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月称论师 造

月称论师 造.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名义. 论义. 末义. 译礼. 究竟佛地. 宣说暂时地. 造论究竟. 诸地功德. 分别说十地. 所造论体. 造论分支. 极喜地等五 地. 远行等四地. 现前地. 所 讲正论. 如是成立义故结尾. 是故以理成立唯一缘起生义. 为谁传法. 所讲之法. 以理抉择人无我. 如是破者妨难. 二谛中破四边生. 认定以理观察之果. 以理破自性生.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月称论师 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月称论师 造

  2.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3. 名义 论义 末义 译礼 究竟佛地 宣说暂时地 造论究竟 诸地功德 分别说十地 所造论体 造论分支 极喜地等五地 远行等四地 现前地 所讲正论

  4. 如是成立义故结尾 是故以理成立唯一缘起生义 为谁传法 所讲之法 以理抉择人无我 如是破者妨难 二谛中破四边生 认定以理观察之果 以理破自性生 以理抉择法无我 以理证抉择空性 空性之分类 广说所境空性 结尾本品 略说能境地之体性 真实 现前地 宣说空性之深义 真实宣说具深义空性 破无因生 立誓略说无四边生 于彼以理广说 破自生 破他生 破共生 如何传相

  5. 破成立依他起有自性 以理证破 释佛说唯识之教义 破离外境之识有自性 总破承许他生 叙计 破他生 彼破 别破唯识

  6. 以现量不成立自证 破彼有之量即自证 以问能立略破而说 立誓略说 以比量不成立自证 破依念成自证之理由 真实 设若纵有自证彼者不应忆念而破 彼者广说 说因 彼破故无正量不成依他起 以比量不成立自证 彼破 破成立依他起有自性 许依他起与许世俗名言不同 说明依他起有自性不应理 明二谛无误唯龙树之宗 旁述自宗虽无自证也可生忆念 由此唯识宗失坏二谛 彼者以理广说 由离能领受境识 此他性念非我许 故能忆念是我见 此复是依世言说 这里旁述中观自宗随世间名言所许,成立无实有自证仍能产生忆念了知之理。

  7. 戊二、旁述自宗虽无自证也可生忆念 由离能领受境识 此他性念非我许 故能忆念是我见 此复是依世言说 由于远离了能领受境的心识, 此他性的忆念并不是我宗所承许。 与自证别别他体的忆念 若离能领受境之心,别无他性之念心,如前已说。 ——《自释》 纵许成立有自证 忆彼之念亦非理 他故如未知身生 此因亦破诸差别

  8. 戊二、旁述自宗虽无自证也可生忆念 由离能领受境识 此他性念非我许 故能忆念是我见 此复是依世言说 我见:非现量见,从忆念角度,了知。 能:能领受心的所领受境 忆念:后面的忆念心 由于没有他性忆念的缘故,能领受心的所领受境,并不是后面的忆念心不能领受,所以忆念心也有境。能领受心的所知,后一念心就可以了知,不是不能了知。 由无他性之念故,其能领受心之所领受者,非后念心不能领受,故念心亦有境,能领受心之所知者,后念心非不能了知。故可念云,是我见也。 ——《自释》

  9. 戊二、旁述自宗虽无自证也可生忆念 由离能领受境识 此他性念非我许 故能忆念是我见 此复是依世言说 此复仅仅是依靠世间的名言谛言说,非以胜义理论观察所得。 中观师破斥 中观宗仅仅是随世间名言而安立后面的忆念心能了知能领受心的所知的境

  10. 去年的现量境 = 今年的忆念境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11. 并引用本论《自释》来说: 若离能领受境之心,别无他性之念心,如前已说。由无他性之念故,其能领受之所领受者,非后念心不能领受,故念心亦有境,能领受心之所知者,后念心非不能了知。故可念云,是我见也。 (从所境上讲) 由无他体性之故 领受境 果仁巴大师 以中观理破斥 忆念 所以领受境,以此领受如青色境,彼者并不是以后面的忆念无有领受

  12. “以后一颂对于承许因果他体的对方之前,以忆念领受的境不合理,以及若作是念,虽以一相续所摄以及是因果法的根据而建立,然而是他性故的因也能破除。”“以后一颂对于承许因果他体的对方之前,以忆念领受的境不合理,以及若作是念,虽以一相续所摄以及是因果法的根据而建立,然而是他性故的因也能破除。” 并引用本论《自释》来说: 若离能领受境之心,别无他性之念心,如前已说。由无他性之念故,其能领受之所领受者,非后念心不能领受,故念心亦有境,能领受心之所知者,后念心非不能了知。故可念云,是我见也。 唯识宗认为:领受及忆念是他体性的因果 中观宗破斥: 果仁巴大师 以中观理破斥 领受 忆念 是假立的因果关系 • 没有他生的存在 • 无实有别别的他体法

  13. 忆念境和领受境是一个法, • 观待不同的心识而安立 观待后来忆念, 叫忆念境 同一个境 观待当下领受, 叫领受境 去年 现量见 今年忆念 故从忆念境的因成立领受境 因为领受和忆念不是他体的法, 那么通过忆念可以推知领受境的存在, 或者说以忆念境的因成立领受的境。

