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likes | 122 Views
急性無力肢體麻痺個案 監視作業衛教宣導. 單位:衛生局疾管科. 急性無力肢體麻痺 - 監視作業意義. 自 2000 年 10 月 29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臺灣位居之西 太平洋區根除小兒麻痺後,臺灣正式進入根除小兒麻痺國家的行列。
E N D
急性無力肢體麻痺個案監視作業衛教宣導 單位:衛生局疾管科
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監視作業意義 • 自2000 年10 月29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臺灣位居之西 太平洋區根除小兒麻痺後,臺灣正式進入根除小兒麻痺國家的行列。 • 由於感染小兒麻痺病毒,只有 1%會出現麻痺症狀,因此,為了有效評估各地區是否仍有小兒麻痺症個案,特別擴大疫病監視範圍,以「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疫情監視系統來監測小兒麻痺症,該系統適用於任何有「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的病例,包括15 歲以下(不含15 歲),或Guillain-Barré syndrome,一經診療發現,都需立即 向衛生單位報告,以免遺漏任何一個可能的小兒麻痺病例。
急性無力肢體麻痺個案-病例定義 • 任何突然發生的麻痺現象,包括15 歲以下Guillain-Barré 症候群,皆為急性無力肢體麻痺。 • AFP的特點是四肢突然發生無力性麻痺的現象,負責「呼吸與吞嚥的肌肉」也可能受到影響,這些症狀大多在1至10天之中達到最嚴重的程度。 • 『無力性痲痺的意義』是沒有強直性痙攣(spasticity),同時也沒有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的運動神經路徑受損的徵候,像是反射動作增強、陣攣(clonus)、腳蹠部的伸張反應(extensor plantar response)等。 • 雖然在所有年齡都可能發生AFP,這類病症特別好發於兒童,對小兒麻痹症的監視特別重要。
AFP病患醫療院所通報處裡流程 1.在 24小時內通報轄區衛生局、所 2.填寫傳染病個案報告單 3.協助採取病患之糞便檢驗 (PS:接獲病例通報後應儘速採集個案 2 次糞便檢體,2 次至 少間隔1 天,且於發病2週內完成;必要時採檢至少5 名 個案接觸者(包括鄰居、同學、親屬、安親班、托嬰處等 低於15 歲之小朋友)檢體,採檢方式比照個案辦理。
獎勵辦法 • 通報每例個案新台幣1000元;經證實為小兒麻痺者,加發新台幣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