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 likes | 1.08k Views
法國. 姓名 : 黃念庭 班級 :604 座號 :28. 簡介. 左鄰大西洋,南傍地中海,六角形外圍輪廓的法國,連結了南歐拉丁風情和北歐的豐富特色。上帝賜予諾曼第連綿的綠色農田;不列塔尼崎嶇海岸美景;世界花都巴黎;勃根地和波爾多兩塊肥沃的葡萄園地;地中海的田園之鄉普羅旺斯 …… ,還有一群具個人色彩、朝氣蓬勃、優雅迷人,並且大量不滿現狀的法國人。 這樣的組合讓法國凝聚舉世傲人的成績,便捷的航空、鐵路、公路系統,迅速地將旅客帶領令人讚歎的歷史、文化、藝術成就,甚至現代的時尚、電影、繪畫、建築、美食等觀光內涵。不禁要說上帝對法蘭西這塊土地特別眷顧。
E N D
法國 姓名:黃念庭 班級:604 座號:28
簡介 左鄰大西洋,南傍地中海,六角形外圍輪廓的法國,連結了南歐拉丁風情和北歐的豐富特色。上帝賜予諾曼第連綿的綠色農田;不列塔尼崎嶇海岸美景;世界花都巴黎;勃根地和波爾多兩塊肥沃的葡萄園地;地中海的田園之鄉普羅旺斯……,還有一群具個人色彩、朝氣蓬勃、優雅迷人,並且大量不滿現狀的法國人。 這樣的組合讓法國凝聚舉世傲人的成績,便捷的航空、鐵路、公路系統,迅速地將旅客帶領令人讚歎的歷史、文化、藝術成就,甚至現代的時尚、電影、繪畫、建築、美食等觀光內涵。不禁要說上帝對法蘭西這塊土地特別眷顧。 到法國旅遊,可以選擇的重點實在很多。喜歡都會文明的人,花都巴黎是首選,集法國美食、時尚、藝術、建築成就於一身的巴黎,光是三大知名美術館如:羅浮宮、奧塞美術館、龐畢度中心…就可以耗上一兩星期。 嚮往法蘭西原味的城堡景致,羅亞爾河河谷沿線有10來家城堡景點,堡內的裝飾設計、圖書與藝術品藏量,重現中世紀皇室風貌;紅酒曾一度風行台灣,到法國的酒鄉原產地考察之旅,酒莊老板如數家珍為旅客介紹獨門製酒秘方,是一種知性、感性兼具的深度旅行,可以選擇的地點,由北到南分段分次行程計有:勃根第、隆河谷地、波爾多等,巴黎東北方的香檳亞丁區,則是考察香檳酒產地的另一種酒鄉之旅。 愛山、玩山族,請鎖定東南方白朗峰之行,由山城霞木尼進入終年不溶的白朗峰群,展開高山健行、登山纜車,4千公尺上喝一杯咖啡歐雷(法式泡沫咖啡),道地法國味不言而喻。 行有餘力,法南普羅旺斯的田園風光格外平易近人,這一區景致曾是印象畫派、野獸畫派大師如梵谷、塞尚、馬諦斯等人藝術創作的高峰,因為大師的畫室就開在這裏。夏日時分,向日葵、薰衣草田遍佈山區,綻放熾熱生命的自然景象,梵谷先生已將它躍然紙上。 除了普羅旺斯,南法還有陽光璀燦的蔚藍海岸,這一條從馬賽延伸到法義邊境的地中海海灘,沙灘沿岸弄潮兒點點、酒吧、度假村林立,18世紀以來,即是英國、俄羅斯貴族養生、度假盛地。
首都:巴黎 語言法文為主,說英文也很普遍,儘管有些法國人不情願使用英語。其它還有法蘭德斯語(Flemish)、亞爾薩斯語(Alsacian)、不列塔尼語(Breton)、巴斯克語(Basque)、加泰隆尼亞(Catalan)、普羅旺斯語(Provence)、科西嘉語(Corsican)等。
宗教90%天主教(Roman Catholic)、2%基督教(Protestant)、1%回教(Muslim)、1%猶太教(Jewish)、6%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 人種92%法國人、3%北非人、2%德國人、1%不列塔尼人、2%其它。
歷史 凱撒大帝時期羅馬人在西元前125到121年間併吞法國南部,凱撒(Jilius Cesar)征服了當時稱為「高盧」的地方,並且在此設省,凱撒大帝統治下的高盧是一個交通及公共設施均建全的城市,當時的遺址分布在今日的普羅旺斯為最多,包括圖荷必紀念堂、阿爾勒的羅馬競技場等都是,而勃根地的歐坦古墟、尼姆的競技場等,都是羅馬文化時期的遺物,而西元5世紀之後,高盧被蠻族侵入,法蘭克人和日耳曼人在法國境內定居。
