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第十二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

第十二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 果实及种子类 生药是以植物的 果实 或 其一部分入药 的药材总称。 药用部位 包括 果穗 、 完整果实 和 果实 的 一部分 。. 大 多数 是 果实、种子一同 入药,如山楂。 少数 以 种子 入药,如桃仁。 以 果实贮藏 ,临用时再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入药,如砂仁。. 复习植物果实知识. 1 果实的定义及分类 果实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由受精后的子房或连同花的其它部分(花托、花萼、花轴)发育而成。 ( 1 )真果、假果; ( 2 )单果、聚合果、聚花果。. 子房的位置. 雌 蕊.

chak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二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

  2. 果实及种子类生药是以植物的果实或其一部分入药的药材总称。果实及种子类生药是以植物的果实或其一部分入药的药材总称。 药用部位包括果穗、完整果实和果实的一部分。

  3. 大多数是果实、种子一同入药,如山楂。 • 少数以种子入药,如桃仁。 • 以果实贮藏,临用时再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入药,如砂仁。

  4. 复习植物果实知识 1果实的定义及分类 果实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由受精后的子房或连同花的其它部分(花托、花萼、花轴)发育而成。 (1)真果、假果; (2)单果、聚合果、聚花果。 子房的位置

  5. 雌 蕊

  6. 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单雌蕊或复雌蕊),形成一个果实的称为单果。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单雌蕊或复雌蕊),形成一个果实的称为单果。 单 果

  7. 女贞子

  8. 由一朵花中多个离生单雌蕊聚集生长在花托上,并与花托共同发育成的果实。每一离生雌蕊各为一单果。由一朵花中多个离生单雌蕊聚集生长在花托上,并与花托共同发育成的果实。每一离生雌蕊各为一单果。 聚 合 果

  9. 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 聚 合 果

  10. 2果实类药材的类型 (1)完整者:单果、聚合果、聚花果; (2)果实的某一部分:果皮、果肉、果柄、宿萼、维管束; (3)果穗。

  11. 1性状鉴别 形 状 大 小 颜 色 表 面 气 味

  12. 外果皮 2显微鉴别 中果皮 内果皮

  13. (1)常见气孔; (2)角质层; (3)表皮细胞中含有色物质或色素; (4)毛茸; (5)表皮细胞中嵌有油细胞等。

  14. (1)主为薄壁细胞组成,通常较厚。 (2)亦有厚壁细胞、分泌细胞分布,有细小的维管束散在,如小茴香。 (3)细胞内含物,如枸杞子的中果皮细胞中含有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

  15. 大多为一列薄壁细胞组成,但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细胞壁薄,呈镶嵌状排列;核果的内果皮由多层石细胞组成。大多为一列薄壁细胞组成,但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细胞壁薄,呈镶嵌状排列;核果的内果皮由多层石细胞组成。

  16. 复习植物种子知识 1 种子类生药的类型 种子包括种皮和种仁两部分,种仁又包括胚和胚乳。 (1)常用完整的种子; (2)某一部分,如种仁、种皮、假种皮、去掉了子叶的胚; (3)加工品。

  17. 2种子类生药的性状鉴别 种皮 种仁 • 种脐、种孔、合点、种脊、种阜; • 种翅、假种皮; • 毛茸; • 颜色; • 有无纹理。

  18. A种脐:为种子成熟后从种柄或胎座上脱落后留下的疤痕。A种脐:为种子成熟后从种柄或胎座上脱落后留下的疤痕。 B种脊:是种脐到合点之间的隆起线。 C种皮扩展成翅

  19. D 种皮具毛茸 E假种皮:由珠柄或胎座延伸发育而成。

  20. 1 胚 2 胚乳

  21. 3种子类生药的显微鉴别 A 种皮 a 表皮层:多由一列薄壁细胞组成。有如下几种变化。 • 表皮细胞内含物有色素或粘液质。 • 表皮细胞分化成非腺毛。

  22. 表皮为石细胞,散列或成群分布。 • 表皮细胞成为狭长的栅状细胞,其细胞壁常有不同程度的木化增厚。

  23. b栅状细胞层:位于表皮层下,在栅状细胞层的外缘处,有时可见一折光率特别强的光辉带;b栅状细胞层:位于表皮层下,在栅状细胞层的外缘处,有时可见一折光率特别强的光辉带; c油细胞层:位于表皮层下,如砂仁、白豆蔻; d色素层:具有颜色的种子,除表皮层含色素物质外,种皮的内层细胞或者内种皮细胞中也可含色素物质,如黑芥子、阳春砂;

