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717 Views
骨骼及肌肉系統. 人體骨骼總數 : 206. 骨骼系統. 骨骼結構 成人 : 50% 水份 50% 固體 1/3 有機體 : 蛋白質 , 膠原纖維 2/3 無機體 : 鈣 , 鎂及其他礦物. 功能. 保護 :如肺、心、腦、脊髓 給予外型及支持 :身體的支架維持身體形態 可貯存:鈣、磷等礦物質及脂肪,在身體需要時,可釋放到血液中 造血 :骨髓有造血的功能 槓桿及肌肉附著點 :可幫助運動. 種類 依形狀區分為四 . 長骨:股骨、脛骨、腓骨、肱骨、橈骨、尺骨及指骨。 短骨:腕骨。 扁平骨:部分頭蓋骨如額骨、頂骨及肩胛骨、肋骨
E N D
骨骼及肌肉系統 • 人體骨骼總數: • 206
骨骼系統 • 骨骼結構 • 成人: • 50%水份 • 50%固體 • 1/3 有機體:蛋白質,膠原纖維 • 2/3無機體: 鈣,鎂及其他礦物
功能 • 保護:如肺、心、腦、脊髓 • 給予外型及支持:身體的支架維持身體形態 • 可貯存:鈣、磷等礦物質及脂肪,在身體需要時,可釋放到血液中 • 造血:骨髓有造血的功能 • 槓桿及肌肉附著點:可幫助運動
種類依形狀區分為四 • 長骨:股骨、脛骨、腓骨、肱骨、橈骨、尺骨及指骨。 • 短骨:腕骨。 • 扁平骨:部分頭蓋骨如額骨、頂骨及肩胛骨、肋骨 • 不規則骨:脊椎、蝶骨、篩骨、薦骨、尾骨及下頷骨。
依軀幹及四肢分 • 中軸骨骼:頭顱骨骼、脊柱及胸腔骨骼。 • 四肢骨骼:上肢骨骼及下肢骨骼。
關節 • 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骨頭相連結處。依其活動程度可分為: • 固定關節:如頭骨的縫線。 • 微動關節:如脊椎骨之間的關節。 • 自由活動關節:如一般手部的關節。
動作的產生 • 骨骼肌附於骨骼之兩端 • 肌肉收縮,關節才能產生運動而形成動作 • 肌力: 肌肉收縮的力量
肌纖維的分類 • 紅肌: 又稱為慢肌,合適耐力運動,因慢收縮,有氧能量高 • 白肌: 又稱為快肌,合適速度快及爆發力的運動,因易疲倦,無氧能量高 • 紅白肌肉的分配是先天的,但運動緞練可有限度改變
肌力及肌耐力 • 肌力: 肌肉單一次最大強度收縮所產生的力量 • 肌耐力:肌肉長時期重覆次等強度運動的能力
肌肉收縮(活動)的種類 分類是以肌肉收縮時的長度和速度為基本 • 1. 等張收縮:改變肌肉長度而產生動作的肌肉收縮 • 等張收縮又分向心收縮(肌肉縮短)及離心收縮(肌肉拉長) • 例子:舉起啞呤及放下啞呤
肌肉收縮(活動)的種類 • 2. 等長收縮: 肌肉長度不變,也沒有動作 • 例子: 拗手瓜爭持不下時 (因阻力等如肌力或大於肌力) • 3.等動收縮或等速收縮: 在肌肉收縮過程中,整個動作都是在速度不變下完成 • 例子: 只有器械輔助下才可作此收縮
肌肉及肌肉耐力的訓練 • FITT(P)原則 • 訓練種類: 重量訓練、健身徒手操 球類及遊戲活動
訓練頻次、強度及時間 每周3-5次
測試 • 肌耐力: 徒手:仰臥起坐 器械: 綜合健身器 • 肌力: 徒手: 立定跳高/遠 器械: 握力計
訓練後,體型的轉變 外胚型 中胚型 內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