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49 Views
第九章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 应用层 :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由若干的应用进程或程序组成 。 应用层的 作用 :是用户的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接口。使用户的应用程序能够与网络进行交互。 网络上的应用: USENET( 新闻组)、 email( 电子邮件)、 WWW 浏览、 FTP( 文件传输) 多媒体(远程教育、远程医疗、 IP 电话、电视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 9.1 域名系统 DNS(domain name system). MAC 地址 :数据链路层中寻址使用,是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
E N D
第九章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由若干的应用进程或程序组成。 • 应用层的作用:是用户的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接口。使用户的应用程序能够与网络进行交互。 • 网络上的应用: • USENET(新闻组)、email(电子邮件)、WWW浏览、FTP(文件传输) • 多媒体(远程教育、远程医疗、IP电话、电视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
9.1 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 • MAC地址:数据链路层中寻址使用,是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 • 网络地址:用于网络层中的寻址,用二进制表示。 • 远程地址:应用层使用,用ASCII码字符串表示,——主机名方式,使地址能具有一定的语义内容,便于用户记忆。 • 实际上,网络本身使用的是二进制的网络地址,需要有一种手段,把远程地址与网络地址建立映射关系。DNS就是设计用于完成这种映射工作的系统。
1、DNS(RFC 1034):域名系统,用于进行主机名字与IP地址之间的转换。 • DNS的核心:分级的、基于域的命名机制和用于实现该命名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主要用于把主机名和电子邮件地址映射为IP地址。 • 域名服务的三大要素: • 1、域(Domain)和域名(Domain name):域指由地理位置或业务类型而联系在一起的一组计算机构成。 • 2、主机:由域名来标识。域名是由字符和(或)数字组成的名称,用于替代主机的数字化地址(IP地址)。 • 3、域名服务器: 提供域名解析服务的主机,通常由其IP地址标识。
2、DNS名字空间:采用层次结构的命名树,如图。2、DNS名字空间:采用层次结构的命名树,如图。
3、域名的组成: • 按域的树状结构,从下而上按路径命名,成员用句点分隔。对大小写不敏感(edu = EDU)。成员名最长可达63个字符,路径全名不超过255个字符。 • 若域名取得好,就很容易帮助记忆。如:cs.purdue.edu,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 • wzu. edu.cn 温州大学 • cn 代表该域名所属的顶级域 • edu 代表cn中的次级域,即教育部 • wzn代表教育部的次级域温州大学
例:一个flits.cs.vu.nl(荷兰主机)上的解析器,想知道linda.cs.yale.edu(美国主机)的IP地址,在名字服务器上的查询过程如下:例:一个flits.cs.vu.nl(荷兰主机)上的解析器,想知道linda.cs.yale.edu(美国主机)的IP地址,在名字服务器上的查询过程如下: • 如果本地名字服务器对被查询域一无所知,它可能会询问一些邻近的名字服务器,如果它们也不知道,它就发送一个UDP分组给edu域服务器(edu-server.net)。edu域服务器不可能知道linda.cs.yale.edu的地址,但它肯定知道自己的子域,所以它把查询请求传递给yale.edu名字服务器。yale.edu名字服务器再把请求传递给cs.yale.edu名字服务器。cs.yale.edu名字服务器一定有权威的资源记录,它找到对应的资源记录,并返回给查询方cs.vu.nl名字服务器。cs.vu.nl名字服务器,将该资源记录存入缓存,以便日后使用。缓存记录不能保持太久。这就是每条资源记录中包含生存时限(time-to-live)字段的原因,用于告诉远程的名字服务器将该记录缓存多久。 • 6、与域名有关的工具软件Nslookup
9.2 应用层协议 • 一、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 WWW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框架,用于访问遍布在因特网上数以千计机器上的链接文件,属客户-服务器系统。 • 功能:提供包括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的浏览。 • 1、服务器: • 每个服务器站点有一个服务监听(TCP 80)端口,看是否有从客户端(浏览器)过来的连接。连接建立起来后,使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支持客户请求和服务器应答,通信结束后释放该连接。 • 2、客户机:指在Internet上请求WWW页面的用户计算机。
