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k likes | 1.14k Views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韩旭东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目录. 1. 合理用药概述. 2. 如何选择抗菌药物 - 抗菌药物特点. 3. 重视病原学检查. 4. 药敏与临床 - 如何选择. 5. 药代学与药动学 - 如何使用. 最小有效剂量. 最短必需疗程. WHO 合理用药定义. 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 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 、药物的 剂量 符合他们个体需要、 疗程 足够、 药价 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合理处方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1) 适当的适应证:处方药物的决定完全符合医学原理 , 且该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E N D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韩旭东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目录 1. 合理用药概述 2.如何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特点 3. 重视病原学检查 4. 药敏与临床-如何选择 5. 药代学与药动学-如何使用
最小有效剂量 最短必需疗程 WHO合理用药定义 • 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合理处方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 (1)适当的适应证:处方药物的决定完全符合医学原理,且该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2)适当的药物:药物的选择是基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考虑; • (3)适当的患者:患者无用药禁忌证、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小、患者能接受该药; • (4)适当的信息:给患者提供与其疾病和药物相关的、准确、重要和清楚的信息; • (5)适当的观察:应该恰当地观察预料中的意外和药物作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有指针 • 安全 • 有效 有效控制感染,达到最佳疗效 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毒副反应 剂量和疗程合理,防止耐药株产生 避免菌群失调 给药方式合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常用抗菌药物-特点
常用抗菌药物 • 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碳青霉烯类 • 氨基糖苷类 • 氟喹诺酮类 • 大环内酯类 • 其他
常用抗菌药物特点-青霉素类 • 繁殖期杀菌剂 • 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 • 毒低 • 对敏感菌感染疗效肯定 • 价廉 • 诱导耐药低
青霉素类临床常用药物 • 天然青霉素:高效,主要针对球菌。 •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 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胆汁排泄率高,脑脊液浓度能达治疗浓度 • 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美洛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胆汁排泄率高,脑脊液浓度对铜绿无效
头孢菌素特点 • 具有青霉素类优良属性 • 广谱,覆盖常见致病菌 • 耐酶、耐酸 • 过敏少、轻 • 缺点:对肠球菌、脆弱类杆菌差
头孢菌素类 抗G+球菌 抗G-杆菌 酶稳定性 第一代头孢菌素(Ⅰ~Ⅷ) 头孢唑啉(Ⅴ)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西力欣)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凯福隆) 头孢哌酮(先锋必) 头孢三嗪(罗氏芬) 头孢他啶(复达欣)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马斯平)
头孢菌素类临床常用药物特点 • 一代:头孢唑林,耐酶、肾毒性低,不入脑。 • 二代:头孢夫辛,低毒、耐酶,入脑但疗效不著,头孢替安难入脑,头孢孟多有出血倾向。 • 三代:诱导酶产生 头孢哌酮:不耐酶,不入脑,肝胆排,抗绿脓。 头孢他定 :抗绿脓,耐酶,入脑。 头孢曲松:肝胆排,半衰长,入脑。 头孢噻肟:肠杆菌科最强,入脑。 四代:对阳性菌作用加强,对广谱内酰胺酶稳定。
