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975 Views
目 錄.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清廷為何要推行洋務運動?. 為何李鴻章認為中國正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 前所未有的變局 今則東南海疆萬餘里,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麇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輪船電報之速,瞬息千里;軍器機事之精,工力百倍;砲彈所到,無堅不摧,水陸關隘,不足限制,又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外患之乘,變幻如此,而我猶欲以成法制之,譬如醫者療症不問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誠未見其效也。 ──李鴻章:《籌議海防摺》.
E N D
目錄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清廷為何要推行洋務運動? 為何李鴻章認為中國正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 前所未有的變局 今則東南海疆萬餘里,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麇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輪船電報之速,瞬息千里;軍器機事之精,工力百倍;砲彈所到,無堅不摧,水陸關隘,不足限制,又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外患之乘,變幻如此,而我猶欲以成法制之,譬如醫者療症不問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誠未見其效也。 ──李鴻章:《籌議海防摺》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興起及其發展的背景
清廷為何要推行洋務運動?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興起及其發展的背景 • 1. 內憂外患的刺激 • 內憂:太平天國 • 外患: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 推行革新,以期富國強兵
清廷為何要推行洋務運動? 魏源提出了怎樣的主張?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興起及其發展的背景 • 2. 有識之士的醒覺 • 「師夷長技以制夷」成為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 《海國圖志》書影
清廷為何要推行洋務運動? 從照片所見,常勝軍的武器裝備怎樣?李鴻章對此又有甚麼感想? 懾於西洋武器的威力 鴻章嘗往英法提督兵船,見其大砲之精純,子藥之細巧,器械之鮮明,隊新之雄整,實非中國所能及……深以中國軍器遠遜外洋為恥,日戒諭將士虛心忍辱,學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所增益。 ──《李文忠公全集》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興起及其發展的背景 • 3. 朝中大臣的提倡 協助清廷平定太平軍的常勝軍
清廷為何要推行洋務運動? 從圖表中所見,外國貨物的大量入口會帶來甚麼影響?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興起及其發展的背景 • 4. 經濟危機的衝擊 • 洋貨大量流入,國內手工業及商業大受打擊 1864-1893年英國與日本貨物輸入中國數量表(單位:萬噸)
洋務運動推行的各種改革能使中國富強嗎?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的內容 可分為四方面: 外交、軍事、教育、工業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外交方面: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1 年)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教育方面: 選派幼童留學美國(1872 年) 北京同文館(1862 年)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軍事方面: 金陵機器局(1866 年) 江南製造總局製砲廠(1865 年) 福州馬尾船政局(1866 年)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軍事方面: 天津機器製造局(1867 年) 北洋艦隊(1888 年)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經濟方面: 輪船招商局與它的輪船(1873 年)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中國自行興建的第一條鐵路(1881 年) • 經濟方面: 蘭州織呢製造局(1880 年) 天津開平礦務局(1878 年) 漢陽鐵廠(1891 年)
1. 留意各地因應地理環境,興辦不同類型的洋務事業,如造船業多在沿海地區。1. 留意各地因應地理環境,興辦不同類型的洋務事業,如造船業多在沿海地區。 2. 找出洋務事業較密集的省份。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洋務運動期間興辦的近代企業分佈圖
根據洋務運動失敗經驗檢討,若要改革成功,定要根據洋務運動失敗經驗檢討,若要改革成功,定要 克服甚麼因難? 從兩位主持運動者的言論來看,可見他們對自強的認識有哪些局限性?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 領袖識見不足 圖救時者言新學,慮害道者私舊學。舊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製器為先。 奕訢 張之洞
根據洋務運動失敗經驗檢討,若要改革成功,定要根據洋務運動失敗經驗檢討,若要改革成功,定要 克服甚麼因難?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 2. 洋務官員不和 • 大臣之間未能通力合作,阻礙運動的推行 左宗棠 李鴻章 張之洞
根據洋務運動失敗經驗檢討,若要改革成功,定要根據洋務運動失敗經驗檢討,若要改革成功,定要 克服甚麼因難?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 3. 缺乏全盤計劃 • 主要由地方官員推行,措施零碎而不集中 • 4. 守舊勢力反對 • 朝廷:頑固派視為「奇技淫巧」 • 民間:民智未開,抗拒西洋器物 民眾反對修築鐵路,認為會破壞風水
根據洋務運動失敗經驗檢討,若要改革成功,定要根據洋務運動失敗經驗檢討,若要改革成功,定要 克服甚麼因難?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 5. 洋務經費不足 十年以來,文娛武嬉,釀成此變。平日講求武備,輒以舖張糜費為務,至以購械購船懸為厲禁……凡事限於財力,無一可以稱心。 • 洋務派未獲朝廷支持,經費嚴重不足 李源章
根據洋務運動失敗經驗檢討,若要改革成功,定要根據洋務運動失敗經驗檢討,若要改革成功,定要 克服甚麼因難?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 5. 洋務經費不足 • 慈禧挪用軍費修築頤和園 • 6. 官僚管理多弊 • 企業權責不清,官員管理不善,貪污舞弊 頤和圓
