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糖尿病与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糖尿病与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 周嘉强. 概 述. 血糖:特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 3.89-6.11mmol/L ( 70-110mg/L ) 血糖的浓度稳定取决于血液中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平衡.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的来源:. 食物中的糖 食物中的糖类物质在胃肠道消化后以单 糖形式吸收入血 主要来源 机体内储存的糖原分解 空腹血糖的主要来源 糖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单糖的转化 半乳糖、果糖等转变为葡萄糖.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的去路: 主要是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chac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糖尿病与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糖尿病与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 周嘉强

  2. 概 述 • 血糖:特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3.89-6.11mmol/L (70-110mg/L) • 血糖的浓度稳定取决于血液中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平衡

  3.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的来源: • 食物中的糖 食物中的糖类物质在胃肠道消化后以单 糖形式吸收入血 主要来源 • 机体内储存的糖原分解 空腹血糖的主要来源 • 糖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 单糖的转化 半乳糖、果糖等转变为葡萄糖

  4.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血糖的去路: 主要是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 氧化供能 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ATP • 合成糖原 • 转化成非糖物质 转化成甘油、脂肪酸、氨基酸 • 转化为其他糖或糖类衍生物 核糖、氨基多糖

  5. 食 物 糖 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 CO2 + H2O 分解 肝糖原 磷酸戊糖途径等 其它糖 糖异生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 非糖物质 脂肪、氨基酸 血糖来源和去路 血糖 随尿排出

  6. 血糖浓度的调节 • 控制血糖来源与去路的动态平衡调节中,神经、肝脏、内分泌因素及某些体液调节因子起着重要作用 • 激素和体液调节因子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最直接、最精细

  7. 胰岛素 • 调节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 由胰腺胰岛beta-细胞所分泌的多肽 • 每日分泌约40U • 胰岛素分泌主要受血糖影响,呈双时相脉冲式分泌 • 某些氨基酸、胰腺和胃肠激素、药物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8. 胰岛素的分泌模式 • 基础胰岛素分泌:没有外源性刺激物,空腹状态时胰岛素的分泌水平 • 负荷后胰岛素分泌:指beta-细胞对外源性刺激物的反应,葡萄糖是最主要的胰岛素分泌刺激物 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两个时相 • 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当循环中葡萄糖浓度突然升高时,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分泌峰,持续5-10分钟后减弱 • 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其峰值位于刺激后30分钟左右,持续数小时

  9. 胰高血糖素 • 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 • 通过肝脏增加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升高血糖 • 是最重要的升糖激素

  10. 肾上腺素 • 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类激素 • 通过刺激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而升高血糖 • 可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

  11. 生长激素 • 是垂体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 • 促进糖异生和脂肪分解

  12. 皮质醇 • 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 • 促进糖异生及蛋白质和脂肪分解

  13. 甲状腺素 • 由甲状腺分泌的激素 • 通过促进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 • 促进胃肠蠕动和增加糖在肠道内的吸收率

  14. 生长抑素 • 由胰岛delta-细胞、胃肠道和下丘脑分泌的多肽激素 • 通过抑制生长激素的释放,调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而对血糖起调节作用

  15. 葡萄糖转运因子 • 是一类协助葡萄糖从高浓度区跨膜转运到低浓度区的蛋白因子 • GLUT-2是胰岛beta-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 • GLUT-4是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的转运蛋白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是一类结构和功能类似胰岛素的多肽激素 • 包括IGF-1和IGF-2 • IGF-1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17. 糖代谢紊乱的常用实验检测

  18. 葡萄糖检测 • 空腹血浆血糖 • 随机血糖 • 检测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己糖激酶法 • 正常值:3.9-6.1mmol/l

  19. 临床意义 • 升 高 • 糖尿病 • 内分泌疾病: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 • 应激性高血糖:颅脑损伤、心梗 • 药物影响:噻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 • 肝源性血糖升高:严重肝病变 • 胰腺病变:胰腺癌、胰外伤 • 其他病理性升高:妊娠呕吐、脱水 • 生理性升高: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 • 医源性因素:大量服药激素

  20. 临床意义 • 降 低 胰岛素分泌过多:胰岛beta-细胞增生或肿瘤,口服降糖药 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 肝糖原储存缺乏 其他:长期营养不良,长期不能进食 生理性低血糖:饥饿、剧烈运动

