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实验

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实验. 海口四中教研室 李节浩. 一、“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概念. “ 问题导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二、“问题导学法”的目的和功能特色. 1 .实现以教材、教师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 2 .实现从重视“教”的理念向重视学生“学”的活动设计转变。 3 .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方面转变。 4 .实现从教师“单边活动”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双向多元互动转变。.

chan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实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实验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实验 海口四中教研室 李节浩

  2. 一、“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概念 • “问题导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3. 二、“问题导学法”的目的和功能特色 • 1.实现以教材、教师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 • 2.实现从重视“教”的理念向重视学生“学”的活动设计转变。 • 3.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方面转变。 • 4.实现从教师“单边活动”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双向多元互动转变。

  4. 三、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 • 1、“教案”体现的是教师的意志,是为“教师的教设计的”。 • 2、 “导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开启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能力,从而设计的在教师指导下,有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简言之,“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之案。

  5. 四.“导学案”教学七个环节 • (1)教学目标:按教学大纲要求及具体的学情分析,提出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 (2)教学重难点、关键: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标确定好重难点。 • (3)预习模块:根据所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适量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 • (4)探究模块: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断裂思维。 • (5)课堂测试模块:针对所讲的知识,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题量不宜过多,精选3—5个为佳,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 (6)课堂小结(教师反思或学生反思):最佳模式为: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有关知识的概括整理,如画概念图、知识树等。 • (7)作业布置等环节:作业一定要适量,要有难度梯度,关注大多数学生,同时兼顾优差生的学习要求。

  6. 五、“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前导—先学—后教—再练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实施的关键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机合作学习方式。 • 1.问题情境导入: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2.学习目标认定:师生共同围绕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预习中的困惑,制定几个问题,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 3.合作探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让学生学会探究,不再是现成知识的接受者,而是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 4.总结升华: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肯定学生自主学习好的做法,讲解教学重难点。 • 5.达标检测: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训练,要有坡度、密度、难度,结合教学内容可选取基本练习、对比联系、综合联系、实践联系等,拓展学习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7. 六、“问题导学法”值得注意的问题 • 1.“问题导学法”教法中教师备课是关键,启发提问是先导,阅读、自学是基础,引导启发精讲是主导,学生讨论探索是主体,课堂训练是手段,课堂总结是提高。 • 2.对比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教法更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与舞台。 • 3.在“问题导学式”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 • 4.“问题导学式”教法使教师面临更多的知识挑战,学生各式各样的发问,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应不断学习,广猎信息,更应注意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得失。

  8. 七、“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七、“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 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五点: • 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 • 2、问点要立足突破难点。 • 3、问点要有思维价值。 • 4、问点要明确具体。 • 5、问点要灵活应变。

  9. 八、运用“问题导学法”,必须切实把握好五个要点八、运用“问题导学法”,必须切实把握好五个要点 • 1.要钻研教材:教师在设计教案、设计问题时,对教材内容要深入钻研,准确把握细致分析,适度拓展,以求设计的问题与教材内容扣得紧,特别要扣住知识的关键和本质,这是运用问题导学的必要前提。 • 2.要贴近学生: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既适合普通生胃口,又兼顾“尖”、“尾”两头,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这是运用问题导学的必要要求。 • 3.要题量适当:即“问题”的数量、容量要恰当,量不宜过少、过小,也不宜过多、多大,既要摒弃“满堂灌”,又要防止“满堂问”,还要废止一问就答的“问答式“。这是运用问题导学的关键所在。 • 4.要难易适度:问题要体现梯度性、延伸性,以便课堂提问时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循序渐进。这是运用问题导学的基本规律。 • 5.要把握时机:课堂提问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回答,据其情况再因势利导,现场设计关联性、质疑性、争议性的问题,以引发学生再思考、再回答。

  10.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