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559 Views
第四节 声 调. 一、调值和调类. 一、调值和调类 声调包含“ 调值 ”和“ 调类 ”两个方面。 调值 :指 音节的高低 、 升降 、 长短 、 曲折的变化形式 ,即 声调的实际读法 。 调类 :指 声调的种类 ,即 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别 。 调值是声调的“ 实 ”(实际内容),调类是声调的“ 名 ”(名称)。 每一个调类统帅着一批调值相同的汉字 。. 一、调值和调类. 主要指 语言中每一音节所固有的 、 能区别意义的 、 声音的高低和升降形式 。 声调主要 由音高的变化构成 。
E N D
一、调值和调类 • 一、调值和调类 • 声调包含“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 • 调值:指音节的高低、升降、长短、曲折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 调类:指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别。 • 调值是声调的“实”(实际内容),调类是声调的“名”(名称)。 • 每一个调类统帅着一批调值相同的汉字。
一、调值和调类 • 主要指语言中每一音节所固有的、能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形式。 • 声调主要由音高的变化构成。 • 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又叫字调。(有例外,如“花儿”等)。 • 在汉语中,声调是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它可以区别词义,如 • shīzi和 shízidàozi 和 dāozi
一、调值和调类 • 调值一般用五度制声调符号表示。描写调值,采用的是“五度标记法”:就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方法。 • 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的幅度。
一、调值和调类 • “五度标记法”,就是画一条竖线作标尺,分成4格5度(像五线谱似的),由下而上地表示声音由低到高,用1、2、3、4、5分别表示低、半低、中、半高、高等几种音高,再在竖线的左边用横线、斜线和曲线来表示声调的音高变化。 • 下图中,右边的竖线叫“音高线”,左边的线条叫“调型线”,表示声调的律动情况。
一、调值和调类 • 注:1、2、3、4、5不等于乐谱中的do、re、mi、fa、so。阴、阳、上、去4种调值相当于乐谱中的i.7、5#i、326、i32。 • 5 高 55调值、阴平调类 • 4 半高 35调值、阳平调类 • 3 中 • 2 半低 214调值、上声调类 • 1 低 51 调值、去声调类
二、普通话的声调 • 普通话的基本调型有4种: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全降调。 • 这4种调型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也就是普通话声调的4种调类。传统的音韵学把这4种调类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也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二、普通话的声调 • 声调的标记法,常见的有两种:其一是写在用拼音字母表示的音节上头,即韵腹上,用→、↗、√、↘4个调号表示;其二是写在国际音标或拼音字母音节后头,用 ˉ、ˊ、 ˇ、ˋ 4个调号, • 如:cuān[ ts‘uan ],蹿。
普通话的声调 • 普通话语音声调表
三、古今调类比较 • 普通话的声调系统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 • “四声”就是我国传统的说法,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四声”不等于古代的“四声”。今天的“四声”是指“阴、阳、上、去”,古“四声”是指“平、上、去、入”,且各“声”所指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三、古今调类比较 • 古代的“平、上、去、入”四声都分清、浊,它 们与今天的“阴、阳、上、去”四声的对应关系可以概括为:平分阴阳,入派四声,阳上归去。 • 注:古入声字总共600多个,即《附录·同韵字表》中的黑体字,鼻韵母字没有入声。
二、古今调类比较 • 清(阴) • 平阴 • 浊(阳) • 清(阴) • 上阳 • 浊(阳) • 清(阴) • 去上 • 浊(阳) • 清(阴) • 入去 • 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