法
3、临床意义 评估血糖的控制效果 HbA1反应的是过去1-2个月的平均血糖浓度,检测结果与红细胞寿命密切相关。 果糖胺反应的是近2-3周内的平均血糖浓度,检测结果与血浆总蛋白浓度密切相关,溶血,胆红素和Vic会干扰测定(NBT法)。
(三)胰岛素 1、胰岛素简介 ①B细胞产生,51个氨基酸,分子量6000。 ②合成 ③释放 ④降解 ⑤作用
2、检测方法 RIA 化学发光 ELISA
3、临床意义 ①对有空腹低血糖的患者进行评估。 ②确认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并将他们与靠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区分开来。 ③预测2型糖尿病的发展。 ④联合Ins-Ab可评估胰岛素抵抗机制。
(四)C肽 1、C肽简介 31个氨基酸,MW3.6KD 无生物学活性 半寿期约35min 主要在肾脏降解
2、检测方法 放射免疫法、免疫放射法、化学发光 不同方法间的变异很大,与抗体的特异性、与胰岛素原交叉反应的可变性、用作标准品的C肽类型等有关。
3、临床意义 ①评估空腹低血糖。 ②评估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 ③检测胰腺手术效果。
(五)Ins及C肽释放试验 1、方法 分OGTT或进食负荷餐和静脉注射葡萄糖负两种 2、用途: 评价胰岛功能,进行糖尿病分型,指导临床治疗
3、参考范围: 空腹Ins:5-20mIU/L(35-145pmol/L) 空腹C肽:92.72-715.23pmol/L 糖负荷后:Ins峰值在0.5-1h,为基础值的5-10倍,2h<30mIU/L,3h降至空腹水平;C肽峰值出现的时间与胰岛素基本一致( 0.5-1h),一般为基础值的5-6倍,3小时降至空腹水平。
4、糖尿病时结果 1型糖尿病:胰岛素和C肽分泌低下,甚至检测不到,糖负荷无释放高峰。 2型糖尿病:空腹胰岛素和C肽可降低、正常或升高,糖负荷后其释放峰值延迟,重者也可无释放峰值。
(六)特殊项目 1、GADA ① GAD:抑制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合成酶,1型糖尿病关键始动靶抗原, GADA是前期较特异的指标。 ②检测方法:ELISA ③临床应用:1型糖尿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的指标;2型糖尿病中鉴别迟发型1型糖尿病;作为普查手段,发现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和个体。
2、胰岛细胞抗体(ICA) ①抗胰岛B细胞所有抗体的总称。 ②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 ③临床应用:“+”可预示胰岛B细胞的自身免疫损伤,可作为糖尿病的高危指标。
3、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①有两种:糖尿病发病之前就存在,属自身免疫抗体;糖尿病发生以后,使用了外源性胰岛素产生的抗体。 ②检测方法:放免、ELISA、免疫沉淀法等。 ③临床应用: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可增加ICA对1型糖尿病的的预测程度;了解胰岛素抵抗 ,指导胰岛素治疗;可能与夜间低血糖发生有关。
(七)分子生物学检验 ①1型和2型糖尿病都用明显的遗传倾向, 只是2型明显高于1型。 ②1型糖尿病与HLA基因多态性有关;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等有关。 ③检测技术有:PCR-RFLP,SSOP,SNP等。
七、糖尿病的治疗 治疗目标: 短期目标:控制代谢紊乱,从而控制症状 长期目标:防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保证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正常生长发育)
糖尿病现代治疗要点(IDF): 糖尿病教育 饮食控制 运动疗法 血糖监测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