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 likes | 1.15k Views
劉其偉86幅複製畫目錄. R01. 劉其偉最推崇的生態保育先驅, 早在 1962 年她的<寂靜的春天> Silent Spring 書中,就已對人類使用工業產品 DDT 破壞大自然而大聲疾呼: 「生態保育並不是國家的責任,也不是立法就可以收到效果,最重要的還是配合百姓的知識與支持。」 我們即使不為別人著想,也該為後代子孫留條生路,讓他們有生存的空間。. 向卡爾生( Rachel Carson )致敬 ( 2000 ). R02 我們觀賞一件原始雕刻作品時,不可用傳統的美學來衡量, 原始社會和文明社會,對美的意識看法是不同的。
E N D
R01 劉其偉最推崇的生態保育先驅, 早在1962年她的<寂靜的春天> Silent Spring書中,就已對人類使用工業產品DDT破壞大自然而大聲疾呼: 「生態保育並不是國家的責任,也不是立法就可以收到效果,最重要的還是配合百姓的知識與支持。」 我們即使不為別人著想,也該為後代子孫留條生路,讓他們有生存的空間。 向卡爾生(Rachel Carson)致敬(2000)
R02 我們觀賞一件原始雕刻作品時,不可用傳統的美學來衡量, 原始社會和文明社會,對美的意識看法是不同的。 前者是直覺、感性,而具宗教真摯的虔誠, 而後者卻是反省、 理知與技巧的虛飾。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雕刻藝術系列-1
R03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雕刻藝術系列-2
R04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雕刻藝術系列-3
R05 R05 手鼓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雕刻藝術系列-4
R06 劉老帶學生去做田野調查。 在臺灣做田野調查是非常麻煩且昂貴的。 但劉老悟出假如我們可以透過研究,建立一套不同的藝術理論,如同學畫圖不一定要從古典畫派開始,應可從人類文化學也可以找出一條藝術創作的路子吧。 1977年在舊來義古樓
R07 R07 蘭嶼是寶島中的寶島,他的生態和人種完全與本島不同。 蘭嶼雅美族的房舍
R08 早期的水彩寫生
R09 盛裝的依班族女—婆羅洲
R11 依班族人的紋身藝術—婆羅洲
R12 R12 1985(時已74歲)劉其偉二度前往婆羅洲內陸,作田野調查,有人 視為蠻荒探險,但劉老認為只是在求知慾與理性的驅使下的工作而已。
R13 R13 長屋是婆羅洲諸族群的共同文化之一,一所長屋相當於一個聚落,由一個屋長(酋長)來管轄。這種複合式住屋的行成,有些學者認為是當時為了防禦獵頭敵人的侵襲,而建立的防禦地。 這種住屋,可以容納一至二百人,或30個家屬。
R14 信仰、禁忌和儀式,都是原始社會最重要的生活部分。 禁忌是用以維持族人的社會秩序,儀式卻是對下一代的傳統教育,家庭更是維持信仰的精神堡壘。 姆祿族家庭—婆羅洲
R15 在悅神祭這幾天,仕女們都打扮得很漂亮而正式,身上和頭上戴的銀飾,是代表家世的象徵。 依班族女 Ibans—婆羅洲
R16 R16 婆羅洲原始部落中的巫師在施法術時,要有舞步,慶祝豐收時,也要舞蹈,戰爭開始之前,更要跳戰鬥舞。 這些動作與行為,都是早期人類感到相當鄭重的儀式,在精神分析中,舞蹈和歌唱被認為是,由於意識慾望的一種自然表露,以及情慾衝動時最好的發洩方法。
R17 R17
R18 R18 胡利族人,男性的打扮,最初的來源,原是雄性向異姓求偶,展示其英姿用的,此一美化的刺激效果,逐成為勇敢、尊嚴與地位的象徵。 Huli族男子所戴假髮(wig)形式有多種,材料也不限於使用真髮,有時用真髮經由十數年的時光,收過聖水的滋潤才養成。
R19 獵人頭是人類遺留下來最古老的宗教儀式,這種宗教不特只見於大洋洲的原始社會,即使在中美及南美都有類似的信仰。
R20 R20 1993(時已82歲)劉其偉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與胡里族的巫師。 島上的原始社會上,巫師的智慧都比其他族人高,他懂得咒術、草藥和醫療, 地位僅次於酋長,同時也是武器製造技師、教育家和天生的藝術家。
R21 1993(時已82歲) 劉其偉赴巴布亞紐 幾內亞做田野調查,地點是Tari高地,當 地的Huli族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愛美的男 人,身上的裝飾比紐約、巴黎的世界名牌 還要精采動人呢!