  14. 并引用本论《自释》来说: 若离能领受境之心,别无他性之念心,如前已说。由无他性之念故,其能领受之所领受者,非后念心不能领受,故念心亦有境,能领受心之所知者,后念心非不能了知。故可念云,是我见也。 (从能境上讲) 以能领受青色之心所知的心识者,以后忆念心并非不了知。 能了知,故说是我见。 就是以能境忆念的因成立自领受。 果仁巴大师 以中观理破斥 忆念 去年我现量见的心识

  15. 《净水如意宝讲记》 • 唯识师由比量成立自证是这样: • 往日的取蓝识(有法),必定自领受(所立),现今引生了对取蓝识的忆念故(能立)。 • 中观师回答: • “现今忆念取蓝识”的原因不是因为往日取蓝识有自领受 • 真实的原因是当时心领受蓝色境时,境和有境相连。以这个缘故,现在也能忆念有境的取蓝识。

  16. 《净水如意宝讲记》 心不自心,由境而心;境不自境,由心而境。 心领受任何境, 都是境和有境相连。 没有眼前的花 就不会有缘取花的眼识 观待 “相连” : “心不是自己成立为心,而是由境成立心;境不是自己成立为境,而是由心成立境。 也不会有眼识前的花相 没有缘取花的眼识

  17. 《净水如意宝讲记》 受余相连故,能念如鼠毒。 识在领受不同于识的境时,以境和有境相连的缘故,也就能在忆念境时忆念起有境识。 比如我们童年时,夏天的夜晚到河里洗澡,身体浸在凉水中,有很凉的感受。 我们现在忆念那条河里的凉水时 同时能忆念起感受凉的识。 缘取凉水的识和凉水是相连的

  18. 《净水如意宝讲记》 受余相连故,能念如鼠毒。 比如我们回忆自己回家见到母亲时欢喜的心情 由于当时境(回家见到母亲)和有境(欢喜的心情)相连 现在心里现起母亲的影像时,也能忆念起当时的心情。

  19. 此段字句作为中观宗许领受和忆念没有他体性的根据,从领受境产生忆念境以及从自领受产生忆念之境,因此名言中承许有自证。此段字句作为中观宗许领受和忆念没有他体性的根据,从领受境产生忆念境以及从自领受产生忆念之境,因此名言中承许有自证。 若于名言中都破自证分,那果仁巴大师说:“所谓的岂能领受心之所领受者。” 《自释》后面说: “能领受心之所知者的差别需要善加宣说。” 果仁巴大师 以中观理破斥 要么说前面有重复的过失,谁又敢说在本论《自释》中月称论师有重复的过失。

  20. 若没有重复的过失,那前面“其领受心之所领受者,领受和忆念没有他体性的缘故,从领受境产生忆念的境。” (从所境上讲) 后面讲“能领受心之所知者,后念心非不能了知。”(从能境上讲) 是讲从自领受产生忆念之境,那么从自领受讲,已经成立了名言当中的自证分,如果不是从能境方面,那么与前面完全重复了。 果仁巴大师 以中观理破斥 故于《自释》的观点若详细抉择的话,显然可以了知名言当中已经成立了自证分。此颂中再再破自证分,唯一是破在胜义中承许实有的自证分。

  21. 世俗名言中的见闻觉知等,在此并非中观宗所遮破否认的对象。此处所遮的是苦因——妄执的实有分别念。世俗名言中的见闻觉知等,在此并非中观宗所遮破否认的对象。此处所遮的是苦因——妄执的实有分别念。 《入行论》 见闻与觉知,于此不遮除。 此处所遮者,苦因执谛实。

  22. 公案:桑嘎拉顽强抗拒诱惑 桑嘎拉等五百商人赴海中取宝,遇到鲸鱼毁坏船只,误入一铜洲。此洲有众多罗刹女守护,罗刹女以美色诱惑,用甜言蜜语引诱商主们组建安乐窝并生儿育女。 后来桑嘎拉无意中入于南方一铁城,发现里面有一些人在痛苦哀嚎,于是问其原因。 那些人一看来人急忙回答说:“我们本是赡部洲商人,前往大海取宝途中碰到鲸鱼,它毁坏我们所乘船只,我们依靠船上救生设施才游至岸边。铜洲罗刹女诱惑我等与其共同生活,育有子女。

  23. 公案:桑嘎拉顽强抗拒诱惑 但她们一旦找到新上岸之赡部洲商人后,就欲将我们全部吞食干净。现在我们已被吃剩至十人左右。” 桑嘎拉急忙问道:“是否通晓前往赡部洲之方法?” 这些人无奈说道:“由于铁城所围,我们自身已无任何方法解脱,不过你们可能尚有逃脱希望。以前听天人在虚空中说过:‘每月十五日,赡部洲商人可直接前往北方,北方有一骏马王会将马背靠向欲离开此地之商人,并向他们说:你们有谁欲回返,我会把他们顺利送至赡部洲。 骏马王会将此话连说三遍,此时大家可径直走到它面前说:我们欲往赡部洲。骏马王便会将你们平安送抵赡部洲。’我们即如是听闻,故而料想你们应能返家。”