其他β–内酰胺类 药效学特点 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 抗厌氧菌,对脆弱类杆菌效差 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 抗厌氧菌,对脆弱类杆菌有效 单环类 氨曲南(君刻单) 抗铜绿假单胞菌等G-杆菌, 窄谱,胆汁排泄率高,耐酶 碳青霉素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超广谱抗菌(对MRSA、不典型病原体 (泰能)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效差)
氨基糖苷类 • 静止期杀菌剂 •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 PAE 金葡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4-8h • 不需作过敏试验 • 不同程度的耳、肾毒性 • 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 作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的选用药物
氨基糖甙类常用抗菌药物 • 异帕米星稳定性优于阿米卡星,对铜绿以外的阴性菌作用更强。 • 妥布霉素对铜绿的作用较强,但对钝化酶不稳定。
林可霉素类 • 抗G+,-,抗厌氧菌。 • 克林优于林可。 • 抗菌作用强,用于金葡菌和厌氧菌感染: *血、骨、骨髓、关节中浓度高 *伪膜性肠炎发生率低
氟喹诺酮类 • 广谱:G-为主,耐药菌,不典型病原体 • 杀菌剂,抗生素后续作用(PAE)长,半衰期长 • 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分布广 • 胞内穿透力强 • 作用于DNA旋转酶,小儿,孕妇不宜应用 • 细菌耐药快,交叉耐药
喹诺酮类常用抗菌药物 • 尽管近年上市不少新型喹诺酮类药物,但对阴性菌的作用均未超过环丙沙星。对除艰难梭菌以为的厌氧菌有效 • 耐药率已有显著升高,新型喹诺酮对肺炎球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加。 • 对糖代谢紊乱和QT延长者应慎用。 • MPC(防耐药变异浓度)理论研究表明:莫西沙星优于其它,浓度依赖性杀菌剂。
大环内酯类 • 革兰阳性菌和常见社区感染病原体,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用药 • 亚太区肺炎球菌的耐药率快速上升,可能导致临床治疗失败 • 不典型病原体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半衰期长 • 组织内浓度高,体内活性超过体外 • 不良反应少
常用抗MRSA药物特点 • 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疗效相同,宜监测血药浓度。 • 替考拉宁对溶血性葡萄球菌无效,对其他阳性菌的疗效与万古霉素相似。半衰期长,难以透过血脑屏障。 • 夫西地酸:对MRSA有良好抗菌活性,但对腐生葡萄球菌以及其他阳性菌作用差,易耐药。经胆汁排泄。 • 利奈唑胺:对MRSA等阳性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长期使用可导致骨髓抑制。 • 达托霉素:限用于右心血流感染,分布容积小,体外对链球菌有效,但体内无效,被肺表面活性物质灭活,不用于肺部感染 • 替加环素:抗菌谱广,半衰期长,除铜绿假单胞菌以为基本敏感,不入脑。
磷霉素 • 化学合成类药物,分子小 • 与其他抗生素协同作用 • 组织分布好:蛋白结合率低,入CSF • 谱广,对常见致病菌具良好作用 • 毒性低 • 肝肾功能不全者安全使用 • 价廉
磺胺药 • 肺孢子虫感染的首选用药 • 用于敏感菌所致尿路感染,肠道感染 • 皮疹、黄疸和肝脏毒性
硝唑咪唑类 • 对厌氧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 • 口服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 • 艰难梭菌感染
病原明确 靶向治疗 用药之前 留取标本 经验用药 规范合理 经验用药 循证基础 重视病原学 病原学观念
如何选用抗菌药物- 病原学考量 再评价 如何确定病原体 病情严重度 可能致病菌 类型、部位 感染
重视病原体检查 • 每种感染性疾病均有其特异性病原微生物。 • 病原的检测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据。 • 准确的检测是确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 标本取材不佳,检验结果几乎无意义. • 区分致病菌和定植菌。 • 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除了与体外药敏试验有关,还与体内药物动力学有关。
Make empirical therapy more effective Patient ? Etiology ? Resistance ?