修道院時期西羅馬帝國滅亡了之後,法蘭克人的墨洛溫王朝(Merovingien,486-751)以及之後的卡洛林王朝(Carolingien,751-987)的宗教力量強大,修道院能從事釀酒及農耕等經濟活動,並且左右人民的精神生活。西元910,克呂尼修道院(Abbaye de Cluny)以重整教律為使命而設立,當時全歐洲的宗教重鎮。
英法百年戰爭英國和法國為了爭奪法國領土而挑起的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造成了整個西歐地區的黑暗時期,不僅民不潦生,還引發生黑死病的流行(1348-1352),此其間有4到5百萬的法國人死於黑死病,差不多是當時法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在1429年間,法國史上的傳奇女子----聖女貞德(Jeanne d’Arc)領軍反擊,重振法軍士氣,20年後,英軍才撤離法國境內。
18世紀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時期1715年路易十四駕崩,由路易十五繼位,這時以伏爾泰和盧騷等為首的啟蒙運動,重新定位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並且挑戰貴族的統治,帶動起全歐、甚至美洲地區的改革運動。1789年法國大革命攻陷士底監獄,成立君主立憲政府,正式廢除封建制度。1792年,路易十六被推翻,第一共和國成立。18世紀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時期1715年路易十四駕崩,由路易十五繼位,這時以伏爾泰和盧騷等為首的啟蒙運動,重新定位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並且挑戰貴族的統治,帶動起全歐、甚至美洲地區的改革運動。1789年法國大革命攻陷士底監獄,成立君主立憲政府,正式廢除封建制度。1792年,路易十六被推翻,第一共和國成立。
地理環境面積551,000平方公里,約是台灣的15倍餘大,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Russia)。 呈六角形的國土分別與6個國家接壤,分別是:南隔著庇里牛斯山(Pyrenees)和西班牙相連,東以阿爾卑斯山(Alps)和瑞士及義大利為界,北方接盧森堡和比利時,東北方與德國以萊茵河為界,和英國隔著英吉利海峽。 法國總共分為22個行政區(Region),人口最多的分別為:巴黎、里昂、馬賽,以及里耳、隆斯、瓦隆先三合一都市。 法國境內的河流主要有:塞納河、羅亞爾河(Loire,1020公里,法國最長的河)、噶弘恩河、隆河等。 位於蔚藍海岸東南193公里處的科西嘉島(Corsica)面積8680平方公里,是地中海的第4大島。 阿爾卑斯山的白朗峰(Mont Blanc)高4,800公尺,是歐洲第一高峰。海岸線總長3,200公里,形成許多海灘及岩岸。
氣候法國位在歐洲大陸的西端,位在大西洋沿岸地區的氣候相對來說溫和而有變化,除了山區和東北地區以外,冬天堪稱相當溫暖。東北部屬大陸型氣候,夏季炎熱而冬季寒冷;南部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型氣候,夏季少雨,春秋兩季的雨量少且短,南方特有的「密斯脫拉風」(Mistral)是一種吹向法國地中海區隆河谷地的乾冷風,據說一年裡有100天都吹著這種冷風。 夏天氣溫雖會超過30度,但因乾燥,所以還算舒適。冬天的平均氣溫約攝氏4度。服裝指令如下: 春天長袖襯衫、毛衣、夾克,最好還是準備一件薄外套。 夏天白天短袖衣物即可,為防晚上氣溫突降還是帶一件薄夾克,短褲並不適合一些較正式或神聖的參觀點,請特別注意。 秋天和春天差不多,但九月多雨,應準備雨具。冬天最寒冷時溫度可能降到攝氏0度以下,所以得帶厚外套、手套、圍巾。
