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k likes | 1.16k Views
瞬间远离了这个世界的名人. 十世班禅. 华罗庚. 瞬间远离了这个世界的名星. 马季. 侯耀文. 迈克尔 · 杰克逊. 他们的心脏瞬间骤停. 高秀敏. 古月. 心肺脑复苏 现场急救 ABC.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李浚生. 概述. 心脏骤停: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 射血功能 突然终止。. 心脏骤停后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及呼吸停止。. 心脏性猝死:. 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 1 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心脏骤停后经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 心脏呼吸骤停.
E N D
瞬间远离了这个世界的名人 十世班禅 华罗庚
瞬间远离了这个世界的名星 马季 侯耀文 迈克尔·杰克逊
他们的心脏瞬间骤停 高秀敏 古月
心肺脑复苏现场急救ABC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李浚生
概述 心脏骤停: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 突然终止。 心脏骤停后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及呼吸停止。
心脏性猝死: 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 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心脏骤停后经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
心脏呼吸骤停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突然停止,可导致全身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将迅速出现死亡。
心脏原因 1.冠心病 2.急性心肌炎 3.先天性心脏病 4.心律失常 5.急性心包填塞 6.严重肺动脉栓塞 心脏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 年轻人猝死 --------与基因突变有关 --------遗传来的猝死 --------肥厚性心肌病
心脏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 非心脏病变 1.电击伤、溺水。 2.中毒、窒息。 3.过敏 4.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5.休克 6.创伤 枕、颈部外伤
心脏骤停的后果 1.心脏骤停导致全身血流中断。 2.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停止。 3.内环境代谢障碍。
心脏骤停后… … 脑是人体中最易受到缺血、缺氧损害的重要器官,其中以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的神经元细胞最为明显。 其次易受缺血损伤的器官是心脏。
各主要脏器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时间 大脑:4~6分钟 小脑:0~15分钟 延髓:20~30分钟 脊髓:45分钟 交感神经结:60分钟 心肌、肾小管细胞:45分钟 肝细胞:1~2小时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 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有抽搐。 • 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逐渐缓慢,继而停止。 • 面色苍白或迅速呈现紫绀 • 双侧瞳孔散大 • 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触摸不到。 • 心音消失 • 可伴有大小便失禁,全身松软。 • 手术视野出血停止,血压测不到。
3秒: 头晕。 10秒:晕厥、昏迷。 15秒:抽搐(阿-斯综合征) 伴尿失禁。 30秒:瞳孔散大, 60秒:自主呼吸停止, 4分钟:无氧代谢停止, 5分钟:脑内ATP耗竭,脑细胞 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心脏骤停的表现(常温下)
心脏骤停的现场诊断 三联征 确诊指标 1.突然意识丧失 2.呼吸停止或仅为叹息 3.大动脉搏动消失
次要指标 1.双侧瞳孔散大 2.心音消失 3.血压测不到 4.伤口不出血
心电图表现 1.心室纤颤 2.心室静止 3.无脉性电活动 (电-机械分离) 4.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 15秒——“阿斯综合征”发作 •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 8分钟——“脑死亡”
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 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差。正常脑血流40-60ml/100g/min,低于20ml/100g/min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 • 缺血缺氧: • 10秒—数分钟昏迷; • 3分--昏迷24小时以上; • 8分--皮质细胞不能生存;
相关研究结果: 正交偏振光谱微循环成像(OPSI)技术直接观察室颤心肌的微循环变化: 发现真毛细血管的血流并非在室颤同时立刻停止,而是逐渐减缓,直至约3.5分钟后才停止。 此后,心肌组织的氧供完全停止。
