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32 Views
第五章 存储器. 学习目的: 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掌握地址译码的方法 掌握存储器的应用 掌握存储器的容量扩充 了解存储器扩展技术. 5.1 存储器概述. 内存储器 ---- 比外存储器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小 外存储器 ---- 辅助存储器,属于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常用的有磁盘、光盘和 U 盘等,存储容量大,存取速度慢。. 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内存储器主要由半导体材料构成,也称半导体存储器。 按制造工艺 ------ 分为双极型半导体存储器和金属氧化物型( MOS )半导体存储器两类。
E N D
第五章 存储器 • 学习目的: • 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 掌握地址译码的方法 • 掌握存储器的应用 • 掌握存储器的容量扩充 • 了解存储器扩展技术
5.1 存储器概述 • 内存储器----比外存储器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小 • 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属于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常用的有磁盘、光盘和U盘等,存储容量大,存取速度慢。
1.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 内存储器主要由半导体材料构成,也称半导体存储器。 • 按制造工艺------分为双极型半导体存储器和金属氧化物型(MOS)半导体存储器两类。 • 按照工作方式------分为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大类。
b e D G S • 随机存储器RAM: A) 双极型半导体RAM,双极型是以晶体管触发器作为基本存储电路,TTL电路;高速,功耗大、集成度低,成本高; B) MOS型RAM(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低速,功耗低、成本低、集成度高; (1).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是以双稳态触发器作为存储元; (2).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是用电容存储信息,需要刷新; • 只读存储器ROM 1.掩膜式ROM 2.可编程式PROM 3.可擦除可编程式EPROM 4.电可擦除可编程式E2PROM、EAROM、NOVROM 2704、2708、2716、2732、2764、27128、27256、27512、271024
2.存储器件的性能指标 (1)存储容量 存储器所能容纳二进制信息的总量。 • 能存储1位二进制信息的物理器件称为存储元,多个存储元构成存储单元,存储芯片就是由若干个存储单元构成。 存储容量表示为“存储单元个数×每个存储单元位数” 如:SRAM芯片6264,它的容量为8K×8; 如:DRAM芯片NMC41257的容量为256K×1,即它有256K个单元,每个单元存储1位二进制信息;
(2)存取速度 存取速度通常用存取时间来衡量。存取时间又称为访问时间或读/写时间,是指CPU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读或写)到完成该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 连续两次独立的存储器读/写操作所需的最小时间间隔称为存储周期。 (3)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存储器无故障读/写的概率。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来衡量可靠性。MTBF可以理解为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越长说明存储器的性能越好。
(4)功耗 功耗反映存储器件耗电的多少,同时也反映了其发热的程度。功耗越小,存储器件的工作稳定性越好。大多数半导体存储器的维持功耗小于工作功耗。
5.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MOS型随机存取存储器按工作原理分为 • 静态RAM(SRAM) • 动态RAM(DRAM) 静态RAM以触发器为基本存储电路,保存的数据不需要刷新。与动态RAM比较,它的存取速度快,集成度低,功耗大。 动态RAM以电容作为基本存储电路,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刷新一次。它的集成度高,成本低。
5.2.1 MOS型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1.基本存储元电路 MOS型静态RAM基于双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保存信息。
2. MOS型静态RAM芯片的组成结构 MOS型静态RAM芯片由存储体和外围电路。 • 外围电路:地址译码器、I/O缓冲器和读写控制电路 • 存储体:由许多个存储元组成,这些存储元通常以矩阵的形式排列。
3.静态RAM芯片举例 常用的SRAM芯片有: 6116(2K×8)、2016、4016 6264(8K×8) 62128(16KX8) 62256(32K×8) 62512(64K×8) 128K×8、 256K×8、 512K×8、 1024K×8 120ns~150ns 1ns
NC +5V 28 1 WE 2 27 A 12 CS 3 A 26 7 2 A 4 A 25 8 6 A 5 24 A 5 9 A A 23 6 11 4 A 7 22 OE 3 A 8 21 A 2 10 A 20 CS 1 9 1 A 19 10 D 0 7 D 18 11 D 0 6 17 D D 12 1 5 D 16 13 D 2 4 14 15 GND D 3 图5-3 SRAM 6264外部引线图 (1)6264芯片外部引脚 • A0~Al2----13根地址信号线 • D0~D7----8根数据线 • 、CS2 ----两根片选信号线, 低电平有效、CS2高电平有效。 ----输出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CPU从芯片中读出数据。 ----写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允许数据写入芯片。 VCC:+5V电源 GND:接地端, NC :空端。
twc A0~A12 CS1 CS2 tw WE D0~D7 tDW SRAM6264写操作时序图
tRW A0 ~ A12 CS1 CS2 tOE OE D0 ~ D7 tCO SRAM 6264 读操作时序图
5.2.2 静态RAM芯片应用 存储器芯片的应用就是将芯片正确地接入计算机系统。根据CPU要求的地址范围,将芯片上的各种信号与计算机系统的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连接在一起。 • 地址线的连接。 • 数据线的连接。 • 控制信号线的连接。
