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老年人心理健康学 — 兼谈再婚问题

老年人心理健康学 — 兼谈再婚问题. 傅文青 博士 苏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研究所 苏州尚想心理咨询中心. 傅文青 教授 现任苏州大学临床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心理教研室主任,苏大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咨询部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委员会委员,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编委。.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尚想心理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 65120161. 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状况.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的发达,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高,如上海地区现在平均寿命已经达到 72 岁左右。 老龄化社会,“银发浪潮”; 老年人口达 1 亿;

char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老年人心理健康学 — 兼谈再婚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老年人心理健康学—兼谈再婚问题 傅文青 博士 苏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研究所 苏州尚想心理咨询中心

  2. 傅文青 教授 • 现任苏州大学临床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心理教研室主任,苏大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咨询部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委员会委员,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编委。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尚想心理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3. 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状况 •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的发达,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高,如上海地区现在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2岁左右。 • 老龄化社会,“银发浪潮”; • 老年人口达1亿; • 老年人口从低龄化到高龄化。

  4. 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状况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5. 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状况 • 未来中国人口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未富先老, 老龄化来势迅猛、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与劳动年龄人口相对过剩并存, 与人口基数庞大同行; • 逐渐步入老年型国家; •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卫生得到关注; • 老年人的人力资源潜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6. 二、老年化过程中生理心理变化特点 • 在心理学上,人生过程被称为“生命发展周期”,家庭的存在被称为“家庭发展周期”。 • 从四、五十岁开始中年期开始,成人的五官功能就开始衰退,到老年期就更明显; • 因此进入老年,要注意:预知身体上哪部分、哪方面可能先出现问题,然后有所预防和适应。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7. 1.感知觉变化 • 视力变化:眼睛对冷色调颜色如蓝、绿及紫色不易区别,而对暖色调系统如红、黄、橘色还比较敏感;视网膜视敏度下降,对明暗光线的变化也不太适应,因此老人居住的房屋,要布置的色彩鲜明,灯光足够; • 听力变化:容易产生耳鸣、幻听、听力下降。使用助听器的问题; • 味觉衰退:味觉细胞退化,对甜、苦、酸的味觉减退(不太敏感),影响胃口,饮食习惯有改变,牙齿脱落影响咀嚼功能; • 骨骼与关节:骨刺带来的问题、骨质疏松导致驼背和骨折;注意保持直立姿势,不要搬运重物;注意家庭和公共设施方便老年人的设计。

  8. 2.智力功能变化 • 老年化过程中智力减退并不是全面性的; • 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效果仍处于很高的水平,甚至在不少方面超过中青年人; • 坚持用脑有利于在老年期保持较好的智力水平和社会功能; • 活动锻练对智力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发展老年大学、老年网上学校可以极大程度地开发老年人的智力,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友所用。

  9. 3.记忆力 • 老年人主要是能回忆过去的事情,但对眼前的事情反而记忆较差; • 遗忘生活琐事,如记不得刚才把眼镜和钥匙放在什么地方了,甚至有时候连亲友的名字一时记不起来了,忘记自己家门牌号等; • 所以出去拜访朋友,做什么车、什么路线最好先记在小本子上。

  10. 4.感情与情绪 • 老年人在感情上变得比较脆弱,不喜欢听坏的或悲惨的事情; • 在生活中不愿谈生病、长癌这类话题,不愿被别人说自己老了之类的话 • 对事情比较小心、胆怯,容易担心,唯恐有不好的事发生。不喜欢听打打杀杀、恐怖、血腥的事情; • 看电视也是喜欢轻松欢乐的节目。甚至有返老还童的现象。

  11. 5.性格与心理的变化 • 老年人有时候也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缺少对别人的关怀; • 谈话比较爱谈自己的事,容易向别人诉苦,有体诉的倾向,有疑病的倾向; • 有时候性格变得警戒、怀疑,或者固执保守; • 生活变得孤单、寂寞和忧郁; • 对身体的残缺、功能的衰退焦躁不能适应 • 对死亡的恐惧等等。

  12. 三、老年化需要的适应 • 1. 正确面对老年阶段的来临 • 心理上要开始注意身体没有中年阶段那样壮实了,要正面的接受,做适当的心理和生活上的调节; • 体认自己已经进入老龄阶段,不能刻意忽视和抗拒老年阶段的来临,甚至产生否定的心理,强力打扮,美容整形,欺骗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13. 2. 适应退休,设计未来生活 • 适当的从工作中退出来,迎接和设计退休后的生活; • 建立新的人际交往伙伴,尝试新的作息时间和生活内容等 • 写写家庭史和自己生活经历,整理家里的照相簿,打发家里一直想整理的堆存着的杂物; • 联系一下老同学、老朋友,参考别人的生活来丰富自己。

