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60 Views
电子商务开篇. 主要内容 电子商务背景 电子商务经典案例 电子商务知识体系 电子商务职业 —— 网商. 使用教材. 张李义, 电子商务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10 Efrain Turban 等著,严建援等译,电子商务(管理新视角),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3. 参考教材. 李琪、廖咸真、魏修建编, 《 电子商务概论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9 月 李琪等编著, 《 电子商务图解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 李洪心主编, 《 电子商务概论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
E N D
电子商务开篇 主要内容 电子商务背景 电子商务经典案例 电子商务知识体系 电子商务职业——网商
使用教材 • 张李义,电子商务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0 • Efrain Turban等著,严建援等译,电子商务(管理新视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参考教材 • 李琪、廖咸真、魏修建编,《电子商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 李琪等编著,《电子商务图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 李洪心主编,《电子商务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 兰宜生主编,《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 祁明等,电子商务实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陈德人、徐宇杰、吴志航编,《电子商务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 覃征、李顺东编,《电子商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 陆川、白丽编著,《电子商务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内容 • 电子商务基础介绍 • 电子商务基本原理与框架 • 零售业、企业为中心的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 电子商务物流与技术 •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 电子商务支付 • 电子商务环境 • 新兴电子商务(M-commerce、U-commerce)
2008中国电子商务关键词 • 中国网民人数世界第一 • 美国次贷危机、经济衰退、制造业危机 • 电子商务的冬天到来 • 电子商务网店新规
中国网民人数世界第一 • CNNIC 2008年7月统计:中国网民数量2.53亿,居世界第一,普及率19.1%,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 • 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用户数量6329万人,已经成为我国十大网络应用之一,远低于美国(66%),也低于韩国(57.3%) 问题: • 电子商务如何做? • 新兴电子商务诞生? • 新技术对电子商务贡献?
美国次贷危机?经济衰退?制造业危机? •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企业倒闭 问题: • 对电子商务影响? • 制造业对电子商务的贡献? • 不同类型电子商务企业的出路?
电子商务的冬天到来? • 2008.7.23马云发表致“阿里人”的一封信 • 电子商务冬天的来临 • 但阿里上半年经济运转良好 问题: • 电子商务如何在经济衰退中保持发展? • 与“中国化工网”之争(网盛科技)
电子商务网店新规 • 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 • 工商部门监管网络(验证、审核、公示义务) • 网店要注册 • 2008.8.1实施 • 全国其他省可能跟进 问题: • 与国家其他部委对电子商务的政策冲突 • 对电子商务的影响(积极、消极)? • 如何采取应对措施?
关于电子商务的有关问题 (1)什么是电子商务? (2)在网站上买过商品吗? (3)使用过手机下载音乐吗? (4)在网站上买商品或用手机下载有被骗吗? (5)了解网络营销的概念吗? (6)你认为电子商务有前途吗?
基本背景 • 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展 • 电子商务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 • 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将大有可为 • 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三个阶段 • 2000年以前,起步阶段,以8848为典型企业 • 2000年~2003年,互联网泡沫期,电子商务企业大量倒闭 • 2003年以后(SARS后),稳定发展,以Amazon、eBay等大量投资中国,国内以Alibaba、Taobao.com为典型企业
基本背景(Con’t) 国家重视电子商务建设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 • ”电子商务签名法“(2005.4.1) • ”电子支付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23号 ,2005.10.26)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第16章第4节) • 国家发改委设立电子商务专项基金 • 国家商务部发布电子商务年度发展报告,与高等学校合作开展电子商务调研 •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2006.5) • 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我国电子商务十一五发展规划”
Bank Internet (TCP/IP) Logistics Customer 支付网关 (Payment Gateway) MIS CA ERP
案例1 Amazon.com —虚拟企业(www.amazon.com) • 经营数字式企业无需进行不动产投资 • 选定了书籍进行网上销售,取名Amazon,意味经营的书籍比常规书店多出好多倍 • 交互式网页和电子邮件威力巨大,可供与客户直接联系 • 成功决窍:全面选择、个性化服务、先市场后利润。
案例2 戴尔电脑—大规模定制(www.dell.com.cn) • 采用直销模式,与顾客建立直接联系 • 采用定制方式,只按订单生产 • 通过使库存减少来提高利润 • 采用先进的后勤管理软件 • 优质的大客户服务 • 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使整个过程天衣无缝。
案例3Wal-Mart & P&G—双赢 Wal-Mart 配送中心 Wal-Mart 连锁店 ……. 网络互联 库存补充 P&G 动态销售量
电子化家庭购物 以当地电话为中心的家庭网络,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各种电器联系在一起 下一页
食物的存储量不足 通知主人 批准购买 订单 处理订单 冰箱分别设置成各种抽屉,分别存放不同的食物,每种食物设置最低和最高存量 网络自动售货系统 下一页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 • 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 • 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 • 虚拟企业、网络化企业、 SOHO模式 • 改变企业生产方式 • 大规模定制 vs 大批量生产 • 改变企业与伙伴之间的关系 • 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 • 怪、偏、少的需求可能形成大的市场。
新兴职业——网商 • 到2005年,8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成就中,千万富翁超过100万人 • 2000万户网商当中,2005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有32%,约为600万户;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有19%,约为380万户;销售额过8000万元的有6%,约为10万户 • 2000万户网商当中,个人和私人企业占的比例超过90% ,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5至35岁之间 • 网上做生意已经成了年轻人新兴的谋生方式 • 创业成本低、收入高是个人选择当网商的最主要原因
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依据专业学科分类和知识内容分解形成知识领域、知识模块、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四个层次的树状结构分布。
体系框架 (知识领域——知识模块——知识单元——知识点) • 电子商务综合 • 电子商务经济 • 电子商务管理 • 电子商务技术
线索之一:资源配置 • 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方面 • 资源:土地、资本和劳务 • 资源配置:资源的组织、分配 • 主流经济学的分工 • 资源的性质、生产和使用的方法:科学家/工程师/生产者 • 资源配置:经济学家 • 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 生产什么(What)? • 如何生产(How)? • 为谁生产(Whom)?
