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1.06k Views
第 2 章 倫理觀念一. 引言 ( 效益 、 義務 、 美德 ) 人們經常從 不同的 角度做道德考量。 效益: 從 行為所產生的 後果 來衡量行為的對錯。 義務: 從 道德原則或義務 來評估善惡。 美德: 從 人類美德 檢查行為是否可以接受。 在一般道德的論述中,人們經常會使用跟 道德倫理 等觀念有緊密關係的一些 重要觀念 ,做分析、判斷、評估或批判,或 利用這些 理念 來 制訂 行為指引或規則。. 第 2 章 倫理觀念一. ˙ 效益原則的 核心涵意 :
E N D
第2章 倫理觀念一 引言(效益、義務、美德) 人們經常從不同的角度做道德考量。 效益:從行為所產生的後果來衡量行為的對錯。 義務:從道德原則或義務來評估善惡。 美德:從人類美德檢查行為是否可以接受。 在一般道德的論述中,人們經常會使用跟道德倫理等觀念有緊密關係的一些重要觀念,做分析、判斷、評估或批判,或利用這些理念來制訂行為指引或規則。
第2章 倫理觀念一 ˙效益原則的核心涵意: 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我們應儘量為所有人製造最大的效益(utility),而盡量減少反效益。 ˙米爾將邊沁的效益原則作進一步的發揮,稱之為「最大快樂原則」("the Greatest Happiness Principle")。
第2章 倫理觀念一 行為、規則、效益 (1)行為效益論(Act Utilitarianism) ˙行為效益論主張,一個帶來或增加整體快樂的行為就是道德的行為。 ˙行為效益論關注的是特定時空內的個別行為,而不是一般行為。 (2)規則效益論(Rule Utilitarianism ) ˙它不是單從是否導致整體快樂而論該行為是否道德,而是先問這行為是否符合了某行為規則,然後再問這些行為規則所導致的行為是否可以提高社會整體的快樂。
分析以上案例 (1)行為效益論(Act Utilitarianism) 認為栽贓嫁禍一名沒有不在場證據的累犯,並將他屈打成招。全城誤以為兇手已落網,讓城市暫時得到平靜,是有利於社會大多數人,因此這是符合道德的行為。 (2)規則效益論(Rule Utilitarianism ) 認為這是已經違反不應冤枉無辜這條可以導致整體快樂的行為規則,因此這是不符合道德的行為。
案例: 小白有一位患了絕症的好友大白,一天 大白突然病情急劇惡化,經診斷只有數小 時的生命,小白在大白臨終之際前去探望 他。大白在快斷氣的一剎那即獨自要求小 白替他做一件事──在他死後,將他一生 的積蓄1,000萬元交給他唯一的親人,他 的姪兒。大白還將存放這筆現金的地點告 訴小白。小白答應了大白的要求。
大白入土之後,小白依指示果然找到該筆鉅款。大白入土之後,小白依指示果然找到該筆鉅款。 同時,小白經過調查後,知道大白的姪兒是一名 揮霍無度、自私自利的人。小白確信這筆錢假若 落在姪子手中,他一定會很快就把它花掉。小白 覺得將錢交給那人實在沒有意義,心想假若將這 筆錢捐贈予慈善機構,會令不少貧人受惠。由於 整件事只有小白知情,這樣做不會引起官非,但 唯一令小白疑慮的是,這樣做就等於違背他對大 白所作的承諾。
思考題 • 如果你是小白,你會怎樣做? • 理由是什麼? • 如果你是行為效益論者,你又會怎樣做? • 基於什麼理由?
想一想 • 該不該墮胎? • 一艘船只能在兩人,卻發生坐了三人的兩難,其中必定要有一人被推下船,不然大家都得淹死船上,一人是船長,另一人是癌症研究專家,第三位是孤苦伶仃無親無戚的病人,身為旁觀者的你,會選擇將誰推下船? (在直覺下是否選擇推下第三人, 這樣的你帶有點效益主義喔!)