  24. 公案:桑嘎拉顽强抗拒诱惑 十五日这天,众人一起来到地处北方之岛,果然看见骏马王。 所有人均上前恭敬合掌道:“我们皆欲返回,请你务必护送我等圆满、顺利抵达赡部洲。” 骏马王则殷切叮咛说:“你们既要返回,那就必须牢记:返程途中,罗刹女们会打扮得特别艳丽,且携儿带女对你等祈求:‘诸位大哥,你们理应与我们继续生活,继续做我们怙主、依投处。这些饮食、妙衣、珍宝、右旋海螺等,统统尽属你们私人财富,请千万勿回赡部洲,赶快返回与我辈女人共享幸福美满生活。若你们已不再需要我们,那也请无论如何将儿女一同带走。’这些罗刹女到时即会如此哀恳。

  25. 公案:桑嘎拉顽强抗拒诱惑 你们如果认为‘此乃我之妻子、我之饮食……’等等等等,直至‘我之右旋海螺’,一旦有此种念头生出,那尽管身还在我身上,但就如成熟果实必堕于地上一般,你们亦不可能再安住我身之上,必会自然坠地,被这些罗刹女吃光,连一根头发都不会剩下,一滴鲜血也会被她们与土一起搅和吃尽。你们当中若有谁不产生我、我所之念,那他即便没抓牢我也不会落下,他必定能顺利、吉祥返回赡部洲。” 后来果如骏马王所言,罗刹女开始祈求,商人们听罢,有些开始生出“我之妻子”念头,有些想到儿女,有些则想起饮食等物,结果这类商人全部相继落马,众罗刹女顷刻就将他们全部吃光,连落于地上之一滴鲜血亦被含食于口中。只有桑嘎拉一人无思无念顺利返回,其余人众全被残食。

  26. 公案:桑嘎拉顽强抗拒诱惑 释迦牟尼佛后来曾告诉诸比丘道:“诸位比丘,所有骑于马上但却贪执自己妻子、儿女、饮食、财富等人全部堕于马下,并被罗刹女吞食;不对诸种人、财、物生贪之人则顺利回至赡部洲。 你们诸比丘中如是贪执眼、耳、鼻、舌、身、意,或色、声、香、味、触、法,或地、水、火、风,或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或色、受、想、行、识等我及我所者,均会感受无边痛苦,并堕入轮回深渊;而无有我与我所此等执著之众生,则如返回赡部洲之人一般,必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任何具智慧且对佛法生信者,均会如云行力骏马王一样顺利走出轮回大海,登上解脱彼岸;任何愚痴、不信佛法者,则如同堕地于罗刹女前感受痛苦者一样,永陷轮回深渊中。”

  27.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 自宗 分四层: 1、中观宗在名言中承许自证。 • 2、在名言中为何遮破不了自证分? • 3、若以世间名言增上亦无以自证为因之念等义,怎么理解呢? • 4、通过辩论,说明中观宗安立推理名言中安立自证分的合理性。

  28.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 自宗 第一层、中观宗在名言中承许自证。 中观应成派承许六聚识以及没有直接建立自证分等,虽然在彼中的论典中明显可见。 但仅仅以名言未建立,并未肯定名言中绝对没有。 譬如,应成派的论典当中虽未讲到本初心性及大乐等名言,但在名言中彼等也并非不应理。

  29.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 自宗 扎嘎活佛等后代中观论师们 此二不同,因为以明显遮破了自证分,故于名言中破自证是应成派的不共观点。 在中观的论典中没有任何破密宗所讲的大安乐等,但却有明显遮破在名言中承许有自证分的理论,这也是雪域后代中观论师讲中观应成派的不共八大难题之一。

  30.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 自宗 第一层、中观宗在名言中承许自证。 中观论典中虽有破自证分,但仅是胜义中破,名言中破不了,如同他证。

  31.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 第二层、在名言中为何遮破不了自证分? 扎嘎活佛等后代中观论师们 在名言中为何遮破不了自证分? 既然论中已经明显破了自证,而你们却说仅仅是胜义中破,不是在名言中破,而且还说在名言中破不了自证分,为什么破不了呢?

  32.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 自宗 第二层、在名言中为何遮破不了自证分? 1、若将名言中无有的法承许为有,或将名言中有的法承许为无,应有名言量的直接所害。 • 如说:常法的生因是大自在天等,是万法的作者,这样确定会有名言正量的所害。

  33.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答日光论》中“关于自证分的辩论” 自宗 第二层、在名言中为何遮破不了自证分? 2、自证分就不可能有名言正量的所害,而且一切名言都是依靠自证分能真实圆满成立。 比量又最终是依靠现量 现量最终是依靠自证分的现量 比量 现量 名言量是指观现世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