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2

『 西洋古典音樂欣賞 』 課程 單元主題:音樂的構成要素、創作要素、與十大審美規律的認識

『 西洋古典音樂欣賞 』 課程 單元主題:音樂的構成要素、創作要素、與十大審美規律的認識. 環球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多元藝術學科領域 苟彩煥 老師. 藝術的類型. 現今藝術的類型,除卻與文學較接近的詩歌外, 共有八種,分別是: ( 一 ) 建築 ( 二 ) 舞蹈 ( 三 ) 繪畫 ( 四 ) 音樂 ( 五 ) 雕刻 ( 六 ) 戲劇 ( 七 ) 電影 ( 八 ) 照相 在這些藝術類型中,可發現其中有創作藝術形象的

celer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 西洋古典音樂欣賞 』 課程 單元主題:音樂的構成要素、創作要素、與十大審美規律的認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洋古典音樂欣賞』課程單元主題:音樂的構成要素、創作要素、與十大審美規律的認識『西洋古典音樂欣賞』課程單元主題:音樂的構成要素、創作要素、與十大審美規律的認識 環球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多元藝術學科領域 苟彩煥 老師

  2. 藝術的類型 現今藝術的類型,除卻與文學較接近的詩歌外, 共有八種,分別是: (一) 建築 (二) 舞蹈 (三) 繪畫 (四) 音樂 (五) 雕刻 (六) 戲劇 (七) 電影 (八) 照相 在這些藝術類型中,可發現其中有創作藝術形象的 三個共通條件,分別是藝術的構成要素、創作要素、 以及審美規律。

  3. 藝術的八大類型 時下八大藝術包括: 八 大 藝 術 音樂 建築 舞蹈 繪畫 電影 雕刻 戲劇 照相

  4. 藝術的 構成要素 實踐藝術 三大條件 藝術的 創作要素 藝術的 審美規律 實踐藝術理念的三大條件

  5. 藝術的構成要素 主題 形式 內容

  6. 主題 形式 內容 代表作品所欲表達的核心意念 組織或結構主題內容之規律 主題所表現的實際感性形象

  7. 各類藝術的五大創作要素 線條 色彩 空間 形狀 質感/紋理

  8. 樂 藝 術 的 八 個 創 作 要 素 旋律 調式 節奏 織度 和聲 力度 曲式 速度 音樂藝術的八個創作要素

  9. 旋律、調式、節奏、速度 音樂的線條與形狀 和聲 音樂的色彩與空間 織度、 力度 音樂的紋理 曲式 音樂的形式 音樂創作的八個要素與藝術五大創作要素的對應關係

  10. 音樂藝術的美學特徵(一) 音樂是由上述的八個要素加以組織與結構化之後所 形成的藝術形象。儘管音樂比其他藝術來得抽象,但 在傳遞情感的功能上,卻比其他藝術更直接實際。 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音樂有其獨特的表現手段。它是 把創作者的情感體驗與心靈悸動,藉由八個音樂要素 間接地表現出來。因此,音樂無法像繪畫或雕刻那樣 將現象界的表象素材轉化為具體的視覺形象,或是像 文學那樣,透過文字概念,在讀者想像中浮起某種較 具體確切的生活圖景或抽象觀點。

  11. 音樂藝術的美學特徵(二) 音樂在表述方面有分有標題與歌詞的音樂以及沒有 歌詞或標題的音樂。有標題或歌詞的音樂,所表述 的音樂形象較為具體明顯。無標題的音樂,其音樂 形象較為多義而廣泛,它可以喚起聽眾與作曲家共 同的情感體驗,也可以讓聽眾依據自己的人生經驗 透過想像或虛構去自由地體驗、理解、領悟、品味。

  12. 音樂藝術的美學特徵(三) 音樂形象的創造需經過二次的過程,具有創作與表 現的雙重特徵,一次是作曲,一次是演唱或演奏者 的詮釋。因此,不同的演奏者或演唱家常依據自己 的理解,採用不同的表現手法,運用不同的藝術處 理,而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而聽眾的生活經驗、 文化修養、藝術品味,也會對同樣的演奏或演唱 獲得不盡相同的藝術感受。

  13. 音樂藝術的美學特徵(四) 因此,一首作品的音樂形象,有其基本的穩定性,也 有演繹方面的不確定性。由於音樂同時有穩定性及不 確定性兩種審美功能,可以被演奏家、演唱家、或聽 眾再創造,再詮釋,再深化豐富,或再歪曲突變,因 此同時具有傳承與變化發展的時代價值。 一般而言,只要改變一首音樂中的音樂要素,例如速 度、力度、節奏、調式、和聲等等,就可使整個音樂 形象完全改變。

