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11 Views
大葉大學 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 碩士班碩士論文專題研討. 2008 總統候選人謝長廷競選危機傳播之研究 指導教授:姚惠忠 博士 研究生 :潘玉梅. 研究背景. 政治 - 投票行為 候選人 政黨 議題 ( 族群認同、統獨立場、兩岸問題 ) 傳播 - 媒體所扮演的角色 媒體 候選人 選民 管理 - 危機管理 危機偵測 危機預防 危機修復 ( 危機修復效果 ). 危機修復. 情境 - 行為、控制、標準、同意 策略 - 否認、轉移、藉口、合理化、讓步 效果 - 可不可信、是個誠實的人. 公開指控組織的不道德行為. 溝通回應.
E N D
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專題研討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專題研討 2008總統候選人謝長廷競選危機傳播之研究 指導教授:姚惠忠 博士 研究生 :潘玉梅
研究背景 • 政治 - 投票行為 • 候選人 • 政黨 • 議題(族群認同、統獨立場、兩岸問題) • 傳播 - 媒體所扮演的角色 • 媒體 • 候選人 • 選民 • 管理 - 危機管理 • 危機偵測 • 危機預防 • 危機修復(危機修復效果)
危機修復 • 情境 - 行為、控制、標準、同意 • 策略 - 否認、轉移、藉口、合理化、讓步 • 效果 - 可不可信、是個誠實的人
公開指控組織的不道德行為 溝通回應 評估情境 組織是否回應 溝通回應接受情況 否認 行為情境 不回應 回 應 否︵-︶負面影響 ︵○︶沒有影響 是︵+︶正面影響 組織回應路徑 藉口 控制情境 (折扣原則) 合理化 標準情境 讓步 同意情境 不回應路徑 受眾對組織形象的認知 (基本歸因謬誤) (-)負面影響 情境理論 - Bradford and Garrett(1995)
策略- 危機回應策略、危機傳播策略、形象修復理論 • Benoit(1997) –公眾人物 • 否認、推諉責任、淡化傷害、道歉、修正行動。 • Benoit(1998) –政治活動言說 • 宣稱、攻擊、防守 • Huang(2005) –組織和政治人物 • 否認、轉移、藉口、合理化、讓步
政治 –投票行為 • 候選人形象 –候選人在選民心目中的圖像 • 清廉、親切、瞭解民眾的需要、領導能力、改善經濟問題、維護社會治安、促進族群和諧、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 情感溫度計 • 政黨認同 • 喜不喜歡某政黨 • 給某政黨0~10分 • 有能力改善經濟問題、維護社會治安、促進族群和諧、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 議題:危機事件
傳播 • 媒體(資訊來源選擇、政治涉入程度) • 看報紙上的選舉新聞頻率及注意程度 • 看電視新聞的頻率及政治新聞的注意程度 • 有沒有看政論節目 • 聽地下電台、Call-in、主動上網搜尋選舉的事 • 候選人 • 選民
政黨傾向 候選人傾向 媒體選擇 固定樣本連續訪談的實驗法 前測 刺激 後測 再刺激 後測(2) 形象修復效果 Ⅰ 形象修復效果 Ⅱ 危機事件 選舉結果
刺激材料 –危機事件 • 愈接近投票日,攻擊性報導的份量會愈多 • 受到愈多的攻擊,候選人的支持率就愈低 • 接近投票日 • 攻擊性 • 預試問卷 • 不清廉、負面選舉、線民事件
刺激材料 –危機回應 • 內容分析 • 類目 • Huang(2005) –組織和政治人物 • 否認、轉移、藉口、合理化、讓步
資料來源 • 大葉大學 • 大學生 • 研究生 • 研究生(在職) • 社會人士
研究目的 • 利用選民的的政黨認同、候選人形象及媒體選擇來區隔受眾。 • 區隔後的受眾在候選人的形象修復效果上是否有所差別。 • 選民的政黨認同、候選人形象及媒體選擇,是否會影響其對選舉危機事件的情境界定。 • 選民的政黨認同、候選人形象及媒體選擇,是否會影響候選人的形象修復效果。 • 選民所界定的危機情境是否會影響候選人的形象修復效果。 • 候選人的形象修復效果是否會因選舉結果而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