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岳陽樓記

第十課. 岳陽樓記. 美新出版第二冊 第一課 授課教師 : 郭碧芬. 國文科教學檔案. 課程:岳陽樓記 老師:郭碧芬. 岳陽樓記. 毛澤東 墨 寶. 樓頂像武士帽. http://www.wakin.com/3_0/3_1_1_4.htm. 目 次. 一、 知人論世 ~ 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 軼聞趣談 ~ 作者相關事典 三、 文心對焦 ~ 題解 四、 探驪得珠 ~ 課文賞析 五、 提綱挈領 ~ 章法結構. 一、知人論世. 作者 生平闡述 文學成就. 回目次.

ches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岳陽樓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課 岳陽樓記 美新出版第二冊 第一課 授課教師:郭碧芬

  2. 國文科教學檔案 課程:岳陽樓記 老師:郭碧芬

  3. 岳陽樓記 毛澤東 墨 寶 樓頂像武士帽 http://www.wakin.com/3_0/3_1_1_4.htm

  4. 目 次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 三、文心對焦~題解 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 五、提綱挈領~章法結構

  5. 一、知人論世 • 作者 • 生平闡述 • 文學成就 回目次

  6.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生於太宗端拱二年(西元九八九年),卒於仁宗皇祐四年(西元一○五二年),年六十四。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生於太宗端拱二年(西元九八九年),卒於仁宗皇祐四年(西元一○五二年),年六十四。 范仲淹少孤苦,有志節,貧而好學。真宗 大中祥符八年(西元一○一五年)中進士。仁宗即位後,以龍圖閣直學士經略陝西,守邊數年,深受軍民愛戴,德威遠播,羌人呼為「龍圖老子」;西夏人則云「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相約不敢進犯。

  7. 慶曆三年(西元一○四三年)任參知政事,整頓朝政,革除積弊,世稱「慶曆變法」。後因遭到反對,被迫外調,歷任邠(ㄅㄧㄣ)州(今陜西省咸陽市)、鄧州、杭州、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等地方官員,皆有政聲。死後諡文正,為有宋一代名臣。慶曆三年(西元一○四三年)任參知政事,整頓朝政,革除積弊,世稱「慶曆變法」。後因遭到反對,被迫外調,歷任邠(ㄅㄧㄣ)州(今陜西省咸陽市)、鄧州、杭州、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等地方官員,皆有政聲。死後諡文正,為有宋一代名臣。 范仲淹為人外和內方,樂善好施,獎勵後進,不遺餘力;為官不畏權勢,以天下為己任,後人譽為「天下第一流人物」。在文學方面,所作散文、詩、詞等,都情真意摯、深刻動人。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8. 文學成就 范仲淹提倡古文,反對當時駢四儷六之西崑体,可說是宋代古文運動之先驅,所做文章,以傳道教化為主。 http://jpkc.hutc.zj.cn/rwxy/gdwx/jiaoxueziyuan.htm

  9. 蘇幕遮 碧雲天 黃葉地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黯鄉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10. 二、軼聞趣談 • 一、貧而好學 • 二、小范老子 • 三、三次遭貶

  11. 天下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www.binzhou.net/.../lishimingren/fanzhongyan.asp

  12. 貧而好學   范仲淹自幼好學,二十一歲時,讀書僧舍,日夜不息。因家貧,每日煮粥一碗,分為四份,早晚吃兩份,以青菜數根,放點鹽進去果腹,如此達三年之久(此即為「斷虀畫粥」典故之由來)。他在名儒戚同文門下苦讀了五年。冬天讀書疲憊的時候,便以冷水洗臉,來振作精神。一次,真宗皇帝路過南京,大家都爭往觀望,范仲淹卻閉門不出,坐誦如舊。一位同學怪他怎能錯失觀望皇上的良機,他卻回答:「日後再見,也未必晚!」

  13. 小范老子 《宋名臣言行錄》:「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小范老子」是西夏人對范仲淹尊稱。大范,指范雍,治兵寬鬆;仲淹繼范雍守邊,號令嚴明,西夏人不敢入侵。

  14. 三次遭貶 范仲淹直言敢諫,因此三次遭貶黜: 第一次: 違忤了劉太后,貶到河中府,同僚和朋友們為之餞行,讚其雖被貶卻極光彩。 第二次: 反對郭皇后被廢,被貶睦州,同僚和朋友們再度餞行,更讚其行。 第三次: 進呈〈百官圖〉觸怒宰相,被貶黜饒州,王質扶病載酒而來,稱許其此行,尤為光耀!

  15. 三、文心對焦 • 題解 • 文體、主旨 • 張說其人 • 文體探究 岳陽樓

  16. 四、探驪得珠 • 課文注釋 •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 第五段 岳陽樓

  17. 第一段 說明作記之緣由。 http://www.17u.com/expert/webshop/view_line_374678_72022.html

  18. 第一段賞析 • 本段交代「人、事、時、地、物」,是記體的基本寫作形式。「謫」字是全文的文眼,「乃」字承上啟下說明「重修岳陽樓」是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前提下進行。

  19. 課文串講 作者在第2段怎樣總寫洞庭湖的景色? Q & A 銜遠山,吞長江。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想一想,為甚麼作者不詳寫洞庭湖的景色? 前人已經寫得十分詳盡。 作者的目的不是在描寫山光水色。

  20. 第三段 雨悲─寫遷客騷人感物而悲的情懷。 http://blog.sina.com.cn/yychp

  21. 第三段賞析 • 本段的「雨悲」與下段的「晴喜」結構皆是:轉折連接詞→景(水面、陸地、人、動物)→由景入情。這兩段的描寫圍繞著對「悲喜—憂樂」的認識,與全文的主題聯繫起來。景物的一陰一晴,牽引出心情的一悲一喜,但這時的悲喜是局限於一己一身的。

  22. 第四段 晴喜─寫遷客騷人覽物而喜的情懷。 http://www.xueyehu.net/index.asp

  23. 第四段賞析 • 本段結構:轉折連接詞→景(水陸、動靜、仰俯、遠近、日夜、人)→由景入情層次相當分明,並以「心曠神怡」以下四句,形塑出遷客騷人胸懷舒暢的一面。這兩段也回應了第二段末的疑問,同時為第五段的議論埋下伏筆。

  24. 第五段 第五段:寫古仁人以天下為己任,「先憂後樂」的情懷。 http://www.cnzozo.com/pic/yiyang2209/2008/p012538338.shtml

  25. 第五段賞析 • 以「何哉」的設問,引起下文。作者揚棄這種「以個人的得失而喜怒哀樂」的悲喜觀,提出超越個人利害的另一種悲喜觀,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示了與上兩類人不同的處世方略,不因環境的變化而更易心志。並進一步抒發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觀。

  26. 五、提綱挈領 ~ 章法結構 ~ 回目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