  14. 比例 對比 漸層 反覆 審美 規律 對稱 變化 均衡 統一 調和 簡約 各類藝術(含音樂)的十大審美規律

  15. 音樂藝術的十大審美規律 1.陳述:音樂就像文章一樣,需要由第一句作為整首作品的起源,這第一樂句的出現就是一種陳述的功能。ㄧ個具有潛力的樂句能生動活絡地帶動整個樂段乃至整個作品脈絡的發展、轉折、最後達到巔峰的意境。 2.反覆:反覆的功能在於重點的強調與穩定性的確立。無論是樂句的反覆、樂段的反覆、節奏或和聲的反覆,皆具有上述的聲音美學功能。 3.對稱:音樂中最常見到對稱原理的地方就在樂句的兩兩對仗的情形,例如第一句四小節長的樂句,其後跟著同樣四小節長的第二樂句,已達到形勢上的工整與清晰。這種情形不但是古典時期旋律創作的特色,同時也無獨有偶的發生在現今流行音樂的創作上。我們的耳朵事實上早已習慣這種聲音樂長度上的對稱形式。

  16. 音樂的十大審美規律(續) 4.均衡:又稱平衡。在形式美學上的定義是指用不同色彩、材質、造型等元素加以整合,以產生一種穩定統一的和諧感。這種均衡的特色是一種質量上的均衡美。均衡的另一種意義也就是對稱。在音樂裡,這兩種意義的均衡皆適用。第一種均衡的意義強調各種不同音色與音質的樂器在時間中的經過特殊分配與組合的交互整合作用,第二種意義指的是音樂形式本身的對稱美,這種對稱美特別在古典時期的奏鳴曲式裡最明顯。在古典樂派裡,用奏鳴曲式包譜寫的音樂通常包含三大段落: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其中呈示部與再現部便是對稱結構的功能。 5.調和:在音樂中,調和的意義常涉及調性音樂中不諧和的和聲進行到可以解決原先不和諧和聲聲音模式的和聲的整個過程。在意義上,使音樂由焦慮不安邁向和諧平靜。

  17. 音樂藝術的十大審美規律(續) 6.對比:在音樂中,對比的原理非常重要。為避免音樂出現過度的重複而產生的枯燥乏味與單調,就必須適當地運用對比的原理來平衡,進而使單調的音樂產生變化的趣味與驚喜。對比通常可節由變化高低音域、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樂段性格的差異、音樂紋理的變更(例如由單音織度改成主音織度)等等要素與技法來達成。 7.漸層:在音樂中,漸層原理最常見於力度的逐漸強或減弱,用以逐次累積或漸次沉澱的意義上。二十世紀始,則出現用樂句長度在內容上的逐次遞減來增加一種緊湊的逼近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創作思維。巴爾托克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就是個最佳說明。 8.比例:在音樂中,特別是在古典時期,比例可用來說明樂句(4小節長)、樂段(8小節長)、複樂段(16小節長)間長度的比值,或是巴洛克時期大師巴赫運用黃金比例來創作的複音音樂作品。

  18. 音樂藝術的十大審美規律(續) 9.統一:在音樂中,統一講求的是音樂在整體結構上各音樂要素間的一種分工與統整的關係。另一層意義是指運用單一創作技法來做為統一音樂架構的工具,例如巴洛克時期盛行的「頑固低音」便是一例。巴洛克時期大師帕海貝爾創作的「D大調卡農與基格舞曲」便是運用一組包含八個和絃的低音組在該曲中不斷依序重複,總共反覆了28次之多。 10.變化:在音樂中,變化是音樂藉以維持多樣中的統一的手段。音樂需要透過變化來增加音樂生命的視野,然而,太多的變化則會讓音樂失去重點而莫衷一是。因此,必須與統一的原理取得適度的平衡,則在能產生更多的趣味的同時,又能保持一定程度的認同與統整。

  19. 六大時期音樂風格 透過音樂八大要素的交互作用與彼此呼應,在西洋 古典音樂史上出現了具代表性的時期風格。這六大 主要時期與風格依序是: (一) 中古世紀—西元6世紀至14世紀。 (二)文藝復興時期—西元14世紀晚期至16世紀。 (三)巴洛克時期—西元17世紀至18世紀中期。 (四)古典時期—西元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前期。 (五)浪漫時期—西元18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期。 (六)二十世紀—現代、後現代。

  20. 中古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 巴洛克時期 古典時期 浪漫時期 二十世紀 音樂史上六大風格時期

