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456 Views
《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 解读. 主讲教师: 曾晓东. 主要内容. 几点说明: 1. 专业标准是统一的,但有不同的解读角度。本讲座立足于专门职业,看教师的知识、情感和能力 2. 目前的教师专业标准还会有改动 3. 专业标准对机构对个人都是持续的过程,不是马上全部优秀 4.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内容有明显差异,分开解读。本讲是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 主要内容. 分三个部分解读教师专业标准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1. 理念 2. 三个维度 3.14 个领域 4. 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E N D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主讲教师: 曾晓东
主要内容 • 几点说明: • 1.专业标准是统一的,但有不同的解读角度。本讲座立足于专门职业,看教师的知识、情感和能力 • 2.目前的教师专业标准还会有改动 • 3.专业标准对机构对个人都是持续的过程,不是马上全部优秀 • 4.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内容有明显差异,分开解读。本讲是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
主要内容 • 分三个部分解读教师专业标准 •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1.理念 • 2.三个维度 • 3.14个领域 • 4.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 1.对教师教育机构 • 2.对学校 • 3.对教师个人 • 4.对公众 • 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 1.与教育场景结合 • 2.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引言:为什么要有专业标准 • 1.变化: • 从1980年确定“转、招、关、辞、退”五字方针,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开始,中国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随便进”到“容易进”再到“很难进”,教师专业的理念与行为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世界各国,教师制度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政策。 • 对自己:专业认同 • 对社会:专业问责 • 专业标准是专门职业必备的构件
引言:为什么要有专业标准 • 2.规模与分布: •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10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规模达1065.8万人,分布在我国东南西北的城市、村庄。基本等于西班牙全国的人口,平均每百名从业人口中就有1.36个人是中小学专任教师 • 对教师:内心的统一性 • 对学校:标准的一致性 • 对公众:标准的一致性 • 专业标准是“聚沙成塔”的基础,是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专业标准是明确的方向
主要内容 • 分三个部分解读教师专业标准 •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1.理念 • 2.三个维度 • 3.14个领域 • 4.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 1.对教师教育机构 • 2.对学校 • 3.对教师个人 • 4.对公众 • 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 1.与教育场景结合 • 2.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1. 基本理念 • 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都是我们熟悉的提法,不是理念有多新,而是理念能够得到贯彻。 • 就在6月26日,教育部发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保证教师权利的同时,强化要求尊重学生的权利。 • 现代社会是一个底线管理的社会,教师专业发展高无止境,但是,低却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 • 尊重学生: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 • 绝不伤害:不管学生的底色是什么,老师给他增添的一定是一抹“粉红”; • 多种能力:最重要的是管住自己的情绪;幽默的教师 • 不断反思:站在人生的高度看待学生的成长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2.三个维度 • 维度,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 • 扩展后,维度是指一种视角,是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个视角。 • 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涵盖了作为教师所必须的知识、态度和能力。 • (1)为什么要有三个维度的划分? • 哲学上讲,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单独的精神和肉体都不叫做人。 • 作为一个行业,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给人增加了一些要求,也增加了对人的限制。所以,作为教师的人是有形的知识、能力与无形的态度和精神的结合。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2.三个维度 • 例如: • 律师,不仅要有“律政俏佳人”的口才,还要尊重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 医生,不仅要有做手术的能力,还要尊重生命; • 教师,也有,要爱儿童、知识渊博,但标准还需要明确和具象化。《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是第一步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2.三个维度 • (2)三个维度各自的意涵是什么? • 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包括经验)和专业态度共同构成人从事专门职业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 • √专业理念和师德:是针对工作对象(学生)和工作内容(教育、教学)的稳定的信念和态度 • 人是理性的人,但并不是在每件事情上都进行一番利弊权衡,然后做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人的习惯支配着人的行为。专业理念和师德,是教师专业习惯的基础。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基础,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 经验:是隐形的、未充分结构化的知识 • √专业能力: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条件。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3.14个领域 • 无论是理念、知识还是能力,本身也都是非常复杂的,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各个维度中涉及到的实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是需求分析的产物,与问题域相关。 • 以上都是知识论的基本概念,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我们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就容易理解了。 • 领域间是一个维度下各组成内容并列领域的关系。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3.14个领域 • (1)对职业的理解 • ▽“我”和国家的关系; • ▽“我”和职业的关系; • ▽“我”和专业成长的关系; • ▽“我”和社会的关系; • ▽“我”和同事的关系。 • 小学教育:是教育下一代公民的事业,要符合社会对事业的希望,在事业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3.14个领域 • (1)对学生的态度 • ▽关爱+重视+保护;重点是安全(身心) • ▽尊重+平等+维护;关键是不讽刺挖苦、不体罚,不使用语言和身体暴力; • ▽尊重个体差异:差异是事实,不可能所有人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终点; • 小学阶段的性别差异、初中阶段的个性差异 • ▽信任:就是不放弃、不抛弃。 • 中学教育:是教育下一代公民的事业,要符合社会对事业的希望,在事业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3.14个领域 •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 教育教学是教师专业标准的核心,理念层面上,只是提出按照儿童的规律进行教育,还没有涉及具体的内容。 • 尽管如此,我们对儿童成长规律也有模糊且时常冲突的认识。 • 在中学教师标准中,强调了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良好思维习惯,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求知欲。怎么理解?最起码,留点空白、用点差异性的评价标准。 • 更高一点的标准,就是更多的校本课程,以及更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3.14个领域 • (4)个人修养 • 层次上,从外表到内心 • 性质上,静态:个性特征;动态:进取心 • 教育修养,在于对人生和成长的感悟 • 有趣的话题: • A.教师就必须没有脾气,像妈妈? • B.教师就必需和时尚无缘,又古板、又落伍? • 学校体系是连接家庭和社会的中间地带 • 教师的装扮是让家长和社会信任你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3.13个领域 • 知识维度 • (1)教育知识:学生成长与教育 • (2)学科知识:学科基本逻辑,知识论的一般概念,如: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它展示的是人类从“现象”到“规律”认识的过程。 • 现象本身的范畴划分、认识工具 • 学科教学知识:关于学科教学的设计、组织和技术 • 约束:个人的知识素养 教育教学设计 组织与实施 专业知识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3.14个领域 • (4)通识性知识 • 这是形成教育者“底色”的知识。 • 其中,特别说明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 • OECD进行的国际教-学调查项目(TALIS)调查结果,特殊需要儿童、信息技术、有效组织位居教师教育专业需要的前三位。 • 对应着:个别需要、技术、组织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3.14个领域 • 专业知识部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差异很大。 • 内容——小学教师:6个维度;中学教师:4个维度 • 实质——儿童、活动、过程很重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建立在学科基础上 • 这是中小学教师在专业上的根本差异。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3.14个领域 • (5)总结 • 用3句话进行专业知识部分的总结 • - 学科知识在中学教育阶段的作用很大 • - 知识本身的逻辑对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 • - 差异性、儿童观、教学设计是世界范围内教师专业迫切需要的部分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3.专业能力 • (1)教学设计 • 良好的思维品质来自何处?怎样尝试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 精确把握不同学科的思维特质。数学、哲学是推理;物理、生物、化学是实验科学;语文、艺术、英语主要是情感体验和表达。我们是否突出了该学科的认知特征? • 个性化,有来自何处?既有程度差异,也有思维差异 • 家长很多具有“失败焦虑”,学校教师也同样的情绪 • 当学校间竞争弱化、教育收益降低、社会保障完善,会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3.专业能力 (2)学科教学实施能力 教育,是有效传递知识、情感、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设计有效的参与过程、组织学生、技术、材料进行有效活动。 组织方式 教育技术 因此,了解学生群体、个体特征,有效利用技术,开展适切的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决定条件。 这一部分,是我国教师最短缺的部分。有很多原因,原因之一,传统文化中把儿童当作被教化的对象,并不关注其成长的过程,还没有经历“发现儿童”的教育运动。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3.专业能力 • (3)沟通与合作 • 和学生、家长合作,是发达国家1980年代后,教育界的最大变化,从行政导向的教育,转向对社会友好的教育 • 一些法律在英国、德国、荷兰通过 • “倾听学生声音”曾经是英国一个非常大的运动 • (4)反思与发展 • 通过反思建构教育者的半结构化知识体系,是教师专业化的体现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5)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 良好的师生关系 • 有效开展班级活动 • 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 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活动 • 幽默、豁达的人生态度 • 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 • 差生,绝不仅仅是认知问题,多从师生关系、心理、同伴关系和价值观上找原因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6)多元评价 多元+自我 多元:多视角、全过程;认知的绝对标准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全过程,需要我们学校的自主管理和接受外界的监督。 自我评价:客观而理性的自我评价,才会是孩子受益一生的优秀品质。
主要内容 • 分三个部分解读教师专业标准 •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1.理念 • 2.三个维度 • 3.14个领域 • 4.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 1.对教师教育机构 • 2.对学校 • 3.对教师个人 • 4.对公众 • 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 1.与教育场景结合 • 2.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 1.对教师教育机构 • (1)课程设计 • 3+1,4+2,重视实习基地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技能和能力,等等,在逐渐靠近教师专业本身的需要 • (2)综合实践活动 • 超越学科,学会一起工作、学会探索、学会使用各种方法去展示,这为未来的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全过程。 • 这一部分,还缺乏足够的努力,它需要对教师教育机构内部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 2.对学校 • (1)学校活动系列 • 在活动中,推动教师专业能力 • 在发展战略中,持之以恒地推动教师专业能力 • (2)学校管理 • 构建文化、改革制度、开放校门,体现学校的风范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 3.对教师个人 • (1)发展方向 • 学生、技术、过程是我们教师需要加强的地方; • 认识、态度、通识是我们的底色。 • (2)行为 • 对学生、对同事、对家长、对社会,有我们独特的专业“范儿”,毕竟,职业是生活的一部分。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 4.对公众 • 了解学校 • 了解教育过程 • 了解儿童的成长 • 教师和学校的沟通对象,不仅仅是学生; • 和家长的沟通,也是我们今后必然要加强的工作。
主要内容 • 分三个部分解读教师专业标准 •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 1.理念 • 2.三个维度 • 3.14个领域 • 4.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 1.对教师教育机构 • 2.对学校 • 3.对教师个人 • 4.对公众 • 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 1.与教育场景结合 • 2.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 1.在教育场景中不断建构 • 专业标准出台了,学习它,了解是什么(体系、背后的思想、与“我”的联系)、为什么 • 应用它,“我”应加强哪些部分、调整哪些行为、学习哪些知识 • 标准是相同的,大家在建构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方案,也就有了不同的了解
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 2. 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 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 • 在建构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重点,这也是需要不断建构的原因 • 年轻教师:专业能力 • 中年教师:活动和技术 • 高级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经验
四、思考 • 1.为什么要有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上有哪些差别? • 3.“我”需要加强哪些知识、调整哪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