第2章 倫理觀念一 效益論的缺點 ˙歷史的重要 批評1.只以行為結果是不足以判斷行為是否 符合道德的。(例如:為了大多數人的 利益,可以犧牲少數人的權利。) 批評2.太過於依賴對未來的估算來決定某一 行為是否應做。 ˙動機與道德 批評3.在評估道德行為時,單看行為結果而 不看其動機是不足的。
案例 2004年12月26日南亞發生大海嘯,造成巨大的災難,死亡人數達15萬人,很多國家沿海地區的城鎮農村被巨浪摧毀,財物人命損失慘重。除了全球不少國家的救災援助之外,各地民間團體亦出錢出力,響應賑災工作。災區內有三名社區領袖:李好名、李好仁及李好義,亦差不多同時投入救災工作,但三人各有不同的動機。
李好名的參與主要是基於社會壓力,他 一向以慈善家自居,遇到災難沒有一點動 作不行。李好仁心善良,一向樂於助人, 這次投入賑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李好義 淡泊名利,他雖沒有好仁天生的慈悲心腸 ,為人亦算是善良,此次賑災完全出於一 種義務感。 思考題? • 誰是有道德的行為?基於何種觀念?
想一想 • 是否有看過搶救雷恩大兵這部電影?內容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地登陸後,雷恩家庭四個從軍的兄弟,有三個因登陸作戰而陣亡,僅存的一個也深陷敵境,生死未卜。美國軍方為了避免雷恩兄弟全數陣亡的悲劇,於是派遣一支搜救隊伍深入敵境,希望找到並安全帶回僅存的雷恩大兵,然而,搜救隊犧牲了數條人命,包括帶隊隊長的生命,只是為了搶救一個無關戰局的大兵,以慰藉在故鄉的寡母。 • 你認為搶救雷恩大兵是「對的」事情嗎? • 依效益論者的想法,將如何評判這件事?
第2章 倫理觀念一 2.善的意志來自自身,理性之人意志的內在性質決定其善的本質。從慾望中求得解脫。 3.真正的道德行為是出於義務,而不是為了符合義務的行為。 4.義務之所以如此重要,因為是建基在所謂「無條件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之上。 ˙分析南亞海嘯三個人的行為 只有好義的行為才有真正的道德價值,因為他的善行是出於一種義務感。
第2章 倫理觀念一 格律與無條件律令 ˙格律、律令: 是指一些規範我們行為的規則。 ˙無條件律令: 1.理性的人應遵守道德一致性—無人可以在道 德上視自己與眾不同,認為自己可以做他人被 禁止做的行為而不自相矛盾,或認為自己的利 益比他人利益重要而不自相矛盾。 2.無條件律令不僅是無條件的,且對行為 有普遍的規範力。
第2章 倫理觀念一 ˙康德以兩種方式表述無條件律令這個理念 1.「只依據那些你會同時有意願使它成為普遍 定律的格律而行動」("Act only according to that maxim by which you can at the same time will that it should become a universal law." 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1785) 2.理性的人應時常視其他理性的人為目的,而 永不能只視之為手段。(應該視他人為目 的,而不應將之只視為手段。) ˙無條件律令包含了一個評估道德的程序。
案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荷蘭的漁民不時冒險用漁船偷運猶太難民到英國,納粹德國的巡邏艇有時攔截漁船,查問是否有走私人蛇。漁民在被盤問時有兩個選擇──直說偷運人蛇,或是說謊。兩個作法有不同的後果,講真話的結果會導致猶太人被捕及被殺,說謊是違反不說謊的義務。 思考題 問題:你該怎麼做?