旅遊安全法國街頭的暴力事件發生率比美國低的多,不過在大的城市中仍舊需要小心,街頭藝術家以及看似天真的小孩常常結伴行竊。不要跟陌生人有眼神的直接接觸,無論何時都要將一隻手擱在你的袋子上,最常見的行騙計倆之一就是其中一名小偷假裝問路,其同夥出奇不異地搶走你的皮包或行囊。搭乘巴黎的公共運輸工具要格外小心,特別是人潮擁擠的時刻,百貨公司也是扒手常常下手的地點。 除巴黎外,蔚藍海岸、馬賽的扒竊率也很高,如果開車旅遊這些地方,千萬時時刻刻將車窗搖上,停在紅綠燈口時,慎防騎著機車的竊賊呼嘯而過,順便手伸進車內帶走你的東西。
巴黎 Paris 簡介 左岸與右岸都是花都 花都,巴黎,人們如是稱呼它。 從羅馬人建設至今,已兩千多年歷史,後來又經第二帝國時代現代化洗禮,經年累月蘊積的歷史文化、市容建設、市民素質,以現代眼光看巴黎,它是時尚流行、文明、藝術、知識殿堂的代名詞,使巴黎「花都」之名當之無愧。 傲視歐陸,巴黎是其中最大的城市,塞納河水由東向西穿過,將整個巴黎一分為二,慣稱河北面稱為右岸,河南面則為左岸。左岸的歷史比右岸來的長,可是發展卻沒有右岸快。 歷史中王權勢力演變,右岸挾帶金錢、權力,形成巴黎金融、貿易、消費中心,紙醉金迷的時代,集繁華、糜爛、成熟和優雅於一身。 左岸自12世紀以來,則以知識與活力取勝,而在20世紀30~40年代,聖日耳曼德佩區(Saint-Germain-des-Pres)贏得世界知識中心的桂冠。這裏活躍著索邦大學和拉丁區的青年學生、知識分子,群居在蒙帕納斯的則是畫家和詩人,聖日耳曼區的文化人較多是哲學家和作家。
由夏特勒廣場放射狀建設的城市 以夏特勒(Chatelet)廣場為基點,其周圍到香榭大道都是市中心(Centre),亦即這塊巴黎市中心是全城最古老,但也最熱鬧的地點。 市中心的「中心」是為塞納河所圍繞的西堤島(Cite)上的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和巴黎地方法院(Conciergerie)。 西堤島之北,是協和廣場(Pl. de Concorde)、巴黎歌劇院(即加尼埃歌劇院)、馬德蓮教堂(Sainte Marie Madeleine)、羅浮宮(Palais du Louvre)、杜勒麗花園(Parc des Tuileries)等都位於右岸市中心這一地區。從卡盧索凱旋門(Arc de Triumphe du Caroussel)為起點,進入杜勒麗花園,經協和廣場方尖碑,順著香榭大道直通莊嚴的凱旋門,再延續到拉德芳斯(La Defense)的方舟建築(Grande Arche),這條中軸線是舉世知名的風景線。 若以香榭大道為分界線,往西看,巴黎的象徵──艾菲爾鐵塔、榮民院(Les Invallides)在左岸。更北一些,蒙馬特山丘上的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e Coeur)白色尖頂彷如地標似地聳立,是僅次於艾菲爾鐵塔高度的巴黎地標景物。
世界級的法國料理 巴黎是世界的美食之都,大廚師的地位等同於富豪名流,備受尊崇;五星級餐廳傲視群倫,是社會的談論焦點、觀光客的話題;頂級餐廳打出「一生一次奢華的口號」,讓人一生似乎缺憾無限;所謂的法國美食還有一個不便:不一定華衣金縷,但西裝領帶、裙裝高跟鞋總是不能馬虎,禮節更得按步就班,才能保有翩翩風度、不出糗……。 太累啦!巴黎之所以為美食之都就因為大街小巷都有不辱美食之都名號的餐廳、酒館、飯館;服裝呢?不必拘束,你看,簡衣便鞋的小說家走進來了;口叼菸斗、淺色卡其褲的退休銀行家就喜歡他熟悉的街角餐館的老位子;從法國南部來巴黎找表演機會的一對姐妹就愛小巷中老伯的家鄉味……。 咖啡,喝露天咖啡,在巴黎是全民運動,更是一種悠閒的表徵。法文裏的「Cafe」源自阿拉伯文,而巴黎咖啡館歷史已有300多年,第一家就是聖日耳曼區著名的普寇餐廳(Le Procope)的前身,而一路發展下來咖啡館已經成為巴黎文化以及生活的一部份,這也是法國人引以為傲的地方了。 而巴黎咖啡館的特色並不像美式日式或義式的咖啡在玩弄各種加味的香料,他們純脆以香淳的黑咖啡為主,也就是Expresso,最主要還是在品嘗氣氛與環境,嫌黑咖啡太濃的人,倒是可嘗試蠻有特色的歐雷咖啡(咖啡加牛奶)。