应用光纤氧分压传感器直接测量室颤心肌组织内的氧含量:发现心肌氧含量并非在数十秒内降至最低值,而是逐渐下降;室颤后约4分钟心肌氧含量降至最低值;表明心脏骤停后4分钟心肌才真正处于完全缺氧状态;应用光纤氧分压传感器直接测量室颤心肌组织内的氧含量:发现心肌氧含量并非在数十秒内降至最低值,而是逐渐下降;室颤后约4分钟心肌氧含量降至最低值;表明心脏骤停后4分钟心肌才真正处于完全缺氧状态; 相关研究结果:
相关研究结果: 室颤发生后,动脉端和静脉端压力差需一定时间进行平衡; 10 mmHg甚至5 mmHg的压力差即可维持脏器真毛细血管血液循环。 室颤后主动脉和心大静脉的压力差并非骤然消失,而是在约4分钟后才逐渐消失。
心脏骤停后开始复苏的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约50%可被救活; • 4~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 •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 • 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无存活的可能。
时间就是生命 黄金四分钟
四、 生存链的概念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 (3)早期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一期: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supportBLS) A.畅通气道 B.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 D.电除颤
二期: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1.建立人工气道 2.机械通气 3.建立液体通道 应用血管加压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4.亚低温治疗5.生命状态监护6.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7.控制血糖在10 mmol/L 8.CO2波形监测9.寻找心脏骤停原因
三期:持续/长期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复苏后的处理脑复苏重症监护
简介 基本生命支持 现场心肺复苏术: 在病人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的现场,首先由最初目击者为患者施行的心肺复苏技术。 又称基础生命支持。
目的及意义 目的: 通过向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供氧,以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为进一步的专业化抢救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意义: 可显著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心肺复苏术 核心内容 A.打开气道 B.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 D.电除颤 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 Defibrillation
1.判断: 意识 呼吸 2.呼救!120 3.摆放体位 4.判断脉搏 现场急救的程序 5.胸外心脏按压C 6.打开气道A 7.人工呼吸B 8.电除颤 D
一、判断 1.意识状态 喂!醒醒呀! 轻拍大喊
2.呼吸情况 一、判断 呼吸消失!
二、呼救 快来人啊! 1.人数、病情、年龄--- 2.详细地址、明显地标 3.联络电话 4.后挂电话
四、判断脉搏 检查颈动脉搏动 医务人员必做
五、胸外心脏按压 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 男性-----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汇中点
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 以髋为轴 两臂伸直 垂直下压
双手互扣 手指上翘 掌根接触胸骨 按压手法 掌跟着力、手指翘起
按压与放松比 紧贴胸壁 50 :50 下压幅度 至少5cm
按压频率 ≥ 100次/分钟
按压与呼吸的配合 30 :2
胸外心脏按压要领 • 体位:病人仰卧位,平躺在坚实平面上。 • 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男性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 方法:快速、垂直、连续、用力 • 按压和放松时间:50:50 • 按压幅度:5cm • 按压频率: ≥ 100次/分 • 与呼吸的配合:按压/呼吸 =30:2 • 周期:5组30:2的CPR为一周期,时间约2分钟。
胸外心脏按压之重要 • 及时恢复冠状动脉灌注压、冠状动脉灌流量是心脏复苏的关键因素; • 冠状动脉灌注压与连续胸外心脏按压次数、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 早期、及时、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跳复苏的关键措施;
冠状动脉灌注压 快速连续按压次数、持续时间
按压胸骨,将心脏向后压于坚硬的脊柱上,使心腔内血液排出;按压胸骨,将心脏向后压于坚硬的脊柱上,使心腔内血液排出; 由于心脏瓣膜的作用,血流只能向动脉方向流动; 松弛时,心脏复原,静脉血被吸入心脏。 如此,周而复始。 胸外心脏按压 心泵学说
胸泵学说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胸廓致胸内压和胸腔血管内压力升高,并传递至胸廓外动静脉。 由于静脉瓣阻碍血液返流,故按压胸廓时动脉压高于外周静脉压,形成周围动脉压力梯度,使血液向前流动。 放松时,胸内压力梯度下降至零,形成胸外和胸内静脉压差,促使血液流回心脏。 由于主动脉瓣的阻挡作用,动脉血不能返流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