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398 Views
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妇产科 刘伟. 前言. 发病率约为1%-4%,死亡率为4.3/10万(2000年),严重的妊娠并发症 最新统计(2000年),高居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第4位,是间接产科死因的首位(占8.5%)。.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危险期. 妊娠期:孕32-34周 分娩期:心脏负担最重,第一产程(宫缩),第二产程(腹压),第三产程(胎盘循环停止、腹压骤减) 产褥期:产后3天,子宫复旧,组织间液回流。.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 妊娠合并先心:居首位,占35%-50%。 左向右分流型(非紫绀型):房缺(最常见),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E N D
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妇产科 刘伟
前言 • 发病率约为1%-4%,死亡率为4.3/10万(2000年),严重的妊娠并发症 • 最新统计(2000年),高居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第4位,是间接产科死因的首位(占8.5%)。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危险期 • 妊娠期:孕32-34周 • 分娩期:心脏负担最重,第一产程(宫缩),第二产程(腹压),第三产程(胎盘循环停止、腹压骤减) • 产褥期:产后3天,子宫复旧,组织间液回流。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 • 妊娠合并先心:居首位,占35%-50%。 • 左向右分流型(非紫绀型):房缺(最常见),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 右向左分流型(紫绀型):法洛四联症,艾森曼格综合征,孕产妇死亡率较高,不宜妊娠。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 • 无分流型先心:肺动脉狭窄(轻度者能安度孕期),主动脉缩窄(预后较差),马房氏(Marfan)综合征(预后很差)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 • 风心: 二尖瓣狭窄最多见,其次是主动脉狭窄。二狭视程度不同,预后有很大差异 • 妊高征性心脏病: 以左心衰竭为主,不遗留器质性心脏病变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 • 围生期心肌病: 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妊娠期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发生扩张型心肌病。病因不明 可伴有相应器官栓塞症状,1/2患者遗留有心脏扩大。再次妊娠可复发。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 • 心肌炎及心肌炎后遗症: 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尤其是妊娠合并心肌炎后遗症。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 • 流产、早产、死胎、IUGR、胎窘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 遗传因素的影响
诊断 • 妊娠前心脏病史 • 临床症状:端坐呼吸,胸闷,气急,咯血等 • 体征:紫绀,杵状指,颈静脉怒张。心脏杂音,舒张期奔马率。 • EKG表现:心律失常,如房颤,传导阻滞。 • 胸片:心脏扩大 • 彩超:心脏结构异常
心功能分级 • 经典分级标准(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 Ⅰ、Ⅱ、Ⅲ、Ⅳ级。 • 客观分级标准:根据客观检查手段(EKG、负荷试验、胸片、彩超): A(无)、B(轻度)、C(中度)、D(重度)级
先兆心衰的诊断 • 轻微活动后胸闷、心悸、气急 • 休息时心率>110次/分,呼吸>20次/分 • 夜间端坐呼吸 • 肺底持续少量湿罗音
妊娠耐受能力判断 • 可以妊娠者: 心功能Ⅰ-Ⅱ级,无心衰史,无并发症。 • 不宜妊娠者: 心功能Ⅲ-Ⅳ级,有心衰史、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严重心律失常、风湿热活动期、急性心肌炎、SBE。
防治 • 妊娠期: • 终止妊娠:人流术,剖宫取胎术。 • 定期产检:孕20周前即产检(每2周1次)。先兆心衰即入院。 • 心衰的防治:充分休息,治疗心衰的诱因(感染,贫血,心律失常,妊高征),心衰的治疗(利尿、强心、扩血管、终止妊娠)