标本采集的注意点 •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 准确从感染部位采集,避免污染。 • 注意采集时间。 • 标本足量。 • 采用合适的器具运送标本。
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 (1)部位准确:痰——清洁口腔,咳深部痰 (2)时间恰当:痰、尿——清晨;败血症——寒战前 (3)标本足量:血培养——成人≮10ml,婴幼儿1-3ml (4)即采即送
提高病原菌分离阳性率 • 革兰阳性球菌——血平板 • 革兰阴性杆菌——伊红亚甲蓝 • 嗜血杆菌——添加X、V因子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添加4%氯化钠 • 厌氧菌——硫乙醇酸钠
判断可能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的基础 • 根据感染部位 • 根据感染的临床表现 • 根据发生感染的时间 • 根据当地细菌学资料
判断可能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的基础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可能的致病菌 • 迁徙性脓肿——金葡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 • 感染部位组织坏死,恶臭——厌氧菌 • 脓液呈带荧光的黄绿色——铜绿假单胞菌 • 感染组织坏死,有黑缘——产黑类杆菌 • 组织坏死伴黄疸——产气荚膜杆菌
早期 中期 晚期 院内肺炎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肠杆菌 肺克,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入院天数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 3 5 10 15 20
尽早靶向治疗 针对可能致病菌的药物 真正致病菌 判断的 可能致病菌 根据药敏-靶向治疗
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 组织或其他体液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药理 或毒理效应 抗菌药物 给药后 血浆药物浓度 时间曲线 感染部位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抗菌效应 -时间曲线 吸收 分布 消除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游离状态(具抗菌活性) 药物 体内 与血浆蛋白结合(无抗菌活性) 吸收:包括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 治疗感染时应根据药物吸收程度和速率的不同合理选用。(轻、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时宜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
分布 • 一般,血液丰富的组织(肝、肾、肺)中抗菌药物浓度较高,在血供相对较差的部位(脑、骨、前列腺)浓度较低。 • 生理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 骨组织中以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磷霉素(注射)和氟喹诺酮的浓度较高。 • 前列腺中以碱性脂溶性药物较易进入: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 • 浆膜腔和关节腔: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50%-100%。 • 易通过胎盘屏障: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
代谢:多经肝内代谢 • 原形代谢: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大部分)
排泄:大部分经肾排泄 • 尿药浓度高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多数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 • 胆汁中药物浓度高的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四环素、氨苄西林等 • 透析后需要加量的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大部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磺胺药。
药代学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药物选择:需根据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选用在相应组织或体液中分布良好的抗菌药物(尤其是特殊部位感染,如脑组织、骨、前列腺等) • 用药途径:口服吸收良好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时,不必用注射剂;但处理严重感染时,静脉给药保证疗效。 • 尽量避免局部用药。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常用量或略减量的:经胆汁排泄如红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甲硝唑等 • 可使用但剂量需减少,经肾脏排泄,但毒性反应低的,如青霉素,头孢菌素,SMZ等 • 避免使用,尤其是经肾代谢的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 • 不宜使用如四环素,呋喃妥因,对氨基水杨酸,长效磺胺类。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主要由肝脏清除但毒性低,仍可应用,必要时减量,如林可霉素,红霉素等 • 主要经肝脏代谢,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应避免使用,如利福平,四环素,磺胺类等 • 由肝肾双重途径代谢的,减量使用,如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等 • 主要经肾排泄的,不需调整,如头孢他啶,万古霉素等
抗菌药物在孕妇中的应用 • FDA分为5类 • A:在妊娠妇女中进行过研究,无危险 • B:实验动物无危险或有毒性,人类研究无危险性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 C:动物研究有毒性,利大于弊,如喹诺酮,克拉霉素,抗真菌药物等 • D:已证实有危险,但可能获益,如氨基糖苷类,伏立康唑,四环素 • X:致畸,危险大于收益,如奎宁,利巴韦林
抗菌药物在乳妇中的应用 • 乳汁中含量高,且具有明显毒副作用的,如磺胺药,异烟肼,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
药敏与临床,药物的选择 • 如何根据药敏进行药物选择
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 纸片琼脂扩散法 经济 有统一的标准 常规使用
最低抑 菌浓度 纸片琼脂扩散法原理 敏感直径 这是由药物 的最低抑菌浓度 和纸片含量决定 的!所以不同的 药物敏感直径不一样
药敏试验的含义 • 体外试验 • 抑菌试验 • 解释 • 报告 R 耐药 • I 中介 • S 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