主页(homepage):每一页面可以包含到世界任何地方的其他相关页面的链接。主页(homepage):每一页面可以包含到世界任何地方的其他相关页面的链接。 • 超文本(hyertext): • 超媒体: • 浏览器(browser):用于观看页面的程序。完成取页面、解释文本、格式化命令、显示等功能。常见的浏览器有:internet explore(ie,微软),netscape,mosaic等。 • 超链接(hyper link):页面中链接到其他页面的文本串。用某种特殊显示(如带下划线,某种颜色,光标的特殊形状 等)。 • 书签(bookmark):用于在某一指定页面上建立一个书签,可用对应的书签列表对该页面再次访问。
注意: • WWW服务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但并非所有的服务器都使用HTTP,有些较老的服务器使用FTP,Gopher或其他协议。可使用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软件,作用类似网关),作为不同协议机器之间的中间人,也可起到缓存页面的功能。 • 3、WWW的访问实现 • 4、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注语言 专门用于WWW的编程语言,用于描述超文本(超媒体)各个部分的构造,告诉浏览器如何显示文本,怎样生成与别的文本或图象链接的链等。可用于描述静态的www页面(包括表、图像)。
4、JAVA:使用JAVA语言可实现具有高度交互性的页面。JAVA由sun microsystem公司开发,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一个页面可以指向一个JAVA小应用程序(java applet),以实现交互功能。浏览器把页面和小应用程序一起下载,在本地运行该应用程序(解释执行),以实现动画、声音、计算等功能。 • 5、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是WWW上的一种编址机制,可以把URL看作一个文件在Internet网上的标准通用地址。 • URL的一般格式: • <通信协议>:<主机>/<路径>/<文件名> • 域名
在许多站点,空文件名缺省为该组织的主页。例如:http://www.w3.org/(万维网组织主页)在许多站点,空文件名缺省为该组织的主页。例如:http://www.w3.org/(万维网组织主页) • 常见的url:ftp://ftp.cs.vu.nl/pub/minix/readme (文件传输) • news://comp.os.minox (新闻组:计算机科学-操作系统-小型操作系统) • gopher://gopher.tc.umn.edu/ll/libraries • telnet://www.w3.org:80 (远程登录)
4、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简介 • 内置在操作系统中的网络文件和应用服务器,提供了Internet服务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ISAPI)和公共网关接口(CGI)。 • 核心组件: Internet信息服务器 • Web服务(WWW Service) • FTP服务( FTPService) • STMP服务( STMPService) • NNTP服务( NNTPService) • 索引服务器 • 认证服务器 • 5、配置Web网站的有关概念: • 一台Web服务器可以支持多个网站:这多个网站,每个网站具有唯一的标识
二、文件传输服务 • 1、概念: • 文件传输:指用户直接将远程文件拷入本地系统或将本地文件拷入远地系统。 • 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用于在TCP/IP网络上两台计算机间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 • 下载(download):将远程主机上软件、文字、图片、图象与声音信息转道本地硬盘上 • 2、FTP的工作模式:使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 3、FTP的使用: • 1)交互方式或批处理方式 • 2)客户工具软件: CuteFTP、NetAnts、LeapFTP等
三、电子邮件(email) • 1、电子邮件系统的功能和组织 • 有2个子系统: • ①用户代理(user agent):本地程序,提供交互界面,允许人们读取和发送电子邮件。 • ②消息传输代理(message transfer agent):后台运行的系统幽灵程序,在系统间传输电子邮件。 • 电子邮件系统的功能: • ①撰写:创建消息和回答。 • ②传输:将消息从寄出者送到接收者的信箱。 • ③报告:告诉寄出者消息传输的情况。 • ④显示:调用电子邮件程序,读取和显示收到的消息。 • ⑤处理:对收到的消息的处理方法。
2、消息格式 • 消息的组成:一个基本信封(RFC 821 中定义),几个头字段,消息主体。(三部分) • 头字段 含义 • To: 第一收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 • Cc: 第二收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 • Bcc: 盲抄送的电子邮件地址。(在第一、第二收件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把邮件拷贝发给第三人) • From: 撰写消息的个人名字(电子邮件地址)Sender: 实际发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秘书) • Received: 传送途中,每个传送代理加上的一行内容。 • Return-Path:用于标识返回发件人的路径。(由最后一个消息传输代理添加)
3、消息传输 • a)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电子邮件幽灵程序(daemon) • 在因特网中,通过在源机器和目的机器的25号端口之间建立TCP连接,来传递电子邮件。SMTP程序监听(25)号端口的信号,接收到来的连接,并将消息拷贝到合适的邮箱中。 • b)电子邮件网关(email-gateway) • 地址映射,消息格式转换。
