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08 Views
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趨勢. 高長, 1997 , 《 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 》 , 三版(台北:五南, 2002 ), 頁 291-326 。. 前言:兩岸經貿發展背景. 兩岸原本處於政治對峙狀態,經貿往來幾乎完全停止。 80 年代初期起,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積極引進外資及擴大對外貿易。 同時,台灣傳統勞力密集加工產業喪失競爭力,尋求到海外投資新的生產基地及市場。 結果:經貿交流規模急速增加。. 前言:兩岸經貿發展背景. 本文主要內容: 1979 年以來兩岸貿易發展趨勢 台商赴大陸投資概況 兩岸經貿依存關係 兩岸經貿關係展望 台灣應有之對策.
E N D
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趨勢 高長,1997,《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 三版(台北:五南,2002), 頁291-326。
前言:兩岸經貿發展背景 • 兩岸原本處於政治對峙狀態,經貿往來幾乎完全停止。 • 80年代初期起,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積極引進外資及擴大對外貿易。 • 同時,台灣傳統勞力密集加工產業喪失競爭力,尋求到海外投資新的生產基地及市場。 • 結果:經貿交流規模急速增加。
前言:兩岸經貿發展背景 本文主要內容: • 1979年以來兩岸貿易發展趨勢 • 台商赴大陸投資概況 • 兩岸經貿依存關係 • 兩岸經貿關係展望 • 台灣應有之對策
一、1979年以來兩岸貿易發展趨勢 • 兩岸雙邊貿易的幾項特質: • 轉口貿易額大幅上升(台灣對大陸間接貿易幾乎每年順差,幅度也不斷擴大) • 兩岸貿易相互依存度逐漸提高(1979-1997依賴度,台灣對大陸1.05%→11.15%,大陸對台灣1.04% →8.11%) • 貿易產品結構(台灣輸出工業原料、半製品和機器設備及其零配件,輸入農工原料等初級產品。惟輸入製造業半成品比重逐漸增加。) • 與台商赴大陸投資密切相關(由於赴大陸設廠,增加對中國出口機器設備及零配件;製造的半成品則回銷台灣) 、
一、1979年以來兩岸貿易發展趨勢 • 台灣通過香港與中國的雙邊貿易總額: • 1994年:189.3億美元,佔對外貿易總值10.5% • 1996年:237.87億美元,佔對外貿易總值10.95% • 主要貨品項目: • 出口:機械用具及其零件、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塑膠及其製品、人造纖維絲、工業用紡織物 • 進口:電機設備及其零件、鋼鐵、礦物燃料與礦油及其蒸餾產品、機械設備及其零件、鞋靴與綁腿及類似產品
二、台商赴大陸投資概況 初探性階段(1981-1986) ↓ 擴張性階段(1987-1991) ↓ 全面投資階段(1992-) • 累計至1997年底為止,協議金額381.72億美金,實際投入金額183.75億美金。 • 台灣成為大陸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外資來源,佔外商在大陸投資總額9%。
二、台商赴大陸投資概況 • 台商赴大陸投資特點: • 產業類型:投資產業趨向多元化,由勞力密集型轉向技術與資本發展 • 廠商類型:平均投資規模擴大,大企業案例明顯增加 • 投資型態:逐漸形成集團化發展趨勢,從個別辦廠發展為水平整合、策略聯盟 • 投資地區:從集中於沿海向內陸發展
三、兩岸經貿依存關係貿易依存度\產業依賴\經濟依賴三、兩岸經貿依存關係貿易依存度\產業依賴\經濟依賴 (一)貿易依存度 • 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攀高,提升中共對台實施經濟制裁的籌碼,造成危機感。 • 外銷市場上,台灣的依存度較高(1997年達到18.39%,大陸對台灣僅2%) • 進口供應上,大陸的依存度較高(1997年達到15.77%,台灣對大陸僅3%) • 台灣對大陸市場的利用程度,已較其他國家為高(1994年時僅次於香港,高於韓日澳)。
三、兩岸經貿依存關係貿易依存度\產業依賴\經濟依賴三、兩岸經貿依存關係貿易依存度\產業依賴\經濟依賴 (二)產業依賴 • 台經院推估,若1994年中國抵制兩岸貿易,台灣總出口和製造業出口值將遭受7.08%和7.10%的損失。但若增加對上游關聯產業之波及效果,上項數字將增為10.4%和10.44%。 • 台商海外投資有集中大陸的趨勢(1991-1996佔35%) • 台商母公司多仍在台灣,但與子公司產品有所區隔或具上下游關係,兩岸分工體系隱然形成。
三、兩岸經貿依存關係貿易依存度\產業依賴\經濟依賴三、兩岸經貿依存關係貿易依存度\產業依賴\經濟依賴 (三)經濟依賴 • 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主要來自外貿成長。但過去是依賴美國市場,1980年代以後被香港市場取而代之。 • 對台灣而言:香港與大陸合計為台灣最主要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1991年起的最大貿易順差地區(若扣除對港順差,台灣外貿將成為逆差)。 • 對大陸而言:台商對資本形成、工業生產、出口創匯、就業機會、技術移轉貢獻相當大。
