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資優教育的概念

資優教育的概念. 壹、資優的定義 貳、資優學生的鑑定與安置 參、評量工具 肆、資優教育的教學模式 伍、資優生的特質與問題 陸、 資優生的情意輔導 柒、結語. 壹、資優的定義. 民國八十七年十月通過訂定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 生鑑定基準、鑑定原則」將各類資優定義如下: 一、 一般智能優異 :指在記憶、理解、分析、綜合、推理、 評鑑等方面較同年齡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 二、 學術性向優異 :指在語文、數學、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 等學術領域,較同年齡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

chog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資優教育的概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資優教育的概念 壹、資優的定義 貳、資優學生的鑑定與安置 參、評量工具 肆、資優教育的教學模式 伍、資優生的特質與問題 陸、資優生的情意輔導 柒、結語

  2. 壹、資優的定義 民國八十七年十月通過訂定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 生鑑定基準、鑑定原則」將各類資優定義如下: 一、一般智能優異:指在記憶、理解、分析、綜合、推理、 評鑑等方面較同年齡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 二、學術性向優異:指在語文、數學、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 等學術領域,較同年齡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 三、藝術才能優異:指在視覺或表演藝術方面具有卓越潛能 或傑出表現者。 四、創造能力優異:指運用心智能力產生創新及建設性之作 品、發明、或問題解決者。 五、領導才能優異:指具有優異之計畫、組織、溝通、協 調、預測、決策、評鑑等能力,而在處理團體事務上 有傑出表現者。 六、其他特殊才能優異:指在肢體動作、工具運用、電腦、 棋藝、牌藝等能力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

  3. 貳、資優學生的鑑定與安置 一、鑑定標準 八十七年公布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 定基準、鑑定原則」對於六類資賦優異學生訂 定之鑑定基準規定如下: (一)一般智能優異,需符合下列兩款規定: 1.智力或綜合性向測驗得分在平均數正一點五個 標準差或百分等級九十三以上者。 2.專家學者、指導教師或家長觀察推薦,並檢附 學習特質與表現等具體資料者。

  4. 貳、資優學生的鑑定與安置 (二)學術性向優異,需符合下列各款規定之一: 1.某領域學術性向或成就測驗得分在平均數正一 點五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九十三以上,經專家 學者、指導教師或家長觀察推薦,並檢附專、 學科學習特質與表現等具體資料者。 2.參加國際性或全國性有關學科競賽或展覽活動 表現特別優異,獲前三等獎項者。3.參加學術研究單位長期輔導之有關學科研習活 動,成就特別優異,經主辦單位推薦者。4.獨立研究成果優異,經專家學者或指導教師推 薦,並檢附具體資料者。

  5. 貳、資優學生的鑑定與安置 (三)藝術才能優異 1.某領域藝術性向測驗得分在平均數正一點五個 標準差或百分等級九十三以上,或術科表現優 異者。 2.參加國際性或全國性各該類科競賽表現特別優 異,獲前三等獎項者。專家學者、指導教師或 家長觀察推薦,並檢附藝術才能特質與表現等 具體資料者。

  6. 貳、資優學生的鑑定與安置 (四)創造能力優異 1.創造能力測驗或創造性特質量表得分在 平均數正一點五個標準差或百等級九十 三以上者。 2.參加國際性或全國性創造發明競賽表現 特別優異,獲前三等獎項者。 3.專家學者、指導教師或家長觀察推薦, 並檢附創造才能特質與表現等具體資料 者。

  7. 貳、資優學生的鑑定與安置 (五)領導才能優異 1.領導才能測驗或領導特質量表得分在平 均數正一點五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九十 三以上者。 2.專家學者、指導教師或家長觀察推薦, 並檢附領導才能特質與表現等具體資料 者。

  8. 貳、資優學生的鑑定與安置 (六)其他特殊才能優異 1.參加國際性或全國性技藝競賽表現特 別 優異,獲前三等獎項者。 2.專家學者、指導教師或家長觀察推薦, 並檢附專長才能特質與表現等具體資料 者。

  9. 參、評量工具 一、正式評量工具: 1.智力測驗,分為團體智力測驗與個別智力測驗 兩種。 2.特殊性向測驗,諸如:數學性向測驗、科學性 向測驗、國文性向測驗、音樂性向測驗、美術 性向測驗等;  3.成就測驗,如:標準化成就測驗、教師自編測 驗、術科測驗等; 4.創造力測驗。

  10. 參、評量工具 二、非正式評量工具 1.學習特質觀察量表2.教師推薦資料3.口試及觀察成績4.檔案評量資料

  11. 肆、資優教育的教學模式 一、加速教育 加速教育在資優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在幫助學生發揮學習潛能,使他們不受限於普通的課程及教學進度,而能在較短時間內修讀完一般課程,以多餘的時間學習適合他們能力的課程。

