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747 Views
陇南金石与陇南历史文化. 蔡副全.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礼县出土青铜器与秦西垂文明. 一、陇南概貌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陇山以南而得名。东接陕西,南连四川,北邻天水,西近定西地、甘南。 2004 年 1 月,经国务院批准陇南地区更名为陇南市。一区八县:武都区、文县、成县、康县、宕昌、西和、礼县、两当、徽县。总面积 2.79 平方公里,人口 270 多万。主要有汉、回、藏、白马氐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2% 。. 参考书目 ① 罗卫东 《 陇南史话 》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7 年 3 月版
E N D
陇南金石与陇南历史文化 蔡副全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一、陇南概貌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陇山以南而得名。东接陕西,南连四川,北邻天水,西近定西地、甘南。200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陇南地区更名为陇南市。一区八县:武都区、文县、成县、康县、宕昌、西和、礼县、两当、徽县。总面积2.79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主要有汉、回、藏、白马氐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
参考书目 ① 罗卫东《陇南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版 ② 祝中熹《秦西垂陵区》文物出版社,200年11月版 ③ 康世荣《秦西垂文化论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4月版 ④ 田佐《话说西汉水》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8月版 ⑤ 祝中熹 李永平《甘肃考古文化丛书——青铜器》敦煌文艺出版,2004年2月版。 ⑥ 祝中熹《甘肃考古文化丛书——早期秦史》敦煌文艺出版,2004年2月版。 ⑦ 魏礼、金作砺《礼县金石集锦》天水新华印刷厂,2001年5月版。
二、礼县大堡子山秦公陵区 1、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的发现、被盗与清理 大堡子山位于永兴川最西岸,永兴、永平二张交界处,西距礼县县城约13公里,因其西端高处有一清代修筑的土堡而得名。 上世纪80年代,有人上山挖“龙骨”,无意中发现古墓,一些文物贩子闻风而至,致使盗墓之风迅速蔓延。1993年前后,大堡子山古墓被盗掘,几座大墓与中、小型墓葬被洗劫一空。
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戴春阳先生亲眼目睹了这惨痛的一幕,后来撰文说: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戴春阳先生亲眼目睹了这惨痛的一幕,后来撰文说: “整个山坡满目狼藉,遍布密如鱼鳞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盗洞,满山横陈沾满铜锈的马骨……”
礼县大堡子山文物被盗有“四最”: 一是持续时间最长,从1987年挖“龙骨”开始,连续7年不止。 二是参加人数最多,全县36个乡镇中有18个乡镇,56个村的人参加,最多时一次出动300多人。 三是破坏面积最大,十多个乡的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无一幸免。永兴乡盗掘现场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146座古墓被盗,永平乡22座大墓被浩劫一空。 四是造成的损失最惨重,破坏的文物无从计算,损失无法弥补,如秦公侯贵族宫廷礼乐石磬,被当场砸碎,带有精美图案的金器,以每克85元的价格当场卖掉。
不久,所出器物陆续出现在纽约、伦敦、巴黎、神户和香港、台北等地。不久,所出器物陆续出现在纽约、伦敦、巴黎、神户和香港、台北等地。
事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礼县博物馆,对大堡子山陵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清理。事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礼县博物馆,对大堡子山陵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清理。 时间:1993年3月至1993年11月。 发掘和清理出“目”字型大墓(M3)一座,“中”字型大墓(M2)一座,车马坑(M1)一座。 “目”字型大墓(M3) “中”字型大墓(M2) 车马坑(M1)
2、出土器物 (1)金器A.金饰片
2、出土器物 (1)金器A.金饰片
