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一对 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 1 、过程: 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 杂交 得 F 1 ,再让 F 1 自交 得 F 2 。. 2 、结果: ① F 1 只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高茎)。 ② F 2 中显现出不同性状的 性状分离 ,分离比为显 : 隐 =3:1 。. ♀. ♂. 二、孟德尔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提出的假说). 1 、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 2 、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纯合子: DD 、 dd 杂合子: Dd.

ch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2.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 1、过程: 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得F1,再让F1自交得F2 。 2、结果: ① F1只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高茎)。 ② F2中显现出不同性状的性状分离,分离比为显:隐=3:1。

  3. ♂ 二、孟德尔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提出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纯合子:DD、dd 杂合子:Dd 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一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d Dd dd 三、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①孟德尔的设计思路: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能真实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Dd dd 测交 × ②目的:让F1的配子都能显现出来。 ③结果: F1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Dd,在形成配子时能产生含D和d两种等量的配子。 D d 配子 测交后代 高茎 矮茎 1 : 1

  5. 四、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 形成配子时 发生分离 进入不同的配子 1、主语 2、时间 3、行为 4、结果

  6.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的选材; 2、研究方法采用由单因素到多因素; 3、科学的统计方法——数学统计学; 4、实验程序科学严谨; 5、勤于实践、勇于向传统挑战……

  7. 雌蕊(产生雌配子) 雄蕊(产生雄配子) 豌豆花剖面图 豌豆花

  8.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 1.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 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 容易栽培,生长周期短 • 能产生较多的种子,便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人工杂交育种的过程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花粉未成熟时

  9. 解题方法技巧规律 • 1.解答基因分离定律问题的一些基本思维 • (1)判断显、隐性性状 •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 ②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 (2)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判断 • ①自交的方式,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即为杂合体。(此法主要用于植物,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 ②测交的方式,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产生更多的后代个体,是结果更有说服力。

  10. (3)基因型的确定 • ①隐性纯合突破法: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其基因型中的两个隐性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说明两个亲本至少含一个隐性基因。 • ②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本表现型写出可能的基因,再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将未确定的基因补全。 • ③性状分离比突破法:根据特殊交配组合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来确定基因型。

  11. 1、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现有一只公鸡甲与两只母鸡乙和丙,这三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用甲与乙、丙分别进行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甲×乙→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1、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现有一只公鸡甲与两只母鸡乙和丙,这三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用甲与乙、丙分别进行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甲×乙→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 甲×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请推测公鸡甲的基因型是。 A.FFEE B.FFEe C.FfEe D.FfEE

  12. 2、在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B、D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个有色植株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是:2、在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B、D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个有色植株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是: ①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 ②有色植株×aabbdd→25%有色种子; ③有色植株×AAbbdd→50%有色种子;则该有色植株的基因型是 A.AABBDD B.AABbDD C.AaBBDd D.AaBbDD

  13. 遗传题解题步骤 • 1、根据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理的图解; • 2、根据性状分离,判断显、隐性性状; • 3、根据性状表现初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隐性性状—dd,显性性状—Dd或DD→D_) • 4、根据性状分离比(根据后代表现型、遗传因子组成),判断双亲遗传因子组成; • 5、弄清有关配子的遗传因子及比例; • 6、利用配子比例求相应个体概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