方法之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为自己的生存生产自己需要的物品 • 靠自己的双手 • 不是好答案:忙于吃饱穿暖 方法之二:分工 • 分工使人们专注于所擅长而且有优势的生产,并在专门的领域中成为专家 • 好处:同样的资源可以生产出来更多的、质量更高的物品,社会总的财富比不分工多 • 问题:人们之间不得不相互依赖,粮食-布匹,社会物品的交换方法? • 解决方法:计划和市场
计划经济 • 由政府制定所有的经济决策,命令生产者如何工作,生产何种物品,并决定对生产出的物品进行分配。 • 效率不高:根本原因是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的效率不高。 • 计划的制订。需要但缺乏充分而庞大的信息。 • 计划的执行。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要求全社会利益一体化,不允许有各自的利益。计划执行的偏差和缺乏积极性。
市场经济 • 亚当•斯密(Adam Smith):看不见的手。 • 市场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受利益驱动,人们为赢得最大利益而拼搏。胜者因有效率而保存,败者因缺乏效率而淘汰。社会总的效率提高,福利增加。 • 市场经济的优势源于经济信息处理能力。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市场引导下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 企业满足需求而赢利 • 消费者货币投票 • 另一优势: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技术等快速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完全信息市场 • 充分而正确的市场信息,不存在对市场的无知和市场对市场主体的误导。 • “看不见的手”依赖于市场主体具有一双 “洞察一切的眼睛”。 • 不完全信息市场 • 市场信息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 • 人的判断力的有限性 • 信息不完全对市场运作的影响 • 这样的市场并不具备最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 • 出现大量从事搜集与传播信息的职业 • 许多特殊经济现象消耗大量资源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 柠檬原理:旧货市场上,低质量的汽车会把高质量的汽车排挤出市场。同样的价格比质量。 • 败德行为 • 信息不对称。 • 社会防火成本提高 • 原因:诚实守信没有回报,败德行为反能得到好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在不完全信息的市场中,市场信息缺乏和市场信号误导->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税收、利率和经济立法。 • 如果技术进步导致市场在其信息的充分性和正确性方面改善的话,政府就应退让开。 • 市场信号的制造 • 专业化的信息公司、咨询公司和信息经纪人等。 • 产品品牌/商业信誉/产品包装/文凭等。
小结(Summary) • 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社会分工相对于自给自足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 在社会分工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是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面临的约束无论是收集信息还是发布信息都要花费成本,占用资源;同时还要生产和经营。 • 问题:社会采用何种收集信息方法,成本低而效用高?
逛商店, • 走访客户, • 市场调查, • 用户反馈,... Internet EDI 收集信息 • 电视/报纸广告, • 促销活动, • 企业形象设计, • 商标,... 发布信息 • 社会信息搜寻系统 • 在信息不完全市场上,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力图使自己的信息搜寻活动得到最大的效益。 • 搜寻收益随搜寻次数的增加递减,搜寻成本与搜寻次数成反比。最佳的搜寻次数,是信息搜寻收益等于信息搜寻成本时的搜寻次数,即“少一次则嫌少,多一次则嫌多” 。 • 最优的社会信息搜寻系统,应使全社会信息搜寻的收益减去其总成本后的收益最大的系统。 • 实际的形式:交易集中化,贸易展览会。
Supplier Buyer RFQ Response to RFQ Purchase Order P.O. Acknowledgement Purchase Order Change P.O. Change Acknowledgement Functional Acknowledgement ) (for each Transaction RFQ = Request for Proposal P.O. = Purchasing Order 线索之二:电子数据交换(EDI) • 国际贸易的发展 • 70年代。通信技术/运输业。>世界经济增长率。 • 贸易单证/文件交换数量激增。30-40份/笔。 • 纸面文件:强度高、效率低、易出错、成本高、传递慢、重复处理。 • 全球范围竞争的加剧 • 瞬息万变的市场:小批量、多品种、响应快。 • 瓶颈:商业文件的传递和处理速度。
EDI的出现 • 需求刺激了IT在贸易中的应用。贸易商之间需要计算机连接起来的,可完成贸易文件自动传输、自动处理的EDI。 • 早期的EDI:贸易伙伴之间,点-点,计算机间直接通信。60年代末期:美国的航运业。 • 行业EDI:银行业、运输业和零售业。呼唤标准。行业标准与增值网(VANs)的出现。86年,欧美20多国家开发出EDI国际标准(EDIFACT)。
