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 八國聯軍

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 八國聯軍. 組員:二號李亭穎 五號李亭緯 七號張瑋玲 十號郭倩宜 十一號陳昕 十二號陳筠喬. 八國聯軍的起因 ?. 甲午戰後,清政府的腐敗落後暴露無遺,而西方列強對 中國的侵略,也使得中國人民紛紛反抗。 原以 「反清復明」為口號的義和團 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興起。 他們不滿外國侵略,改口號改為「扶清滅洋」 ,

ci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 八國聯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八國聯軍 組員:二號李亭穎 五號李亭緯 七號張瑋玲 十號郭倩宜 十一號陳昕 十二號陳筠喬

  2. 八國聯軍的起因? 甲午戰後,清政府的腐敗落後暴露無遺,而西方列強對 中國的侵略,也使得中國人民紛紛反抗。 原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義和團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興起。他們不滿外國侵略,改口號改為「扶清滅洋」, 並開始攻擊西方人士。此舉讓野心勃勃的西方更有理由 出兵占領中國。 19世紀末,義和團興起於山東,後來轉入直隸(河北一帶),席捲京、津。當時慈禧信任山東布政使毓賢之言,相信團民能「槍砲不傷」,欲借助義和團達到排外目的。 義和團民入京後,到處殺害外國人、教徒,燒教堂、 拆電線、毀鐵路,攻進天津租界。

  3. 義和團

  4. 八國聯軍的起因? 駐京之各國使節以情勢險惡,於是要求該國政府 出兵干預。光緒26年(公元1900年)5月,英國 海軍中將西摩爾(Edward Hobart Seymour)率 八國聯軍200餘人,從大沽出發,經天津向北京 推進。6月17日,外國軍隊攻陷大沽炮台,清將 董福祥率兵2000餘人進駐京津鐵路和義和團一起 阻擊聯軍,西摩爾攻勢受挫。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帝的名義,向英、美、法、德、義、日、俄、西、比、荷、奧11國同時宣戰。

  5. 我是西摩爾

  6. 天津碼頭上的黃包車工人

  7. 戰鬥中被擊毀的清軍砲陣地

  8. 戰爭經過 1900年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英、俄、法、美、義、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與此同時聯軍兵力不斷增加,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後來增至約5萬人。7月14日,聯軍攻陷天津,直隸提督聶士成陣亡。7月29日,慈禧太后命斬反義和團派吏部侍郎許景澄、太常卿袁昶 (ㄔㄤˇ)。8月4日,聯軍集兵約2萬人自天津沿運河慈西太后挾光緒帝出亡,經山西而達陝西西安。隨後北京淪陷,慈禧見義和團已無利用價值,又欲平息外強之怒換取求和,在逃亡途中,下諭各地痛剿(ㄐㄧㄠˇ)義和團。

  9. 1900年,義和團圍攻使館後,八國聯軍在天津登陸,開始了攻擊北京的戰鬥

  10. 八國聯軍在天安門前列隊

  11. 北京的城防工事

  12. 戰爭經過 兩岸進發,清軍將領聶士成頑強抵抗,後因彈藥用盡,撤退失守,聯軍繼續進犯,直隸總督裕祿見大勢已去,自盡身亡。8月8日清將李秉衡率領 「勤王師」1萬5000兵力禦敵,亦被聯軍擊敗,此時京師已無險可守。14日凌晨,聯軍來到北京城外向北京發起總攻。俄軍攻東直門,日軍攻朝陽門,美軍攻東便門。中午,英軍抵達,攻破廣渠(ㄑㄩˊ)門,美、俄、日軍隊在遭遇抵抗後,也於下午攻入內城。聯軍攻入北京城後,義和團拳民堅守不退,與聯軍之間的巷戰持續了兩天,斃敵400餘人,最後聯軍又攻佔了紫禁城(清皇宮)。

  13. 清軍砲臺奮起抵抗,守將羅榮光負傷後自盡,八國聯軍也遭到較大損失。這是一艘被擊沉的俄國砲艦。清軍砲臺奮起抵抗,守將羅榮光負傷後自盡,八國聯軍也遭到較大損失。這是一艘被擊沉的俄國砲艦。

  14. 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

  15. 戰爭經過 9月,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華。聯軍陸續增至十萬,由京津出兵,分攻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內。此間,俄國又單獨調集步兵、騎兵十七萬,分六路佔中國東北。10月4日,法國向各國提出備忘錄,包括懲兇、賠款,在北京及其附近地區駐軍、毀大沽炮台等六項要求; 12月聯軍提出《議和大綱》十二條,12月24日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後來又加入了比利時、西班牙、荷蘭。

  16. 我是瓦德西

  17. 德國海軍的盧克斯號照片,該艦1899年下水,排水量977噸。1914年在青島遭到協約國攻擊後自沉。德國海軍的盧克斯號照片,該艦1899年下水,排水量977噸。1914年在青島遭到協約國攻擊後自沉。

  18. 在中國水域活動的盧克斯號砲艦,可以看到周圍中國民用的舢板聚集成群。在中國水域活動的盧克斯號砲艦,可以看到周圍中國民用的舢板聚集成群。

  19. 戰爭經過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懲治義和團罪首,端親王載漪、輔國公載瀾(ㄒㄧㄢˊ),發配新疆。莊親王載勛(ㄒㄩㄣ)、右都御史英年、刑部尚書趙舒翹等人自盡。山西巡撫毓賢、禮部尚書啟秀等人處斬。四月,醇親王載灃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謝罪,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1901年9月7日,正式簽署了《辛丑條約》,除正約外,還有十九個附件。後八國聯軍除留一部常駐京津、津榆(ㄩˊ )兩線,其餘撤兵回國。在美國的歷史記載裡,稱這次軍事解除公使館危機行動為中國解救遠征,中國則稱之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0. 八國聯軍组建軍事法庭斬殺中國官員

  21. 清朝這種站籠的刑法,當犯人無力支撐自己的時候,會因為身體的重量把自己吊死,簡直就是一種慢性的死刑。清朝這種站籠的刑法,當犯人無力支撐自己的時候,會因為身體的重量把自己吊死,簡直就是一種慢性的死刑。

  22. 血腥的殺戮(ㄌㄨˋ)場面

  23. 殺戮結束

  24. 屠殺結束之後洋人在刑場合影

  25. THE END ----- 謝謝觀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