  21. 音樂的線條—旋律(或樂句) 音樂的線條就是旋律線。旋律線是一列具有流動 性、方向感、及延展性的樂句,呈現出來的形狀往 往具有高低起伏的輪廓。 旋律的目的是表達人類各種情感與該情感淺淡深濃 的層次,例如從淡淡的憂傷到戲劇性濃烈的悲憤。 音樂好比文章,一首樂曲由旋律構成,好比一篇文 章由許多文句構成,因此旋律有時又稱為「樂句」。

  22. 旋律的特質 旋律的特質有三: 1.音域--音樂內最低音與最高音涵蓋的範圍; 2. 形狀--將樂句內所有高低音符連起來後即可得知 線條的形狀是朝上、朝下、起伏平穩、 呈波浪狀、或是有許多種組合。 3. 旋律內級進與跳進的運動方式--旋律內的音符到 下一個音符的運動方式包含移動(級進)或跳 動(跳進)二種。

  23. 旋律的產生基礎—調式 無論旋律藉由音高和音程所形成的線條形狀,還是由 級進或跳進方式形成的起伏程度與涵蓋的音域有多大 或多小,基本上,旋律的產生基礎來自於「調式」 (Modes)。調式最早同樣出現於古希臘時期,共有七 列。所謂「調式」就是一列由低往高或由高往低逐步 增高或降低的「音階」(Scales)。 到了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以關係大小調音階為一組 的調性音樂(Tonality)蔚為旋律創作的主流,沿用至 今,成為現代人最熟悉的二個調性音階。

  24. 旋律的元素—音高與音程 • 旋律的元素包含二種: • (1) 音高: • 所謂「音高」,意指一個音符的聲音在音階 • 上的高度位置,聲音的高低是依據該音高的 • 振動頻率,來決定音符的高度。 • (2) 音程: • 兩個音符之間高度的差距就稱為「音程」, • 以「度」為計量單位。兩音之間最小的差距 • 稱作「小二度」,又稱作「半音」。

  25. 旋律的結構 就旋律的結構而言,其基本的構成要素有二: • 終止式— 在調性音樂中,終止式是一種給予樂句「停頓」、 「停歇」、「停止」、或「延長結束」的特殊聲音模式。其功能相當於文章中所用的標點符號。 (2)對稱性與非對稱性的旋律長度比例— 當一首音樂內的每句旋律在長度上皆等長時,這些樂句就會出現對仗工整與結構平衡的情形,這樣的音樂便稱為「對稱性旋律結構」的音樂。 當一首音樂內大多數的旋律樂句長度不等長時, 就不可能出現對仗工整與結構平衡的情形,這樣的音樂便稱為「非對稱性旋律結構」的音樂。

  26. 「對稱性」旋律長度的特質--比例 音樂的旋律長度到了十八世紀中葉前後受到繪畫方面的「新古 典主義」比例與形式美學的影響被整頓成以四小節的長度出 現,並以「樂句」來稱呼。 通常在一個四小節的樂句出現後,會在其後跟上另一四小節的 樂句,形成一個具有因果對仗與前後上下文關係的八小節「樂 段」,有時又稱「因果樂句組」。 這種以四小樂句、八小節樂段、甚至延伸為十六小節長的「複 樂段」或更多的「樂句群組」作為旋律在長度比例上的結構與 表意手段,正是十八世紀中葉「古典樂派」的特點。而「比 例」正是古典主義要求對稱平衡、條理清晰、和諧工整最重要 的審美規範。

  27. 對稱性的旋律長度—李斯特的『愛之夢』第一樂句與第二樂句各6小節長 有對仗結構

  28. 「非對稱性」旋律長度的特質—不對等比例 • 這種型態的旋律常出現在古老的民謠,或者是音樂史上古典樂派之前的十七世紀巴洛克音樂風格與古典樂派之後十九世紀的浪漫樂派音樂風格。 • 這些時期的音樂旋律在長度的比例與結構上則就不可能出現對仗工整與結構平衡的情形,這樣的音樂便稱為「非對稱性旋律結構」的音樂。 • 茲以巴洛克時期音樂家瑋瓦第的《春》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以及浪漫時期音樂家拉赫曼尼諾夫的《無言歌》與西貝流士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為例。

  29. 非對稱性的旋律長度比例—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 瑋瓦第「春」小提琴協奏曲

  30. 非對稱性的旋律長度比例—十九世紀浪漫樂派 拉赫曼尼諾夫—無言歌第一樂句長7小節 第二樂句長12小節

  31. 非對稱性的旋律長度比例—浪漫樂派 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32. 電影《新天堂樂園》主題曲的二個樂句

  33. 旋律的創作方式 旋律的創作方式主要有四種,第四種是結合 模進與動機發展而產生。 • 「直接模倣情感起伏而起伏」的創作技法 • 「動機發展」的創作技法 • 「模進」的創作技法 (4) 「模進與動機發展的結合」的創作技法