採購一身巴黎風情 很少有地方能像巴黎這樣,聚集世界上所有知名品牌的商店於一街,讓人逛到昏天黑地,買到手腳發軟……。 巴黎塞納河左岸、右岸時尚大血拼,簡言之就是另類搞怪與高雅矯作的大對決,這種現象同時反映出以市中心延伸出去,兩岸居民文化發展的異端。對觀光客來說,可以各取所需。 不少人來到巴黎,都會去右岸的蒙塔涅大道名店街朝聖一番!即使只是逛櫥窗,名牌貨標價高得令人咋舌,瞥一眼時尚工業的結晶也值得!
羅亞爾河谷地LoireRiver簡介 羅亞爾河谷地最重要的遺跡就是法國王權時代遺留下的豪華古堡,離開杜爾市約60公里的羅亞爾河沿岸,就有數十個兼具歷史與建築價值的古堡。 羅亞爾河谷地被喻為法國的花園,歷史上也是塞爾特、羅馬、日耳曼文明的鎔爐,因為這裏是歷代國王和王子的家,他們留下壯麗的皇宮,象徵歷代權貴的古堡,不僅古堡建築外觀、堡內藝術品與圖書典藏等,都留下可觀的文化遺產。羅亞爾河谷地,河流的藍、谷地樹林的綠,配上古堡外觀的灰白,構成谷地一帶如詩如畫,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詩人、畫家創作的泉源。 從11世紀到16世紀之間,不同時代以來在谷地的城堡總數,至少超過3000座,如果要一次玩賞可能得花幾十年才能遊遍。想遊覽谷地的城堡群,建議可以從杜爾市(Tours)、奧爾良市(Orleans)開始。
普羅旺斯 Provence 簡介 每年有數百萬人湧入南法的普羅旺斯與蔚藍海岸,想親臨畫冊上難以描摹的美麗景緻,及小說、散文中不可置信的悠閒與華麗生活,如果旅行是為了擺脫生活的桎梏,普羅旺斯會讓你忘掉一切。
掃瞄普羅旺斯6大印象 海灘環著地中海的普羅旺斯海岸,稱為里維耶拉(Riviera),1887年詩人以「蔚藍海岸」之名讚美它。從18世紀開始,就是皇親貴族、富賈名流最時髦的渡假聖地,當北方被厚重的冰雪覆蓋時,他們就彷彿候鳥般南飛,聚集在海灘邊享受溫暖的陽光、空氣與奢靡、浮華的生活,這種型態與名氣一直延續到今日。其實,蔚藍海岸的海灘並非天生麗質,從安提布(Antibes)為界,以西是沙岸,以東是砂礫,所以需要進口砂土舖填,但在飯店業者刻意經營之下,海灘都非常乾淨。
藝術普羅旺斯的明亮色彩蠱惑藝術家創作的靈感,19世紀至20世紀初,包括塞尚、梵谷、莫內、畢卡索、馬蒂斯、夏卡爾等人均在普羅旺斯展開藝術生命的另一個階段,而蔚藍海岸的享樂主義風氣,也曾吸引無數的作家前來朝聖,如美國作家費茲傑羅、英國作家D.H勞倫斯、法國作家赫胥黎、尼采等人,當然,別漏掉用「山居歲月」(A Year in Provence)將普羅旺斯推向巔峰的彼得梅爾,這些創作者用色彩或文采描繪普羅旺斯的不同風情。
普羅旺斯 亞維農 Avignon介紹 景點亞維農是普羅旺斯最熱鬧的城市。中世紀以來,他就有著不同的地位,因為教皇曾經搬離羅馬而長駐於此,因而造就亞維農特殊的文化背景。宗教至上的權威時代過去了,現在讓亞維農聞名於世的是一年一度的藝術節活動,8月的亞維農可是通宵達旦、光彩炫麗喔。
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 從隆河的對岸欣賞亞維農是最佳的位置,矗立在古城池頂的就是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以一種君臨天下之姿觀看他的轄區。中世紀期(1309-1377)間,教皇克雷蒙五世因為派系鬥爭而出走羅馬,選定亞維農為駐在地,在這段期間經歷了7位教皇,歷任教皇將原有主教的府邸改建成教皇宮,內部極盡豪華奢靡之能事。城堡外圍則以宏偉的城樓以為防禦,並以重兵駐守,儼然皇宮的氣派,佔地達1萬5千平方公尺,10座塔樓雄據宮殿四周。雖然教皇宮內當年的奢華已不復見,因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內部擺設幾乎完全被摧毀、洗劫一空,但是,從寬闊、挑高的會議廳與教皇臥室上方精雕細琢的天花板,依稀可以想見當年冠蓋雲集、夜夜笙歌的模樣。
