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第 二 节 农村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第 二 节 农村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进 入 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进入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进 入 四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进 入. 本节内容.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 .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 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 2 .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

chu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二 节 农村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进 入 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进入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进 入 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进 入 本节内容

  2.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 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弱小。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马上同敌人进行决战,一下子取得胜利,而应同敌人作长期的持久的斗争,逐步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将来同敌人进行决战,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阵地。

  3. 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而它在中国发生,当有其独特的原因和条件。 ①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受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遗留。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大革命的影响还遗留在这些地区的广大群众中,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 ③全国革命的形势是在向前发展的。所以,红色区域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④已建立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认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中心支柱和根本保证。 ⑤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说,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犯错误,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要紧的条件。 以上五个条件,前三个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最重要;后两个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了这个主观条件,就可以充分发挥客观条件的作用,把可能性最后变为现实。

  4. 三、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 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是中国经济政治发不平衡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体表现为: (1)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 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多种革命运动,但主要是工农运动。革命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发展程度的不平衡。 (2)革命发展城乡的不平衡。 党成立后,一直重视城市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乡村农民运动则在1925年才开始起步,故大革命失败以前,就全国范围看,是乡村斗争落后于城市斗争。 (3)革命发展地区的不平衡。 体现在:南北方革命运动发展不平衡;在革命发展的南方各地,也存在发展的不平衡;在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区内也存在不平衡性。

  5. 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第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在各个革命时期的实现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挫折 二、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铺展 三、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迅速扩大和全国政权的夺取 (本章放映结束) 点击进入:学习第五章

  6. 谢谢观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