第2章 倫理觀念一 康德倫理的缺點 ˙批評1. 道德行為者應以普遍的定律來指引及約束行為,不管情況如何,道德行為者都應該遵守道德規則。 ˙分析人蛇案例 漁民面對的道德兩難,是在說謊或讓無辜的人被殺害兩者中選取其一。若「說謊是不對的」及「做殺害無辜者的幫凶是不對的」這兩條都是絕對的倫理原則的話,漁民要在兩者中選其一,那麼,一個倡議絕對倫理原則的倫理觀點顯然就會深陷困境之中。
想一想(落跑的南丁格爾) • 康德在義務論當中,認為護士的義務是照顧病人,醫生的義務是為病患治病。 • 回想一下2003台灣爆發了相當嚴重的傳染病SARS,造成許多人死亡,尤其是位於台北市的和平醫院爆發院內集體感染事件封院後,疫情進入一發不可收拾的階段。而當台北市政府下令緊急封院之時,少數任職於和平醫院的醫護人員逃出醫院,不顧自己的工作與照顧病人的責任只自私地替自己著想,害怕自己被傳染,而不想待在醫院中。
假設你是一名醫生,現在在休假,你知道醫院中有SARS病患需要醫生,但醫院人手不足(沒人敢回去)將你召回,你會回醫院為病患治病嗎?假設你是一名醫生,現在在休假,你知道醫院中有SARS病患需要醫生,但醫院人手不足(沒人敢回去)將你召回,你會回醫院為病患治病嗎? • 假設你是院內服務的護士(已經被封院你必須待在醫院)你將是盡力為病患服務,還是趕緊想辦法逃離醫院?
第2章 倫理觀念一 美德的性質 ˙情緒與行動的恰如其分地適當反應(適中或恰到好處),是行為者的穩定性格,過度或不足都不是美德,而是惡行(vice)
第2章 倫理觀念一 ˙亞氏相信美德可另一個人的生活更飽滿,有意義的人生必須由美德而達成,其中最普遍及最重要是正義。 ˙先秦儒家的美德觀,將美德設於道德的核心地位。儒家哲學的君子論,世人踐德修身目標,即「模範角色」。
想一想 • 目前大學生亟需培養的美德有哪些?
第2章 倫理觀念一 美德倫理的缺點 ˙美德論者希望將美德論打造成與義務論及效益論處於同級位階的一個替代性理論,但被批評。 批評1.對於行為者應如何做?如何對不同的行為做倫理判斷?包括精準地區分什麼是對的行為?什麼是對的決策或選擇?這些問題一直論述含糊(而義務論及效益論能提出明確的答案) 。 批評2.用規則來說明行為一點也不遜用於美德來說明行為,有時還比美德來的明確。
章節重點回顧(效益、義務、美德) ※效益與道德 效益論的主張 ˙效益論(目的論)(功利主義) : 以行為的後果來作為判斷行為的對錯。 ˙效益原則(principle of utility): 行為的善(好)或惡(壞)由其目的及結果來決定的準則。 ˙核心涵意: 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我們應儘量為所有人製造最大的效益(utility),而盡量減少反效益。
行為、規則、效益 (1)行為效益論(Act Utilitarianism) ˙一個帶來或增加整體快樂的行為就是道德的行為。 (2)規則效益論(Rule Utilitarianism ) ˙要先符合某行為規則,然後再考慮這些規則所導致的行為是否可提高社會整體的快樂。 效益論的缺點 批評1.不能只以行為結果判斷行為是否道德。 批評2.太過依賴對未來的估算來決定某一行為是否 應做。 批評3.動機也是評估道德行為的指標。
※義務與道德 義務論(道義論)(康德倫理學)以義務論述道德。 ˙真正的道德行為是出於義務,而不是為了符合義務的行為。 ˙義務之所以如此重要,因為是建基在所謂「無條件律令」之上。 格律與無條件律令 ˙格律、律令:是指一些規範我們行為的規則。 ˙無條件律令: 1.理性的人應遵守道德一致性。 2.無條件律令對行為有普遍的規範力。
˙康德以兩種方式表述無條件律令這個理念 1.「只依據那些你會同時有意願使它成為普遍 定律的格律而行動」 2.應該視他人為目的,而不應將之只視為手段。 康德倫理的缺點 批評1.道德行為者應以普遍的定律來指引及約束行為,不管情況如何,道德行為者都應該遵守道德規則。
※美德與道德 美德的性質 ˙情緒與行動的恰如其分地適當反應。 ˙亞氏相信最普遍及最重要的美德是正義。 美德的來源 ˙美德是透過不斷的學習實踐而來的。 ˙美德行為還應符合三個條件: (1)行為者必須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2)行為者必須選對這行為 (3)行為必須源自行為者穩定不變的性格