  34. 1.直接模倣情感起伏而起伏(a)十九世紀浪漫樂派音樂家李斯特—『愛之夢』第一樂句與第二樂句各6小節長 有對仗結構

  35. 1. 直接模倣情感起伏而起伏(b)十九世紀浪漫樂派 拉赫曼尼諾夫—無言歌二個樂句無對仗結構

  36. 1.直接模倣情感起伏而起伏(c)電影《新天堂樂園》主題曲—樂句無對仗結構1.直接模倣情感起伏而起伏(c)電影《新天堂樂園》主題曲—樂句無對仗結構 • 由義大利國寶級電影配樂大師顏尼歐‧莫里克尼為電影《新天堂樂園》 (Cinema Paradiso)創作的「愛的旋律」主題曲,由顏尼歐‧莫里克尼現場親自指揮,生動地傳達出男主角對逝者的至情至性的感激 。 • 音樂有如復刻品一般散發出對逝去的戀情濃郁的懷舊鄉愁,讓人陷入已走遠的遙遠回憶,無法自拔地一句一句的細細品酌....。 • 這首音樂基本上也是採用無對仗結構的樂句,第一樂句的長度就有17小節長,第二樂句是19小節長。

  37. 電影《新天堂樂園》主題曲的二個樂句

  38. 2. 「動機發展」曲例(a) 「辛德勒名單」電影主 題曲的創作技法採用了 以「下行大跳的曲調音 程」概念,做為該樂曲 創作樂思的核心動機。

  39. 2. 「動機發展」曲例(b)貝多芬第五號《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 下列譜例在音樂開始的二小節音型設計或輪廓即是 古典樂派大師貝多芬在其第五號「命運交響曲」第 一樂章裡所使用的「核心動機」。整個第一樂章便 是由這個「核心動機」延伸擴展而成。

  40. 3. 「模進」的創作技法(a)比才《卡門》組曲第二組第六首「波西米亞舞曲」

  41. 3. 「模進」的創作技法(b)舒曼《鋼琴四重奏Op.47》第三樂章『如歌的行板』

  42. 3. 「模進」的創作技法(c)克萊斯勒的《愛之悲》

  43. 4.「動機發展」與「模進」技法的結合約瑟夫‧科斯馬《秋葉》4.「動機發展」與「模進」技法的結合約瑟夫‧科斯馬《秋葉》

  44. 4.「動機發展」結合「模進」技法的「執著」美學4.「動機發展」結合「模進」技法的「執著」美學 音樂的旋律若由模進的 技巧創作而成,常帶有 一種鑽研執著的精神, 旋律的樂思常配合適當 合理且方向明確的和聲 進行,產生出一種思緒 無限延伸的美學意義。

  45. 鋼琴鍵盤內,兩個音高之間 最小最短的距離就是小二 度,又稱半音。在這最小的 距離內沒有其他音的介入。 若將兩個相鄰的半音音程合 起來,亦即由小二度加上相 鄰的小二度,即形成大二 度,又稱全音。 全音與半音是組成與排列各 種調式或音階的基本因子。 二度音程與調式的關係

  46. 調式的名稱—中古時期八種教會調式 自希臘以降,中古歐洲共出現八種教會調式,分別是 1.多里安調式 (Dorian Mode) 2.弗里吉安調式 (Phrygian Mode) 3.利地安調式 (Lydian Mode) 4.米索利地安調式 (Mixolydian Mode) 5.海波多里安調式 (Hypo-dorian Mode),即巴洛克時期以後的小調音階。 6.海波弗里吉安調式(Hypo-phrygian Mode) 7.海波利地安調式 (Hypo-lydian Mode) ,即巴洛克時期以後的大調音階。 8.海波米索利地安調式 (Hypo-mixolydian Mode)

  47. 中古時期八種教會調式範例 本圖為中古時期的八種教會調式音階, 其中Authentic 表示正格調式,Plegal 表示變格調式。

  48. 電影《魯冰花》主題曲旋律—多里安調式 以多里安調式為旋律基礎寫成的《魯冰花》與《橄 欖樹》。

  49. 李泰祥《橄欖樹》--多里安調式

  50. 音樂的另一種線條—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另一種線條,與旋律線條同樣具有向前 行進移動的橫向特質。依其性質共分三類: • 敲擊節奏、2.旋律節奏、與 3. 和聲節奏。 1. 敲擊節奏的功能在增加音樂的活力與躍動; 2. 和聲節奏的目的在呈現多樣特殊的音樂個性; 3. 旋律節奏的功能則在於具體表述音樂的意義與情感。 每一種節奏的原動力或驅動力就是「拍速」。拍速的 緩急決定節奏的步調。

More Related