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86 Views
中考化学复习 —— 高效课堂第 8 讲. 常见非金属氧化物及金属氧化物. 通电. 2H 2 O =====2H 2 ↑+O 2 ↑. 知能内化. 1. 请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 水: 电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与 CO 2 __________________ ; 与 CaO_____________________ 。. CO 2 + H 2 O = H 2 CO 3. CaO + H 2 O = Ca(OH) 2. 点燃. 2CO + O 2 === 2CO 2. 高温.
E N D
中考化学复习——高效课堂第8讲 常见非金属氧化物及金属氧化物
通电 2H2O =====2H2↑+O2↑ 知能内化 1.请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 水: 电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CO2__________________; 与CaO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 H2O = H2CO3 CaO + H2O = Ca(OH)2
点燃 2CO + O2 === 2CO2 高温 3CO + Fe2O3 ==== 2Fe + 3CO2 2.请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 使NaOH变质: 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 = CaCO3↓+H2O CO2 + 2 NaOH = Na2CO3 + H2O 一氧化碳: 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赤铁矿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3.请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 除铁锈: 盐酸 稀硫酸 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 + 6HCl = 2FeCl3 +3 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高温 CaCO3 ====CaO + CO2↑ 4.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石灰石 → 生石灰 → 熟石灰 → 碳酸钙 CaO + H2O = Ca(OH)2 Ca(OH)2 + CO2 = CaCO3 ↓ + H2O
专题突破 题型一 关于非金属氧化物 例1有关水的电解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D.证明了每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 氢原子构成的 B
配套变式训练: 将质量分数为5.2%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符合表中关系的是(提示:电解氢氧化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 B
例2.若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区别开来,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A.分别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 B.分别通人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C.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到两瓶气体中 D.分别通人蒸馏水中 D
配套变式训练1: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一含有CO和CO2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图1中装置进行了实验。
3CO + Fe2O3 ====2Fe + 3CO2 高温 (1)B装置中盛放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3)A装置和D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精灯点燃的顺序是__________,熄灭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除去废气中的CO2,以防对CO的检验造成干扰 分别确认CO2和CO的存在 先E后C 先C后E
(5)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图2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的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_______,瓶内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5)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图2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的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_______,瓶内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 ③ 氢氧化钠溶液
点燃 2Mg + CO2 ==== 2MgO + C 配套变式训练2: 但是,小兵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做起了这个实验: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⑴ 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此反应同时也是____________反应,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 CO2
题型二 关于金属氧化物 例1多数食品能够吸收空气中得水分而变潮,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氧化钙粉末,使食品保持干燥。现已成功研制出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包裹在多孔泡沫中),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从而保护食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钙干燥剂在空气中只与水发生反应 B.铁粉干燥剂能与水和氧气发生反应 C.生成的铁锈是混合物 D.两种干燥剂袋上都要有明显的“勿食”字样 题型二 关于金属氧化物 A
配套变式训练: 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 CaCO3 CaO + H2O====Ca(OH)2 Ca(OH)2 + CO2= CaCO3 ↓+ H2O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 放热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 乙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①取样,滴加盐酸 有气泡产生,则有碳酸钙 ②溶于水后滴加几滴酚酞 变红,则有氢氧化钙
例2某混合物经高温煅烧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若在灼烧的残渣中滴入稀盐酸,则残渣完全消失,并放出一种可燃性单质气体,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含有Fe2O3、CuO、C B. 含有 Fe2O3、CaCO3 C.含有Fe2O3、CaCO3、C D.含有CaCO3、CuO、C C
配套变式训练: 高温 3C + 2Fe2O3 ====4Fe + 3CO2↑ 有一包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适量的炭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下列实验:①取样,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②把足量的稀盐酸滴入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渣全部溶解,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问:(1)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2)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肯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为证明它是否存在,你认为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该方法所依据的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 C Fe2O3 Fe + 2HCl = FeCl2 + H2↑ CaCO3 在混合物中滴加盐酸 CaCO3+2HCl=CaCl2+CO2↑+H2O
有效练习 1.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柄“双刃剑”。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 ) A.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B. 利用干冰可进行人工降雨 C.“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 碱性土壤改良有利 D.大气层中CO2越多,抵御紫外光作用越强 D
2.氮气中混有少量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获得干燥纯净的氮气,可采取下列操作:①通过浓硫酸,②通过填充氧化铜的加热管,③通过氢氧化钠浓溶液,④通过浓盐酸。最好的组合顺序是 ( ) A.①→②→③B.③→②→④ C.③→②→①D.④→②→③ C
3.用铝箔将加工好的食品采用真空技术包装好,然后放入装有两种化学物质的夹层包装袋中(两种化学物质相互隔离),这样就制成了“即时即热型快餐”。食用该快餐之前,只要拉动预留在袋外的拉线,使两种化学物质接触反应,便可将食品加热。适合放入袋中的两种化学物质是( ) A.浓硫酸与水 B.氯化钠与水 C.熟石灰与水 D.生石灰与水 D
4.从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4.从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一定有CaCO3和Ca(OH)2 B.一定有CaO和CaCO3 C.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D.一定有CaCO3,可能有CaO A
5.分别将一束质量为m的光亮洁净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至红热,再迅速插入到下列的某物质中,然后取出洗涤、干燥;如此重复操作数次,最后称得“铜丝”质量为w。假设在上述过程中,能发生的反应都进行得非常完全,则对操作前后的铜丝质量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m=w B.NaOH溶液,m>w C.KNO3溶液,m<w D.稀硫酸,m<w AC
6.实验室可以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6.实验室可以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 化碳气体和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_______气体,如果要证明确实混有该气体,应把____装置与___装置连接,E装置中可观察到 ,化学方程式为___ _。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 H2O HCl A 产生白色沉淀 E HCl + AgNO3 = AgCl↓ + HNO3
(3)如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除A装置外,还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_____。(3)如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除A装置外,还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_____。 C (4)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是,其中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AEBD 干燥二氧化碳 (5)收集时如何验满?根据是什么? 用燃着木条置于集气瓶口,熄灭则满。因为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不支持燃烧。
高温 C +2 CuO ====2Cu + CO2↑ 7.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CuO Fe + CuSO4 = FeSO4 + Cu CO CO2 C Fe2O3 Fe CuO Cu
(3)某兴趣小组利用反应③在实验室制取物质G。根据所得的物质G的质量,可求得参加反应的物质E的质量,但实际消耗的物质E的质量远远超过计算值,其原因可能是(从实验过程分析,任意答两点)(3)某兴趣小组利用反应③在实验室制取物质G。根据所得的物质G的质量,可求得参加反应的物质E的质量,但实际消耗的物质E的质量远远超过计算值,其原因可能是(从实验过程分析,任意答两点) ①反应过程中首先要通入CO排尽管内空气, 结束后还要继续通CO至装置冷却; ②通入的CO也可能未完全与氧化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