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593 Views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资源概念 1.2 信息与信息资源特性 1.3 信息资源类型 1.4 信息资源功能 1.5 重要的学术信息服务机构及学术信息源. 重点: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1.1 信息与信息资源概念 1.1.1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 一、信息 1. 信息( Information )的概念 狭义的定义 图书情报学 : 信息就是经过采集、加工处 理、记录并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 物理学 : 信息就是熵。. 数学:信息不过是概率论的发现。 哲学:信息表征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形式。
E N D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概述 1.1信息与信息资源概念 1.2信息与信息资源特性 1.3信息资源类型 1.4信息资源功能 1.5重要的学术信息服务机构及学术信息源 • 重点: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1.1信息与信息资源概念 1.1.1信息、知识、情报、文献 一、信息 1.信息(Information)的概念狭义的定义 图书情报学:信息就是经过采集、加工处 理、记录并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 物理学:信息就是熵。
数学:信息不过是概率论的发现。 哲学:信息表征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形式。 经济学:信息是提供管理和决策的有效数据。 电子学:信息是电子线路和通讯传输的信号。 广义的定义 信息是表征物质存在方式及其运动状态的信号和符号系统。
2.信息的特征 具有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时间传递、空间传递)、共享性、时效性、开发性。
3.信息的主要功能 ● 信息和材料、能源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材料、能源提供的是具体的物质,而信息提供的是知识和智慧。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从外界取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而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是把加工外部信息所得的"主观"信息(如政策、计划等)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
二. 知识 1.知识(Knowledge)的概念 知识是人脑意识的产物,是人类大脑对大量信息加工而形成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的结果,是系统化、有序化了的信息。 2.知识的特性 ●意识性 ●信息性 ●实践性 ● 规律性●继承性 ●渗透性
3.知识的分类方法 ●按体系:个体知识和社会知识 ●按学科门类: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三、情报 1.情报的概念 情报是指在一定时间为一定目的所需要而传递的有特殊效用和使用价值的信息(或知识)。 2.情报的属性 ●知识性 ●传递性 ●需要性 ●时效性
3.情报的功能 ●启迪思维,增进知识 ●帮助决策,协调管理 ●了解动向,解决问题
四. 文献 1. 文献的概念 凡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像等手段记录下来,印在纸上或摄在感光片上,录在唱片上或录音带上,存储在计算机磁带或磁盘上所形成的知识与情报的载体统称为文献。 由以上定义可知:文献具有以下四个基本要素:即 文献=信息+符号+载体+生产方式
文献是记录一切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记录,反映着一定时代科技发展水平。人们利用文献的实质就是利用文献中所包含的信息。文献是记录一切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记录,反映着一定时代科技发展水平。人们利用文献的实质就是利用文献中所包含的信息。
2.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关系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关系是事物发出信息,信息经人脑加工形成知识。只有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信息经过加工,上升为对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这种再生信息才构成知识。知识信息被记录在载体上,形成文献。文献与知识既是不同的概念,又有密切的联系。文献必须包含知识内容,而知识内容只有记录在物质载体上,才能构成文献。文献经过传递、传播、应用于理论与实际而产生信息。
知识 信 息 文献 情报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关系
1.1.2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指一切能够产生信息或为了传递而存有信息的系统,包括信息生成源和加工整理后的再生源。
1.2信息与信息资源特性 1.2.1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 ●依附性 ●可塑性 ●共享性●价值的相对性 ●可伪性(●认知型的伪信息●传播型的伪信息●人为型的伪信息) ●时效性
