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65 Views
家庭五堂課. 家庭溝通 家庭環境 家庭健康 家庭規矩 家庭理財. 財團法人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8.10.2008 製作 TEL: 02-2778-0703 http://www.jenlinst.org.tw/. 規矩. 俗話說“ 没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强調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法則、標準、規範、做法,否則無法成功 我們說規矩是人事物交互的原則、規範、責任、角色、自由、分寸、期望和遊戲規則
E N D
家庭五堂課 家庭溝通 家庭環境 家庭健康 家庭規矩 家庭理財 財團法人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8.10.2008製作 TEL: 02-2778-0703 http://www.jenlinst.org.tw/
規矩 • 俗話說“没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强調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法則、標準、規範、做法,否則無法成功 • 我們說規矩是人事物交互的原則、規範、責任、角色、自由、分寸、期望和遊戲規則 • 家庭規矩就是家庭成員間彼此的界線 • 規矩有成文和不成文有暗示或禁忌或應該或不應該 • 家庭規矩是家庭教養或俗稱家規,藉此家規每個家庭建立其個別的溝通和運作模式,每個家庭成員都自覺或不自覺的受其影響,並影響家庭成員的性格 • 家規的目地是幫助家庭健康快樂的生活和培養下一代良善的品格和生活態度
没有規矩,不能成方圓 • 社會需要什麼方圓 • 家庭需要什麼規矩 • 檢視我們現在家庭規矩 • 重塑我們的家庭規矩
社會需要什麼方圓 • 愛 • 尊重 • 公平 • 平等 • 自由 • 創造
家庭需要什麼規矩 讓孩子從父母的身教及言教的家庭生活教育中感受學習: • 愛,自制,自尊,分享,感恩,同理,自省,獨立,自信,堅持,誠信,寬恕,負責,利益他人的品格和態度 • 閱讀和學習習慣 • 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 • 動手做的習慣
一般的家庭規矩 • 做人做事要誠實和守信用 • 零用錢使用 • 回家時間 • 做功課要求 • 交朋友選擇 • 分擔做家事 • 未成年不能做什麼事 • 不能講家庭禁忌和丟臉的事 • 和長輩講話的態度 • 不能說的事 • 大人講話,小孩不准插嘴,也不准發問 • 男孩子不准哭 • 女孩子行為穿著要端莊 • 不准有情緒 • 大人講的和做的都是對的
一般家庭規矩的迷思 • 孩子還小,不懂事,聽不懂,偶而犯錯,沒關係 • 家醜不外揚,所以也不能在家談論家醜 •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書讀好就好 • 讀書才藝最重要,其它不能靠它吃飯 • 大人犯錯怎可向小孩道歉 • 愛之深,責之切,不打不成器 • 父母口是心非,說一口道理,言行不一致是不得已。孩子不會知道,也不會受影響 • 歹竹會出好筍 • 孩子自己會長大,我們以前都是這樣長大的 • 賺錢和吃飽最重要 • 聽話就是規矩,滿足父母期望就是好孩子 • 盡量提供最好的物質和金錢就足夠彌補父母陪伴的不足 • 做家事和培養日常作息習慣是小事
一般家庭規矩的迷思 • 說”謝謝”,”對不起”,”請”是常識 • 選擇賺錢行業最棒,誰在乎你怎麼做人做事 • 懂得愛,自制,自尊,分享,感恩,學習,同理,自省,誠信,負責,有禮貌的品格教育能出人頭地嗎? • 利益他人是頭腦壞掉了,弟子規是用來背誦 • 夫妻的關係和小孩人格教育有關連嗎? •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家教會像DNA般遺傳下一代? • 規矩就是規矩不能變更,是大人才有權決定 • 家人”應該”知道這規矩 • 家規是管教小孩用的,大人不適用 • 感覺的事不能被討論當做家規,如使他人害怕.痛苦.憤怒.無助..等;凡事要忍耐,不准有情緒表達和討論餘地 • 性是隱秘和不道德與罪惡的不能談的
一般家庭規矩的迷思 • 以前生活很苦,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不匱乏的 生活 • 我們又不是大戶人家,定什麼家庭規矩 • 談規矩和家庭成員行為的界線怕起衝突,越談家庭關係越糟糕,一定有人會反對和生氣 • 談家庭規矩,每次也不落實,沒有用,已經忘了 • 破壞規矩的人往往是大人 • 家人闖禍,我不幫他,誰會幫他 • 規矩需要寫出來嗎?他們應該知道ㄚ • 規矩需要配合獎罰嗎?家規可以改變嗎? • 很不習慣家庭規矩和彼此界線講那麼清楚 • 家庭有問題才需要立家規和彼此的界線
建立家庭儀式 “儀式”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特殊時刻發展出來,藉著儀式我們可以玩樂,可以探索生命的意義,並重新建立家庭關係,使生活活潑起來.讓生命有成長也有喜悅和承擔,比如慶祝生日可以賦與更積極的意義,讓孩子瞭解生命的意義並給與他更多的自主權和承擔責任. • 成年禮 • 吃飯前感恩 • 睡前祈禱 • 年節去寺廟教堂祈禱和感恩 • 初一十五拜拜感恩 • 生日慶祝 • 紀念日慶祝 • …
家庭是人生的起點,而生命成長與婚姻締結是家庭的萌芽。家庭是人生的起點,而生命成長與婚姻締結是家庭的萌芽。 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是生命、婚姻和家庭教育的推動者期望建立一個永續學習平台,讓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的華人社會 在自我價值與生存意義感的追尋同時,邁向更成熟具創造性的婚姻家庭生活 ◆報名任林愛家學苑成長團體與公益講座 請上基金會網頁 http://www.jenlinst.org.tw/ ◆成立愛家社區讀書會 ◆利用遠端學習平台線上收聽與電子書 ◆參加讀書會帶領志工培訓 ◆連結專業心理諮商輔導資源 來電索取[愛的種子與園丁]雙月刊 (02)2778-0703 把愛傳出去,成為愛的家園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