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800 Views
黑白电视机装配实习.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部电子实习中心 王金辉 2007 年 2 月. 实习内容包括. 黑白电视广播及接收原理 黑白电视机各部分组成电路原理分析 实习机型( CS356 型芦笛牌)电路分析 元器件的识别 手工焊接技术 实习进度安排. 图像的传送 电子扫描 全电视信号 高频电视信号 黑白电视机工作原理. 黑白电视广播及接收原理. 电视广播示意图. 图像的传送. 静止图像的传送 活动图像的传送. 摄像机:图像分解,光→电(根据亮暗不同形成不同电平). 显像管:图像合成,电→光(根据不同的电平形成不同的亮暗). 静止图像的传送.
E N D
黑白电视机装配实习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部电子实习中心 王金辉 2007年2月
实习内容包括 • 黑白电视广播及接收原理 • 黑白电视机各部分组成电路原理分析 • 实习机型(CS356型芦笛牌)电路分析 • 元器件的识别 • 手工焊接技术 • 实习进度安排
图像的传送 电子扫描 全电视信号 高频电视信号 黑白电视机工作原理 黑白电视广播及接收原理
图像的传送 • 静止图像的传送 • 活动图像的传送
摄像机:图像分解,光→电(根据亮暗不同形成不同电平) 显像管:图像合成,电→光(根据不同的电平形成不同的亮暗) 静止图像的传送
静止图像的传送 • 像素:组成图像的点(一般电视机像素可达50多万) • 同时传送:将组成图像的所有像素的信息同时进行传送。 • 顺时传送:将组成图像的像素信息一次顺序传送。
活动图像的传送 • 电影:24幅/秒,实际上是48幅/秒(每幅图像放两次) • 电视:25幅/秒,实际上是50场/秒(每幅图像分两场)
电子扫描 • 电子扫描及组成 • 电视机扫描方式 •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 • 偏转和锯齿波电流
电子扫描及组成 • 电子扫描:电子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轰击荧光屏的过程。 • 组成 • 行扫描:电子束在屏幕上沿水平方向的扫描。(水平扫描) • 场扫描(帧扫描):电子束在屏幕上沿垂直方向的扫描。(垂直扫描) • 光栅:一组水平亮线组成。
行、场扫描组成 • 正程:传送图像内容。 • 逆程:不传送图像内容(需消隐掉)。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 • 每帧图像的扫描行数625行;每场图像的扫描行数312.5行; • 每场正程行数287.5行;每场逆程行数25行 • 行扫描周期64us;行扫描频率15625Hz • 场扫描周期20ms;场扫描频率50Hz • 行扫描正程时间52.2us;行扫描逆程时间11.8us; • 场扫描正程时间18.4ms;场扫描逆程时间1.6ms。
偏转和锯齿波电流 • 对于偏转电流来说,除要求它正程线性良好外,还要求它有一定的幅度,以使电子束能扫描整个屏幕。
全电视信号(视频信号) • 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复合消音信号、复合同步信号。
全电视信号 • 图像信号:传送图像内容,电平幅度12.5~75% • 复合消隐信号:消除扫描回扫线(包括行消隐和场消隐),电平幅度75% • 复合同步信号:保证接收端行、场扫描频率相位和发射端的一致,电平幅度100%
全电视信号 • 负极性信号:图像信号电平的高低与图像的亮暗成反比的视频信号。 • 图像信号的频带宽度(或视频频率范围):0~6MHz • 低频代表背景 • 中频代表物体 • 高频代表细节
高频电视信号 • 信号调制 • 电视广播载波的划分 • 残留边带发送
信号调制 • 信号调制:把低频信号加入到高频载波中以便远距离传送。 • 全电视信号的调制方式:调幅 • 伴音信号的调制方式:调频
电视广播载波的划分 • 甚高频(VHF 47MHz~230MHz) • L段 1~5频道 • H段 6~12频道 • 超高频(UHF 470MHz~958MHz) • U段 13~68频道
残留边带发送 • 残留边带发送高频电视信号的频谱
各部分电路的作用 • 高放:从天线接收到的各种高频信号中,选出我们所需接收的信号,加以放大,再将放大后的信号送入混频级。 • 本振:产生一个比要接收的图像载频(或伴音载频)高一个图像中频(或伴音中频)的等幅波,并将该等幅振荡送入混频器。 • 混频:将高放送来的图像和伴音载频信号与本振信号差拍,产生图像和伴音的中频信号,送给图像中频放大器。为了说明混频原理,举例如下: 例如第五频道: 122.25MHz(本振频率)-84.25MHz(图像载频)=38MHz(图像中频) 122.25MHz(本振频率)-90.75MHz(伴音载频)=31.5MHz(伴音中频)