1.2.2信息资源的特征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稀缺性。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1.3信息资源类型 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文献信息资源; 实物信息资源; 零次信息资源; 数字信息资源; 1.3.1文献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又称记录型信息资源。
1.文献的基本知识 • (1)文献的涵义与作用 • 纵观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文献,虽然在内容、外在形式、记录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文献作为信息、知识载体的性质始终没有变。文献一般由三个要素组成: • 第一,要有一定的知识内容;
第二,要有用以保存和传递知识的记录方式,如文字、图形符号、视频、声频等技术手段;第二,要有用以保存和传递知识的记录方式,如文字、图形符号、视频、声频等技术手段; • 第三,要有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如纸张、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 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一本白纸,再厚也不是文献;而口述的知识,再多也不是文献;存于人脑的知识,也不能称为文献。
文献的作用: 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 文献是人类最宝贵的知识宝藏; • 文献是传播、交流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情报信息的重要来源; • 文献是人类学习的工具,通过文献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了解历史,探索未来。
(2)文献的特点 1、文献数量大,增长速度快 2、文献分布集中又分散 3、文献时效性增强 4、文献内容交叉重复 5、文献载体及语种增多 6、文献信息污染严重
2. 文献的类型 • (1)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划分: • 书写型 • 载体是竹简、纸张、帛等,人工抄写或刻写而成。 • 例如,写在竹简、帛等上的古代文献、书法作品、原始记录等。 • 印刷型 是以纸张为介质。用各种印刷技术出版的一种文献形式。 • 如:书、刊、资料等。 • 缩微型 • 是以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 • 而产生的一种文献形式。包括缩微胶卷、胶片、卡片。
声像型 • 包括唱片、录音带、电影片、电视片、录像带、激光视盘 • (唱盘)等。 • 机读型文献: • (又称电子文献)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 • 以键盘输入或光学字符识别输入为记录手段,通过计算机处理而产生 • 的一种文献形式。有磁带、磁盘或磁鼓等,是文献的发展方向。
(2)按照对文献的加工层次划分 • 零次文献: • 所谓“零次文献”是指非正式出版物或非正式渠道交流的文献,未公开于社会,只为个人或某一团体使用。书信、手稿、笔记、试验记录以及研究人员口头交谈等。 • 一次文献: • 凡是以著者本人的经验、研究或研制成果为依据而撰写的原始文献,经公开发表或交流后,称为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是最基本的信息源,具有创造性、先进性。 包括学术专著、期刊论文、专利说明书、科研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档案材料等。
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是将分散的、无组织的一次文献进行从内容到外表特征的加工整理、简化、提炼、组织而形成的工具。一般称为检索工具书。 主要是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等。
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对利用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浓缩,经过系统整理,综合分析,再度深加工而形成的文献。一般称为参考工具书。 年鉴、百科全书、手册、词典等工具书
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 • 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 • 二次文献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 • 三次文献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它既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3)按照文献出版形式划分 • 图书 • 其特点是内容系统、理论成熟可靠 • 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是国际标准书号代码,其定长为13个数字,分五节,分别表示物品编码号、地域号、出版社号、该出版社出版图书的流水号及计算机校验位 。由ISBN号可知该书的语种区、出版社、流水号等出版信息。 • 本教材ISBN 978-7-03-018663-8
ISBN号是由13位数字组成,共分五段: • 1.物品编码号:文献的类型。“978”--图书 • 2.地域号: 代表出版者的国家,地理区域,语种等.我国的组号为”7”。 • 3.出版者号: 代表组内所属的一个具体出版者(出版社,出版公司等)。由国家或地区的ISBN中心设置和分配,可取1-7位数字。 • 4.书名号:书名号是由出版者给予每种出版物的编号。 • 5.校验号: 校验号是ISBN号的最后一位数值,它能够校验出ISBN号是否正确. 具体算法是:用1分别乘ISBN的前12位中的奇数位,用3乘以偶数位,成绩之和以10为模即可得到校验位的值,其值范围应该为0-9。 校验号= mod10 (10 - mod10 (Product Total))
思考题 ISBN 978-7-121-07658-?, 问:校验号“?”等于多少