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大陸政經情勢\台灣政經情勢\九七因素\WTO因素\國際因素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大陸政經情勢\台灣政經情勢\九七因素\WTO因素\國際因素 (一)大陸政經情勢 • 中國推動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的決心 • 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 中國投資環境的持續改革 • 中國對台政策 • 中國領導階層的穩定與其對台政策態度
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大陸政經情勢\台灣政經情勢\九七因素\WTO因素\國際因素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大陸政經情勢\台灣政經情勢\九七因素\WTO因素\國際因素 (二)台灣政經情勢 • 1980年代,台商由於勞力與土地成本、環保意識抬頭、新台幣升值、國際化與自由化政策等因素,紛紛移轉生產基地去大陸。政府對大陸也採取「非對抗性的經貿政策」,只放不收。 • 1996年「戒急用忍」政策,稍減赴大陸投資之勢,但對兩岸貿易額度成長並無影響。 • 中國「以商圍政」之下,如何在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影響兩岸經貿發展。
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大陸政經情勢\台灣政經情勢\九七因素\WTO因素\國際因素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大陸政經情勢\台灣政經情勢\九七因素\WTO因素\國際因素 (三)九七因素 • 中國是否能維持香港經濟繁榮和資本主義制度,對香港的持續發展具關鍵作用。 • 九七前後中國勢必採取較寬鬆的經濟政策,塑造繁榮形象;香港主權回歸有助於中國或兩岸加入WTO。皆有助於兩岸經貿發展。 • 香港作為兩岸中介地位不變,維持經濟穩定,且台港仍維持交流,則有助於兩岸三地的密切發展。
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大陸政經情勢\台灣政經情勢\九七因素\WTO因素\國際因素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大陸政經情勢\台灣政經情勢\九七因素\WTO因素\國際因素 (四)WTO因素 兩岸同時加入WTO後-- • 若產業內貿易指數高且依賴度高的商品,會繼續成長;反之則否。 • 中國對台商的優惠待遇若被取消,台商投資將受到影響;跨國企業湧入中國威脅台商在中國的競爭力。 • 台灣若以WTO精神調整對大陸經貿政策,可使兩岸經貿更加正常化與市場化。
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大陸政經情勢\台灣政經情勢\九七因素\WTO因素\國際因素四、兩岸經貿關係展望大陸政經情勢\台灣政經情勢\九七因素\WTO因素\國際因素 (五)國際因素 • 「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中國加速經濟自由化,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參與國際經貿組織。 • 「區域經濟集團化」的趨勢,為兩岸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帶來壓力。 • 美國是否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將影響台商赴大陸投資。 • 東南亞國家對外資的爭取與中國處於競爭地位,影響台商投資選擇。
五、台灣應有之對策 • 兩岸政治對立關係仍是經貿發展最大障礙。雖然彼此經貿依存度逐漸增強,但中國對台灣軍事威脅與外交打壓,迫使台灣選擇「戒急用忍」政策。 • 「戒急用忍」並未增加赴大陸投資的限制,只是提高了道德勸服的音量。 • 兩岸經貿交流不純粹是經濟問題,完全依賴市場法則,對台灣整體經濟未必有利。
對戒急用忍的批評 大陸市場開放,商機稍縱即逝 其他外商對大陸投資積極,搶盡先機 妨害台商企業轉型升級 不利於兩岸良性互動 對左列批評的回應 商機不斷出現,掌握商機在於巧而非早 跨國企業經過審慎評估,台商亦應審慎而行 政府輔導並期待台商為兩岸建立產業分工體系 五、台灣應有之對策
五、台灣應有之對策 • 仍應對兩岸經貿交流適度規範,並加強宣導 • 審查台商投資,應針對技術成熟度與衝擊程度的不同,對企業或產業採差異標準 • 積極改善台灣投資環境,留下資金並吸引外資 • 維持台灣產業競爭優勢,重視技術革新、新市場開發、研發設計、品質控制 • 讓境外轉運中心發揮更大功能,規劃經貿特區 • 適當時機解除限制,減少市場扭曲
評論與問題 • 兩岸經貿統計上的黑數,說明了在管制政策下「地下化」的嚴重性。但無論從任何統計數字分析,雙方的貿易與金融關係皆是日趨緊密。 • 台商紛紛前進中國,是基於經濟利益的驅使與內部產業轉型的需要,台灣除了在消極面管制資金流出外,更應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促進產業升級,以吸引資金回流及更多外資前來投資。 • 台灣應該善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發展知識經濟,擺脫對中國的單一依賴。
評論與問題 • 台商國外投資高度集中於中國,確實造成台灣的籌碼流失,甚至影響了兩國間的政治攻防。但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如何取捨?標準為何? • 對中國投資確有潛在風險。但若當初台商服從政府對大陸投資的相關限制,產業就能夠另建生產基地或順利升級嗎?國內的經濟景氣與就業狀況會有所不同嗎? • 如何維持台灣與中國的產業分工,以確保兩岸經貿交流與競爭之中,台灣能處於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