各部分电路的作用 • 图像中放:将混频器送来的图像中频和伴音中频,按一定频率特性进行放大,对图像中放信号放大达60dB左右,而对伴音中频信号放大量仅为图像中频放大量的3-5%。压低伴音中频放大量是为了防止伴音干扰图像。 • 图像检波:从图像中频信号中间出视频全电视信号,(其峰峰值约为1-1.4V),然后送到视放进行放大。另外,利用检波管的非线性特性,将38MHz的图像中频和31.5MHz的伴音中频进行差拍,产生6.5MHz的第二伴音中频信号. • 预视放:将图像检波器检出的视频信号进行放大,然后分别送到下述各部分:视频放大器、AGC电路、同步分离电路、伴音中放电路。预视放电路既作为信号分配电路,又作为第二伴音中频的第一级放大器。 • 视放:将于视放送来的视频信号按一定频带宽度放达到峰峰值60V左右。再将放大后的视频信号送到显像管阴极,去控制电子束,在显像管荧光屏上还原出电视台播送的图像。
各部分电路的作用 • 伴音中放:将预视放放大了的6.5MHz第二伴音中频信号进一步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信号送给鉴频器。 • 鉴频器:将伴音中放送来的伴音中频信号进行鉴频,取出音频信号,并将此信号送到伴音低放。 • 伴音低放:将鉴频器送来的音频信号进行电压和功率放大,然后推动扬声器,还原出声音。 • ANC电路:又称自动噪声抑制电路或抗干扰电路。消除干扰脉冲对AGC、同步分离和AFC电路的影响。 • AGC电路:把ANC电路送来的强弱不同的视频信号,变成强弱不同的直流电压,去控制电视机高放及第二、三级中放的增益,使检波输出信号保持在一定电平,使图像清晰稳定。 • 同步分离:从全电视信号中分离出行、场复合同步脉冲。 • 积分电路:将同部分离送来的或经同步放大后的复合同步脉冲进行积分,用积分后产生的锯齿形电压,去控制场振荡器,使之与发送端场频同步。 • 场振荡器:产生一个相当于场频的锯齿形电压,送给场激励级。其振荡频率受场同步脉冲电压控制。
各部分电路的作用 • 场激励级:将场振荡器产生的锯齿形电压进行放大和整形,送给场输出级。 • 场输出:将场激励送来的锯齿形电压进行功率放大,在场偏转线圈中产生锯齿形电流,使电子束作垂直方向运动。 • 行自动频率控制(AFC)电路:将同部分离级送来的复合同步脉冲与本机行输出级送来的行锯齿波进行比较,当二者的频率和相位不同时,AFC电路输出端产生误差电压,去调整行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 • 行振荡:产生行频脉冲电压,送给行激励级。它的振荡频率受AFC电路产生的误差电压控制。 • 行激励:将行振荡器产生的脉冲电压进行放大和整形,作为行输出管的开关信号去控制行输出级。 • 行输出:受行激励级送来的脉冲电压控制。行输出管工作在开关状态。行偏转线圈中产生锯齿形电流,使电子束作水平方向运动。 • 电源:将电网的交流市电变压、整流、滤波和稳压,产生+11.8V直流电压,供给电视机各级。
黑白电视机各部分组成电路原理分析 • 电视接收天线和高频调谐器 • 公共通道 • 视频放大电路 • 伴音通道 • 扫描电路 • 稳压电源
电视接收天线和高频调谐器 • 电视天线有两种: • 半波振子天线:输入阻抗为75Ω • 折合振子天线:输入阻抗为300Ω。 *阻抗匹配(即阻抗相等):天线特性阻抗应与馈线阻抗相等;馈线应与电视机输入阻抗相等。 • 高频调谐器(高频头) • 分类:电子调谐式(遥控器)和机械式 • 组成:高频放大器、本机振荡器和混频器 • 作用:选频、放大和混频。
中频放大器我国对电视机中频频率的的规定:图像中频38MHz,伴音中频31.5MHz。中频放大器我国对电视机中频频率的的规定:图像中频38MHz,伴音中频31.5MHz。 • 放大倍数在1000倍以上,放大增益60~80dB。 • 本实习采用三级变压器耦合、单双调谐、参差调谐放大电路。 • 2C2、2B2构成串联谐振回路,吸收高邻频道干扰频率信号(30MHz),消除其对工作频道的影响。 • 2R1、2C3、2C4、2B3构成桥T式吸收回路,吸收低邻频道干扰信号(39.5MHz) • 2C5、2B4构成串联谐振回路,吸收工作频道伴音中频(31.5MHz)的95%,避免伴音干扰图像。 • 图像中频放大特征曲线
视频检波 • 从38MHz图像中频中解调出0~6MHz的全电视信号。 • 利用38MHz、31.5MHz在检波二极管中混频产生6.5MHz第二伴音中频信号。
预视放(图、声分离) • 对于6.5MHz信号来说,相当于一级调谐放大电路。3C1、3B1构成6.5MHz谐振电路。
抗干扰控制电路(ANC) • 采用截止式抗干扰方法。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 • 作用:在输入信号增加时,自动调节中频放大器和高频放大器的增益。 • 控制方法 • 控制类型 • 控制特性 • 实际电路分析
