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704 Views
毒販行銷策略與因應. 許福生: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教授 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執行長 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委員. 第一單元. 台灣青少年現行所處之社會情境與問題. 壹、台灣青少年現行所處之社會情境. 一、人口組成之改變:少子化、老年化、新 移民潮 二、教育問題:教改的忙、茫、盲 三、社會問題:貧富差距、資訊化 、 社會病 態因素增加 、 價值觀的改變 四、環境問題:污染、傳染病 五、政府效能:財政危機、社會治安、信心 危機 六、兩岸問題:大陸的吸滋作用.
E N D
毒販行銷策略與因應 許福生: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教授 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執行長 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委員
第一單元 台灣青少年現行所處之社會情境與問題
壹、台灣青少年現行所處之社會情境 一、人口組成之改變:少子化、老年化、新 移民潮 二、教育問題:教改的忙、茫、盲 三、社會問題:貧富差距、資訊化、社會病 態因素增加、價值觀的改變 四、環境問題:污染、傳染病 五、政府效能:財政危機、社會治安、信心 危機 六、兩岸問題:大陸的吸滋作用
貳、當前台灣青少年之問題 一、未來性出現斷層 二、青少年族群出現兩極化現象 三、青少年失業嚴重導致多元的匱乏 四、冷漠、疏離以及缺乏信任感
第二單元 傳統的行銷組合4P • 產品(product) • 價格(price) • 推廣(promotion) • 通路(place)
一、毒品概說-毒品危害防制條例87.5.20公布;92.7.9.修正公布一、毒品概說-毒品危害防制條例87.5.20公布;92.7.9.修正公布 • 前身:肅清煙毒條例 • 範圍 • 麻醉藥品與其製品 • 影響精神物質與其製品 • 分類依據---分為四級 成癮性、濫用性、社會危害性 • 其分級及品項由毒品審議委員會審議,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
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重點 (一)管制範圍擴大 1.由煙毒(麻醉藥品)擴增含括影響精神物質及前驅物質。 2.分四級管制 (93.1.9 開始實施)。 (二)吸毒者身分由「犯人」變為「病犯」 1.有條件除刑而不除罪,治療勝於處罰,醫療先於司法 2.犯罪未發覺前,自動向衛生署指定之醫療機構請求治療者,免送司法單位。在治療中被查獲者,應為不起訴之處分或不付審理之裁定,但以一次為限。 3.勒戒及戒治處所之設立。 4.吸毒犯刑事處遇程序,僅分「初犯」(含五年後再犯)及「五年內再犯」 (93.1.9 開始實施) 。 (三)特定人員之尿液檢驗
貳、價格 一、毒品生意也就和其他商品一樣,都是以需求和供應為準,如果原料短缺,無論是古柯葉或是鴉片,國際市場的毒品價格會揚高;反之,如果供應過多,價格就會下跌。 二、嚴格取締價格上升
貳、價格 • 三、根據調查局訊問毒犯、蒐報毒品情資的專案調查報告指出,保守估計,各類毒品價格在最近短短半年間,約有1成5上下漲幅,「吸毒犯如同被販毒集團剝了好幾層皮」。 • 四、調查局表示,以1級毒品海洛因為例,94年下半年統計,1公斤市價至少為946萬元,到95年上半年漲到1093萬元,漲了147萬元,漲幅最大,換算1公克至少可以賣到1萬1千元,較黑心的毒販賣價更高。
貳、價格 • 五、2級毒品安非他命方面,94年下半年平均1公斤安毒市價為538萬元,95年上半年漲到622萬元,漲了84萬元;以青少年為主要目標的搖頭丸毒品,雖然漲幅較小,也從94年下半年1公斤468萬元,95年上半年漲到476萬元。
參、推廣 具有成癮性、濫用性之特質
一、常見濫用物質種類 (一)麻醉藥品 1.類鴉片類: (1) 鴉片類:海洛因、嗎啡、可待因 (2) 合成類:配西汀、速賜康 2.古柯類:古柯鹼、快克 3.大麻類:大麻煙、大麻脂 (二)影響精神物質 1.迷幻劑類:搖腳丸(LSD)、PCP 2.興奮劑類:(甲基)安非他命、MDMA等 3.抑制劑類:紅中、白板、青發、Benzodiazepines類 安眠鎮靜劑、強力膠、愷他命(Ketamine)、 GHB.