当用户发送邮件时,本地邮件设施确定地址是本地的还是需要与远程站点连接。在后一个情况下,本地邮件设施将文件存储起来(就好象将信放在信箱里),等待客户S M T P。当客户S M T P投递邮件时,它首先调用T C P与远程站点建立一个连接。连接成功后,客户和服务器S M T P交换分组,最终递送邮件。在远程端,本地邮件设施收到邮件,并将它递送给指定的接收者。
c)电子邮件服务器 • 个人PC与电子邮件服务器(远程邮箱)建立通信连接,通过特定的传输协议,实现消息传送。 • ①POP3(post office protocol)邮局协议: • ②IMAP(interactive mail access protocol) • 交互式电子邮件访问协议: • ③DMSP(distributed mail system protocol)分布式电子邮件系统协议: • d)电子邮件处理工具 • ①过滤器(filter): • ②转发邮件: • ③假期幽灵程序:
四、USENET新闻 • USENET是一个分散的公告板系统,组织了一万多个专题小组,提供新闻广播服务。 • USENET和因特网并非一回事。 • 1、USENET的使用 • 一个新闻组: • 订 户: • 新闻阅读器: • 新闻组的层次结构: • 例: comp.ai 人工智能 • comp(计算机科学) comp.lang.c C语言 • comp.database 数据库
五、电子公告牌(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 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又称电子公告板,使用户以简单的终端形式进行连接,为网络用户进行网上交谈、发布消息、学习交流、游戏提供方便。 • BBS的特点:小数据量传递和实时交互。
9.3 网络管理(network management) • 一、现代网络管理的范畴 • ①网络中各种资源的统一编址和记录。 • ②通信双方之间最经济的通路的建立。 • ③当有新交换结点入网或撤销某个交换结点时,及时通知有关结点。 • ④网络的使用一般是有偿的,需要记录网络资源使用情况,以便计算费用。 • ⑤状态检测、差错和故障的报告、故障的定位和恢复。 • ⑥网络性能统计分析。
二、网络管理的定义: • 狭义的网络管理:仅仅指网络的通信量(traffic)管理。 • 广义的网络管理:指网络的系统管理。 • 三、网络管理分类(OSI网络管理标准) : • 1、系统管理(管理整个OSI系统) • ⑴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 ⑵故障管理(fault); • ⑶性能管理(performance); • ⑷安全管理(security); • ⑸计费管理(accounting) • 2、层管理(管理某一个层) • 3、层操作(只对一个层中管理通信的一个实体进行管理)
四、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RFC 1157)1988年8月 • 1、SNMP的基本功能:监视网络性能、检测分析网络差错和配置网络设备。 • 2、SNMP模型:有4个组成部分 • 1)管理结点:主机、路由器、网桥、打印机,以及任何可以与外界交流状态信息的设备。 • 2)管理站:一台运行特殊管理软件的普通计算机,用于网络管理。 • 3)管理信息:SNMP详细规定每种代理应维护的信息以及提供信息的格式。 • 4)管理协议:管理站使用SNMP协议与代理通信。
9.4 网络安全 • 一、网络安全的概念 • 主要解决数据保密和确证的问题 • 确证 信息确证:信息没有被修改和伪造 • 用户确证:双方均为合法用户 • 二、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 截获、中断、纂改、伪造 • 如黑客侵袭、计算机病毒(Boot区病毒、感染文件的病毒、多形体病毒、蠕虫病毒、宏病毒等)
三、网络安全措施 • 数据保密措施: • 物理层:电缆的密封套中充入高压的氩气 • 链路层:链路加密——每个帧编码后再发出 • 网络层:采用防火墙技术过滤分组 • 传输层:整个连接都可以加密 • 确证:在应用层得以解决 • 四、数据加密技术
1、数据加密概述 • 在发送端,明文X使用加密算法E和加密密钥Ke得到密文Y=Eke(X)。 • 在接收端,利用解密算法D和解密密钥Kd,解出明文X=DKd(Y)。 • 在传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密文截取者,称入侵者。 明文X 一般数据加密模型
2、传统加密技术 • 1)替代密码:用一组密文字母代替一组明文字母以隐藏明文,位置不变。 • 恺撒密码 a b c d e bed • D E F G H EHG • 单字母表替换 词频 e t o a n I; th in er re an • 多张密码字母表替换 (26张) • 密钥 c o m p u t e r c o m p u t e r c o m p u • 明文 p l e a s e g i v e m e a c u p o f t e a
2)换位密码:将明文字母的次序进行重新排列2)换位密码:将明文字母的次序进行重新排列 • 密钥 c o m p u t e r • 1 4 3 5 8 7 2 6 • 明文 p l e a s e e x • e c u t e t h e • l a t e s t s c • h e me a b c d • 密文: PELHEHSCEUTMLCAEATEEXECDETTBSESA
4、公开密钥算法: • 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并分开。 • 每一用户都有一对选定的密钥,加密密钥公开,解密密钥只有解密者自己知道。 • 主要解决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问题 • 典型代表:RSA算法 • 5、数字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