教皇宮的中庭 站在中庭左右張望,有助你了解教皇宮的位置圖,教皇宮區分為東北部的舊城(Palais Vieux)與西南部的新城(Palais Neuf)兩部分。舊城是BenedictⅩⅡ所建,1342年BenedictⅩⅡ去世後,繼位的ClementⅥ立刻大張旗鼓地擴建自己的寢宮,也就是新城的部分,教皇宮共有10座塔樓,可以護衛四翼。現在站在中庭,你看到最高的塔稱為天使塔(Angel Tower)高達50公尺,而覆蓋著長春藤的建築物是教皇私人寢宮,連接舊城的是主要大門Main Gate,南邊的新城最大的特色是窗戶較大且較華麗。教皇宮是亞維農年度盛會亞維農藝術節的主要會場,表演場地就在中庭,7月起這裡開始架上燈架與座位,每天晚上上演大型的戲劇節目。
教皇宮的地下珠寶室&大金庫&上帝廳 這三個房間串聯在一起,位於中庭的北方,珠寶室的寶藏是教皇世代相傳的財產,專供教皇玩賞用。現在當然已經空無一物了;不過天花板交錯的肋形穹窿非常別緻。大金庫被牆壁分隔成兩個區域,牆壁上還保留了當年的壁爐,原來是儲存各地繳納給教皇的稅金,注意看!這間房間的牆壁特別厚,這是為避免竊盜穿牆而入所設。上帝廳的牆壁上,刻著拉丁文"Jesus,Hominum Salvator",是連接教皇私人寢宮與舊城的房間。
教皇宮的聖約翰禮拜堂&聖馬丁禮拜堂 這兩間禮拜堂內有精采的宗教壁畫,你可以欣賞到中世紀的繪畫藝術,位於Chapel Tower二樓的聖約翰禮拜堂內的主題是兩位聖約翰的生平事蹟,由Matteo Giovanetti在1346-1348年繪製;位於三樓的聖馬丁禮拜堂的壁畫也是同一位畫家作品,繪製於1344-1346,繪畫主題是聖馬丁的故事,聖馬丁是指引教皇克雷蒙6世遠離羅馬,把教皇宮遷移到亞維農的先知。
教皇宮的寢宮 位於天使塔的中心,左右是侍者房間與珠寶室,剛好把安全與財富攬在身邊。房間內用活動的屏風劃分空間,教皇在此休息時只有親信的內侍伺候他就寢。有時候,教皇也在此接待私人客人。這間房間最大的特色是全部繪製花鳥野獸的雕飾,金碧輝煌之極。雖然現在空無一物,但在中世紀時,裡面有教皇的桌椅、床、華麗的窗簾。因為歷任的教皇都喜歡鳥,有時他們把夜鶯放在房間裡,聽夜鶯婉轉的歌聲解悶。
聖母院Cathedrale-Notre-Dame-des Doms 從教皇宮出來後,沿著右側的斜坡路往上走可抵達聖母院(Cathedrale-Notre-Dame-des Doms)。雖然上坡路走得有點辛苦,但是道路兩旁種滿香花,略帶甜味的芬芳瀰漫著這條道路。最高處是眺望隆河及聖貝內澤橋的最佳地點,聖母院有一個小小的美術館(Musee du Petit Palais),這裡收藏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畫作及亞維農當地的手工藝品。聖母院後面有一個秘密花園(Rocher des Doms),這是亞維農移民最早居住的地方。
聖貝內澤橋(Pont St-Benezet) 隆河上那座顯著的斷橋─聖貝內澤橋(Pont St-Benezet)與教皇宮同為亞維農的正字標誌,不過,呈現的風格卻大相逕庭,這座橋因為法國民謠「在亞維農橋上」(Sur le Pont d'Avignon)而聞名,另外這座橋是牧羊人「貝內澤」受到神的啟示與差遣,瘋狂請求村民捐獻。終其一生辛勞所蓋成的一座橋連接河的兩岸,造福了當地的居民。現在因隆河氾濫沖毀,只剩下一小段了,橋上還殘留著祭祀著「貝內澤」的小禮拜堂,素樸的小禮拜堂與附近那座宏偉的教皇宮簡直是天壤之別,或許,這種差異顯現的真實與荒謬正是上帝的旨意吧!