為甚麼說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發端?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 1. 引進西方技術,開創近代軍事,中國軍隊走向近代化 1884年中國海軍軍力
為甚麼說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發端?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 2. 著意發展民用企業,啟導近代工業 1882-1895年中國商辦的工廠及礦山數目統計表
為甚麼說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發端? 第 1 節 洋務運動的挫折 •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 3. 開辦新式學校,興起近代教育 同治十一年至光緒元年(1872-1875年) 120人 光緒二年至光緒十二年 (1876-1886年) 215人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8,000人 清末中國官費留學生人數統計簡表
為甚麼維新運動主張推動政制方面的改革? 中日維新的分別 昔同治初年,德相畢士麻克(俾士麥)語人曰:「三十年後,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之遊歐洲者,討論學業,講求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遊歐洲者,詢某廠船砲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源,其在此乎?」嗚呼,今雖不幸而言中矣! ──梁啟超:《變法通議》 中國及日本人在歐洲考察時,著眼的事物有何分別?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的興起及其發展背景 • 1. 民族危亡的刺激 • 甲午戰敗,使有識之士醒覺 • 2. 明治維新的啟發
為甚麼維新運動主張推動政制方面的改革?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說,對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有何啟示?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的興起及其發展背景 • 3. 西方思潮的影響 • 大量西方書籍被翻譯,加深國人對西方的認識,啟發及推動維新思想 • 嚴復翻譯《天演論》,介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之道,激勵國人發憤圖強 嚴復翻譯《天演論》手跡
為甚麼維新運動主張推動政制方面的改革?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的興起及其發展背景 • 4. 維新人士的倡導 • 《馬關條約》簽訂時,康有為與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力倡改革 公車上書
為甚麼維新運動主張推動政制方面的改革?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的興起及其發展背景 • 5. 光緒帝銳意革新 • 光緒帝親政後,決心起用維新人士,實行變法,以挽救危亡之局 梁啟超 光緒帝 康有為
你同意譚嗣同指變法必然導致流血的說法嗎?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的過程 • 「公車上書」,康有為、梁啟超要求變法 • 光緒帝明定國是,起用康有為籌劃變法,內容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及文教等各種制度的改革 • 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廢止新法,捕殺維新派人士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譚嗣同
如果袁世凱沒有出賣維新派,維新運動能否成功?如果袁世凱沒有出賣維新派,維新運動能否成功?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 • 1. 維新派力量薄弱 • 光緒帝無實權,康梁官職卑微 外國漫畫家諷刺慈禧太后干預維新運動
如果袁世凱沒有出賣維新派,維新運動能否成功?如果袁世凱沒有出賣維新派,維新運動能否成功? 清廷對漢人的猜疑,是否導致維新失敗的原因之一? 滿漢之別 勿徒保中國四萬萬人,而置我大清國於度外。 ──(滿人)文悌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 • 2. 反對勢力強大 袁世凱 慈禧太后 榮祿
如果袁世凱沒有出賣維新派,維新運動能否成功?如果袁世凱沒有出賣維新派,維新運動能否成功? 康廣仁認為維新失敗的原因為何?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 • 3. 改革推行過急 • 缺乏全盤計劃只求全變、速變,官員無所適從 (變法)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措太大,當此排者、忌者、擠者,盈衢塞巷(很多的意思),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 • 4. 袁世凱出賣光緒帝,觸發戊戌政變 康廣仁
百日維新的失敗,對革命運動的發展有何影響?百日維新的失敗,對革命運動的發展有何影響?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的歷史作用 • 1. 維新思想遍播全國,開創改革風氣 強學會 康有為、梁啟超 粵學會 康有為 閩學會 林旭 蜀學會 楊銳 陝學會 楊深秀 強學會遺址 南學會 譚嗣同等 戊戌變法時期的主要學會
百日維新的失敗,對革命運動的發展有何影響?百日維新的失敗,對革命運動的發展有何影響?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的歷史作用 • 2. 獎勵民族工商業,有助發展工商 1900年中國人在上海辦的仁昌繅絲廠
百日維新的失敗,對革命運動的發展有何影響?百日維新的失敗,對革命運動的發展有何影響? 革命與維新最大的分別在哪裏? 革命思潮興起 滿洲政府一日不去,中國一日不能自立,瓜分原因一日不息。 ──同盟會機關報《民報》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的歷史作用 • 3. 國人不滿君主專制,促使革命出現
第 2 節 維新運動的失敗 • 維新運動的歷史作用 富國強兵,以抵禦外侮,爭回失去的權利。 革新政治,使清朝振敝起衰,以圖存應變。 由上而下,由中央政府一部分官僚及地方督撫推動。 由上而下,維新派人士借皇帝的權力推動。 引用西方社會政治學說,仿效日本的改革方法,革新政治體制,包括政治、軍事、經濟及文教等各方面的制度。 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及設備,創辦新式軍事工業及民用企業,加強國防建設。 推行了三十多年,收效不大,未能達到自強禦侮的目標而歸於失敗。 歷時三年多,形成「百日維新」的高潮,因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而失敗。 對中國軍事近代化與新式工業的產生,具有開拓之功。 對國人思想有啟蒙作用,並開近世政治革新的先聲。 洋務運動與維新運動比較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興起及其推展的背景 共和還是革命?
