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11 Views
邁向十二年國教的高職教育: 省思與因應. 羅文基 龍華科技大學 wensky@mail.lhu.edu.tw. 前言. 國民教育 國民義務教育 強迫入學 免試入學 免費 ( 或免學費 ) 教育 單一(或多元)學校類型 國民基本教育 我國教育基本法的用語. 前言. 高職教育 :可真是一波雖平一波又起? 走過應否存廢爭議的高職,是否又面臨新的考驗與危機? 這次政府提出實施的 12 年國教,可是玩真的? 實施 12 年國教,高職能否維持競爭優勢與永續發展?
E N D
邁向十二年國教的高職教育:省思與因應 羅文基 龍華科技大學 wensky@mail.lhu.edu.tw
前言 • 國民教育 • 國民義務教育 強迫入學 免試入學 免費(或免學費)教育 單一(或多元)學校類型 • 國民基本教育 我國教育基本法的用語
前言 • 高職教育:可真是一波雖平一波又起? • 走過應否存廢爭議的高職,是否又面臨新的考驗與危機? • 這次政府提出實施的12年國教,可是玩真的? • 實施12年國教,高職能否維持競爭優勢與永續發展? • 在延長國民教育過程中,高職應如何尋找發展定位?
定調的12年國民教育 • 國民義務教育 目前的9年國民義務教育是:強迫入學、免試、免學費、義務及單一學校類型的教育,接受教育是國民的權利也是義務 • 國民基本教育 未來的12年國民基本教育是:非強迫入學(非義務)、但是普及、免學費、免試為主和多元學校類型的教育,接受教育是國民的權力
推動12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法源依據 依《教育基本法》第11條「國民基本教育應視社會發展需要延長其年限;其實施另以法律定之。」 高中職 (含五專前三年) 學前教育 國小 國中 6 12 15 18 高級中等教育 九年國民教育 普及 普 及 免 學 費 強迫入學 免試 免學費 非強迫入學 免試為主 ※ 學前教育不納入國民基本教育,但採階段性免學費補助
國民教育再延長的推動歷程(1) • 「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延教班)之推展實施(民國72年) • 「自願就學輔導方案」(自學案)的實驗推展(民國79年) • 「加強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邁向十年國教目標」的實施(民國82年) • 多元入學方案、完全中學、綜合高中及高中職社區化等方案的推展
國民教育再延長的推動歷程(2) • 1999年及2003年的12年國教研議 1.1999年成立諮詢委員會、研究小組及工作小組,規劃研擬三年內實施12年國民教育 2.2003年依據全國教育發展會議決議籌組「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工作圈」,積極進行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規劃工作。 • 2007年的12年國教規劃方案 1.2007年完成「12年國民基本教育計畫」(包括12項子計畫的23個方案),並由行政院正式宣布推展,預計2009年8月全面實施 2.2008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計畫」名稱修正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先導計畫 」 • 2011年的12年國教實施計畫 2011年9月20日行政院正式核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並自民國103年全面實施
舒緩過度 升學壓力 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 提高國家 競爭力 提升國 民素養 回應各界期待的12年國教之規劃思維 免試 入學 特色招生 國中教學正常化、 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 各界期待 教育部規劃思維
12年國教規劃的系統架構 黃 金 十 年 百 年 樹 人
12年國教的基本內涵 • 普及 • 自願非強迫入學 • 免學費(但仍須繳雜費、代收及代辦費) • 免試入學為主(75%以上免試,25%以下供學校特色招生) • 公私立學校並行 • 學校類型多元(維持現有學校類型,另允辦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 • 普通與職業教育兼顧(維持高中、高職及五專的分流教育,分別施予適性課程)