防治 • 分娩期: • 分娩方式:根据心功能、宫颈条件和其他产科情况综合决定是否剖宫产 • 阴道分娩的处理: 第一产程:镇静,吸氧 第二产程:缩短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沙袋,预防产后出血,注意补液速度。
防治 • 产褥期: 充分休息,抗生素应用,哺乳问题,绝育问题。 • 心脏手术问题:妊娠12周前进行。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 5种肝炎:甲、乙、丙、丁、戊型,妊娠期以乙型肝炎最常见。 • 妊娠期肝炎发病率高,且重症肝炎多。
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 消耗多,不利疾病恢复 • 肝脏解毒负担重:雌激素,胎儿代谢产物 • 分娩消耗加重肝脏负担 • 妊高征致肝损
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 妊高征发病率增加,产后出血率增加,重症肝炎孕产妇死亡率增加 • 胎儿畸形率增加,流产、早产、死胎和新生儿死亡增加 • 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的宫内传播(9.1%-36.7%),产时传播(主要途径),产后传播(乳汁、唾液)。
诊断 • 病史:接触史 • 临床表现:非早孕反应的消化道症状,肝区痛,黄疸,尿色深。一定的潜伏期,甲肝2-7周,乙肝1.5-5月。 • 实验室检查:血ALT很高(超过正常10倍以上),持续时间长。总胆红素,尿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 血清学检测:HAV-IgM(第一周),乙肝二对半,HCV抗体。
诊断 • 急性重症肝炎的诊断: • 消化道症状严重,腹水 • 黄疸迅速加深 • 肝臭,肝缩小,胆酶分离,白/球倒置 • 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出血倾向 • 肝性脑病 • 肝肾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
鉴别诊断 • 妊娠剧吐 • 妊高征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白细胞增高,严重的低血糖,尿胆红素阴性,B超和CT有助于鉴别 • 药物性肝损
治疗 • 轻症肝炎: 休息,营养,保肝,避免肝损药物,预防感染 • 重症肝炎: • 保肝:高血糖-胰岛素-葡萄糖联合治疗,或GIK。人体白蛋白,新鲜血浆。 • 防治肝昏迷:控制蛋白摄入,大便通畅,抑制大肠杆菌,支链氨基酸静脉注射 • 防治DIC:补充凝血因子,适当用肝素 • 肾衰治疗:
治疗 • 产科处理: • 妊娠早期:慢活肝应终止妊娠 • 妊娠中晚期:避免药物影响,加强胎儿监护 • 分娩期:积极预防产后出血(维生素K1、鲜血、避免产道损伤,胎盘残留)。重症肝炎宜剖宫产。 • 产褥期:宜用头孢类抗菌素,避免肝损。HBeAg阳性不宜哺乳,回奶不宜用雌激素。
妊娠合并糖尿病 • 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 GDM发病率为1%-2%。
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 隐性糖尿病显性化,原有糖尿病加重 • 易出现低血糖,饥饿性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性昏迷 • 胰岛素不易调整
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 孕产妇:流产,妊高征,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导致难产、产伤,手术产机会增加,酮症酸中毒 • 胎儿:巨大儿,IUGR,早产,胎儿畸形 • 新生儿:RDS,低血糖。
诊断 • 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尿糖反复阳性,肥胖,反复霉菌感染,不明原因流产、死胎史,巨大儿史,胎儿畸形 • 实验室: • 空腹血糖:5.8 • 糖筛查:7.8 • 糖耐量:5.6,10.5,9.2,8.0
治疗 • 是否适宜妊娠: 病程超过20年,有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眼底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均不宜妊娠 • 饮食疗法:根据理想体重计算 • 药物治疗: 胰岛素的应用:根据血糖轮廓试验调整用量,早孕期适当减少,晚孕期适当增加,高峰期在孕32-33周。产后减少至产前的1/2。合并酮症酸中毒时用小剂量持续静滴。
治疗 • 妊娠期监护: 孕妇:血糖,肾功能,眼底,血压 胎儿:B超,胎盘功能 • 终止妊娠时间:根据病情、胎儿成熟度和胎儿宫内情况综合判断 • 分娩方式:合并其他产科指征者宜剖宫产。 • 新生儿处理:预防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