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503 Views
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 免疫系统 : 由具有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 细胞和分子组成,是机体免疫机 制发生的物质基础 分三个组织层次 : ① 中枢免疫器官; ②外周免疫器官; ③免疫细胞. 图 1 免疫应答的种系进化示意图. 2 .1 免疫器官 的结构和功能. 定义 : 实现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组织 分类 : 根据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功能差异,可分为中枢神经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E N D
免疫系统: 由具有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 细胞和分子组成,是机体免疫机 制发生的物质基础 分三个组织层次: ①中枢免疫器官; ②外周免疫器官; ③免疫细胞
2.1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定义: 实现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组织 分类: 根据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功能差异,可分为中枢神经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组成: 骨髓、胸腺、鸟类法氏囊或其同功器官 功能: 主导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殖和分化成 熟,对外周淋巴器官发育和全身免疫功能 起调节作用。
(一)胸腺 1. 位于前纵隔、胸骨后。胸腺分为左右两叶,外包结缔组织被膜;被膜伸入胸腺实质内形成隔膜,将胸腺分成许多小叶;小叶的外周部分称为皮质,中央部分称为髓质;相邻的小叶髓质彼此相连。
胸腺的细胞分为 淋巴细胞和非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包括原始T细胞向成熟T细胞分化过程中各种不同阶段的细胞,统称为胸腺细胞;分布从皮质到髓质逐渐减少。 • 非淋巴细胞包括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抚育细胞、皮纤维细胞和网状细胞等。这些细胞一方面构成胸腺组织的支架,另一方面构成胸腺细胞营养和分化的微环境,统称为基质细胞。
胸腺的免疫功能 • 驯化T淋巴细胞: 双阴细胞 双阳细胞 单阳细胞 • 分泌胸腺激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 其它功能: 调节机体免疫平衡,维持自身的免疫稳定性
胸腺的发育过程 出生时胸腺重量仅约为20g,青春期达顶峰,约40g;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萎缩,至老年时仅剩10g左右,且多为脂肪组织替代。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胸腺的生长周期相关
(二)腔上囊 • 腔上囊又称法氏囊,是鸟类动物特有的淋巴器官,位于胃肠道末端泄殖腔的后上方。 • 功能: 训化B细胞成熟,主导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将孵出的雏鸡去掉腔上囊,会使血中γ球蛋白缺乏,且没有浆细胞,注射疫苗亦不能产生抗体。 • 人类和哺乳动物没有腔上囊,其功能由相似的组织器官代替,称为腔上囊同功器官;曾一度认为同功器官是阑尾、扁桃体和肠集结淋巴结,现在已证明是骨髓
(三)骨髓 骨髓是成年人和动物所有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各种免疫细胞也是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发育而来。 骨髓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血细胞,近来证明骨髓还是腔上囊同功器官。在骨髓异常时,累及的不单是体液免疫,其他免疫功能也发生障碍。
二、外周免疫器官 组成: 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 功能: 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一)淋巴结 1.淋巴结的结构为近乎圆形的网状结构,表面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略凹陷处为门,有输出淋巴管和血管出入。被膜向外延伸有许多输入淋巴管;向内伸入实质形成许多小梁,将淋巴结分成许多小叶。淋巴结的外周部分为皮质,中央部分为髓质。
2. 淋巴结的功能 • (1)滤过和净化作用:淋巴结是淋巴液的有效滤器,通过淋巴窦内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体液抗体等免疫分子的作用,可以杀 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起到净化淋巴液,防止病原体 扩散的作用。 • (2)免疫应答场所:淋巴结中富含各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利于捕捉 抗原、传递抗原信息和细胞活化增殖。 • (3)淋巴细胞再循环基地:正常情况下,只有少数淋巴细胞在淋巴 结内分裂增殖,大部分细胞是再循环的淋巴细胞。血中的淋巴 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后静脉进入淋巴结副皮质,然后再经淋巴窦汇 入输出淋巴管。众多的淋巴结是再循环细胞的重要补充来源。
(二) 脾 功能: • 在胚胎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 出生后造血功能停止,但仍然是血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池的最大储库和强有力的过滤器; • 与淋巴结相似,脾还是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基地 • 产生抗体,脾富含B细胞和浆细胞,因此是全身最大的抗体产生器官,尤其是产生IgM和IgG • 分泌体液因子,脾可以合成补体(C5和C8等)和备解素等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还能产生一种白细胞激肽,促进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2.2 免疫细胞 • T淋巴细胞 • B淋巴细胞 • 第三群淋巴细胞
1. T淋巴细胞 定义:由一群功能不同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组成, 由于它 在胸腺内分化成熟称为T细胞. 成熟后移居于周围淋巴组织中。 T细胞膜表面分子与T细胞的功能相关,也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这些分子为抗原性不同的糖蛋白,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细胞的活化,信息的传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表达有关, 故为T细胞的表面标志(CD), 可以用以分离、鉴定不同亚群的T细胞。
T 细胞膜表面分子 T细胞表面 抗原识别受体 TCR CD3 CD4/CD8 IL-2R CD11a 黏附分子 CD28 CD2 CD152(CTLA-4) CD154(CD40L)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 T细胞库: 在一个体内能特异性识别各种抗原 的T细胞克隆的总数 成熟的T细胞库特征: 1. 识别抗原时的自身MHC分子限制性 2. 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
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 双阴细胞 双阳细胞 单阳细胞
2.B淋巴细胞 • 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禽类是在法氏囊内发育生成,故又称囊依赖淋巴细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是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 • 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这种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 • B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B1细胞为T细胞非依赖性细胞。B2为T细胞依赖性细胞。B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较短,仅数天至数周,但其记忆细胞在体内可长期存在。
B 细 胞 膜 表 面 分 子 CD80/86 FcmR MHC-II CD23 CD40 CD19 CD79a CD32 BCR B淋巴细胞 抗原识别受体 CD20 (离子通道) CD21 CD79b
BCR与TCR的比较 BCR TCR 结构 BCR-Igа,в TCR-CD3 结合形式 抗原-BCR 抗原-MHC-TCR 结合抗原 游离抗原 MHC-抗原肽 与任何蛋白质抗原应答 MHC-肽应答 识别表位 空间构像决定簇 线性肽片段
B细胞的功能 1. 产生抗体 2 . 提呈抗原 3. 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 调节 \炎症反应和造血
B细胞的发育 分两个阶段: • 抗原非依赖期 (中枢免疫器官) Pro-B Pre-B 不成熟B 成熟B • 抗原依赖期 (外周免疫器官) 抗原 成熟B 浆细胞
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过程 祖B细胞 前B细胞 不成熟B细胞 成熟B细胞 浆细胞 各个阶段的变化为Ig基因的重排和膜表面标志的变化
祖B细胞: (1)重链基因重排 (2) 表达Igа/Igв 2.大前B细胞: (1) Ig基因重排, 表达IgM 重链分子 (2) 表达pre-B受体 3.小前B细胞: 轻链V-J基因重排 未成熟B细胞: (1) 表达膜表面IgM (2) 与自身抗原结合, 产生负信号, 克隆流产,导致自身耐受
4. 成熟B细胞: (1) 同时表达膜IgM, IgD,(BCR)识别相 同特异性的抗原 5. 浆细胞: (1) 成熟B细胞识别抗原后分化为浆细胞 (2) 分泌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