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 蓓蕾幼儿园 保健室. 传染病的预防.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幼儿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手足口病、风疹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 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 1 .传染源 —— 是指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它包括病人、带菌者、受感染的动物。 2 .传染途径 —— 病原体传播引起感染的路线或方式 空气传染 —— 流感、麻疹、流脑等

chaim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传染病的预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传染病的预防 蓓蕾幼儿园 保健室

  2. 传染病的预防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幼儿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手足口病、风疹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

  3. 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是指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它包括病人、带菌者、受感染的动物。 2 .传染途径——病原体传播引起感染的路线或方式 空气传染——流感、麻疹、流脑等 饮食传染——小儿麻痹、伤寒 昆虫传染——乙脑、疟疾 接触传染——麻风病 医源性传播 3.易感人群——容易受到某种传染病感染的人群,或对传染病没有免疫能力或免疫能力很低的人。

  4. 传染病的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染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增强体质 预防接种

  5.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为1至3天。 (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经空气中飞沫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6. (4)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5)护理 应卧床休息,退热后不要急于活动,病儿居室要空气新鲜,多饮水,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按医嘱服药。 (6)预防 流感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减少聚会;加强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接种流感疫苗;加强体育煅炼,增强体质。

  7. 2.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传染性强,预后良好。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常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1)传染源: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经空气中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 触、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 (3)易感人群: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

  8. (4)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有灼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亦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睾丸炎等。 (5)护理 应卧床休息,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饮食应根据病人咀嚼能力决定,忌吃辣、酸性食品,保持口腔卫生,腮腺局部可用新鲜仙人掌捣碎外敷,有助于消肿。 (6)预防 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晒衣被; 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减少聚会; 加强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9.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最常见的HIVI)引起的 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 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潜伏期为2-7天。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如患者分泌物或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用具通过日常接触或经口亦可引起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尢以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10. (4)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仍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5)护理 应卧床休息,症状轻者可正常活动,饮食宜清淡、可口,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等剌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剪短指甲,衣着宽大柔软,勤更换。

  11. (6)预防 少去通风不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加强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衣 被 ;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及流动 水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用大青叶、板蓝根、抗病 毒口服液等进行预防 。

  12.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 染性很强的传染病,常见于2~10岁的儿童。潜伏期一般14~17天,长者可达3周。 (1)传染源:患者 (2)传播途径:经飞沫呼吸道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3)易感人群: 1—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好发人群,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在母体里获得了水痘抗体,所以较少发病。但是孕妇在患水痘 1周前分娩和患水痘后分娩,新生儿经常发生水痘且病情较危重。

  13. (4)临床表现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2天内发疹,首先发于躯干,逐渐延及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多,面部四肢较少,初起为红色小丘疹,数小时后变成绿豆大小的水疱,周围绕以红晕,水疱初呈清澈的水珠状,壁薄易破,伴有瘙痒。经2~3天后干燥结痂,以后痂脱而愈,不留疤痕。在发病3~5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发生,故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损,病程约2—3周。若水疱抓破后继发细菌感染,可发生皮肤坏疽,甚至引起败血症。此外,少数患者还可出现水痘性肺炎、脑炎、心肌炎及暴发性紫癜等并发症。(4)临床表现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2天内发疹,首先发于躯干,逐渐延及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多,面部四肢较少,初起为红色小丘疹,数小时后变成绿豆大小的水疱,周围绕以红晕,水疱初呈清澈的水珠状,壁薄易破,伴有瘙痒。经2~3天后干燥结痂,以后痂脱而愈,不留疤痕。在发病3~5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发生,故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损,病程约2—3周。若水疱抓破后继发细菌感染,可发生皮肤坏疽,甚至引起败血症。此外,少数患者还可出现水痘性肺炎、脑炎、心肌炎及暴发性紫癜等并发症。

  14. (5)护理 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初期可喝绿豆汤,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及时剪指甲,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若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6)预防 接种疫苗,少去通风不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加强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衣 被 ;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及流动 水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15. (5)护理 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初期可喝绿豆汤,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及时剪指甲,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若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6)预防 接种疫苗,少去通风不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加强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衣 被 ;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及流动 水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16. 传染病发生后疫情报告及处理 1.凡在园内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须立即隔离,通知家长迅速带患儿上医院检查确诊、治疗。班主任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保健医生,保健医生要及时向园领导报告,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 2.幼儿在家患传染病确诊或疑似后,家长要在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或园方,并提供疾病诊断证明书复印件。 3.传染病发生后幼儿园疫情报告人要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凡患传染病的幼儿、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不得来园。确诊的病人需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痊愈证明方可回园。