美德倫理的優點 ˙比效益論重視抽象的義務感,動機若不對其善行也可能是不符合道德的。 ˙以德性為本的倫理,行為者會從其德性中自然而出的回應。 美德倫理的缺點 ˙想將美德論打造成一個替代性理論,但被批評。 批評1.美德論沒有像義務論及效益論一樣能提出行為者該如何去做的實踐答案。 批評2.用規則來說明行為一點也不遜用於美德來說明行為。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1)應得正義(entitlement justice) 正義經常用來意指(denote)某種某人應得的情況(what is one‘s due)。(例如:努力的員工得到晉升。) (2)分配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 正義有時是指在一種涉及利益(好處)和風險或負擔(壞處)的分配情況。 (3)賠償正義 一個正義的分配是有一個正確的(right)利益與風險或負擔的分配,正義問題亦經常出現在有關賠償的場合。 (4)報應正義(retributive justice) 正義亦會出現在有關懲罰的情況。(例如,某人犯了罪,被判罪名成立,法官在量刑時要決定施予什麼的懲罰及多重的懲罰。)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公平式正義論 (justice as fairness) ˙提出者:羅爾斯 ˙由以下兩者構成: 1.平等自由原則(principle of equal liberties) 每個人對最廣泛的自由有平等的權 利,這組自由要與所有人的同類自由 保持一致。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2.差異原則(difference principle) 社會及經濟的不平等可依照以下的兩個原則來安排: (2.1):對最不幸的人帶來最大的好處。 (2.2):在公平均等機會的條件下,職位 及位置向每一個人開放的。 • 問題:優先順序為何?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這兩條大原則是有優先順序: 平等自由原則比差異原則重要 而差異原則中,(2.2)比(2.1)重要。 ˙某項原則比另一項原則重要的意思,是指彼此若有衝突時,重要的原則有優先的位置。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 問題:每個人都應平等地擁有哪些最廣泛的基本自由?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平等自由原則(簡稱自由原則)規定 每個人都應平等地擁有最廣泛的基本 自由。 (包括:投票權利、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制訂契約自由、良心自由、私產權、公平審訊權等經典權利。)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差異原則承認了社會及經濟的不平等這個 現實,但容許這不平等繼續下去是有條件 的,這些條件正是差異原則內的兩個次原 則──確認公平平等機會,及要求不斷改 善社會中最不幸的一群。如:老弱、殘障、婦女、失業、貧民等的狀況,目的就是糾正不平等。
想一想 • 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死亡筆記本」 ,故事中男主角意外得到一本筆記簿,他發現只要將某人的姓名寫上去,那個人會在看似意外的事件中死去。在那時的社會中,法律與警察都無法讓該受到懲罰的罪犯受到懲罰,男主角因此利用這本筆記本殺死了許多的壞人與罪犯。 • 你認為男主角是替社會主持公平正義嗎? • 他為社會大眾帶來安定與公平,他的行為符合道德嗎? • 你認為他需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嗎(畢竟他在殺人) ?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 思考題:全人類應共同享有的權利?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這些共同享有的權利包括了: 1.公平審判的權利 2.不受虐待的權利 3.擁有財產的權利 4.結社權利 5.集會權利 6.投票權利、參選權利等民主權利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7.就業權利及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 8.遷徙自由權利 9.言論、思想、表達自由權利 10.宗教自由的權利 11.接受基本教育的權利 12.