  12. 肆、資優教育的教學模式 二、加速教育的方式 (一)免修課程:資優生某一科或多科學業成就具有高一學期或年 級程度者,在校可免修該課程。 (二)逐科加速:依資優生學習成就優異之科目,將就讀教育階段 內應修習之課程,以較少的時間逐科加速完成。 (三)逐科跳級:資優生之部分學科程度,超越同年級學生一個年 級以上者,採逐科跳級學習的方式,提早修習較高年級或較 高教育階段之課程。 (四)各科同時加速:資優生各科學習成就均優時,將就讀教育階 段之課程,採全部學科同時加速之方式,以較少之時間完成。 (五)全部學科跳級:資優生全部學科程度超越同年級學生一個年級 以上者,於學期結束時,跳越一個年級就讀。 (六)提早選修高一年級以上之課程:資優生部分學科學業成就優 異,超越同年級程度者,可提早選修高一年級以上部分課程。 (七)提早選修高一級以上教育階段之課程:資優學生部分學科學業 成就優異,超越同年級程度者,可提早至高一級以上教育階段 之學校選修部分課程。

  13. 肆、資優教育的教學模式 三、充實教育 充實制旨在提供資優學生寬廣的學習機會,其方 式包括:(何華國,民85) (一)水平充實: 在課程上加廣的型態;提供資優學生廣泛的「通 識課程」,他重視的是課程的廣度而非深度。 (二)垂直充實: 強調發展資優學生較高層次的概念與思考技能。換 言之,提高教材的深度正是此類課程的特色。

  14. 三、充實教育 Davis與Rimm(1988)綜合各家看法,認為充實制的主要教學 策略有下列幾項: (一)獨立研究與專題研究 利用圖書館、科學館、博物館、藝術館或實驗室,甚至大 學院校設備與學者專家共同研討有關問題。可利用社區資 源進行主題的探討。 (二)學習中心 在校內開闢學習的活動與場所,以滿足資優學生的需要。 除可以於校內某些場所進行學生抽離式的學習外,亦可以 「學區」為單位設置。 (三)田野旅行 亦可作為獨立研究時資料收集的策略之一,透過參觀訪問 的方式,在活動中由學生依個人興趣的主題,隨時提供問 題共同討論。 (四)週末及暑期參加研習營 利用假期參加各項資優研習活動,增加學生研究潛能。

  15. 伍、資優生的特質與問題 一、資優生的正負面特質 • 渴望知識、好問、好奇、求真、求變 不滿現實與權威 , 批判或反抗 • 想像力豐富喜歡幻想、作白日夢、容易分心 • 說話快、動作快、精力旺盛 強迫性多話、好動坐不住、競爭性強 • 感官敏銳 為舒解內在緊張而尋求感官的滿足、對於 噪音或干擾不能忍受

  16. 情緒敏感 ,同理心強 常有強烈而複雜的情緒感受 • 對感情的記憶深刻鮮明容易害怕、焦慮、多愁善感、害怕死亡 與黑暗 • 關心他人及社會 思想早熟、憂慮社會 • 追求完美主義 緊張、焦慮、憂鬱

  17. 差異知覺與自我認定 • 差異知覺會讓資優生覺得與人不同 ,有時因 害怕人際孤離而有嚴重的罪惡感及自我懷疑 產生 ,影響資優生的潛能發展及自我認定。 • 為了要在同儕文化中獲得認同 ,資優生可能 戴上面具把資優特質掩蓋住 ,並將其改變為 同儕能認定的、接受的。 • 資優生所戴的面具及偽裝並不是天生的 ,而 是來自社會環境沒有提供自由讓他們「做自己」。

  18. 差異知覺與自我認定 • 自我認定過程的選擇 ,通常是朝同儕可以 接受的方向進行。但不幸的,通常我們鼓勵資優生認定的角色,往往是一些成功的。社會欣賞的、順從的角色,我們常會限制資優生認同挑戰、批判、創新、反傳統的角色。不過,資優的本質並不適合如是順從、柔和的 (Slthunk,1987), 因此即使表面順從、隱藏自己,內心卻是壓抑、懷疑、不服與不舒服的 。

  19. 二、資優生最關心的問題 1. 與人維持良好的關係。 2. 對於別人所說、所做過份敏感 。 3. 不知如何選擇適合的生涯。 4. 希望能具有鬆弛與減除緊張的能力。 5. 與兄弟姐妹和諧相處。 6. 能有包容他人的能力。 7. 克服完美主義的困擾。 8. 避免厭煩枯躁的感覺。 9. 發展正向的領導技能。

  20. 三、資優生可能會產生的問題 1. 自我概念不健全 2. 情緒常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3. 同儕過度競爭 4.手足競爭比較 5. 責任感過重 6.人際能力不佳 7. 隱藏才能 8.對學校課程興趣低落 9. 生涯抉擇困難 10.不滿現實