EDI的发展 • 国外:90s初,全世界2.5万家大企业,全美97/100最大企业;90s 中,全美3万家,西欧4万家。 • 国内:90s开始,国家外贸许可证EDI,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EDI,外运管理EDI,化工进出口公司EDI,中国海关EDI通关系统等。91.10 “中国EDIFACT委员会”,加入亚洲EDIFACT理事会。93年起实施的金关工程。
EDI的概念 • 定义:在商业贸易伙伴之间,将标准化交易信息通过电子数据网络,在其计算机间进行自动交换和处理。 • 商业贸易的电子化工具:将商业文件(订单/发票/货运单/报关单/进出口许可证等),按统一标准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据格式,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间进行传输。 • EDI的特点 • EDI在企业(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公司/银行)间传输商业文件; • 所传输的文件采用一致的标准和格式; • 通过数据通信网主要是增值网和专用网来传输; • 数据在计算机间传输,没有人工介入。
EDI的问题 • 门槛高。中小企业无法进入。 • 限于贸易伙伴之间。 • 消费者无法介入。
线索之三:互联网 • 二战后东西方冷战机器的杰作: • 50年代始,意识形态东西方两大阵营 • 实验室冷战:科技领先决定战争胜负 • 美国第一:经济&科技,原子弹/氢弹/计算机 • 美国自信心的挫伤 • 1957.10.4,前苏联/第1颗人造卫星(80kg);1957.11.3,前苏联/第2颗(500kg,狗) • 前苏联领先:运载火箭->战略导弹技术->洲际导弹打击美国领土的能力->对美国的挑衅 • 1958.1.7,艾森豪威尔建议成立“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DARPA), 国防科学的策划和研究
ARPA成立 • 1958年初,美国国会批准成立。第一任主任IBM公司副总裁Roy Johnson. 上任5天后,启动资金520万US$, 年度预算2.5亿US$ • 宗旨:保持美国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防止潜在的对手所取得的不可预见的技术进步(www.arpa.mil)
重大使命 • 直接导火线: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冷战高峰, 核战争爆发的现实可能性 • 美苏核力量相当,几十分钟核反击 • 问题:美国军队内部的通信网络的致命缺陷: 中央系统控制方式. 摧毁华盛顿->军队瘫痪 • 研究任务:在遭受核打击后, 军方的控制中心能迅速恢复 通信联络,保证分散的战略核力量之间能够保持畅通 的联系而不出现通信中断(抗摧毁性网络难题)
ARPA的行动 • 1962.10,Harvard大学行为心理学家利克里德(J.C.R. Licklider), 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主任。学术界联系广泛,全美最好的计算机专家聚集到此课题上 • 解决思路:寻找一种利用电脑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流的方式,把一些与美国国防通信中心有关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使之能承受第一次核打击的破坏 • 1963,计算机天才/Larry Roberts:分组交换技术。文件(发送)分解与(接收)组装, 当发现一些节点被破坏后, 就自动绕开, 通过其它路径重新连接, 从而保证通信的畅通. 灵活性和可靠性. 海湾战争得到了证明。因特网之父。
ARPA网: 因特网的开端 • 1969:BBN计算机公司/网络控制协议(2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协议),IMP(接口信号处理机,邮局) • 1970,ARPA网连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和犹他州立大学。1972年前,达40个点 • 通信项目:电子邮件/FTP/通过网络控制远程计算机 • 1972,第1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ICCC)/创立将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协议,连接分组交换网络 • 1974,Vint Cerf/Bob Kahn:TCP/IP协议(规定了网络主机间数据往来格式与传送方式的协议) • 1979,威克森大学的科研网络。美国大学、ARPA和NSF发起计算机科学研究网络(CS网),采用了TCP/IP协议 • 1980,Vint Cerf:通过网关(连接本地网络与其它网络的设备)连接ARPA网和CS网。收发邮件:82年开发成功
NSF网络 • 80s后期,美国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领先地位受到威胁。由美国 NSF创建NSF网(光纤和卫星通信):为全美科研人员提供高性能计算机服务 • 光缆/卫星:作为主干网所需的通信速度和可靠性 • 新的情况 • 1983,ARPA军用部分->Mil网,地位为NSF网取代 • 1990,ARPA网退出舞台,NSF取代其地位 • 因特网摆脱战争机器的角色,也摆脱了仅作为共享NSF大型计算机运算能力的角色->交流与通信的工具 • 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个人用户进入,不限于计算机专业人员。1995,NSF正式同意因特网用作商业目的
小结(Summary) • 线索之一: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呼吁一个最优的社会信息搜寻系统 • 线索之二:国际贸易促进了作为企业间标准贸易单证交换系统的EDI的产生和发展 • 线索之三:因特网(Internet)产生商业用途的巨大潜力: 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