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 六国论 》 实习教案

《 六国论 》 实习教案. 教育科学学院 03 教育学班 实习生 : 张伟峰. 2006/9/20. 六国论. ----- 苏洵. 说课 :

chet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六国论 》 实习教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六国论》 实习教案 教育科学学院03教育学班 实习生:张伟峰 2006/9/20

  2. 六国论 -----苏洵

  3. 说课: 《六国论》是评论史事的文章.中心是论说战国时代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指出赂秦的结果使秦国日益强盛,自己的国家日益衰弱,并且影响到不赂秦的国家,而终于被秦所吞并.苏询写本文,表明了他反对赂秦,主张联合六国共同抗秦的观点,实际上他是通过论史来评论时政:对北宋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批评.北宋王朝自开国以来就一直对内残酷压迫,对外妥协苟安.北宋屈辱苟安的对外政策,与六国屈于强权而赂秦,终必自取灭亡是有很大相似之处的.本文正是通过论古来寄托自己的感慨,针砭宋代当时的外交政策的.

  4. 解题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5. 简介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 、自号老泉 宋代散文家 三苏 :苏轼 ·苏辙· 苏洵 主要作品:《几策》二篇、《权书》十篇、 《衡论》十篇。文集-《嘉祐集》 作品特色:精于古文写作,犹长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证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6. 背景资料: • 1)时代背景:北宋初期,西、北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地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后来又迫追加银10万两、绢10万匹。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辽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地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一种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7. 2)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 前280年 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8. 朗 读 课 文

  9.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10.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1.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2.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3.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14.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

  15. 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16. 弊在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赂上.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文.弊在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赂上.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文.

  17. 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是从哪两方面加以论述的?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是从哪两方面加以论述的?

  18. 一是从赂秦的国家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到也;二是从不赂秦的国家说----不赂者以赂者丧一是从赂秦的国家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到也;二是从不赂秦的国家说----不赂者以赂者丧

  19.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0. 注意以下字词的意思

  21. 以:用,凭借

  22. 之所:的东西

  23. 其实:那数量上

  24. 则:所以

  25. 固:本来

  26. 秦国除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可以获得小城,大的就得到大城。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的土地,和因战胜而得到的土地,实际上多百倍;诸侯由于贿赂所失去的土地,跟战败中失去的土地相比,实际上也多百倍。所以秦国很想得到的,诸侯很担心的,原本就不在于作战啊。秦国除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可以获得小城,大的就得到大城。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的土地,和因战胜而得到的土地,实际上多百倍;诸侯由于贿赂所失去的土地,跟战败中失去的土地相比,实际上也多百倍。所以秦国很想得到的,诸侯很担心的,原本就不在于作战啊。

  27. 重点: 一二自然段的结构 第三自然段是分论点一的论据,第四自然段是分论点二的论据,五六自然段是结论.

  28. 作业:一,试译下面几段,绘出全文的结构图二,什么叫“合纵连横”作业:一,试译下面几段,绘出全文的结构图二,什么叫“合纵连横”

  29. 祝同学们: 学习进步! 再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