  21. 尿糖检测 • 当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8.9~10.0mmol/L)时,可出现糖尿 •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 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2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WHO推荐的OGTT方法: • 试验前3天每日饮食含糖不低于150g,维持正常活动 • 试验前3天停服影响糖代谢的药物 • 试验前应空腹10-16h • 成人葡萄糖量为75g,儿童按1.75g/kg体重计算,总量不超过75g • 将葡萄糖溶解于300ml水中 • 抽取空腹血糖后将葡萄糖溶液于5分钟内喝完 • 每30分钟抽血测定葡萄糖,共4次 • 试验过程中,病人精神和身体都处于休息状态 • 整个试验期间,不可吸烟、喝咖啡和进食等

  2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 临床意义: • 糖尿病诊断的依据 • 糖代谢紊乱阶段的指示:正常、糖尿病前期、糖尿病

  24. 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血糖 糖尿病 空 腹 ≥7.0 (126) 和/或 服糖后2小时 ≥11.1 (200) IGT 空 腹 <7.0 (126) 和 服糖后2小时 ≥7.8 (140) ~<11.1 (200) IFG 空 腹 ≥6.1 (110) ~<7.0 (126) 和 服糖后2小时 <7.8 (140) 注:血糖浓度单位为mmol/L (mg/dl);IGT,糖耐量低减; IFG,空腹血糖受损。

  25. 葡萄糖耐量曲线

  26.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 适应症与OGTT相同 • 用于不能耐受大剂量口服葡萄糖或胃切除后的患者 • 方法:一般用50%的葡萄糖50ml(25g),1min内注完。注射后2、3、5、8、10分钟取静脉血测血糖、胰岛素和/或C肽

  27. 胰岛素释放试验 • 在OGTT的同时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以了解胰岛beta-细胞功能 • 参考范围:糖负荷后1小时,胰岛素达高峰,为空腹的5-10倍,2小时后开始下降,3小时后达空腹水平 • 临床意义:用于糖尿病分型诊断及低血糖症的鉴别

  28. C肽释放试验 • 由胰岛素原降解时形成的、和胰岛素等分子分泌的一个多肽 • 与胰岛素释放试验同时进行 • 临床意义:反映胰岛beta-细胞功能,可以鉴别低血糖的原因

  29. 胰岛素与C肽测定的比较 C肽的检测比胰岛素具有更多优点: • 胰岛素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其中40-50%在肝内分解,半衰期仅5-6分钟 • C肽被肝脏摄取少,约10%,半衰期长,10-13.5分钟,外周血C肽浓度为胰岛素的5-10倍 • C肽测定不受外源胰岛素的影响,能较准确地反映胰岛beta-细胞功能

  30. 胰岛素原测定 • 是胰岛素的前身物质,由86个氨基酸组成 • 测定胰岛素原有助于判断血浆胰岛素水平

  31. 血浆胰岛素 360 240 120 0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20 血浆血糖 15 10 5 300 –60 0 60 120 180 240 糖摄入后时间(分钟) 2型糖尿病 正常人 正常人及T2DM病人OGTT时胰岛素分泌特点 糖摄入后时间(分钟) Pratley RE et al: Diabetologia 44:929-945; 2001

  32. 非DM肥胖者 放射免疫法血浆胰岛素浓度︵μu / ml︶ T2DM肥胖者 正常人 T1DM 250 时间 口服100g葡萄糖 200 胰岛素释放试验中正常人、非DM肥胖者及T2DM肥胖者 与T1DM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对比 150 100 50 60 0 15 30 45 90 120 150 180 min 廖二元等.《内分泌学》,2004,1425

  33. 糖化蛋白检测 • 葡萄糖可以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上的游离氨基形成席夫碱,发生分子重排反应,形成二羰基化合物 • 多个类似分子发生交联反应,最后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 • 由此生成的蛋白称为糖化蛋白 • 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与血糖浓度和高血糖存在时间相关 • 蛋白的糖基化可使蛋白质失去活性,造成多种器官的功能障碍,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 糖化蛋白是监控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

  34.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 成人血红蛋白(Hb)由HbA、HbA2和HbF组成 • HbA中的缬氨酸易被糖基化,形成HbA1(GHb) • HbA1a、HbA1b、HbA1c分别是1,6二磷酸果糖和6磷酸葡萄糖、丙酮酸、葡萄糖的糖基化HbA产物 • HbA1c占GHb的大部分 • GHb测定常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免疫法或电泳法 • HbA1c测定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免疫学方法