12年國教的推動期程 配合《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之政策規劃,12年國教的推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 啟動準備階段 自民國100年8月至103年7月為啟動準備階段 • 全面實施階段 自民國103年8月1日起至109年7月,為全面實施階段
啟動準備階段的目標(至103年7月) 就學率達99%以上 落實國中適性輔導及學習成就評量機制 免試就學率達75%以上 就近入學率達80%以上 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80%以上 普及宣導建立共識 2 3 4 5 6 1
全面實施階段的目標(至109年7月) 免試入學率達85%以上 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95%以上 就近入學率達90%以上 1 2 3 註:103年8月全面實施
免試入學及就學區規劃推動組織及任務 1.研訂及規劃入學方式及免試就學區等政策 2.審議及協調入學方式及就學區範圍等 高中高職入學審議 及作業小組(教育部) 高中高職入學推動工作小組 (各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規劃免試就學區範圍 高中高職免試入學委員會 全國各高中高職學校
15個高中高職免試就學區 1.以直轄市、縣市行政區範圍為基礎 • 共同就學區:位處免試就學區交界學校、現行多元入學管道同意跨區招生之學校、部分學校、產業特殊需求類科及稀有類科。 • 五專學校分散且類科屬性特殊,採全國一區。
12年國教與9年國教就學區之差異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75%以上學生得以免試方式進入區域內高中職 戶籍所在地 (鄉鎮市區) 免試就學區 學區
高中、高職及五專多元入學管道 免試入學 甄選入學 登記分發 入學 申請入學 (五專申請抽籤) 免試入學 (75%以上) 現行與12年國教入學方式比較圖 現 行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特色招生(0%~25%) 考試 分發 入學 甄選 入學 免試入學比率逐年提高,考試入學方式變動最小為原則
國中學生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入學管道辦理流程圖 國中教學正常化及學力品質確保 落實教學正常化,適時進行校、班本位診斷性測驗及補救教學 國中適性輔導 進行智力、性向、興趣測驗等專業測驗,提供試探及實作活動,妥善紀錄並利用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 國中在學階段 九年級國中教育會考 (每年4月) 國中提供學生升學輔導建議 免試入學(每年五月) 登記五專 免試就學區內登記高職、高中 Y Y 錄取 錄取 報到入學 N N 認證優質的高中、高職及五專方能申辦特色招生 特色招生(每年六月) 報考高中高職或五專特色招生 學科或術科考試 N 錄取 登記未額滿學校 Y 報到入學 報到入學
免試入學方案規劃重點 • 免試入學指:免考入學測驗、不採計國中生學習領域評量、不訂定任何入學門檻或條件,當登記人數未超過主管機關核定學校之名額時,全額錄取。 • 當登記人數超過學校核定名額時,需有嚴謹的超額比序辦法 • 教育部將會商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共同訂定全國一致性原則,並於101年4月前公布。各主管機關會依教育部所訂之原則,規劃該區免試入學辦理細節及作業要點,並於規定時間內報教育部備查,再據以辦理。 • 各主管機關會於102年8月前公告各校免試入學招生簡章(包含名額及超額比序條件)。
特色招生方案規劃重點 • 特色招生,係指經申請及主管機關審核通過之公私立高中、高職及五專,為提供學術性向、職業或藝能性向專長學生適性學習之環境,根據學校歷史、條件、願景及社會需求等因素,發展學科或群科之特色課程,以吸引學生報考入學。 • 特色招生名額比率,採因地、因校制宜,各招生區依地域需求,103學年度規劃0%至25%的名額,比率上限將逐年調降,至109學年年降至15%為目標。 • 經主管機關認證為優質學校者,需經申請及主管機關審核通過,方可辦理特色招生。辦理方式包括:考試分發及甄選入學,學校可選擇單招或聯招,學生僅能擇一區包考。