R22 R22 劉其偉在82歲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雨林,進行田野調查,他老人家冒著被毒蛇咬,蚊蛹包圍、木舟傾覆沒頂的生命危險,深入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始雨林。 除了採集昆蟲、觀察野生動物與植物外,更要了解許多不同的土著部落的生活與風土文化。 1993劉其偉與Huli族人
R23 1993劉其偉(時已82歲)受臺灣省美術 基金會委託及 謝文昌夫婦的贊助,組隊前 往大洋洲探訪,進行為期兩個月的 「巴布亞紐幾內亞石器文物採集研究計畫」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1
R24 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蒐得文物240餘件,回國後轉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常態展出。 其目的還是在採集文物標本,藉以提供國內研究物質文化者的參考。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2
R25 自然原始民族對藝術的觀察,不像我們傳統美術的理性原則,他們卻是完全出於感性,以宗教信仰和內在虔誠,轉化為可視的造形,再表現在作品上。 換言之,他們所創的圖文,不是外在的行似,而是內在的表徵。 同時在這些文樣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了一種將世界秩序化的精神,亦即是人類將世界形式化與抽象化的內在邏輯。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3
R26 自然原始民族舉行祭典儀式時,常有人穿戴著面具、扮演與超自然溝通的角色,有時還會出現恍惚的狀態。 面具是人與神溝通的媒介,雕刻師在面具上刻著祖先或精靈的形象,象徵著一種超自然的神力。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4
R27 這次新幾內亞行,所採集捐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240多件物質文化標本,成為科博館第一批大洋洲民族學館收藏品。 大者如三米二高的演講者之凳、五米七長的獨木舟、小者有一公分寬的貝殼質鼻飾,內容函蓋:超自然信仰與宗教儀式用具(面具、神祖靈雕像、馬蘭干雕像、動物像)、日常生活用具(手工具、飲食與器具、樂器、獨木舟、房屋裝飾)、人體裝飾(飾物、陽具套、草裙、樹皮布)、狩獵與戰鬥武器(盾牌、弓箭、匕首、矛、斧)等。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5
R28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6
R29 樹皮布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7
R30 巴紐希匹克河流域的演講者之凳 (劉其偉採集回國後,捐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常設展)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8
R31 R31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9
R32 R32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10
R33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11
R34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12
R35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13
R36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文物系列-14