2、出土器物 (1)金器B.金虎
2、出土器物 (2)青铜器 垂鳞纹秦公鼎1(甘肃省博物馆)
2、出土器物 (2)青铜器 垂鳞纹秦公鼎2(甘肃省博物馆)
垂鳞纹秦公鼎3 (甘肃省博物馆)
窃曲纹秦公鼎1(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宝用鼎)窃曲纹秦公鼎1(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宝用鼎)
窃曲纹秦公鼎1(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宝用鼎)窃曲纹秦公鼎1(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宝用鼎)
窃曲纹秦公鼎2(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宝用鼎)窃曲纹秦公鼎2(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宝用鼎)
窃曲纹秦公鼎(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铸用鼎)窃曲纹秦公鼎(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铸用鼎)
瓦棱纹秦公簋1(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宝用簋)瓦棱纹秦公簋1(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宝用簋)
瓦棱纹秦公簋1(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宝簋)瓦棱纹秦公簋1(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宝簋)
交龙纹方壶(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铸尊壶。)交龙纹方壶(上海博物馆。铭文:秦公作铸尊壶。)
车马器 车马器
3、关于墓主 大堡子山M2、M3两座并列大墓属于秦公室墓,所出青铜器有“秦公”铭文。
这些器物、形制和组合等方面都表现出西周末至东周初的特点。关于墓主的判定。这些器物、形制和组合等方面都表现出西周末至东周初的特点。关于墓主的判定。 (1)李学勤:“应当不出庄公、襄公、文公的范围。如学者所论,庄公称公有可能是追称,襄、文两公又葬于的明文可稽,大墓划归后者是更合理的。” (2)戴春阳:M2是襄公墓,M3是襄公夫人墓。 (3)祝中熹:M2是襄公墓,M3是文公墓。
(一)从《秦公簋》说起 三、秦国发祥地 秦公簋(中国历史博物馆。铭文,盖51字,器54字)
《秦公簋》简介: 1919年(民国八年)出土于礼县红河乡,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器、盖共铸铭文105字(盖51字,器54字)。。 秦公簋(中国历史博物馆。铭文,盖51字,器54字)
《秦公簋》器铭文释文: 秦公曰:丕显朕皇祖受天命。鼏宅禹迹,十又二,公在帝之 ,严恭夤天命,保业厥秦,虩事蛮夏。余虽小子,穆穆帅秉明德,剌剌桓桓,万民是敕。
《秦公簋》盖铭文释文: 咸畜胤士, 文武,镇静丕廷,虔敬朕祀,作□宗 ,以昭皇祖,其严归格。以受纯鲁多厘,眉寿无疆, 在天,高弘有庆,造佑四方,宜。 。
1923年王国维在《秦公敦跋》中指出,西垂地名本泛指西部边境,后来则专指西犬丘,其地即汉代的西县,在邻居天水西南60公里。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 器盖又各有秦汉间凿字一行,器云:“西元器一斗七升八,奉敦(簋)”,盖云“西一斗七升太半升,盖”。西者,汉陇西县名,即《史记·秦本记》之西垂及西犬丘。秦自非子至文公陵庙皆在西垂。 西垂,殆泛指西土,非一地之名。(《观堂集林·秦都邑考》卷十二) 李学勤先生说,“非子所封的秦邑在今清水东北。可以知道,西汉水这一代(甘肃清水、天水、礼县)乃是秦的发祥地” 。
(二)赢秦西垂史略 1、赢秦的族源与西迁 “ 秦”是后起称谓,“赢”为秦早期的族称,如秦始皇,叫“赢政”。 赢秦族源两种对立观点:“西方戎狄说”,“来自东夷说”。 《史记•秦本纪》: “秦之先,帝颛顼(zhuān xū)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
(二)赢秦西垂文明史略 由《史记•秦本纪》可知,秦的先世出自颛顼(zhuānxū),到商晚期,已经 “在西戎,保西垂”。西周中叶,非子居于犬丘,为周孝王在汧(qiān)、渭间养马有功,得为附庸,封邑于秦。同时,非子之父大骆的嫡子成仍居于犬丘。西周晚期厉王时,西戎反叛王室,攻灭了大骆一族,宣王即位,以非子的曾孙秦仲为大夫,伐西戎,不幸战死。宣王又秦仲之子庄公(其名)等五人再代西戎,取得胜利,于是将犬丘也赐于庄公,为西垂大夫。犬丘(或称西犬丘)与秦,是秦最早的都邑所在。 礼县西垂陵区的发现便,证明了以上说法。
非子——秦侯(1)——公伯(2)——秦仲(3)——庄公(4)——非子——秦侯(1)——公伯(2)——秦仲(3)——庄公(4)—— ——襄公(5)——文公(6)——静公(7)——宪公(8)———— ——武公(9) ——德公(10)——宣公(11) ——出子 ——成公(12) ——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