安格洛美術館(Musee Anglado) 安格洛美術館(Musee Anglado)原是一位富人的豪宅,裡面擺設的藝術品都是私人收藏,並累積數代的珍藏作品,包括17世紀荷蘭的家具、中國明清的瓷器與唐三彩、法國路易14時代的桌椅、木雕家具及無數當代的畫作。在20世紀初,那位雅擅丹青的繼承人賣掉部分18世紀的收藏,大量收購現代藝術作品,所以印象派畫家及畢卡索的作品也出現在這座精巧的私人住宅裡。由於是私人府邸改建成美術館,所以顯得較為袖珍;但是,你可以欣賞到普羅旺斯有錢法國人的生活品味與精緻藝術的一部份,裡面的參觀路線與空間區隔呈現一種有別於一般美術館的細膩氣氛。同時,你也可以看到那位本身也是藝術家的富豪的作品。 位於St.Didier廣場旁。
瑪瑞達飯店(Hotel de La Mirande) 位於教皇宮旁的這間飯店是亞維農精緻文化的極致。如果,教皇宮是宗教權威的代表,那瑪瑞達飯店(Hotel de La Mirande)就是紅塵世俗的享樂。瑪瑞達飯店在中世紀時原是樞機主教的宮邸,直到17世紀才改為飯店。現在,飯店的所有人是德國人,不過,這德國老闆非常堅持保留這座老飯店原有的風格。飯店內部使用18世紀的家具與裝潢,牆上貼著細緻的壁紙,上面繪製普羅旺斯獨特的花卉蟲鳥圖案,落地窗掛上厚重、華麗的窗簾,從櫃檯進去後,有一個小小的等待廳,從小天井援引日光進入,而掛滿掛毯與帷幕的客廳裡,擺設雕花的家具,與其說是旅館的大廳,其實更像是貴族家中招待名流的沙龍,建議你可以嘗試一下這裡提供的下午茶或晚餐。飯店的房間也佈置得很別緻,分為四個等級,Chambre Double(費用1700FF),Grande chambre double(費用2100FF),Suit(費用3200FF),Appartement(費用4900FF)
普羅旺斯山區的景點 這個佈滿薰衣草、葡萄園與石灰岩的山區是普羅旺斯最典型的村野風光,並且保有豐富的中世紀建築遺跡,從亞維農到此約1小時車程,來到這裡可以享受一個悠閒自在的法南假期。
普羅旺斯山區的馮杜山(Mont Ventoux) 馮杜山(Mont Ventoux)是普羅旺斯山區最巨大的山岳,這也是阿爾卑斯山系的西側。石灰岩山區最高可達1909公尺,可以很輕易的開車上山遨遊。不過,4月前山頂都有積雪,山頂最低溫可達攝氏零下27度,所以使得高海拔地區僅存苔蘚植物。而白色石灰岩的馮杜山即使是在夏天,看起來也像是白雪靄靄。"Ventoux"在方言的意思是「風很大」,馮杜山就是因為這個因素得名,當北風狂飆時,幾乎連你的靴子都會被刮跑。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強烈的狂風下,天空仍然呈現的純淨藍色。因此,許多法國人喜愛到馮杜山健行,享受無與倫比的純樸風光。
普羅旺斯山區的教皇新堡(Chateau neuf-du-Pope) 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ope)新堡葡萄酒是法國的優質葡萄酒,前幾年曾經在台灣風行一時,既然到了出產區,就別錯過到酒莊品嚐一下。新堡葡萄酒可上溯到14世紀時,亞維農的教皇們,決定在Vaucluse興建一座新城堡。在四周遍植葡萄樹,釀製教皇飲用的葡萄酒,數百年來以品質優良聞名。每年9月葡萄收成時,將舉行收成慶典Ban des Vendanges。這座新堡在1562年新教徒與天主教徒的宗教戰爭時付之一炬,現在僅剩下斷壁殘垣了,幸運的是附近的酒莊依然年年釀出香醇的葡萄酒,稍可彌補遺憾。