分階段逐步實施 1 2 4 5 3 先從高職做起,高中隨後 預定103學年度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 已有公費就學補助或學費減免優待者, 擇優適用,不再重複補助 高中職免學費方案的推展 先期採「高職免學費」搭配「公私立高中齊一學費」
全面免學費 高中職免學費方案 齊一公私立高中學費
免試入學 超額比序 特色招生 配套問題 1.比序條件迄今不明,授權地方引發一國 多制爭議 2.比序如採教育會考、在校成績,升學壓 利依然難以消除 1.何謂特色?定義模糊不明 2.學生區分兩種,依然難以擺拖標籤問題 3.比例太高,103年有25%,恐有一半以上 國中生擠破頭 1.80%高中職優質化,仍無法讓家長相信學 校一樣好 2.國中課程未做大幅調整,學生沒時間探 索自我 12年國教實施方案的社會疑慮
12年國教對高職的可能影響 • 少子化趨勢的全面衝擊 • 普通與職業教育的競逐 • 五專學制對高職的排擠 • 免試就學區與入學方案的爭議 • 學校對特色招生的取捨與應變 • 免學費對公、私立學校的必然影響 • 後期中等教育課程統合與分流的發展
高級中等教育法 決定後期中等教育走向 因應12年國教的發展,我國後期中等教育未來可能會以課程/學程的區分取代目前:高中、高職、綜高的學校型態 • 學術發展導向課程/學程 • 專業發展導向課程/學程 • 職業發展導向課程/學程 • 就業準備導向課程/學程
未來後期中等學校的可能發展 未來後期中等學校,可辦理單一種課程/學程 • 學術導向課程/學程----普通高中 • 專業導向課程/學程----科技高中 • 職業導向課程/學程----職業高中(工業 高中、商業高中等) • 就業準備課程/學程----職業學校
未來後期中等教育的可能發展 未來後期中等學校,也可同時辦理兩種以上課程/學程 • 綜合高中----學生入學後始依性向選習適合自己之學程 • 混合高中----學生入學前已被分配修習固定學程(有人稱為拚盤式高中)
一般大學校院 科 技 大 學 技 術 學 院 進 入 就 業 市 場 就 業 二 專 就業準備學程 學術導向學程 專業導向學程 職業導向學程 共同基礎核心/ 通識教育課程 邁向12年國教 後期中等教育的統合與分流
後期中等教育的未來發展 就業準備 導向 職業(發展) 導向 學術(發展)導向 專業(發展) 導向 職業學校 普通高中 基礎課程 (國中教育)
未來高職的可能發展定位 • 全校轉型「專業發展導向」的菁英高職(即轉型為科技高中) • 強調以產學合作為重點特色的「職業發展導向」及「就業準備導向」之課程型態 • 提供多元的課程型態,並展現每一類課程的特色 • 全校轉型為「綜合高中」,並規劃具特色的專門學程
專業發展導向的課程設計 • 以現有「類群」(實群虛科)的概念進行課程設計 • 強調語文、數理及統整的專業核心課程 • 導入新興科技、科技議題和技術研發的基礎概念 • 重視專業領域系統概念的建立,並透過專題製作或課題研究培養統整能力 • 銜接科技大學、技術學院或一般大學校院的專業發展課程
職業發展導向的課程設計 • 以現行職業類科(虛群實科),或經重新調整的新類科,設計課程 • 除實用語文、應用數理外,也應有一些統整的職業核心課程 • 銜接二專、二技或技術學院,也可進一步接受專業訓練後就業的職業發展課程
就業準備導向的課程設計 • 以產業職場實際需求,設計類科或以「學程」概念規劃課程 • 透過建教合作或產學攜手,強化職場實務能力的培養 • 協助學生取得相關職業或專業證照,俾順利進入職場發展為目標
綜高專門學程的課程設計 • 綜合高中專門學程的規劃,應以現有「類群」、或誇領域、或融合新興科技,以發展特色 • 專門學程應以上述「專業發展導向」的課程概念妥為規劃
結語(一) • 邁向12年國教的後期中等教育,應重新思考發展定向。 • 未來後期中等教育的發展需兼顧統合與分流,應以提供的課程結構取代現有的學校類型。 • 後期中等教育的課程除共同基礎課程(一般課程或通 識教育課程)外,應可分流出四種取向的學程:學術取向、專業取向、職業取向及就業準備取向。 • 未來高級中等學校可以提供單一或多元取向的課程,呈現各種不同的學校型態。
結語(二) • 依此思維,始能突破高中、高職與綜高的論,使課程規劃呈現彈性與多元。 • 維繫高職教育競爭優勢的核心議題:反應科技發展趨勢、結合產業實務需求及啟發個人創意思維 • 落實學校本位課程規劃,讓後期中等教育跳脫高中、高職及綜高的思維框架。 • 邁向12年國教,高職教育必須重新定位,尋找妥適策略,以維持競爭優勢。
問題與討論 敬請指教 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