二、濫用危害之共同特徵 (一)欣快感 心理依賴性 (內心渴求藥物) 使人產生短暫、虛幻的快樂感,忘記煩惱與挫折。 (二)耐藥性 愈用愈多,終至成癮。 迅速增加使用量,造成急性中毒。 (三)戒斷症候群 生理依賴性(停藥則痛苦萬分) (四)社會危害性 增加社會成本支出 (生產力、醫療、監所管理、家庭、社會、國家等) 其他:不潔針頭引起細菌感染、病毒性肝炎、靜脈炎、心內膜炎、愛滋病等併發症
三、藥物成癮的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初嚐快感常用藥物:酒、菸、大麻、強力膠一類。 • 第二階段:感受快感的盪漾常用藥物:加上大麻、大麻油,和安非他命、安眠藥之類。 • 第三階段:迷上快感常用藥物:加上古柯鹼、迷幻藥、鴉片。 • 第四階段:服用藥物才感覺正常常用藥物:加上海洛英。
四、藥癮者表現的行為 • 成為生活中一個重心(preoccupation) • 強迫性的使用(compulsive use) • 失去對藥物使用的控制(loss of control) • 復發(relapse) • 認知上的改變, 否認 ( denial ) • 併發的問題 (complication, consequence)
六、藥物成癮原因 (一)家庭影響:在藥癮研究中常發現,成癮者的成長背景中父母角色扮演有明顯缺失,如父母過度的期望、關心或漠視、太過權威、固執不易溝通、對小孩管教規範不一、過度批判或仇視小孩、低道德標準、以及缺乏親子關係,父母失和或家庭破碎者。而家人中(如父母、夫妻、兄弟姐妹或伯叔)有人是成癮者,個人成為成癮者的機會也較大。
六、藥物成癮原因 (二)個人因素:人格特質、處事態度及反社會行為等多方面的相互作用,譬如具有與社會疏遠、叛逆之反社會性格者,通常較神經質、易衝動、具侵犯行為、活動力過度,也較易對父母、家人、老師,甚至社會執法人員有不合作及反抗傾向,在心情不好、為逃避不如意事情、無聊或好奇為尋找刺激的因素下,易有打架滋事,用藥的行為。另外,從用藥者的統計資料也可了解,大半之用藥者在少年時期(甚至更早)就曾使用煙酒或藥物,他們在成長後對這方面的自制力亦較差。
六、藥物成癮原因 (三)社會型態:工作壓力、功利主義、過度競爭、消費能力提昇心靈卻更空虛。 (四)學校因素:功課壓力大,在學成績不好及低教育期望者易有逃學、結黨派及使用藥物行為。 (五)同伴慫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受使用毒品藥物的朋友、同伴之慫恿、相激、唆使。 (六)環境複雜:居住或工作環境中有很多人吸毒,如特種行業、幫派份子多的社區。
七、如何辨識藥物濫用者 (一)精力旺盛、不易疲倦,或神智不清,無精打采,行動呆滯,步履不穩,無意義的重覆動作,情緒上出現焦躁不安、易怒、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 (二)藏有來源不明的藥品、吸食器具(如注射 器、酒精燈、棉球)。 (三)皮膚上有針孔。
七、如何辨識藥物濫用者 (四)行動神秘、鬼祟,在不當的時間、 地點戴太陽眼鏡,穿長袖衣服。 (五)交友情形異常,迴避熟人。 (六)呼吸或衣服有特殊氣味。 (七)金錢花費變大。 (八)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八、青少年非法藥物濫用盛行率 (一)台北地區青少年藥物濫用調查-全國性青少年調查之先導研究(陳為堅教授,2003年) • 國、高中生非法藥物盛行率為1.5% • 男性為1.9% • 女性為0.8% (二)街頭青少年的藥物濫用調查(陳為堅教授, 2002年) • 台北市街頭青少年: 11% • 接受個別社工員輔導之青少年: 22%
九、青少年非法藥物濫用危險因子 (一)青少年藥物濫用之流行病學研究(鄭泰安,1998-1999) • 危險因子 • 家庭凝聚力 。 • 課業努力 。 • 學校行為偏差 • 男/女朋友 • 朋友相處時間 • 休閒去處 • 課業滿意程度可能是引起藥物濫用前身