R37 孵蛋中的母鳥,牠日以繼夜、不辭辛苦, 一切只為了孕育下一代。 動物的母愛不是「天性」而是「經驗」, 人類也是一樣,由於「被愛」而後知「愛人」。 母親的喜悅—紅雀(1990 劉老78歲)
R38 婆憂鳥應該是劉其偉繪製最多次的最經 典的招牌作品,表達懷念老奶奶養育之恩。 本幅作品即是透過這隻經過簡潔化底形象 、線條與色彩的鳥兒,訴說著感人的故事。 具有表現派畫家克利清純、天真的風格, 這濃郁的祖孫親情,也正是劉老懷念祖母的孝思 薄暮的呼聲—婆憂鳥
R38 劉其偉的作品中,隱藏著他從原始人類學中,所體現的原始思維與宗教的神秘感,他相信巫術在無形中也有著泛靈論的信仰,他透過『萬物皆有靈』的觀點,表現他心中所要展現的藝術。 此畫作就是他向具有原始情懷的畢卡索致上崇高的敬意, 八十歲的劉老對生命充滿了竒思異想,他以一顆開放、慧諧的心,畫出充滿哲思寓理的作品,流露出率真與感性的情懷。 向畢卡索致敬 R39
R40 紅鶴(2002)
劉其偉的角色多元,人生多樣,每一個階段的自畫像,都是他生命軌跡與生命韌性的見證。自畫像是他的自我剖析,更是他「畫中有話」的作品,行過萬里路的劉老,他的人生是不斷地創造,不斷地迎接挑戰。 劉其偉的角色多元,人生多樣,每一個階段的自畫像,都是他生命軌跡與生命韌性的見證。自畫像是他的自我剖析,更是他「畫中有話」的作品,行過萬里路的劉老,他的人生是不斷地創造,不斷地迎接挑戰。 劉老說:「我喜歡畫抽象畫,這不是為了賺錢,純粹是為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畫的很過癮。」 自畫像—在畫室裡 R41
劉老對海明威「老人與海」的故事中,那種勇於挑戰、永不妥協的精神與力量,轉化成為自己奮鬥的動力。也就因為這樣,才使得已八十多歲高齡的他,在顛簸的歲月裡,亦能面對困頓而表現奮鬥的精神。劉老對海明威「老人與海」的故事中,那種勇於挑戰、永不妥協的精神與力量,轉化成為自己奮鬥的動力。也就因為這樣,才使得已八十多歲高齡的他,在顛簸的歲月裡,亦能面對困頓而表現奮鬥的精神。 自畫像—老人與海(1996-時已85歲) R42
R43 R43 「日夜拜財神」,一旁風趣幽默的對白,很符合劉老的個性。雖然愛錢,但秉持著「取之有道,用之亦有道」,無論貧窮(住的榻榻米都能長出姑菌) 或是八十多歲的名利較多時,都一樣生活樸素簡單,不享受物質生活,每天只睡四小時,充分運用時間,作喜歡、有意義、保護地球的事。 自畫像—財神爺
熱帶雨林裡,劉其偉與百步蛇、鷹為伍,所有的物種對慈顏善目的老人心中無驚,人與動物和平共處,何等自在。 熱帶雨林裡,劉其偉與百步蛇、鷹為伍,所有的物種對慈顏善目的老人心中無驚,人與動物和平共處,何等自在。 畫中的涵義是,在一片蒼鬱的原始森林裡,棲息著成群的竒禽異獸,曾經是動物的快樂天堂,現在已淪陷為森林的悲歌了。 劉其偉以他悲憫的愛心,呼籲社會大眾要保育自然資源,要保護稀有的野生動物,並用繪畫來加強他的生態保育心聲。 保護野生動物,是為了下一代! 自畫像—保育代言人 R44
工程師與畫家是兩個迴然不同的專業,劉老總是憑著好奇與冒險的性格,跨越不同的邊界。 工程師與畫家是兩個迴然不同的專業,劉老總是憑著好奇與冒險的性格,跨越不同的邊界。 他目光炯炯的說:「我認真的活著每一天,從不向生命揩油,隨時整裝待發,為生命留下值得回憶的痕跡。」 自畫像—工程師 R45
劉其偉常常夢想自己是帝王,因為帝王可以運用權勢、財力來幫助弱勢團體。 劉其偉常常夢想自己是帝王,因為帝王可以運用權勢、財力來幫助弱勢團體。 但現實社會裡,劉老常常會以他個人的魅力,為行政院農委會、國家公園繪製海報,呼籲社會大眾保護漸漸稀少的動物,與物種。當然劉老也常常捐贈畫作給弱勢團體,供他們義賣籌集資金。 此畫以「Kingdom of Liu Lao 」畫題,將自己變幻為集大權於一身的帝王。 自畫像—帝王夢(2000—時已89歲) R46
R47 R47 民國三十九年,本幅作品入選臺灣全省第五屆美術展覽會,劉老道出當時心情:「記得接到省展寄給我一封入選通知時,那份喜悅真不知藏在那裡。 從那年起,畫畫的心思和毅力倍增堅定。」 寂殿斜陽—臺南孔廟(1950時─38歲)
日本四月的春雨 R48
和平鴿傳達世界和平的訊息 R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