  17. 传染病发生后疫情报告及处理 5.对传染病患者所在班的师生做好医学观察,同时告知该班幼儿家长,以便配合做好孩子在家时的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做到不并班、不串班、不收新生、不转托幼园所。 6.由保育员做好班级环境和各种物品终末消毒处理和医学观察期间的消毒工作。 7.由班主任教师负责做好家访工作及家长的安抚工作,并且做好缺勤幼儿的登记调查工作。对因病原因缺勤者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 8.在社会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要按教育或卫生部门要求,执行对疫情的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9.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迟报、谎报突发传染病事件。

  18. 发生传染病后的消毒原则 1. 患者隔离后对班级进行终末消毒。 2. 对发病班级进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加强消毒,根据不同病种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消毒药液浓度加倍,消毒时间加倍。 3.发病班级的物品与其他班级分开消毒与保存,餐具及其他污染物品采取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的方法。

  19. 1.每天消毒(紫外线消毒和消毒液喷洒) 2.一般传染病,消毒浓度加倍。 3.病毒性肝炎,消毒液浓度翻4倍。 4.终末消毒的有:患儿个人物品(被褥、毛巾、杯子)、玩具、水笼头、门把手、床围栏、图书、便盆、柜子、桌椅、毛巾、杯子、扶手、泡沫垫、开水桶、杯帘等所有幼儿易触摸的物体表面和地面、空气、拖把、抹布。 发生传染病后环境物品的消毒

  20. 开水桶的清洁与消毒 清洁要求 ①每天早晨,倒尽开水桶里的隔夜水。 ②用开水桶专用清洗布由内向外洗干净。 ③倒入适量开水,晃动开水桶,冲洗开水桶内壁。 ④倒入开水。

  21. 开水桶的清洁与消毒 消毒要求 ①每周消毒1-2次,水笼头须每天消毒。 ②用84消毒液和专用清洗布由内向外擦洗。 ③ 10-20分钟后,须用清水反复冲洗桶内壁及放水龙头。

  22. 塑料玩具 清洁要求: 先用洗涤剂洗,再用流动水清洗干净。 消毒要求: 84消毒液浸泡20分钟,再用流动水冲净,晾干。 玩具的清洁与消毒

  23. 木制玩具 清洁要求: 用湿抹布擦净。 消毒要求: 84消毒液擦拭 玩具的清洁与消毒

  24. 图书 消毒要求: 松散地放在日光下曝晒 或紫外线灯下30分钟,并经常翻页 玩具的清洁与消毒

  25. 清洁消毒要求 ①使用后要立即冲洗干净。 ②幼儿离园时由外向内用消毒液擦,含氯浓度500mg/L(加倍)。 ③定期用洁厕液擦洗,擦洗后清水冲净。 便盆(便池)的清洁与消毒

  26. ①门窗、设施用品表面(柜子、桌椅等) 清洁要求:每天专用抹布擦抹干净 消毒要求:每日用84消毒液消毒一次,日常预防性可每周1次。 ②地面 清洁要求:每天扫净、拖净。 消毒要求:每日用84消毒液消毒一次,日常预防性可每周1次。 ③空气 ◆开窗通风:每日2--3次(有对流风),每次至少20分钟。 ◆紫外线灯照射:每天1次,每次至少30分钟。 ◆如有空气消毒喷雾剂,按使用说明操作 活动室

  27. 清洁要求 ①每天用温水、专用抹布擦拭。 ②适度用力、顺着席条方向、有序地来回擦。 ③擦后,放在阴凉处晾干。 ④用对折方法收拢。 消毒要求 ①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日常预防性可每周1-2次。 ②消毒2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一遍。 ③放在阴凉处晾干。 ④用对折方法收拢。 席子的清洁与消毒

  28. 清洁要求 ①每天用温水、专用抹布擦拭。 ②适度用力、顺着席条方向、有序地来回擦。 ③擦后,放在阴凉处晾干。 ④用对折方法收拢。 消毒要求 ①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日常预防性可每周1-2次。 ②消毒2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一遍。 ③放在阴凉处晾干。 ④用对折方法收拢。 席子的清洁与消毒

  29. 预防措施 1.教室、寝室必须要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天至少两次,每次应在20分钟以上。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0.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1.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垃圾要日扫日清。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垃圾要日扫日清。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32. 4.食物必须保证新鲜干净,鱼、蛋、肉类等食品在食用前必须蒸熟煮透;不喝生水,水果、蔬菜食用前务必洗净;不要到街头无证摊贩处吃东西,不要食用“三无”包装食品,也不要暴饮暴食。4.食物必须保证新鲜干净,鱼、蛋、肉类等食品在食用前必须蒸熟煮透;不喝生水,水果、蔬菜食用前务必洗净;不要到街头无证摊贩处吃东西,不要食用“三无”包装食品,也不要暴饮暴食。

  33. 5.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34. 6.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35.    7.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