九、青少年非法藥物濫用危險因子 (二)台北縣市高職學生物質濫用之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研究(李景美等,1999-2002 ) 1.個人危險因子 • 過去一年曾打工、零用錢多、性格屬追求刺激、叛逆、衝動、冒險、較常涉足不良場所、偏差行為較多、以菸酒待客、父親及母親期望較高、及家庭結構不完整 2.家庭保護因子 • 兄弟姊妹連結較強、父母親較瞭解及督導度較高、及家人對物質使用持制止反應。
十、青少年非法藥物濫用危險因子 3.同儕危險因子 • 同儕較常使用成癮物質、同儕使用成癮物質比率較高、同儕邀用成癮物質比率較高、及同儕偏差行為比率較高。 4.學校危險因子 • 學生物質使用比率較高、及教師使用物質較多 5.社區危險因子 • 成癮物質的可得性較高
十一、藥物濫用成癮疾病特性 (一)慢性疾病、病程很長 (二)容易復發 (三)治療效果不好、需要長期治療 (四)濫用個案和犯罪率正相關 (五)合併人格違常 (六)合併精神疾病
十二、戒癮三階段 「生理勒戒」 「心理戒治」 「追蹤輔導」
肆、通路 • 壹、概論 • 一、通路係指產品從生產者轉移到消費者的流通過程。 • 二、在工商社會中,甚多事物皆為商品化,甚至連人亦幾成為商品;而社會亦以錢為主導之評價標準。 • 三、販毒既為一本萬利之買賣,自亦成為一種有其行銷市場之商業,舉凡資本、人力、行銷、計劃、促銷活動等等,一應俱全。
肆、通路 • 四、工商社會之消費文化,既使禁藥變成商品,則其透過各式各樣之人際關係反銷售管道,推銷至消費者之身邊,隨時隨地引誘大眾。 • 五、不斷開拓市場毒品促銷創意無限,「銀三角」、「金三角」、「金新月」和「貝卡谷地」,都是動人的名字,乍聽之下,讓人聯想到流金淌銀、黃金萬兩,非常富裕的好地方。 實際上,這些名字也的確代表了富裕,只不過這些金錢要用毒品來換取,隨之而來的還有戰爭、罪惡和動亂。
肆、通路 • 貳、方式 • 一、 PUB:近期媒體報導有大學生假日流連PUB,結識外國人士,並受其利誘,於寒假期間協助運毒;另有學生受毒販計畫性的餵毒,待沾染毒癮後,毒販以供應毒品作交換,脅迫學生販毒運毒。 • 二、 「派對毒品」:販賣各種「派對毒品」並以產品「質地純、效果好」之風評,活躍於大臺北地區之「毒趴圈」,主嫌陳姓毒梟更係以「專攻各類毒品變異體」在業界頗具盛名,並號稱「沒有訂不到的毒品,只怕你買不起!」
肆、通路 • 三、透過網路:透過網路即時通建立客戶群,使用青少年間術語,以「賣衣」代表販賣安非他命,「賣褲」代表販賣k他命,「全套」代表「衣和褲」,即安非他命和k他命。另外,為避免學生沒財力買斷毒品,乃採取「先賣毒再收款」方式,讓販毒青少年在沒有成本壓力下,先完成毒品交易再交回毒錢,然後從中抽取利潤,以此方式擴張學生販毒網。
肆、通路 • 四、各戒毒處所:某集團首腦梁○○專門從事海洛因毒品販賣,其作案手法係於縣內各戒毒處所誘惑前往接受替代療法(美沙佟)之戒毒者,向其兜售毒品,不少戒毒者因耐不住誘惑,再次陷入毒品之泥沼,使戒毒之處所淪為毒品交易之溫床,嚴重破壞政府戒毒成效。
肆、通路 • 五、不同場所有不同的流行藥物也有不同的犯罪型態:吸毒的場所和學習犯罪習性的場所絕對有關聯,吸毒後就會去有吸毒的地方如搖頭店,沒用藥前會去正常的PUB。 • 有吃安非他命或海洛因就比較不會去PUB,大多去網咖或賭場,據我所知現在在大賭場會有海洛因供應,安非他命大多在加油站廁所等地。
壹、毒品政策之選擇 • 一、傳統上對策之分類 • (一)鷹派(HAWKS):強調斷絕供給策略 • (二)貓頭鷹派(OWLS):強調減少需求策略 • (三)鴿派(DOVE):強調減害計劃 • 二、對毒品宣戰 • (一)禁止毒品進入國內及根除毒品的生產品 • (二)Drug interdiction and eradication efforts are doomed to fail.
