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我國所得分配 與因應對策

我國所得分配 與因應對策.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7 年 8 月 27 日. 目 錄. 壹、我國所得分配趨勢 貳、所得分配國際比較 參、對影響所得分配的制度性因素之檢討 肆、改善所得分配的具體策略 伍、未來改善所得分配之政策重點 陸、結語 附錄. 壹、我國所得分配趨勢. --1960 ~ 1980 年代: 五等分位所得分配差距倍數,介於 4 至 5 倍間 , 逐年縮小後再逐漸上升 。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我國所得分配 與因應對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國所得分配與因應對策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7年8月27日

  2. 目 錄 壹、我國所得分配趨勢 貳、所得分配國際比較 參、對影響所得分配的制度性因素之檢討 肆、改善所得分配的具體策略 伍、未來改善所得分配之政策重點 陸、結語 附錄

  3. 壹、我國所得分配趨勢 --1960~1980年代:五等分位所得分配差距倍數,介於4至5倍間,逐年縮小後再逐漸上升。 --1990年代:由5.18倍開始升至2000年之5.55倍,2001年則升為6.39倍,最近3年在政府推動一系列政策措施下逐年下降, 2006年續降為6.01倍,為近6年來新低。 五分位所得分配差距倍數 吉尼係數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4. ◎ 五等分位家庭平均每年每戶之可支配所得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5. 政府移轉收支效果  經由政府推動社會福利及課稅等措施,使得所得分配差距明顯改善,85至88年間,所得差距縮小0.79~0.97倍, 89至95年間,其效果更提高為1.02~1.45倍。  亦即若無此類措施,則同期間的所得差距將分別擴大為6.19~6.47倍及6.57~7.45倍。 1.41 1.45 1.39 1.31 1.28 1.25 移轉效果 單位:倍 1.30 1.02 1.26 0.98 0.97 1.18 1.12 1.24 0.84 0.79 1.13 0.88 0.82 0.59 0.84 0.72 0.68 0.50 0.15 0.15 0.12 0.14 0.15 0.13 0.13 0.15 0.09 0.11 0.15 0.14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6. 來自政府之移轉收入方面,最低所得組與最高所得組之倍數, 1996至1999年間由1.41倍減為1.34倍, 2000至2006年間則由1.84增至2.10倍,顯示近年來政府對弱勢家庭照顧之加強。 • 繳給政府的稅捐或捐款等方面,最高所得組與最低所得組之倍數, 1996至1999年間由10.40倍增為12.24倍,已有顯著成長, 2000至2006年間,則由12.01倍略增為12.73倍,顯示對於縮小所得差距效果穩定成長。

  7. 貳、所得分配國際比較 由於各國公布之家庭所得內涵與調查範圍不一,統計基礎不同,各國貧富差距很難直接進行比較,不過就我國的發展而言,我國所得差距已逐年縮小,吉尼係數亦維持在 0.35 以下,低於國際設定的 0.4 警戒線,變動趨勢也相對穩定。 相較於高社會福利支出國家,我國的租稅負擔率相對偏低甚多,社會福利支出規模亦較小,但亦較少發生這類國家所面臨的高社會福利所導致的政府財政衝擊。根據OECD之統計,OECD高社會福利支出國家的租稅負擔率(賦稅收入占GDP的比率),普遍均較我國的 13.5%(2006年)高出甚多。但社會福利措施畢竟不是解決所得分配問題的唯一手段,積極促進弱勢群體的就業,更能發揮正面的效果 。

  8. 所得分配國際比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註:1.表中星號(*)為平均每人所得資料。 2.新加坡資料,不含社福移轉收支及繳稅支出,因此倍數及係數較高。 3.南韓資料,不含單人戶及農家之所得總額。

  9. 主要國家社會福利支出占GDP比率(%) 說  明:*我國2000年係指88年下半年及89年度,為一年半資料,2005年度為法定預 算數。美國社會福利支出僅指聯邦政府支出。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0. 各國(地區)賦稅負擔率(不含社會安全捐) 社會福利支出必須量力而為,美、日等先進國家,其社會福利支出占GDP的比率較高(參見上頁),惟其賦稅負擔亦相對較高。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1. 各國(地區)賦稅負擔率(含社會安全捐) 就賦稅負擔與各種社會安全負擔合併計算,與美、日等先進國家比較,我國民眾的負擔,仍相對較輕。 說明:我國社會安全捐係指企業及家庭各項社會保險支出。 2000年度係指1999下半 年及2000年度。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2. 參、對影響所得分配的制度性因素之檢討 • 一般而言,影響家庭所得貧富差距的制度性因素包括: • 所得分配差距會隨經濟成長而逐漸擴大。 • 協助弱勢者就業的機制。 • 弱勢者對教育資源的可近性及向上流動的能力。 • 稅制或移轉性支出對所得重分配的效果。 • 社會安全網照顧弱勢群體與風險防範的機制。 • 家庭結構(每戶就業人數、每戶人口數)。