控制方法 • 利用放大管集电极电流与增益的关系曲线:在某一个值时增益最大,↓或↓都使↓ • 正向AGC控制:随↑使↓(一般使用此种控制方法)。 • 反向AGC控制:随↓使↓。
控制类型 • 平均值式:速度慢,一般不采用 • 峰值检波式:全电视信号中广泛应用 • 键控式:控制效果好,但电路复杂
控制特性 • 在输入信号时,中放AGC、高放延迟AGC都未起控,此时,中放增益、高放增益最大。 • 在输入信号时,中放AGC开始起控,使↓,高放延迟AGC未起控,此时,最大。 • 在输入信号时,中放增益保持一个定值,高放延迟AGC开始起控,↓。 • 在输入信号时,已经超出控制范围,AGC电路不起作用。
视放输出级幅频特性曲线 • 视放输出级的幅频特性曲线,以0~5MHz慢爬坡式为好,曲线应圆滑、不应有尖峰,在通频带(0~6MHz)以内曲线的不平坦度应小于50%。
伴音通道 • 伴音中放:3BG1、3BG2直接耦合,经放大的信号分两路(3B2、3BG3耦合),深度负反馈调谐放大电路。 • 鉴频器:不对称式比例鉴频器 • 音频放大电路:低频放大——电压放大 功率放大:OTL电路
扫描电路 • 组成 • 同步分离电路 • 行扫描电路 • 场扫描电路
行扫描电路 • AFC电路:行自动频率控制电路,将复合同步脉冲与本机行输出级送来的行频锯齿波进行比较,当二者的频率和相位不相同时,输出端产生误差电压去调整行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 • 行振荡:产生行频脉冲电压,它的振荡频率受AFC产生的误差电压控制。 • 行激励:对脉冲电压进行放大和整形,作为行输出管的开关信号去控制行输出级。 • 行输出:受上一级脉冲电压的控制。行输出管工作在开关状态。行偏转线圈中产生锯齿形电流,使电子束做水平方向运动。 • 高中压产生电路:产生电视机中所需的12.5kV高压、100V中压。
场扫描电路 • 场振荡管5BG1、场激励管5BG2 、场输出管5BG3 K打开时,通过R向C充电。K合上市,C通过K迅速放电,形成锯齿波。 • 5BG1相当于开关K,5C6相当于充、放电电容。 • 5C6充电回路————正程时间:→5R6→5W3→5R7→5C6→5W4→5R12//5R14→5R16→地 • 5C6放电回路————逆程时间: • 5C6(上)→5R7→“C”(集电极)→“e”发射极→地→5R16 →5R12//5R14 →5W4→5C6(下) • 5BG1的饱和、截止由正反馈之路控制: 5BG1 “b”→“c”→ 5R7→ 5BG2“b”→“e”→5BG3“b”→“c”→5C7→5R8→5C4→5R4→5BG1 “b” • 5W1、5W2 场频调节电位器(上下滚动) • 5W3 场幅调节电位器(图象变窄) • 5W4 场线型调节电位器(上下不对称)
实习机(CS356型芦笛牌)电路介绍 • 天线与高频头 • 前置宽带放大器(前置中频放大电路) • 场扫描电路 • 行扫描电路 • 显像管及附属电路 • 稳压电源
天线与高频头 • 天线 • 室内天线:拉杆天线、仰角电线(要用阻抗变换器) • 室外天线: • 共用天线系统(闭路电视):有线电视系统。 • 高频调谐器 (高频头)
高频头输入与输出 • Z1 输出38MHz图像中频,31.5MHz伴音中频。 • Z2 接地 • Z3给高频头提供高放延迟AGC电压(+3V) • Z4给高频头工作提供11.8V的工作电压
公共通道 • 2BG1 放大管,为了弥补2LB1的损耗 • 2LB1 声表面滤波器,一次成型所需中频特性曲线,但信号经过时损耗较大。 • 38MHz图像中频信号、31.5MHz伴音中频信号经过2BG1放大,2LB1成形中频特性曲线,从①⒃脚双端输入IC201。 • IC201完成中频放大,视频检波、中放AGC、高放延迟AGC等功能。 • IC201各脚的功能: • ①⒃ 输入38MHz图像中频、31.5MHz伴音中频,双端输入,差分放大。 • ⑿ 输出0-6MHz全电视信号,6.5MHz第二伴音中频信号。 • ④ 输出高放延迟AGC电压 • ②⒂ 外接滤波电容,给IC内部提供交流通路。 • ③ 外接高放延迟AGC调整电路 • ⑤⑥ 自动频率微调电路 • ⑦⑩⒀ 接地 • ⑾ (11.8V) • ⒁ 外接中放AGC峰值检波充放电电容 • IC201输出0-6MHz图像中频、6.5MHz伴音中频信号分三路:
第一路 • 第一路经3C1耦合,3LB1选出6.5MHz信号,从⑿⒀脚双端输入IC301(D7243P) • IC301完成伴音中放、鉴频、音频放大等功能。各引脚的功能: • ⑿⒀ 输入6.5MHz信号 ⑨ 功放输出 • ②③外接6.5MHz的谐振回路 ④ 鉴频输出(音频) • ① 电子音量控制 ⑤⑧⒁ 接地 ⑩ (20V) • ⑥ 功率输入 ⑾ 电子音量控制基准点压端 • ⑦ 外接交流声表滤波器 3W1 音量电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