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利用分离式两相厌氧工艺技术处理 餐厨垃圾

利用分离式两相厌氧工艺技术处理 餐厨垃圾. 罗 娟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内容概要. 一、引言 二、 餐厨垃圾特性及处理方式选择 三、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四、 STP 技术的应用 五、相关科技成果. 一、引言. 餐厨垃圾 , 占生活垃圾总量的 30% ~ 40% ,具有含水率高、 有机物含量高 、油脂高、盐分含量高等特点。. 危害性 极易变质、腐烂,产生大量 毒素 及散发 恶臭 气体,污染水体和大气,含有各种细菌和病原菌,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资源性

chy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利用分离式两相厌氧工艺技术处理 餐厨垃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利用分离式两相厌氧工艺技术处理 餐厨垃圾 罗 娟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内容概要 一、引言 二、餐厨垃圾特性及处理方式选择 三、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四、STP技术的应用 五、相关科技成果

  3. 一、引言 餐厨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30%~40%,具有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油脂高、盐分含量高等特点。 • 危害性 极易变质、腐烂,产生大量毒素及散发恶臭气体,污染水体和大气,含有各种细菌和病原菌,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 资源性 有机物含量及油脂含量高,含粗脂肪12%、含蛋白质20%以上、含油脂3%以上,营养元素丰富,具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 资源化利用是彻底解决餐厨垃圾问题的最佳选择!

  4. 一、引言 • 目前我国城市餐厨废弃物年产生量超过6000万吨,全国日产餐厨垃圾超过1000吨的城市超过17座,其中北京市餐厨垃圾每天产生量达1700t,上海市餐厨垃圾每天产生量超过1300t。 • 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餐厨垃圾的管理力度逐渐加大: • 2010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共同签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于2011年初步确定了首轮国家重点支持的城市名单(33个城市(区)); • 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 2011年4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在2015年前,全国范围将有超过200个城市均要建设餐厨垃圾的处理处置设施。

  5. 一、引言 表1.1我国首批试点城市(区)餐厨垃圾日产量

  6. 二、餐厨垃圾特性及处理方式选择 • 2.1典型餐厨垃圾理化特性 表2.2餐厨废弃物物典型理化特性 表2.1餐厨废弃物物理成分组成 注:本数据为北京市朝阳区餐厨垃圾物理成分组成。 • 蛋白、脂类化合物含量高,含水率大,成分复杂

  7. 二、餐厨垃圾特性及处理方式选择 • 2.2 处理方式选择 我国餐厨垃圾特点:含水率高、油脂和盐分含量高 ! • 直排:以美国为代表,易造成排水管堵塞,增加污水处理系统负荷; • 填埋:以中国为代表,渗滤液量大,增加处理难度; • 焚烧:以日本为代表,需耗费大量能源,投资大、尾气受限制; • 饲料化:进料纯度要求较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 发酵:以德国为代表,实现资源化利用。 发酵是理想的餐厨垃圾处理方式!

  8. 二、餐厨垃圾特性及处理方式选择 • 2.2 处理方式选择 • 厌氧消化技术在国外应用已相当广泛,主要包括澳大利亚、丹麦、德国等。欧洲固体垃圾厌氧处理的总量在2000年就已达到100万t/a,占总处理量的25%。 • 国内已建的采用厌氧消化技术的垃圾处理厂,如北京市董村分类垃圾综合处理厂,日处理垃圾650t,其中日处理餐厨垃圾200t;上海普陀区生活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800t,其中日处理餐厨垃圾120t。 • 我国首批33个餐厨废弃物处理试点城市(区)中,厌氧消化工艺占66%。

  9. 湿发酵 处理效率高; 需添加水分调节浓度,投入产出比低; 沼液产量大,易形成二次污染; 干发酵 几乎无沼液产生; 传质困难,产气稳定性差; 处理效率低。 三、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常用的厌氧消化工艺有湿发酵和干发酵两种。 开发沼液量少、产气量高的干湿耦合厌氧工艺尤为迫切

  10. 技术原理 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STP),采用干发酵和湿发酵相结合的方式,将物料固液分离,固体部分进行干发酵,液体部分通过湿发酵进行处理,干湿两相通过渗滤和回流匹配协调;根据不同发酵阶段微生物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差异,通过合理的单元设计、功能分区以及环境调控,提高其协同作用,达到高效厌氧消化的目标。 三、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11. 三、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 主要研究内容: 1、原料特性研究 2、固体产酸规律研究 3、酸化液产气规律研究 4、固液两相匹配协调技术 5、固液两相工艺的集成与优化