  13. ◎近二年所得分配變動綜合分析 過去二年,我國所得分配變動,茲分析如下: -家庭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2005年為6.04倍, 2006年為6.01倍。家庭可支配所得:最低所得組成長2.22%(29.77萬元30.43萬元),最高所得組成長1.70%(179.69萬元182.74萬元)。 -經濟成長率:2006年為4.68%,較2005年的4.07%為佳,2007年預估為4.58%。 -失業率由2002年最高峯的5.17%,逐步下降至2005年的4.13% 及2006年的3.91% ,2007年1至7月平均失業率為3.88%。 -對弱勢家庭之照顧:如促進弱勢就業、維護教育機會均等、以及各種社會福利等措施持續強化, 使得縮小所得差距效果更進一步提升,由 2005年的 1.26倍提升為2006年的1.30倍,租稅效果則持平,均為0.15倍(若無這些措施,則2006年所得差距倍數為7.45倍)。

  14. ◎所得分配差距與低所得家庭就業 • 影響家戶勞動所得之因素,包括其平均就業人數及勞動報酬水準;前者可透過就業政策予以改善,後者則視經濟景氣與產業結構變動而定。 • 就近二年觀察,最高與最低所得組平均每戶就業人數差距倍數,由2005年的4.12 倍縮小為2006年的3.93倍,顯示低所得家戶之就業機會已有改善,雖然從事勞動人口持續低於高所得家戶,惟勞動報酬差距倍數,仍維持與2005年相同的12.70倍。 • 整體而言,在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下,低所得家庭從勞動市場所獲得的收入,相較於高所得家庭,似仍較為劣勢,未來仍應持續協助其家戶成員就業,以增加其家戶之勞動所得,才能進而改善與高所得家戶之所得分配差距。

  15. 就近二年比較,低所得家庭之平均每戶就業人數及勞動報酬,已見改善。 (歷年變動情形參見以下二頁)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16. 平均每戶就業人數變動情形(1994~2006年) 單位:人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17. 平均每戶勞動報酬變動情形(1994~2006年)(含受雇人員報酬及產業主所得)平均每戶勞動報酬變動情形(1994~2006年)(含受雇人員報酬及產業主所得) 單位: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18. 肆、改善所得分配的具體策略 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 五大套案 願景 2015年總體發展目標 指導原則 施政主軸 產業發展 ·優遊1日生活圈 ·消費者物價上漲率不超過2% ·每人GDP3萬美元(2009年達2萬美元) ·失業率4%以下 ·經濟成長率平均5% ·所得差距降至6倍以下 繁榮、公義、永續的美麗台灣 增加 投資台灣 大投資 金融市場 創造 就業機會 產業人力 拉近 城鄉距離 公共建設 大溫暖 縮短 貧富差距 社會福利

  19. 伍、未來改善所得分配之政策重點   改善所得分配須多方面配合,在「大溫暖、大投資」五大套案的基礎上,政府將秉持「堅持台灣主體意識」、 「落實社會公平正義」核心價值,積極落實「增加投資台灣」、 「創造就業機會」、 「拉近城鄉距離」 及 「縮短貧富差距」等四大目標;因應知識經濟發展趨勢,賡續落實:  一、 確保經濟機會均等  二、 確保教育機會均等  三、 確保公共服務機會均等  四、 確保福利照顧機會均等

  20. 一、確保經濟機會均等 除透過「產業發展套案」,由「營造優良投資環境」、「開創產業發展新局」著手,全面提升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外,並積極提升地方產業競爭力,取代以往消極的補助政策,透過活絡地方產業,振興農業,以創造在地就業,縮短城鄉所得差距。具體工作重點: (一)輔導地方型產業發展 (二)落實推動「新農業運動」 (三)提升弱勢勞動者就業能力

  21. (一)輔導地方型產業發展 • 輔導地方特色產業:台灣319鄉鎮各有特色與風格,亟需協助行銷、包裝,以增加市場價值。 • 劃設傳統產業(如玻璃、織襪等)專區:讓產業持續在地方成長茁壯。 • 縮減產業數位落差:運用11個「中小企業數位化開運團」,已協助1,800家中小企業運用電子商務創造商機,創造資訊服務業商機6,120萬元。 • 提升中小企業品質:推動產業別上下游群聚品質輔導,協助符合國際綠色規範。