  35.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 HbA1c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天)和该时期血糖的平均浓度有关 • 反映检测前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 与空腹及餐后血糖有很好的相关性 • 可从HbA1c值推算平均血糖水平,推算公式如下:平均血糖估计值=30.9(糖化血红蛋白)-60.6

  36. 果糖胺测定 • 主要是测定糖化白蛋白 • 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亲和层析、分光光度法 • 反映检测前2-3周平均血糖水平,因白蛋白半寿期约为20天

  37. 酮体检测 • 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的总称, • 是脂肪酸分解过程中的产物 • 当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酮血症,其临床表现称为酮症,过多酮体从尿中排出形成酮尿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酮症酸中毒

  38. 尿酮体测定 • 采用硝基氢氰酸盐试验法,与尿中的乙酰乙酸、丙酮反应,定性测定 • 尿酮体阳性,对于新发病患者提示为1型糖尿病,对2型糖尿病或正在治疗的患者提示疗效不好或出现严重并发症

  39. 血-羟丁酸测定 • 酮症酸中毒使体内NADH生成增加,进而使乙酰乙酸形成-羟丁酸,严重酸中毒时, -羟丁酸与乙酰乙酸的比例可升至16:1 • -羟丁酸可以更真实地反映酮症酸中毒的状况 • 血-羟丁酸正常范围为0.03-0.30mmol/l • 升高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各种原因所致的长期饥饿、妊娠毒血症、饮食中缺少糖类或营养不良

  40. 血乳酸测定 • 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主要来源于骨骼肌、脑、皮肤、肾髓质和红细胞 • 血乳酸正常范围0.5-1.7mmol/L • 升高见于: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休克的不可逆期、心肺功能失代偿期

  41. 胰岛相关自身抗体检测 • 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 • 是胰岛细胞及功能遭到破坏的重要标志

  42.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 是1型糖尿病的标志性抗体之一,反映机体对胰岛素的自身免疫性 • 可在1型糖尿病的亚临床期和临床期出现,成人患者阳性率低

  43.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 是一类在胰岛细胞损伤时产生的多克隆混合型抗体 • ICA的存在是胰岛beta-细胞遭到破坏的重要证据 • ICA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起病初期阳性率为85%,成人为70-80%,随病程延长ICA检出率下降,病程达10年阳性率不到10%。患者直系亲属如ICA阳性,5年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大于50%

  44.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 • GAD是将谷氨酸转化为抑制性神经递质gama-氨基丁酸的转化酶 • 有两种异构体,GAD65和GAD67 • 胰腺中主要是GAD65,脑组织中主要是GAD67 • GAD65Ab的存在提示胰岛beta-细胞遭受破坏和部分功能丧失,对1型糖尿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GAD65Ab检测灵敏度高,达70-90%,阳性可稳定数年,时间相对较长,对LADA诊断价值更大 • 被认为是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的项目

  45. 胰岛瘤相关抗原-2自身抗体(IA-2A) • 属于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超家族成员 • 亦称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 • IA-2A存在于60-80%的新诊1型糖尿病 • IA-2及其抗体对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诊断分型、预测筛查及早期防治均有重要应用价值

  46.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 正常肾小球可滤过一些低分子量蛋白质,经近端肾小管重吸收 • 24h尿白蛋白排出量低于30mg,尿蛋白定性阴性 • 当尿白蛋白量超过300mg/24h,尿蛋白定性阳性 • 微量白蛋白尿指24h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为30-300mg,或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ug/min •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灵敏的诊断指标

  47.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 •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 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 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和血管系统的损害、功能紊乱和衰竭 • 按病因分为四大类型 •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筛查、病因分类、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评估、病情监测以及病理机制探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48. 糖尿病早期筛查指标 • 血糖 最常用的筛查指标,经济、简单、有效 • 胰岛相关自身抗体(IAA、ICA、GADA、IA-2A) • 胰岛素释放试验 • 基因标志物(HLA基因型)

  49. 糖尿病诊断指标 • 空腹血糖 • OGTT(2h-PG) • 随机血糖 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 + 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OGTT中,2hPG水平≥11.1mmol/l。若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