不受各種歧視的權利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例如:我們用「小明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來說明這個抽象的說法──小明有言論自由的權利的基本意思是,其他的人有義務尊重小明有言論自由的發言權。 這個尊重包括了兩方面 1.不得干預小明行使言論自由權。 2.如有可能協助小明行使言論自由權。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對良知論的質疑 批評1.對良知論持懷疑態度的人認為,良知很 可能是個人的主觀感覺、經驗,甚至乎 是個人偏見的包裝,也可能是個人行為 缺乏好的道德理由時的一種方便藉口。 批評2.社會科學對良心的研究經常會發現良心 其實是個人社會化的產物(product of socialization),目的是一種社會控制。無 論如何,用良心來作為道德對錯的來源 或基礎是有一定的困難的。
想一想 • 如果一項決策無法兼顧所有人的利益而必須對倫理原則做出選擇時,選擇倫理原則的優先順序為何? • 正義主義 • 權利主義 • 功利主義與利己主義
最優先是「最高規範」 (道義論中的權利原則) • 其次是「公正原則」(分配公正) • 最後才是「功利主義與利己主義」 (吳成豐教授之建議, 參考企業倫理的實踐,前程企管, 第一章)
第2章 倫理觀念二 結語 • 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雖然可以協助我們能更清楚地論述及討論倫理問題,但並不意味著單靠這些知識就足夠解決所有倫理問題,擁有這些知識並不等於我們已經具有一個解決倫理問題的機械程序,且依程序就可得到答案。 • 解決倫理問題需要適當地應用觀念及原則,解讀倫理處境,辨認倫理問題,及不斷運用批判的思考及倫理想像力來評估對錯,或作出建議
想一想 • 在一個低收入戶的單親家庭中,母親因為工作意外變成植物人,此時家中分別有一個25歲的長子,三個在就讀高職、國中及國小的弟妹,家中經濟來源一向是靠母親與哥哥,如今母親成為植物人,每天要支付龐大的住院醫療費、弟妹生活費,已經將所有積蓄都花完了。現在面臨是否要讓母親安樂死,還是接回家中,省下住院費(但母親在家將面臨無人照料,也沒多餘的錢請看護,長子也要為家計忙碌) 。
請你用以下各種主義,試著說明你若是身為長子的做法。請你用以下各種主義,試著說明你若是身為長子的做法。 1.效益論? 2.義務論? 3.美德論? 4.正義論? 5.權利論? 6.良知論?
1.效益論:母親的住院費若省下來,可以養活三個弟妹,所以會選擇讓媽媽安樂死,像那樣活得沒知覺,她也很痛苦。1.效益論:母親的住院費若省下來,可以養活三個弟妹,所以會選擇讓媽媽安樂死,像那樣活得沒知覺,她也很痛苦。 2.義務論:身為大哥有照顧弟妹的職責,但也有照顧母親的義務,家中的任何一份子都有照顧母親的義務,所以先讓高職的弟弟停下學業,一起成為家中經濟支柱。 3.美德論:百善孝為先,就算再怎麼難熬,也不能讓母親安樂死。 4.正義論:母親因為工作意外導致現在變成植物人,公司要負最大賠償責任,他必須擔負起我們家的經濟問題。 5.權利論:母親有活下去的權利,我不能幫她做決定,我沒有資格剝奪她繼續生存的權利,弟妹也有繼續讀書的權利。 6.良知論:母親一個人辛苦帶大我們,也是為了賺錢養我們才會變成這樣的,所以我們更不可以讓母親安樂死。
章節重點回顧(正義、權利、良知) ※正義與道德 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正義: (1)應得正義(entitlement justice) 某種某人應得的情況。 (2)分配正義(distributive justice) 指在一種涉及利益(好處)和風險或負擔(壞處) 的分配情況。 (3)賠償正義 正義問題亦經常出現在有關賠償的場合。 (4)報應正義(retributive justice) 正義亦會出現在有關懲罰的情況。
正義與平等 ˙正義的理念 相同的東西應獲得相同的處理,不同的東西應以不同的方式處理 公平式正義論 (justice as fairness) 1.平等自由原則(principle of equal liberties) 每個人對最廣泛的自由有平等的權利,這組自由要與所有人的同類自由保持一致。 2.差異原則(difference principle) 社會及經濟的不平等可依照以下的兩個原則來安排: (2.1):對最不幸的人帶來最大的好處。 (2.2):在公平均等機會的條件下,職位 及位置向每一個人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