普羅旺斯山區的卡爾龐特哈(Carpentras) 卡爾龐特哈(Carpentras)這座中世紀的古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這個傳統市場是馮杜山區的貨物中心,特別是珍貴如黃金的「松露」(Truffles)交易中心,早上逛卡爾龐特哈市場是一種享受,剛出土新鮮蔬果的清新香味與沾染塵露的花卉佈滿整個市集,還有極有特色的手工藝品,如藤編的手提袋、後背包(這是當地家庭主婦買菜的菜籃)。城裡林蔭大道環著古城牆的輪廓而建,唯一保留中世紀建築的只有歐宏桔門(Port d'orange),卡爾龐特哈曾經是一個很大的猶太社區,這裡保存很完整的猶太教會堂,這也是法國最古老的猶太會堂,目前約有100多個家庭仍使用這座會堂。
普羅旺斯山區的勾禾德山城 勾禾德(Gordes)是依山而建的古城,也是普羅旺斯非常著名的觀光勝地,灰白的層層建築櫬著藍天煞是好看。夏季還有紫色薰衣草在山腳迎風飄揚,繞著山邊盤旋而上的道路與櫛比鱗次的石灰岩房屋,呈現一種和諧勻稱的關係。這座山丘古城曾經吸引許多藝術家在此停留,如立體藝術家Andre Lhote曾在1938年造訪,山頂上16世紀的勾禾德堡(Chateau de Gordes)卓然矗立,裡面收集著歐普藝術(Op Art)創始人瓦沙雷利(Victor Vasarely)的抽象畫作,這位出生於匈牙利的畫家在這裡建立一個美術館,現在裡面有5個房間專門展示瓦沙雷利的畫作、雕塑、木雕。勾禾德的南邊的伯希村(Bories)有造型獨特的蜂窩狀建築,這是利用石灰片岩(Lauzes)堆疊而成的,熟練的工匠不用工具即可以石頭疊建,牆厚約1.5公尺,依據建築方式可推論是源自西元前3500年,目前約有3000伯希村建築留存在田野間,被使用成小屋子或儲存食物的場所。
普羅旺斯山區的塞農克修道院(Abbaye de Senanque) 塞農克修道院(Abbaye de Senanque)號稱法國最美的修道院之一。建於1148年,由一個院長及12位僧侶胼手胝足建立的,屋頂部分仍使用與伯希村相同建材的石灰片岩,內部則是石壁、方形窗戶與圓拱狀的天花板,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相比,這間修道院簡直素樸得令人驚訝。但是卻因此呈現簡約主義的空靈之美,廊柱、圓拱門、石壁組合成線條乾淨俐落的建築本體,把宗教聖潔莊嚴的氣氛發揮得淋漓盡致。當初建築這座修道院時,所有的石頭都是一塊塊從外地移來的,建築工人的計費方式就是清點石頭的數量。你可以在石壁上、石柱上看到當年工人縷刻的符號。修道院內有專門販賣薰衣草產品的紀念品店。
亞爾勒 Arles 的景點 亞爾勒(Arles)位於隆河三角洲的頂點,保留非常完整的羅馬遺跡;另一個吸引人的理由是梵谷、高更都曾以不朽的畫作為他的美麗背書。而梵谷在此停留15個月的起伏歷程,更為這座小城平添幾許引人入勝的風采。
亞爾勒 的亞爾勒古蹟博物館(Musee de I'Arles Antique) 亞爾勒(Arles)位於隆河三角洲的頂點,保留非常完整的羅馬遺跡;另一個吸引人的理由是梵谷、高更都曾以不朽的畫作為他的美麗背書。而梵谷在此停留15個月的起伏歷程,更為這座小城平添幾許引人入勝的風采。