  14. 3. 适应变化和衰老的事实 • 去年爬山,今年腿添了毛病不能爬了,也要适应这个事实分; • 反过来去年有白内障不能看电视,今年做了手术,又能看了,甚至又学会了电脑,也说不定; • 年纪大了,搬重东西当心,免得把腰弄坏了。 • 不能骑摩托、开汽车了,这些都要有个适应; • 性欲减退了,就要更重视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

  15. 4.享受人生幸福,寻求适当的刺激。 • 把心情放松,过比较舒适悠闲的生活; • 寻求有点小变化、小刺激、有小乐趣的生活; • 经常想办法尝试新的生活内容,做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情。

  16. 5. 夫妻性生活的变化和适应 • 人年过五十性能力就会有所变化; • 夫妻双方房事减少,性兴奋程度降低,反应变得迟钝,不像从前那样激烈了; • 但重要的是夫妻仍会继续其性生活,不受年龄限制。

  17. 6. 积极适当的使用体力和脑力 • 越是积极地使用你的身体和大脑,越是可能保持其功能正常,避免其衰退。 • 相反的,不去用心,不去思考,不用脑子,反而会头脑迟钝,心情萎靡不振。

  18. 7. 准备应付突然遭遇的事件和困难 • 老年期是意外生活事件的多发阶段; • 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的出现、社会角色与地位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不好的生活事件的冲击,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 • 心理上事先有所认识和准备,真出事后就能沉住气适应得了

  19. 三、现代人需要改变的观点 • 1. 纠正“养儿防老”的观点,而是尽量独立靠自己; • 2. 改变“年老享福”的观念,尽量做有益的贡献,感到自己的价值; • 3. 去除“老了没用”的观点,继续发挥自己在家庭、社区里的作用; • 4. 去除“老人多病”的观念,而要相信人老不等于有病;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20. 三、现代人需要改变的观点 • 5. 去除“衰老等于残废”的观念,保持心身的良好功能状态; • 6. 改变“人老会变成老糊涂”的观点,保持头清目明,脑子灵活好用; • 7. 改变“老年人没有性生活”观点,要人老心不老,持续保持性生活能力; • 8. 改变“老年人生活无聊”的观点,实际上老年人更有时间和良好的心态过很有兴趣的生活。

  21. 四、老年的再婚问题 • 最近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 • 全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无配偶的达35%; • 有再婚意愿的达37.6%,付诸行动的有6.9%。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22. 老年人再婚理由和原因 • 1. 老年人再婚可以从孤独寂寞中解脱出来,相互得到安慰,安度晚年; • 2. 人到老年,找个老伴就要以在生活上互相扶持、照顾; • 3. 老年人再婚后,性生活可得调剂; • 4.从社会角度看,老年人再婚后,如果生活美满幸福,不仅可为其自身发挥余热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还可减轻子女的负担,减轻国家和社会和负担。

  23. 我国老年人再婚的四个特征 • 第一,老年人再婚受地区经济条件和开放程 度的 影响较大。 • 第二,再婚后离婚的比率特别高。 • 第三,我国的老年人再婚基本上存在着“短、 平、快”现象。 • 第四,结婚式与同居式的两种再婚模式并存。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24. 我国老年人再婚所面临的问题 • 1.传统观念的束缚; • 2.不健全的结婚动机; • 3.性格不合是常见的婚姻问题; • 4.不恰当的婚姻对比。老年人大多数经历了婚姻生活的体验,进入再婚后,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现在的婚姻与前次婚姻进行比较; • 5.子女态度的制约。老年人再婚不同于年轻人的婚姻,许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25. 如何帮助克服老年人再婚的阻力? • 第一,要强调保障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反对任何妨碍老年人追求婚姻幸福的做法。 • 1996 年10 月1 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 老年人的子女是老年人的法定赡养人,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26. 举例一 • 陶某,72岁,机关干部。妻子去世,我想再找一个老伴,并且也交上一个64岁退休妇女。但是5个孩子意见不一致,怕一个陌生人占据母亲的位置,感情上接受不了,容易产生矛盾。针对孩子们的顾虑,我与他们交流过思想,但不管怎么说,有的还是转不过弯。我只好拿起法律的武器了。老年人的婚姻是受法律保护的,谁也不能干涉和阻止。后来找来宪法,念给孩子们,终于说服了孩子们。结婚后全家人你来我往的到也十分融洽。