  22. (二) 落實推動「新農業運動」 由「創力農業」、「活力農民」、「魅力農村」三構面著手,致力增加農產附加價值、提升農業人力素質。 -功促進農業科技商品化及產業化 - 推動農業經營企業化 - 建構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安全農業體系 - 加強全球布局行銷能力 - 漂鳥計畫:培育青年農民,解決農業就業人力年齡偏高,教育程度較低問題。 22

  23. (三) 提升弱勢勞動者就業能力 「社會福利套案」特別規劃「促進弱勢者就業計畫」,使弱勢者由以往消極的福利依賴者,轉變成積極的勞動參與者 。 - 提供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外籍配偶等弱勢對象多元職業訓練,提升其就業能力,增加雇主僱用意願;辦理職訓期間,補助訓練相關費用。辦理各類弱勢對象就業服務,協助了解其就業需求並追蹤輔導。 -預估2007-2009年間,每年訓練26,300人,協助身障者、原住民、中高齡、青少年、婦女及經濟弱勢戶26,500人次就業,補助9,700人領取就業促進津貼。 23

  24. 二、確保教育機會均等 透過「社會福利套案」,推動3年500億之「提升弱勢人力資源計畫」 ,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資源,讓區域弱勢學生有公平的發展機會。 - 強化弱勢學生教育協助,預估每年補助100位優秀清寒學生,增加高中職以上清寒工讀機會。 - 加強對離島、原住民、偏遠等地區弱勢、低成就學生之課業輔導,提升其學習成就,辦理校數預估於2009年達80%。 -新設100個數位機會中心,並於2009年使偏遠學校資訊設備更新率達100%。 - 促進高中教育均質均衡發展;增加優質高中校數,強化學習弱勢地區教育資源,照顧學習弱勢縣份學生計9縣11校。 24

  25. 三、確保公共服務機會均等 透過「公共建設套案」,確保國人不分縣市,不分本島、離島都能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務。 以「不淹水、不缺水又能親水」、「交通運輸便捷無接縫、通行無障礙」及「保育綠化建設優質生活環境」為目標。 具體工作重點 -推動水資源連通、自來水及蓄水設施改善、降低漏水率、水資源開發等計畫,保證民生及產業用水穩定供應不缺水。 -以高鐵為主幹,串連北中南三大城市區域,並透過區域通勤鐵路、捷運、地方客運,構成完善及優質的公共運輸網路。 -推動國土復育方案及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等大型治水計畫。 -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及雨水下水道治理,逐步復育及改善河川環境。 -完成千里自行車道、萬里步道、社區型運動場館及人文藝術中心 。 25

  26. 四、確保福利照顧機會均等 透過「社會福利套案」,改善鄉村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情況,並因應鄉村地區人口外移致人口老化及外籍配偶比率較高之現象。具體工作重點: -強化老人安養: 「國民年金法」於2007年7月20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推動「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以建構多元化、社區化、優質化的長期照顧體系。 -加強新移民照顧:推動「移民照顧輔導計畫」,提供新入境外籍配偶進行入國後輔導、關懷訪視、醫療補助、社會救助及各類學習課程,協助適應並融入台灣社會。 -提供遠距醫療照護:積極發展遠距醫療照護體系,預計2007至2009年將可完成設置26偏遠地區急診服務中心30餘處。 -輔導25個地方政府成立「弱勢家庭脫困計畫推動小組」,提供急難救助補助。 26

  27. 陸、結語 • 消除貧窮、提升國民生活福祉,向為政府秉持之施政方針。在全球化、自由化,以及知識經濟發展趨勢下,弱勢群體由於其職業能力不足以因應產業結構變遷需要,以及「贏者圈」效應等諸多問題逐漸浮現,以致弱勢國民處境日益艱困。此乃國際普遍趨向,非台灣所獨有之問題 。 • 自2001年以來,我國家庭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已持續獲得改善,由2001年的6.39倍,下降至2006年之6.01倍。 • 目前政府正積極推動「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以「大投資」、「大溫暖」為主軸,提出「產業發展」、「金融市場」、「產業人力」、「公共建設」及「社會福利」等五大套案計畫,以「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縮短貧富差」為計畫目標,建設繁榮、公義、永續的美麗台灣。

  28. 簡報完畢

  29. 所得累積百分比(%) Y 完全均等分配直線 距離愈遠,係數愈大,分配愈不均 戶數累積百分比(%) X 附錄 國際間常用所得分配衡量指標 一、家庭所得五等分位法: 最高20%家庭可支配所得 最低20%家庭可支配所得 二、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 對角線與曲線間的面積 對角線以下之三角面積 ※倍數愈大,所得分配愈不均; 倍數愈小,所得分配愈平均。 • 曲線與對角線距離愈遠,係數愈大, 所得分配愈不均。 公式= 公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