亞爾勒 的亞爾勒古蹟博物館(Musee de I'Arles Antique) 位於新城外的亞爾勒古蹟博物館(Musee de I'Arles Antique)是你進入這個城市前的先修課程,博物館內保留完整的羅馬遺跡及縮小模型,觀看後你會了解目前留存於亞爾勒斷壁殘垣原來的面貌。博物館內有一尊維納斯的雕塑,你一定覺得似曾相識,真品目前展示於巴黎的羅浮宮,放在亞爾勒這尊是複製品,而這也是博物館內唯一的非真品。因為法國路易14當時要求亞爾勒把維納斯雕塑送往巴黎,從此就沒有回來過了,這件被奪取的無價之寶是亞爾勒人心中永遠的痛。另外,你可以看到羅馬劇場與競技場的原版縮小模型,遙想千年前武功強盛的羅馬人如何在這裡建立起娛樂場所,還有許多石棺的展示,石棺上面用拉丁文寫著死者的年齡與碑文。
亞爾勒 的羅馬圓形劇場Amphitheatre Romain 這是普羅旺斯地區保留得最完整的羅馬式遺跡之一。二樓的拱門是多力克(Doric)式。羅馬圓形劇場(Amphitheatre Romain)內最多可容納2萬多人觀看,攀上最高樓層可以俯瞰整個亞爾勒的市容,這裡在夏季有鬥牛表演,可說是精彩刺激呀。羅馬劇場Theatre Romain 羅馬劇場(Theatre Romain)原來是堡壘,後來石材被拆解成其他建物之用,目前僅存2根古羅馬柱,被當地人戲稱為「兩寡婦」(Les deux Veuves),這裡現在成為節慶的舉行地點,特別是仲夏之夜,常會舉辦露天音樂會表演,在沒有屏障的星空下聆聽演奏,是一種很特別的享受。
艾克斯 Aix-en-Provence 的景點 如果,馬賽是代表自由放蕩的庶民文化,那艾克斯就是優雅細膩的貴族品味。12世紀以來成為普羅旺斯文化、經濟、知識中心的艾克斯擁有華麗的別墅與寬敞的林蔭大道,但是,今日他的名氣多來自天才畫家保羅塞尚的經典名畫。
艾克斯 的米哈博林蔭大道(Cours Mirabeau) 一進入艾克斯即可見到兩排梧桐樹聯成的米哈博林蔭大道(Cours Mirabeau),林蔭大道的兩旁是18世紀的豪宅與餐廳、咖啡館、酒吧。艾克斯是普羅旺斯的首府,首府的氣派在這條林蔭大道上顯露無疑,展現出與其他古城缺乏的都會氣勢的令另一種風格。林蔭大道西端是旅客服務中心前的大噴泉(Fotaine de la Rotonde),建於1860年。北邊是精品店、餐廳、咖啡館,其中最豪華的咖啡館是Les Deux Garcons,出生於當地的畫家塞尚也常在此消磨時間。南邊則是一排優雅的飯店,包括No.4的Hotel de Villars(1710)、No.10的Hotel d'Isoard de Vauvenargues(1710)、No.19的 Hotel d'Arbaud Jouques(1730)、No.20 的Hotel de Forbin、No.38的 Hotel de d'Espargnet,週末時還有許多販賣紀念品、海報、手工藝品的攤販及街頭藝人在路邊表演。
艾克斯 的聖救主大教堂(Cathedrale St-Sauveur) 聖救主大教堂(Cathedrale St-Sauveur)位於舊城內的哥德式教堂,融合了5-17世紀的各種建築模式,包括16世紀的胡桃木門、4-5世紀的聖洗堂、文藝復興時期的圓拱頂、2世紀的羅馬迴廊,教堂內部的繪畫非常有趣,其中最著名的是三聯畫作「火焰中的馬利亞」(Buisson Ar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