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60 Views
《 六国论 》 实习教案. 教育科学学院 03 教育学班 实习生 : 张伟峰. 2006/9/20. 六国论. ----- 苏洵. 说课 :
E N D
《六国论》 实习教案 教育科学学院03教育学班 实习生:张伟峰 2006/9/20
六国论 -----苏洵
说课: 《六国论》是评论史事的文章.中心是论说战国时代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指出赂秦的结果使秦国日益强盛,自己的国家日益衰弱,并且影响到不赂秦的国家,而终于被秦所吞并.苏询写本文,表明了他反对赂秦,主张联合六国共同抗秦的观点,实际上他是通过论史来评论时政:对北宋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批评.北宋王朝自开国以来就一直对内残酷压迫,对外妥协苟安.北宋屈辱苟安的对外政策,与六国屈于强权而赂秦,终必自取灭亡是有很大相似之处的.本文正是通过论古来寄托自己的感慨,针砭宋代当时的外交政策的.
解题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简介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 、自号老泉 宋代散文家 三苏 :苏轼 ·苏辙· 苏洵 主要作品:《几策》二篇、《权书》十篇、 《衡论》十篇。文集-《嘉祐集》 作品特色:精于古文写作,犹长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证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背景资料: • 1)时代背景:北宋初期,西、北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地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后来又迫追加银10万两、绢10万匹。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辽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地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一种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2)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 前280年 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
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弊在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赂上.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文.弊在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赂上.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文.
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是从哪两方面加以论述的?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是从哪两方面加以论述的?
一是从赂秦的国家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到也;二是从不赂秦的国家说----不赂者以赂者丧一是从赂秦的国家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到也;二是从不赂秦的国家说----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秦国除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可以获得小城,大的就得到大城。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的土地,和因战胜而得到的土地,实际上多百倍;诸侯由于贿赂所失去的土地,跟战败中失去的土地相比,实际上也多百倍。所以秦国很想得到的,诸侯很担心的,原本就不在于作战啊。秦国除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可以获得小城,大的就得到大城。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的土地,和因战胜而得到的土地,实际上多百倍;诸侯由于贿赂所失去的土地,跟战败中失去的土地相比,实际上也多百倍。所以秦国很想得到的,诸侯很担心的,原本就不在于作战啊。
重点: 一二自然段的结构 第三自然段是分论点一的论据,第四自然段是分论点二的论据,五六自然段是结论.
作业:一,试译下面几段,绘出全文的结构图二,什么叫“合纵连横”作业:一,试译下面几段,绘出全文的结构图二,什么叫“合纵连横”
祝同学们: 学习进步!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