  21. 四、資優生可能的困擾 (一)、人際間的問題 1.太過於和他人競爭。 2.自我期許和他人期待之壓力 ,因天生固有之不易妥協個性而造成拒絕或反抗之問題。 3.自我懷疑及擔心自已不是真正的資優 ? 4.在群體工作當中,可能會缺乏性質相同之伙伴 , 是以沒知己,總希望別人能了解接納他。 5.思期一些人生、哲學上之問題,易鑽牛角尖 , 情緒為之起伏很大 。

  22. 四、資優生可能的困擾 • 容易因同伴之拒絕而得到受傷害之感覺, 因此怕突顯自己 ,以免同儕疏遠和孤立。 • 集中式編班與其他班幾乎無來往。 • 易受騙或為社會所拒絕。 • 從自我批判中 ,自得沮喪之結果。 • 對別人亦採批判態度 ,導致人際關係上不和諧。

  23. 四、資優生可能的困擾 (二)、學習方面的問題 • 時間安排上有困惑 ,往往自己的時間太少。 • 升學主義的壓力 ,有排名上之困擾。 • 低成就的憂慮。 • 疏忽小節 ,大而化之。 • 難以接受不合還輯的東西。 • 易流於咬文嚼字。 • 拒絕去知道 ,想自己去發現。 • 拒絕被打斷。 • 因缺乏進度而有挫折感。

  24. 四、資優生可能的困擾 (三).生涯方面問題 1.屈從父母期許或世俗定位 ,選擇不是自己最感興趣之科系。 2.因能力優異 ,興趣廣泛 ,因擔心自己抉擇不明智 ,而難於選擇 ,準備或進入一種行業。

  25. 陸、資優生的情意輔導 一、在資優課程設計中納入情意課程 資優學生情意課程的內涵可包括下列主題:認識資優、自我期許、尊重他人,欣賞他人、了解個別差異,扶攜弱小、人際技能,情緒敏感、善用幽默、與眾不同、最惡感、壓力調適、家庭互動、責任感、學習習慣、領導才能、生涯探索、利已與利他等。

  26. 陸、資優生的情意輔導 二、 安排個別或小組諮商輔導 各校如能適當安排資優生的諮商與輔導,協助其加強社會適應,當有極多助益。尤其對於具有情緒統整失調或過度敏感、焦慮的學生,預防性的諮商更能防止嚴重行為問題的產生。

  27. 陸、資優生的情意輔導 三、教學與情意輔導的結合 平日教學時,資優班教師如能多注意學生的需求,提供言語或行為的引導當能協助學生建立正確、利他的社會態度。教師教學時如能多花點時間在人生目標的指引、價值觀念的澄清、處世的方式、或針對資優生之特質與需求予以引導,都對資優生有莫大的助益。因此,資優學生的教師除肩負「經師」的角色外,更須肩負「人師」及「良師」的角色,以培育資優學生成為有用的人才。

  28. 陸、資優生的情意輔導 四、建立個案輔導資料,舉行個案研討會 對於情緒嚴重適應不良的個案,校方應 積極建立輔導資料,同時組成個案研討 小組,加強個案研討,以給予學生必要 的協助,適當化解危機。

  29. 陸、資優生的情意輔導 五、建立資優學生的輔導網路 資優學生除由校方輔導外,各師範院校特教中心的諮詢專縣及各大學之相關學者專家,均可提供學生生活上及學習上的諮詢輔導,輔導網路的運作有賴轉介工作,因此各師院特中心或資優資源中心如能提供相關人力資源資訊,使教師能夠適時、有效的運用資源,當能提供學生多元的輔導管道。

  30. 柒、結語 自國內實施資優與特殊才能教育以來,資賦優異學生得到適度的照顧。就學生方面而言,資優學生因參加各種資優教學活動、夏令營活動,得以與能力相當的同儕相互切磋學習;由於學力鑑定或保送甄試升學管道的暢通,學習可以不受制於聯考的壓力。因之,我國資優學生參與國際競賽表現,時有佳蹟傳回,足見個人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就教學方面而言,目前國內資優教育模式建立了雛型,使得資優教育在量與質上均有長足的進步。

  31. 柒、結語 我國資優教育也不乏一些尚待突破改善的問題。其中最大的癥結是升學主義影響資賦優異教育的成效,許多資優學生在升學的壓力下,往往消耗大部分的精力去應付考試,而鮮能做獨立思考的學習與研究。資優班教師亦很難按照教育的理想、目標與原理施教。此外,鑑定工具不足,甄選的程序未臻完備;師資的問題方面顯示專業訓練不足、教師任教動機低而流動率高;課程缺乏統整的規畫且偏重學業導向,教材亦零亂不足;各級學校資優教育之銜接;各項教育模式未做成效評估等,皆是亟需改進的課題。

  32. 錯誤與迷思 • 花更多時間,投資在相同內容。(不斷的練習、測驗) • 全部能力都是優秀的。(不盡然,只有部分) • 除了讀書,什麼都不必管。(生活白癡) • 淪為為父母、為學校爭光之工具。(本身即為獨立個人) • 以打敗他人為目標。(不能廣結善緣)

  33.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