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跨地學習

香港國際資訊科技教育會議 2006. 善用資訊科技 提升學習能力. 資訊科技帶動跨地學習的蛻變. 蘇州. 英國. 跨地學習. 香港. 北京. 資訊科技帶動跨地學習的蛻變. 一次親身探訪 / 交流. 教學觀摩. 參觀. 傳統的跨地學習. 交流匯報 / 報告. 電子郵件往來. 安排學生之間面談. 當跨地學習引入資訊科技作為學習的工具.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跨地學習 :. 照顧個別學習的需要. 實時互動回應. 無時間限制. 跨地學習. 建立學習網絡,拓寬學習領域。. 無地域限制. 無空間限制. 促進自主學習. 學習過程被記錄 ,促進學習。.

cheche
Download Presentation

跨地學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國際資訊科技教育會議2006 善用資訊科技 提升學習能力 資訊科技帶動跨地學習的蛻變 蘇州 英國 跨地學習 香港 北京

  2. 資訊科技帶動跨地學習的蛻變 一次親身探訪/交流 教學觀摩 參觀 傳統的跨地學習 交流匯報/報告 電子郵件往來 安排學生之間面談

  3. 當跨地學習引入資訊科技作為學習的工具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跨地學習: 照顧個別學習的需要 實時互動回應 無時間限制 跨地學習 建立學習網絡,拓寬學習領域。 無地域限制 無空間限制 促進自主學習 學習過程被記錄 ,促進學習。 多元化學習 源源不絕的學習材料

  4. 學習無界限 無空間限制 無時間限制 無地域限制 英國 蘇州 香港 北京 跨地學習 學習變得更靈活 學習變得自主 提升學習的興趣

  5. 誘發多元學習 多元化學習 -學習不再限於文字及圖片 -聲音 -動畫 -影片 -虛擬的影像 源源不絕的學習材料 照顧個別學習的需要 -學生可以暢遊萬維網知識寶庫。 -按自己學習需要,搜尋、吸收、分析、處 理和表達各項資料,所以會激發學生按其 本身程度及需求去學習,養成自學的習 慣。

  6. 學習得到即時的回饋及記錄 實時互動回應 -透過資訊科技,學生的學習會有即時的回 應,減低學生的學習障礙及提高學習動機及 興趣。 學習過程被記錄,促進學習。 -運用資訊科技,把學生學習過程記錄,提升 學習效能,更可促進學生學習。

  7. 什麼是空氣污染指數 ? 空氣污染指數有何用呢 ? 香港的空氣污染指數怎樣的 ? 實例、使用方法 ? 蘇州有沒有? 蘇州也將有空氣質量報告,亦 有每日指數及每月平均指數? 兩者有什麼不同之處 ? 推介給兩地政府

  8. 建立網絡學習社群,拓寬學習領域、便於進行知識的建構。建立網絡學習社群,拓寬學習領域、便於進行知識的建構。 網絡學習社群是知識分享的平台,每個學習者在學習社群都可以是知識給予者或接受者(Brown & Campione, 1994)。 學習社群突破了時空、國界、與民族的限制,每個人透過資訊科技,可以分享其他人的知識和經驗,藉著在網上的討論,建構和創造知識。

  9. 建立學習網絡,拓寬學習領域。 江紹祥、潘世榮 (1998)。資訊科技教育與教學範式轉向。《亞太教師教育及發展學報》,第一卷第二期,頁67-75。

  10.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定義:學習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是學生自發想要學習,主旨為學生轉化為學習者。 傳統的教與學模式,老師是知識傳遞者,主導著整個過程。即使讓學生自行做習作,題目和方向也由老師設定,一切在老師的監管下進行。但在資訊科技學習當中,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大為減少,學習期間,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收者,而是自己的監控者,老師只是飾演輔助的角色,可說是學習的促進者。

  11. 1. 定義問題 (Task Definition) 2. 資訊搜尋的策略 (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 3. 取得資訊 (Locate and Access) 4. 利用資訊 (Use of Information) 5. 整合資訊 (Synthesis) 6. 評估資訊 (Evaluation) 自主學習 而在整個跨地學習中,學生多以問題為本學習,而「PBL是一個學生為主導的學習模式,他們自發地學習,產生動機,從中可透過批判過程訓練思維。」在學習過程中,面對坊間各式各樣的資料,學生需要分辨及評估資料的實用性、真確性,從中慢慢培養獨立思考及批判能力,即應用了Big Six Skills:

  12. 學生學習經驗分享

  13. 資訊科技帶動跨地學習的蛻變 跨地學習的蛻變 由沒有資訊科技以致運用資訊科技於跨地學習,因而產生蛻變。 由舊有資訊科技(內容拼貼、電郵)以致運用多元資訊科技下產生的蛻變。

  14. 跨地學習的蛻變 跨地學習 -無空間、時間、地域限制 -促進自主學習 -學習更有持續性 -多元化學習工具及學習模式 -知識建構更容易及有系統

  15. 跨地學習的蛻變 跨地學習 -照顧個別學習的需要 -學習雙向實時互動回應 -源源不絕的學習材料 -建立學習網絡,拓寬學習領域。 -學習過程被記錄,促進學習。

  16. 參考資料 • http://hlxx.jdedu.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793 • http://www.ied.edu.hk/cric/apjted/1_2/pp67-75.htm • 課程發展處:《資訊科技教育學習目標咨詢文件》, 初 版,(香港: 課程發展處,1999)。 • 李宗薇: <教學科技觀點的轉折對社會教學的影響>, 《教學科技與媒體》,第32期(1997)。 • 黃政傑: 《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 師大,199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