壹、毒品政策之選擇 • 三、Limits of the criminal : The lessons of history • (一)若大部分的人需要此產品或服務,便會有一些人試圖提供給他。 • (二)若努力要去壓制此供應,便會導致廣泛的逃避及造成犯罪組織。 • (三)致力執法會產生另外犯罪如賄賂執法者,濫用個人權力及喪失對法律的尊重。 • (四)強力執法會鼓勵其轉變型態,不是研發替代物,就是轉移讓接受服務者接受更高的風險。
壹、毒品政策之選擇 • 四、需求的減少-毒品教育 • (一)just say no *最廣泛地使用於減少需求的方案便是利用公共教育,努力去勸導人們不要使用毒品,最有名的就是1980年雷根總統夫人所發起的” just say No”運動。 *教育方案使用下列四種不同方案:1.知識的傳播;2.恐怖的激發;3.訴諸道德;4.情感性的教授。
壹、毒品政策之選擇 * just say No 運動乃結合恐怖的激發與訴諸道德,惟1.此訊息無法均勻傳送至每一位聽眾身上;2.許多聽眾不相信確實存有危險;3.我們不能期待這些聽眾會做合理性決定,許多青少年會尋求立即的享樂而忽視長期的後果。 *對此巨大媒體運動的評估發覺對青少年朋友並無正面影響,14-16歲者使用大麻確實增加,且暴露於此運動的青少年其使用大麻的狀態與較少暴露於此者並無太大差異。
壹、毒品政策之選擇 (二)DARE(Drug Abuse Resistance Education) *近年來反毒教育很熱門的便是DARE,屬一種情感性教育,發展其認知及挽救拒毒品的技能,且發展風險評估及做決定的技能。 *此方案廣泛地使用於各集學校,惟評估報告發現對於毒品使用並無長期作用,可能原因為:1.教法;2.來教的教官;3.只17小時的上課講座是否能足夠抗拒同儕的影響,因而可得知: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DARE or other drug education programs reduce illegal drug use.
壹、毒品政策之選擇 五、毒品治療 • The challenge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is to match the right program with the right client.
壹、毒品政策之選擇 • 六、合法化毒品? *合法化此用語有不同的涵義:1.所有的毒品均合法化或只是一些;2.持有及販賣均合法化或只是持有;3.合法化適用至成人及少年或只是成人?4.使用規範來取代刑罰,若是的話,為何? *Karel propose legalizing drugs only for adults and making distinctions among various drugs based on their toxicity and potential harm.
壹、毒品政策之選擇 • 七、我國目前政府的毒品政策 • 鑑於毒品戕害民眾身心,影響治安,行政院為積極處理毒害問題,已於民國95年6月2日恢復召開毒品防制會報,以統合政府各機關及民間之反毒力量,同時具體擬妥全新的反毒對策,採取「首重降低需求,平衡抑制供需」,將反毒戰線前推至防毒領域,並從「防毒」、「緝毒」、「拒毒」及「戒毒」多管齊下,實施教育宣導及醫療戒治以減少需求,再輔以積極查緝以斷絕供應,同時更從毒品防制最上游的反毒情資蒐集、原料藥管控及國際策略聯盟等各項措施,加強不同部門相關業務之聯繫與合作。
貳、藥物濫用之預防 (一)避免或延遲與煙、酒、檳榔、藥物的接觸 (二)及早提供濫用物質對身體傷害的知識及相關的法令規章 (三)協助戒除吸煙、飲酒或吃檳榔的習慣 (四)教學正常化 (五)強化休閒設施及活動
貳、藥物濫用之預防 (六)拒絕毒品的方法 1、拒絕不良嗜好 2、建立紓緩壓力、情緒的正當方法 3、建立正確用藥觀念 4、遠離是非場所 5、提高警覺不隨便接受陌生人之飲料、 香煙 6、培養健康正當休閒活動 7、建立自信及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