  27. 第二,作为晚辈,应该从现实上接受并支持老年人再婚的事实。

  28. 举例二 • 唐先生,67岁,前妻去世后,好像失去了整个世界,悲痛不已。儿女们见了,分焦急,苦苦相劝,还搬来亲友开导。弟弟首先提出,要他再找个老伴过日子,但他不肯。后来备尝孤独之苦,觉得要走出悲痛,由女儿牵线,与现在的妻子见了面,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他们结合了,重新获得了家庭的美满幸福。唐先生觉得年老丧偶后,最难的不是料理生活,而是情感上失去的那份依恋,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孤独与寂寞。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寻求再婚,让夫妻之爱充实晚年生活。

  29. 第三,老年人要进行适当的再婚心理调适。 • 首先,要矫正再婚心理动机,建立牢固的婚姻基础。其次,要正确对待心理重演,克服心理回归。 • 所谓“心理重演”,是指老年再婚后的生活境遇与前次婚姻过程恰好吻合,而引起一种心理反应。

  30. 举例三 • 一个64岁的男大学退休老师,五年前老伴去世。最近经人介绍与57岁的徐某结婚。徐某性格泼辣,干连麻利。婚后陈某将工资等全部交给徐某,自己乐的清闲,以看书养花。开始两人都很满意婚后的生活。但时间一长,丈夫对妻子张家长李家短的话题缺乏兴趣,感到与徐某没有共同语言,而女方也嫌丈夫没有话,特别是问及陈某前妻的事情,他都不愿回应,渐渐产生不满,认为他嫌自己文化水平低,对自己感情不如其前妻。不久两人产生口角,徐某一气之下回到自己家里,后来顺势办了离婚手续。

  31. 第四,老年人再婚后要注意处理好财产及与双方子女的关系。第四,老年人再婚后要注意处理好财产及与双方子女的关系。

  32. 举例 四 • 朱某,64岁,大学退休职工:我和老伴再婚时,订了一个协议:婚前的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 双方子女的继承权不变,各继承各的;如果一方先走,另一方回到自己的孩子身边;双方子女对老人都有赡养送终的责任。协议一式4份,双方各存一份,交两方单位各保存一份。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解除后顾之忧,避免将来子女为财产问题而产生纠葛。婚后,夫妻在经济上有分有合,工资各领各的,日常开支以我为主,购置大件各出一半的钱。我认为,经济上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夫妻的感情,马虎不得。

  33. 举例五 • 向某, 女,65岁,街道居民:再婚的家庭,难免会有龃龉与磨擦,俗话说舌头与牙齿也有打架的时候。我老伴脾气倔,我又比较急,有时为小事就争吵。这时候,我的儿子儿媳要是出来帮腔,老头子的火气会更大。我的办法是不叫晚辈插手,因为儿女一掺和,难免会偏袒一方,结果只能使矛盾越闹越大。我们通常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把事情放一放。时间是矛盾的稀释液,宽容是夫妻关系的润滑剂,夫妻间互谅互让比什么都重要。

  34. 五、关于老年人性生活的现代观点 • 1. 性生活的目的不仅是生儿育女,已经过了生育年龄,也要有性生活。 • 2. 老年男性如果阴茎勃起需要较长时间,硬度降低,性交时间缩短,是正常现象,不是阳痿。 • 3. 老年伴侣之间的性生活不单指性交行为,更注重用语言、触摸、接吻或工具等其他性活动方式获取性感受。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35. 4. 老年人性生活的次数、时间和体位一般不应有限制。 65 岁的老人可每周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性生活;75 岁以上可每周有一次或两周有一次性生活;80 岁以上每两个月可有一次性生活。 • 5. 老年人患病后不应完全禁止性生活,有时性生活对疾病的痊愈有促进作用。多数慢性病患者如能根据病情及自身体力情况,在性交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就可以维持较好的性生活。还可以用“性游戏”代替性交,以满足患者的情欲。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36. 6.高血压病患者一定要等血压平稳后才能过性生活。高血压病患者若有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或者舒张压高达120 毫米汞柱左右就应避免性交,高血压病患者更不能在饱餐或酒后进行性生活。

  37. 7.冠心病患者如果需服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才能勉强进行性生活,说明不应进行性交活动。否则,不但不能用药物预防性交中的心绞痛发作,还可诱发心律紊乱和心肌梗塞。7.冠心病患者如果需服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才能勉强进行性生活,说明不应进行性交活动。否则,不但不能用药物预防性交中的心绞痛发作,还可诱发心律紊乱和心肌梗塞。 • 8.心肌梗塞患者一般应在心肌梗塞后4 个月到康复阶段才可开始过性生活。如急性心肌梗塞时有明显的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则禁止房事活动的时间要延长6 个月。发生心肌梗塞6 个月后,但事先应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来决定。

  38.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最后,祝各位老年朋友晚年 • 幸 福 • 安 康 苏大临床心理研究所定慧寺门诊部 电话:6512016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