图书分四类: • 阅读性图书:教科书、文集、专著 • 参考工具书:字典、辞典、手册、名录、年鉴、百科全书、图谱 ●电子版本的图书: 常见格式:chm、pdg(超星阅读器)、pdf(acrobat reader)、其他格式、在线阅读的电子图书等. ●其他:含有独创性内容的专著
期刊 • 期刊也叫杂志。是一种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公开发行,有固定的名称和统一的出版形式。与图书相比,期刊出版周期短,反映速度快,内容新颖,最能及时反映新的科研成果。 • 每一种期刊在注册登记时,就得到一个永久专属的 ISSN,一个 ISSN 只对应一个刊名;而一个刊名也只有一个 ISSN。 所以当该刊名变更时,就得另申请一个 ISSN。如果期刊停刊,那么被删除的 ISSN 也不会被其它期刊再使用。
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 ISSN号全长8位,前7位是刊名代号,末位是计算机效验位。国内统一刊号CN:CN 报刊登记号/分类号报刊登记号:全长6位,地区号(2位数字)和序号(4位数字)两部分组成。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基本大类给出。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1-5276 国内统一刊号 CN 32-1643/TH 《高校图书馆工作》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3-7845 国内统一刊号 CN 43-1032/G2 《现代广告》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7-2888 国内统一刊号 CN 82-685
报纸 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出版周期短,信息内容广泛。 • 科技报告 是科学技术报告的简称,它是科技工作者围绕某一科学技术专题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的正式报告. • 会议文献 指在国际和国内重要的学术或专业性会议上宣读发表的论文、报告。 • 专利文献—专利说明书—是指专利申请人向专利局呈交的对其发明创造的技术性和专利权限等内容所作的说明文件。
标准文献 • 国家强制性标准: • GB2760-8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 GB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非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 NY/T323-1997(菊花切花)→农业行业推荐性标准。 • HJ/T67-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 • 学位论文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 • 其它 产品资料、档案文献、政府出版物
3.文献的社会功能 (1)知识积累 (2)信息传递 (3)社会教育 (4)社会评价 文献是鉴别学术水平和科研成就的重要标志。
4.当今文献的特征 (1)信息容量增大 (2)文献类型复杂,文种多样 (3)文献内容交叉、离散分布 (4)文献资源的有效使用寿命缩短 (5)无用信息比例增大,语种增加 (6)界面生动友好
1.3.2实物信息资源 指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知识信息的信息资源。包括工具、设备、武器、产品样本、模型、碑刻、雕塑、建筑物等 1.3.3零次信息资源 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而未被记录下来的信息资源,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
1.3.4数字信息资源 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通过计算机系统或通信网络等识别、传递、浏览的信息资源。主要有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两种形式。
1.4信息资源功能 • 主要功能有: • 经济功能 • 对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的作用功能(最重要的功能)。 • 直接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的功能。 • 管理与协调功能 • 即信息管理和控制其它资源的功能。
选择与决策功能 • 没有信息就无任何选择和决策可言。 • 没有信息的反馈,选择和决策就无优化可言。 • 研究与开发功能 在人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中,信息具有活化知识、生产新知识的功能。
1.5重要的学术信息服务机构及学术信息源 正式交流:通过出版社、图书馆、情报所等文献交流机构的中介完成 非正式交流:由研究人员自己完成的信息传递过程。如同行间的交流讨论、参观实验室或展览会、交换信件和出席各种学术会议等。
1.重要的学术信息服务机构 • 学术团体 • 由许多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学者和研究人员,那些有 • 共同兴趣和共同研讨问题的学者把自己组织在一起所形成 • 的团休。 • 重要活动方式: • a)主办自己的期刊,编辑出版会议录、技术标准等。 • b)组织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 图书馆 • 图书馆汇集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切宝藏,是收集、存储、传递和利用知识的专门性机构,是文献信息的最大储藏地和集散地。
图书馆系统: 1、公共图书馆: 完全对社会大众开放服务。 2、高校图书馆: 对高校自身服务,有条件地部分对社会大众开放服务。 3、科学图书馆: 满足本单位需要的前提下,有条件地部分对社会大众开放服务。
科技信息所 以收藏国内外期刊、会议论文、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科技报告这些“难得”文献为主。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