8088系统 BUS SRAM6264 D0 ~ D7 D0 ~ D7 A0 A0 A12 A12 WE MEMW CS2 +5V MEMR OE A19 1 CS1 A18 1 A17 & A16 A15 A14 A13 A13
将一组输入信号转换为一个输出信号,称为译码。 • 地址译码的方法有:全地址译码和部分地址译码。
1.全地址译码 • 全地址译码就是把系统中全部地址线与芯片连接,其中高位地址线经过译码电路译码后作为芯片的片选信号;低位地址线与系统中的相应地址线一对一连接。 • 【例5-1】 6264芯片的地址范围为F8000H~F9FFFH,要求以全地址译码方式将6264芯片接入计算机系统。 将芯片的地址范围以二进制形式表示: 图5-6 地址译码设计
译码电路的设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基本的逻辑门电路搭建译码器,另一种是利用专用的译码器芯片译码。译码电路的设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基本的逻辑门电路搭建译码器,另一种是利用专用的译码器芯片译码。 • 第一种方法 方案1
第二种方法:利用专用的译码器芯片译码 • 利用74LS138芯片译码 图5-9 6264全地址138译码方案2
D0 ~ D7 D0 ~ D7 A0 A0 SRAM6264 A12 A12 MEMW WE +5V CS2 MEMR OE & G1 CS1 A19 A18 ≥1 G2B A17 Y7 A16 & G2A A15 C A14 B 138译码器 A13 A A19A18 A17A16 A15A14A13A12 A11A10A9A8 A7A6A5A4 A3A2A1A0 0 0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E000 …… …… …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FFFF
2.部分地址译码 只使用系统地址总线中的一部分与芯片中的地址线相连。 使用了A13~A17共5根线,A18和A19未用。 图5-10 6264部分地址译码
A19 A18 A17 A16 A15 A14 A13A12 A11A10A9A8 A7A6A5A4 A3A2A1A0 X X X X X X X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
A19A18 A17A16 A15A14A13A12 A11A10A9A8 A7A6A5A4 A3A2A1A0 1 X 1 X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1 X 1 X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088系统 BUS SRAM6264 D0 ~ D7 D0 ~ D7 A0 A0 A12 A12 MEMW WE CS2 +5V MEMR OE A19 CS1 A17 & A15 Y7 A14 A13
部分地址译码的后果: 地址重叠
线性译码: 只使用一根地址线作为片选信号。 图5-12 6264线性地址译码
【例5-2】 用SRAM6116芯片设计一个4K的存储器,地址范围为32000H~32FFFH,要求使用全地址译码方式。 • SRAM6116:2KX8 • 11根地址线A0~A10 • 8根数据线D0~D7 • 读写控制信号R/W • 输出允许信号OE • 片选信号CS。 图5-13 6116引线图
5.2.3 MOS型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 1.单管基本存储元电路
动态存储器是通过把电荷存储到电容中来实现信息存储的。 MOS单管动态存储电路占用面积小,集成度高,速度快;缺点是读出是破坏性的,而且单元读出信号较小,要求有高灵敏度的读出放大器;另一个缺点是刷新。 2ms~4ms
DRAM芯片2164 • 64KX1 • A0~A7:地址输入线,分时复用。 • DIN:数据输入 • DOUT:数据输出 • RAS:行地址锁存信号 • CAS:列地址锁存信号 • WE:写允许信号,高电平允许读出
刷新 将动态随机存储器的每一位信息读出并写入的过程。刷新的方法是使列地址信号无效,行地址有效,然后将这一行的信息读出再写入。 每次送出不同的行地址就可以刷新不同行的存储单元,将行地址循环一遍,则刷新了整个芯片的所有存储单元。刷新时位线上的信息不会送出到数据总线上。 DRAM要求每隔2~8ms刷新一次,它称为刷新周期。
5.2.4 存储器扩展 存储器扩展包括位扩展、字扩展和字位扩展三种方式。 1. 位扩展 将每个存储芯片的地址线和控制线(包括片选信号线、读/写信号线等)全部一对一地接在一起,将它们的数据线分别引出作为字节的不同位。
2.字扩展 字扩展是对存储空间的扩展,就是要增加存储单元的个数。 字扩展的方法是:将每个芯片的地址信号、数据信号和读/写控制信号等一对一地与系统总线中的相应信号线相连,将各芯片的片选信号与地址译码器的输出信号相连。
3.字位扩展 假如要构成一个容量为M×N位的存储器,若使用B×b位的芯片(B<M,b<N),则构成这个存储器需要:(M / B)×(N / b)个存储器芯片。 例如:用Intel 2164构成容量为128KB的内存,需要(128/64)×(8/1)=16片。
5.3 只读存储器(ROM) 常用的只读存储器类型有: • 掩膜式ROM • 可编程ROM(PROM) • 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 • 电可擦除可编程ROM (E2PROM) • 闪存(Flash Memry)
2.可编程ROM(PROM) 可编程ROM是用户可以将程序和数据写入ROM的只读存储器芯片,又称为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出厂时各单元内容全为0,用户可用专门的PROM写入器将信息写入。 根据芯片的构造,可编程PROM可分为两类:结破坏型和熔丝型。
3.可擦除可编程ROM (EPROM) 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是一种紫外线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以多次擦除和写入。 有一个能通过紫外线的石英窗口,用紫外灯照射约20~30分钟,原信息就可以全部擦除。擦除后各单元内容均为FFH,恢复到出厂状态。
27系列的芯片: 2716 2732 2764 27128 27256 27512
(1)2764的引线及功能 A0~A12:13根地址线,8K个存储单元; D0~D7:8根双向数据线, CE:片选信号; OE:输出允许信号; PGM:编程脉冲输入;读操作时PGM=1; VPP:编程电压输入端,12.5V、15V、21V、25V;
NC +5V 28 1 WE 2 27 A 12 CS 3 A 26 7 2 A 4 A 25 8 6 A 5 24 A 5 9 A A 23 6 11 4 A 7 22 OE 3 A 8 21 A 2 10 A 20 CS 9 1 1 A 19 10 D 0 7 D 18 11 D 0 6 17 D 12 D 1 5 D 16 13 D 2 4 14 15 GND D 3 图5-3 SRAM 6264外部引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