  12. 三、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 3.1 原料特性研究 • 物理特性——工艺适宜性; • 化学特性——组分当量构成; • 产能潜力——沼气、氢气、醇、酸; • 能源化途径——生物、化学; • 发酵稳定性——积累、中毒、混合。

  13. 三、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 3.2 固体产酸规律研究 • 物料配比对酸化性能的影响 • 接种种类对酸化性能的影响 • 接种量对酸化性能的影响 • 含水率对酸化性能的影响

  14. 三、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 3.3 酸化液产气规律研究 • 单一酸产气规律 • 混合酸产气规律

  15. 三、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 3.4 两相匹配协调技术研究 1)料液回流方式选择 2)不同产酸阶段酸化液对产气的影响

  16. 三、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 3.5 固液两相工艺的集成与优化

  17. 三、分离式固液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图1 STP工艺流程图

  18. 四、STP技术的应用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新方向——STP技术

  19. 四、STP技术的应用 • 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构成 • 收集系统 • 预处理系统 • 油脂提取系统 • 厌氧发酵系统 • 控氧静态堆肥系统 • 沼气高值利用系统

  20. 四、STP技术的应用 • 4.1收集系统 • 含水量大:易遗撒、渗漏,变质和腐蚀,臭! • 生化性强:细菌、微生物滋生快,威胁安全卫生; • 收集率低:目前基本是销售,收费处理收集量低。 • 采用预固液分离、粉渣做吸附剂、前蒸汽加热消毒、政策与网络管理体系、其他物料做有效补充。

  21. 四、STP技术的应用 • 4.2预处理系统 • 成分复杂:木屑、塑料、沙石等去除难,易损坏设备; • 臭 气 大:原料堆放易污染大气; • 致病菌多:初级分拣和处理易造成疾病传播。 • 固体粉碎后分拣,垃圾直接进密闭贮存设施,液体进料前分拣,沼渣做吸附剂。

  22. 四、STP技术的应用 • 4.3 油脂提取系统 我国废油脂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 简单加工提纯,直接作为抵挡的皮革加脂剂等工业用油脂; • 水解制取工业油酸、硬脂酸等; • 化学催化法制取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

  23. 二、处理难点及对策 • 4.4 厌氧发酵系统——STP技术:

  24. 二、处理难点及对策 • 4.5 静态堆肥系统

  25. 四、STP技术的应用 • 4.6 沼气的高值利用 • 锅炉供热; • 发电; • 输配管网(直供、天然气); • 车用燃料。

  26. 四、STP技术的应用 • 4.7 工艺集成 • 预粉碎、固液分离:避免存放臭气和渗滤液污染 • 预先蒸汽消毒:避免细菌变异、利用消毒为加热 • 车库式固体发酵+全混式液体发酵:液体发酵效率、固体发酵优势 • 静态堆肥:除臭、后腐熟自然脱水 • 沼气脱碳提纯:高附加值、低成本 • 在线监测:高效益、可控性、稳定性、持续性

  27. 四、STP技术的应用 图4.1 餐厨垃圾处理工艺技术路线

  28. 四、STP技术的应用 • STP技术工程应用 工程效果图 工程实景图

  29. 四、STP技术的应用

  30. 技术难点与创新点 通过固相液相分离,液相料液回流喷淋方式和速度控制,达到固相均匀接种、调质目标; 通过控制发酵阶段及两相匹配协调,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产气均衡性,解决固体发酵过程中条件控制难的问题; 通过厌氧消化工艺的优化和控制,提高固体厌氧发酵效率,减少沼液产量。 存在问题 混配渗透性好的辅料、一定的活性污泥 五、相关科技成果

  31. 专利 固液两相分离式厌氧消化装置:专利号ZL201120001463.1 两相接种厌氧干发酵装置:专利号ZL200820133034.3 论文 分离式两相厌氧发酵渗滤液回流对发酵过程影响,农业工程学报 挥发性有机酸对产沼气效果的模拟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成果 固态物料分离式两相厌氧消化工艺技术,农业部 农科鉴字2011第27号 装置 桨叶浮动式搅拌机(测试报告编号:GHB2010HJ00067 ) 分离式两相厌氧消化设备(测试报告编号:GHB2011HJ00013 五、相关科技成果

  32. 罗娟 13811556628 emimi2008@126.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