  24. e石细胞层:除种子的表皮有时为石细胞外,也有表皮的内层几全为石细胞组成,如栝蒌仁;白豆蔻的内种皮为石细胞组成。e石细胞层:除种子的表皮有时为石细胞外,也有表皮的内层几全为石细胞组成,如栝蒌仁;白豆蔻的内种皮为石细胞组成。 f营养层:该层大多数是由珠心组织发育而来的。

  25. A 胚乳 又称内胚乳,是极核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成。内含糊粉粒、脂肪油、淀粉粒,有时含草酸钙结晶。 • 异常构造:由于种皮、外胚乳的异常生长,而形成的一种错入组织。

  26. 种子类药材显微鉴别要点 1糊粉粒:是种子类药材显微鉴别的重要标志。 与淀粉粒的区别: • 淀粉粒有层纹、脐点、复粒的构造,加碘液变成蓝色或蓝紫色; • 糊粉粒没有层纹、脐点、复粒的构造,遇碘液呈暗黄色,遇硫酸铜加苛性碱水溶液显紫红色。

  27. 胚乳细胞的形状和内含物的种类。如槟榔胚乳细胞有大型类圆形壁孔。胚乳细胞的形状和内含物的种类。如槟榔胚乳细胞有大型类圆形壁孔。 • 种皮的特征。 • 子叶内有无分泌组织及细胞内含物,如牵牛子的子叶内有大型的分泌腔。

  28. 五 味 子 杏 仁 槟 榔 小 茴 香

  29. 五味子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拉) Fruti of Chinese Magnolcavine(英) 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俱也。”故名五味子。李时珍称,“五味子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

  30.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 科: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 • 种: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1.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2.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3.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倍半蒈烯 β2-没药烯 β-花柏烯 α-衣兰烯 1挥发油0.89% 五味子甲素 α-,β-,γ-,δ-,ε-五味子素 伪γ-五味子素 五味子乙素 新五味子素 五味子醇甲 五味子素(戈米辛) 五味子素K1 五味子素L1、L2 2木脂素约5% 3 有机酸9.11%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4.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五味子甲素 γ-五味子素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5.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我国首先发现五味子粉剂或蜜丸对病毒性肝炎病人有降转氨酶及改善某些症状的效果。 270年代我国药学工作者从五味子果实中分离出一系列木脂素成分。 3其中间体联苯双酯经有关药政部门批准生产,成为我国首创的一种治疗肝炎新药。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6.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1 形状: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 2 大小:直径5~8mm。 3 表面:紫红色,皱缩,油润,有的表面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 4 种子:1~2粒,肾形,棕黄色,有光泽。 5 气味:果肉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7.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8.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9.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0.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粉末特征 1 种皮表皮石细胞呈多角形,壁厚,孔沟极细密。 2 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纹孔较大。 3 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1.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种皮外侧石细胞 种皮内侧石细胞 1 种皮外侧石细胞呈多角形,壁厚,孔沟极细密。 2 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壁稍厚,纹孔较大。 3 果皮表皮细胞,有角质线纹;有油细胞。 胚乳细胞 油细胞及果皮表皮细胞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2.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3.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南五味子 Fructus Schisandrae Sphenantherae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湖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 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乙、丙、丁、戊等成分。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4.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5. 杏 仁 Semen Armeniacae Amarum(拉) Bitter Apricot Seed(英) • 《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名医别录》列为下品,有甜、苦两种,一般栽培所产的杏仁甜的较多,而野生的一般均为苦的。 • 山杏:野生、栽培;西北利亚杏、东北杏为野生;杏:为栽培。从原植物来看,西北利亚杏、东北杏、山杏的杏仁为苦杏仁,而杏的栽培种有些是苦的,有些则是甜的。药用多为苦杏仁,甜杏仁多供制作点心。

  46.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 科:蔷薇科(Rosaceae)植物 • 种:山杏Armeniaca vulgaris var. ansu 西北利亚杏A. sibirica(L.)Lam. 东北杏A. mandshurica (Maxim.) Skv. 杏A.vulgaris Lam. • 药用部位: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7.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