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1.14k Views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城邦 ■古希腊城邦政体. 导入. 亨利奇· 谢里曼. 《荷马史诗》. 导入. 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依据《荷马史诗》有关记载,前去土耳其的北部进行考古发掘。1873年6月,他和希腊籍妻子及助手终于发现特洛伊遗址。揭开了迈锡尼文明的面纱。他的发现和后来伊文思在克里特岛上的考古,为人们展示了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璀璨光彩的爱琴文明。. 特洛伊遗址(局部). 导入.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 爱琴文明. 古希腊城邦.
E N D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城邦 ■古希腊城邦政体
导入 亨利奇·谢里曼 《荷马史诗》
导入 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依据《荷马史诗》有关记载,前去土耳其的北部进行考古发掘。1873年6月,他和希腊籍妻子及助手终于发现特洛伊遗址。揭开了迈锡尼文明的面纱。他的发现和后来伊文思在克里特岛上的考古,为人们展示了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璀璨光彩的爱琴文明。 特洛伊遗址(局部)
导入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 爱琴文明 古希腊城邦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图
克里特文明 美丽的爱琴海 爱琴海,为地中海的一部分,在希腊和土耳其之间,东北以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通黑海;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深570米。爱琴海上大小岛屿星罗棋布。
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岛风光 克里特岛,为希腊最大岛屿,位于地中海东部,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12—60公里,面积8336平方公里。岛上多山,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属于地中海式气候。
克里特文明 伊文思(1851—1941),英国考古学家,1909年起任牛津大学教授。他继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之后,于1900—1908年间发掘克里特岛上的诺萨斯古城,发现宏伟的米诺斯王宫、大批艺术品及线形文字A泥版,从而揭开了克里特文明的谜纱。 伊文思
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文明考古发掘现场
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岛文明遗址前的伊文思塑像
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宫,20世纪初,由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由此克里特文明被人们广为知晓。传说克里特文明时期最强大的国王是克诺索斯王米诺斯,因此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庞大的米诺斯宫建筑群是该文明的代表。 米诺斯王宫遗址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遗址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遗址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复原图(全景)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复原图(局部)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复原图(局部)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复原图(局部)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复原图(局部)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室内复原图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内部复原图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宫殿的许多墙壁上饰有题材多样的彩色壁画,从花鸟到贵妇,从节日庆典到斗牛场面,均栩栩如生,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米诺斯王宫壁画中的年轻女子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表现庆典活动的壁画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表现贵妇的壁画
克里特文明 米诺斯王宫驯牛图壁画 这是一幅描绘斗牛场景的壁画。这幅壁画,为我们提供了公元前1500年时克诺索斯王宫内娱乐生活的一个侧面。壁画现藏于克里特岛赫拉克里翁博物馆内。
克里特文明 克诺索斯城中米诺斯王储存食品的仓库
克里特文明 考古学家在克里特遗址中发现一些青铜器和金银器,表明当时克里特人在冶金和制作的技术上有辉煌成就。 克里特人制作的双面斧 (既是受男子青睐的武器,又是神庙的摆设)
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人制造的锋利青铜兵器
克里特文明 线形文字,也叫“线条文字”,由线条构成的一种古代文字,多刻画在粘土版上。在克里特遗址和迈锡尼遗址等地均有发现。依其产生的先后,学者把克里特岛上的文字称作线形文字A,把迈锡尼遗址中发现的文字称作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已由英国学者文特里斯,在上世纪50年代译解成功;线形文字A,学者们正在研究,尚未译解。 克里特岛上的希腊线形文字A泥版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卫城的城墙 迈锡尼,位于南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迈锡尼文明形成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毁灭于公元前12世纪,包括迈锡尼及其附近的梯林斯等地的遗址和遗物,由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等在19世纪70年代发现。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一系列君主国的兴起,并伴之出现的庞大王宫、卫城、王室陵墓以及众多的工艺品和线形文字B的泥版文书。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卫城的城墙遗址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卫城狮子门上的石雕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王室陵墓 陵墓内刻有浮雕的石碑比比皆是,并排成圆圈。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墓葬中的纯金面具 (这种纯金面具,按照死者脸部待征和轮廓大小特制而成,并戴在死者面部)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时期的陶器 迈锡尼文明中有许多彩绘的陶器和其他工艺品。它们上面的图案充满了勇士和尚武的气息,这与克里特文明有着明显的不同。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时期的陶器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时期的金铜丝镶嵌而成的工艺品 这是一把青铜短剑,上面镶嵌着用金银刻画的形象,出土于迈锡尼的一个竖穴墓。上面的图案为猎人猎狮的情景。
迈锡尼文明 刻有迈锡尼时期的线形文字B的泥版文书 线形文字,也叫“线条文字”,由线条构成的一种古代文字,多刻画在粘土版上。在克里特遗址和迈锡尼遗址等地均有发现。依其产生的先后,学者把克里特岛上的文字称作线形文字A,把迈锡尼遗址中发现的文字称作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已由英国学者文特里斯,在上世纪50年代译解成功;线形文字A,学者们正在研究,尚未译解。
迈锡尼文明 迈克尔·文特里斯,英国人,他14岁时听了克里特文明发掘者伊文思的一次报告,遂着迷于爱琴文明线形文字的研究和破译。四年后,他18岁时便发表了一篇关于此问题的论文。1952年6月,他正式破译了线形文字B,并发表论文予以阐述,引起学术界的震动。 迈克尔·文特里斯 (摄于1954年)
迈锡尼文明 这块线形文字B泥版文书经破译后,记载着献给波赛冬神的贡品——牛、绵羊、小麦、奶酷和葡萄酒。 迈锡尼文明线形文字B泥版文书
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也叫伊利昂,位于小亚细亚西北部。19世纪70年代,谢里曼首次在这里发现了迈锡尼文明。《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叙述了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战争的故事。 特洛伊遗址
特洛伊战争 木马计 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九年不下。在第十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计,把一批精兵埋伏在一匹大木马的腹内放在城外,假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撤 ,把木马拉到城内,夜间伏兵跳出木马,打开城门使希腊兵得以入城,攻下特洛伊城。 特洛伊木马 返 回 返 回
导入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城邦
城邦林立 斯巴达城邦城墙遗址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所谓城邦,系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的面积有8400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
城邦林立 斯巴达城邦城墙遗址
城邦林立 斯巴达剧院遗址
城邦林立 斯巴达剧院遗址
城邦林立 斯巴达剧院遗址
城邦林立 斯巴达城邦城墙遗址
城邦林立 斯巴达人铜像
城邦林立 斯巴达十分重视军事,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从小都进行严格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斯巴达的尚武精神,闻名于古希腊各城邦。 竞走得胜的斯巴达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