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96 Views
《 医学遗传学 》 网络课程.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第十一章、遗传病的诊断. 第五节、基因诊断. 五、基因诊断的应用. < 一 >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一)基因探针 1. 概念:一段与目的基因或 DNA 互补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 2. 种类:①基因组 DNA 探针;② cDNA 探针;③ RNA 探针;④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3. 制备方法: ⑴基因组探针:基因组文库→筛选目的片段→克隆扩增 ⑵ cDNA 探针:分离纯化相应的 mRNA→ 逆转录→ cDNA ;.
E N D
《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第十一章、遗传病的诊断 第五节、基因诊断 五、基因诊断的应用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一>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一)基因探针 1. 概念:一段与目的基因或DNA互补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 2. 种类:①基因组DNA探针;②cDNA探针;③RNA探针;④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3. 制备方法: ⑴基因组探针:基因组文库→筛选目的片段→克隆扩增 ⑵ cDNA探针:分离纯化相应的mRNA→逆转录→cDNA;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⑶ 寡核苷酸探针的制备:人工合成十几个到几十个核苷酸片段。 ⑶ 寡核苷酸探针的制备:人工合成十几个到几十个核苷酸片段。 4、标记材料: ⑴ 同位素:32P标记核苷酸的α磷酸基; ⑵ 非同位素:生物素、地高辛。 5、标记方法: ⑴ 缺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DNA酶I切口,DNA聚合酶酶切和聚合; ⑵ 随机引物标记法:6个核苷酸的随机DNA片段作为引物;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4
缺口平移标记法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5
⑶特异引物法:PCR标记特异探针,并扩增该片段。⑶特异引物法:PCR标记特异探针,并扩增该片段。 ⑷末端标记法。 (二)DNA的变性与复性及核酸分子杂交: 在加热、强碱等条件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称为DNA变性;两条分开的互补DNA链再结合成双链的过程,称为复性。不同来源的两条互补核酸单链复性成双链(DNA-DNA,DNA-RNA)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6
(三) Southern印迹杂交 1、原理:限制酶将DNA切成不同长度的片段→凝胶电泳能将DNA片段分开→硝酸纤维膜吸附力DNA→探针与待检的特定DNA互补结合。 2、主要过程: (四) 斑点杂交:DNA样品直接点在硝酸纤维膜上,余同上。 (五) 等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ASO) 主要用于已知点突变遗传病诊断。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7
制备探针 提取DNA ↓ 限制酶消化 ↓ 32P(或非同位素) 凝胶电泳 标记探针 ↓ DNA转至硝纤膜 分子杂交 ↓ 放射自显影 ↓ 带谱分析 2014/9/1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9
β地中海贫血反向点杂交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10
ASO探针杂交进行PKU家系的产前诊断 1、原理: 碱基错配会影响互补DNA结合的稳定性,不完全互补的探针杂交后会被洗脱。 2、主要过程: ⑴ 合成一对与目的基因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一条与正常基因序列完全互补,另一条与突变基因完全互补; ⑵ PCR扩增; ⑶ 分子杂交:斑点杂交,反向斑点杂交。 3、诊断结果(见下图):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PKU诊断结果:II2正常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二> 连锁分析技术 包括以下过程:⑴选择将要分析的座位;⑵确定将应用的分析方法;⑶选择适用于分析的家系;⑷对家系中各成员进行表型分析;⑸分析、判断并解释所得到的结果。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能特异地识别和切割核苷酸序列,将双链切成特异的较小片段;它主要来源于原核生物;通常识别和切割的序列为4-6个核苷酸;酶切末端可分为粘端和平端两种。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 ↓ EcoRI G AATT C EcoRII CCAGG C TTAA G GGTCC ↑ ↑ 限制酶的特点及用途: ⑴可将不同来源的DNA片段连接在一起,即重新组合; ⑵可得到大量的具相同长度的一组片段; ⑶可发现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的RFLP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平端和粘端酶切示意图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二)类型: ⑴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为点多态。不同个体基因组DNA,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时,所得DNA片段长度可能存在差异。群体中这种DNA片段长度的差异称为RFLP。它反映了不同个体间DNA的变异,并按孟德尔方式遗传。 哺乳动物基因组中,1次中性突变/100-200bp,有些会导致限制酶切点改变(产生或消失),从而产生RFLP。RFLP为第一代标记系统。 碱基变异→原切点消失或新切点出现→ 酶切片段长度差异。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RFLP原理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BglI酶对血友病的RFLP分析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⑵数目变异串联重复(VNTR) :人类基因组中存在一类DNA重复序列,分别称为小卫星DNA(重复单位长16-28bp,重复次数在人群中高度变异))和微卫星DNA(重复单位长1-6bp, 通常重复10-60次),以上重复序列在人类是高度变异的。当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DNA时,只要切点不在重复区内,就可能得到长度不同的片段。 VNTR为第二代标记。 ⑶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mp-FLP)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的长度多态性可以通过PCR扩增后电泳来检出,并用于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此法即称Amp-FLP连锁分析法。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的长度多态性可以通过PCR扩增后电泳来检出,并用于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此法即称Amp-FLP连锁分析法。 ⑷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对每一个核苷酸来说,其突变率大约为10-9左右,因此,每一个核苷酸在任何一代人群中大约每1× 10-9个个体就会发生一次变异。由这种方式产生的单碱基变异就形成许多双等位型标记,这种标记在人类基因组中可达300万个,平均约每1000个碱基对就会有一个。SNP为第三代标记系统。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
(三)特点:具有高度变异性,按孟德尔法方法遗传,类型众多,分布广泛;杂合频率高。(三)特点:具有高度变异性,按孟德尔法方法遗传,类型众多,分布广泛;杂合频率高。 (四)步骤:小卫星DNA、微卫星DNA →PCR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五)应用:⑴突变性质不明遗传病诊断;⑵动态突变遗传病诊断;⑶法医鉴定(DNA指纹分析)。 ****《医学遗传学》CAI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