維新及革命思想在晚清時期同樣流行,為何革命派維新及革命思想在晚清時期同樣流行,為何革命派 最終取得成功? 為甚麼陳天華有這樣的說法?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興起及其推展的背景 • 1. 清廷腐敗無能 列位,你知道現在的朝廷仍是滿洲?多久是洋人的了!列位若還不信,請看近來朝廷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奉洋人的號令?……朝廷固然不可違抗,難道這洋人的朝廷也不該違抗麼? 陳天華
維新及革命思想在晚清時期同樣流行,為何革命派維新及革命思想在晚清時期同樣流行,為何革命派 最終取得成功?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興起及其推展的背景 • 2. 民族仇恨未泯 • 反清活動從未間斷:天地會、白蓮教、太平天國等 • 3. 西方學說傳入 • 有識之士開始醒覺,倡議變更政體 盧梭 孟德斯鳩
維新及革命思想在晚清時期同樣流行,為何革命派維新及革命思想在晚清時期同樣流行,為何革命派 最終取得成功?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興起及其推展的背景 • 4. 留洋學生鼓吹 • 留洋學生親身體會,回國致力宣傳革命 章炳麟 鄒容
維新及革命思想在晚清時期同樣流行,為何革命派維新及革命思想在晚清時期同樣流行,為何革命派 最終取得成功?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興起及其推展的背景 • 5. 新政大失民心 • 清廷假意立憲,加速革命發展 皇族內閣 諷刺清廷假意立憲的漫畫(仿畫)
香港對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發展起了甚麼作用?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的進程 孫中山在香港的西醫書院就讀時,經常與楊鶴齡、陳少白、尢列談論反清革命,當時被稱為「四大寇」 青年時代的孫中山
香港對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發展起了甚麼作用?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的進程 興中會宗旨: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創立合眾政府」 與中會香港會址所在的乾亨行故址
香港對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發展起了甚麼作用?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的進程 同盟會的組成
孫中山提出的革命與建國主張,與中國過去的王朝建立者有何不同? 革命網領 我等今日與前代殊,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外,國體民生,尚當變更……要其一貫之精神,則為自由、平等、博愛。故前代為英雄革命,今日為國民革命。所謂國民革命者,一國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皆負革命之責任……暨將來治國之大本,布告天下:一、驅除韃虜,二、恢復中華,三、建立民國,四、平均地權。 ──孫中山:《軍政府宣言》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的進程 孫中山新筆手書中國同盟會網領
1. 留意起義地點大部分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 2. 找出廣州的位置。 3. 留意香港位於廣東一帶附近,有利沿海地區的革命活動。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的進程 興中會和同盟會領導的武裝起義圖
此役對後來武昌起義的成功起了甚麼作用? 黃花崗起義 是役也,集各省革命黨之精英,與彼虜為最後之一搏。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慨已震動全球,而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 ──孫中山:《建國方略》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的進程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的進程 • 保路風潮乘機起事,武昌起義全面勝利 一份於 1907 年由某省政府發行的股票,作集資興建鐵路之用 諷刺清廷出賣鐵路權益的漫畫(仿畫)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的進程 • 保路風潮乘機起事,武昌起義全面勝利 革命軍在漢口與清軍交戰的情形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的進程 • 保路風潮乘機起事,武昌起義全面勝利 湖北軍政府成立,宣佈廢除宣統年號,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從地圖所示的形勢來看,1911年革命軍勢力有何特色? 1. 注意武昌與四川的地理位置(四川爆發保路風潮,有利武昌起義)。 2. 留意宣佈獨立的省份多集中在南方。 3. 留意仍受清廷控制的省份數目及其位置。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武昌起義及各省獨立形勢圖
第 3 節 共和革命的開展 • 共和革命的進程 共和革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